战后日本生活杂志先驱《生活手帖》共同创办人
台湾第一本花森安治全传记
从企画、取材、撰稿、摄影、封面图、插画、版面设计、
书籍装帧到广告文案一手包办的鬼才总编辑
用三十年岁月形塑影响世界的现代日本生活美学
他终其一生以工匠职人般精神,打造出日本史上首本销量百万册杂志;
他用一本杂志改变日本的庶民生活,让「日本制造」傲视全球;
他是──花森安治,日本生活型态的创造者、《生活手帖》(暮しの手帖)总编辑、
平面设计师、记者、文案写手,用三十年光阴,成为「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
生于神户的花森,从小大胆、好胜心强,有绘画天分,小学同学作家田宫虎说:「花森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生动地描绘出伊索寓言的场景。」毕业后,花森就读神户第三中学,尽管学校禁止学生上戏院,父亲却默许他每月看一次电影,而且经常带他观赏宝冢少女歌剧。热爱电影和摄影的花森,年少时就尝试用法国制的Pathe Baby相机拍片,高中时期接触到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十分着迷,尤其欣赏他以低视角仰拍的手法。后来《生活手帖》进行拍摄时,花森不时会朝着摄影师大喊:「小松,像小津那样拍。」
▋神户港打开世界之窗,接触前卫艺术,埋下女性主义的种子
高中立志当编辑,展现独断的编辑思维与如诗般简洁的排版风格
1929年,花森高中落榜,在大仓山图书馆准备重考期间,他阅读了平冢雷鸟的评论集《来自圆窗》、德国社会主义者奥古斯特•倍倍尔的《妇人论》,以及与解放女性地位相关的书籍,埋下他对女性主义的启蒙种子。隔年花森考进松江高中,母亲问他将来想做什么,他毫不思索的回答「新闻记者或者编辑」。193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美学美术史学科,并加入人才济济的《帝国大学新闻》编辑部。
花森长相特异,给人面貌凶恶的印象,因而有「鬼瓦」绰号;除了绘画天赋,写作、演说长才也令同侪称羡。他沉迷于各种大胆的文体实验,文风像极全盛时期的龙胆寺雄、吉行荣助等新兴艺术派;能说善道、辩才无碍,当上学生自治会长。「全权负责」的独断编辑风格,在担任高中《校友会杂志》编辑时展现无遗,前卫的绘画、独特的字体、如诗般简洁的排版设计,「传奇杂志」的美誉传颂至今。
受前卫艺术运动拼贴理论的影响,花森认为透过挑选、连结组合既有事物同样是创造,能挖掘出前有未有、崭新的美感与力道。他过人的眼界与独树一帜的排版风格,也让《帝国大学新闻》焕然一新。因为约稿事宜,花森认识了以装帧及插画着名的西画家佐野繁次郎,两人意趣相投,24岁时担任佐野繁次郎的助理,为化妆品公司伊东胡蝶园(后来的Papilio)设计广告。花森特色的手绘文字里,有着佐野繁次郎的影子。
花森29岁被征召前往北满洲从军,一年后因罹患肺结核返国。退伍后回到伊东胡蝶园复职,但军政府已禁止制造化妆品,为了生计,他协助佐野繁次郎编辑出版《妇人的生活》丛书,从装帧、版式风格以及编辑手法来看,花森名为助手实为得力的执行者。1941年二战爆发,花森在学长力邀下转任大政翼赞会宣传部门,一度为宝冢剧团撰写剧本;1945年战争结束后,帮总编辑好友田所太郎的《日本读书新闻》绘制插图及书写标题文字,而且透过他认识在编辑部工作的大桥镇子。
▋以日常生活细微而确实的美,化解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与哀愁
用心注重生活的各种细节,即能让生活过得更好──《生活手帖》诞生
拒登广告,不惜烧掉房子、烤4万片吐司
以「商品测试」批判文明,将「日本产品」推上世界舞台
大桥镇子感念母亲一生含辛茹苦,期望创办让女性更幸福的杂志,花森深受感召:「我希望立下一个约定,就是打造出不再发生恶战的世界;我想每个人若是能够珍惜自己的日常生活,战争就不会发生了吧。」1946年,他们在银座创办衣裳研究所及《造型书》杂志,教导亲手做西式服装的知识和技术,两年后更名为《美丽生活手帖》,增加食与住方面的内容,1953年再次定名为《生活手帖》,以提升普通日本人的生活品质和审美观为宗旨,同时邀请一流作家如川端康成、志贺直哉为杂志撰文,在日常中注入文学性。
随着50年代景气复兴到60年代高度经济成长,《生活手帖》敏锐地察觉到新生活模式的出现,推出「商品测试」单元,以当时少见的科学方式进行实验。1954年,26号刊首次刊载商品测试文章〈袜子〉,大受欢迎。从震惊读者的家电产品测试到宅急便运送品质评比,精准地掌握家庭生活的需求,打败其他妇女类型杂志。
花森指出商品测试是对商品的批判,也是对社会、对文明的批判;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消费者,而是提升日本的国际制造能力,将迷失基本精神的企业拉回正轨,踏实地制作优良产品。为了独立报导、言论公正,《生活手帖》不刊登任何广告,创下日本杂志首例,坚定至今。1957年,38号刊的发行量已超过50万册,森花离世前攀升到近百万册,惊人的销量史无前例。
▋编辑室里的天皇,彻底贯彻「花森主义」
荣获第二十三届读卖文学奖,红色校正的笔染红手指至死方休
花森不对企业、政府或任何人阿谀奉承,就算被轻视也立志要守护日常生活的小事。在美学上有自己独特的主张与坚持,从杂志提案、封面绘图、照片拍摄到文稿撰写,甚至于一字一行的韵律感,从字体级数、行距、字距、插画及留白等细节都必须符合「花森主义」,严谨独裁宛如「编辑室里的天皇」;从文章、标题、插画、手绘文字、排版、照片拍摄、报纸广告到电车车厢广告也不假他人,花森的编辑演绎能力无人能及,堪称达文西型全能编辑。而且从不解释令人侧目的女装打扮。
花甲之年,花森将《生活手帖》中的文章集结成书《一戋五厘的旗帜》,于1972年与井伏鳟二的《早稻田的森林》,同时获第二十三届读卖文学奖。1978年1月14日,第152期《生活手帖》出刊前夕,花森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年66岁。随后大桥镇子扛下总编辑重担,直到2006年由松浦弥太郎接棒。
将荣格心理学引进日本的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称赞花森是「手感的思想家」,索尼公司创办人暨社长盛田昭夫晚年曾拜访《生活手帖》,有感而发表示「日本制品能够达到世界顶级水准,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商品测试」。花森则在第100期〈编者的手帖〉中说道:「我希望能尽心地担任编辑,至死方休,在那个时刻来临前,我会持续採访、拍照、写作,让红色校正的笔染红手指……」为他自己一生写下最佳註解。
▋从生到死,首部传记完整揭露日本国民杂志天才总编辑的传奇一生
创刊于1948年的《生活手帖》,至今已出版近五百期,从未间断。近七十年来,透过各种划时代的专题报导,引领日本人们体会「用心注重生活的各种细节,即能让生活过得更好」,从精神面、知识面奠基近代日式生活美学最重要的一本杂志,其中最关键的灵魂人物就是花森安治。
花森辞世后,整个日本社会用不同的方式感念他;2011年,日本鸟根县立美术馆为纪念花森诞生100周年,举办了「《生活手帖》花森安治的世界」展览;2016年,NHK制作播出晨间剧《大姐当家》,向一生戮力推动日本生活新典范的大桥镇子与花森安治致敬;2017年,东京世田谷美术馆推出「花森安治的工作:设计的手•总编辑的眼」大型展览,重现他的编辑人生。
这些回顾展或已出版的相关书刊,大都侧重在花森的后半生「编辑时代」,但他前半生的成长历程,才是他成为划时代巨擘的重要养分。本书作者因为青年时期一瞬间的花森背影记忆,对这位成为一代标志的人物展开地毯式搜索,亲自访问花森独生女、《生活手帖》同事以及亲密友人,爬梳大量的文献资料,完成这部蒐录图片手稿、最完整也最耐人寻味的极致评传,让读者尽窥花森精采的一生、每个阶段的重要思索,以及他所做的事最后都成了传奇的背后关键。
序 诞生《生活手帖》的街道
第一部
第一章 我要当编辑
第二章 神户和松江
第三章 帝国大学新闻的时代
第二部
第四章 以化妆品改变世界
第五章 出征北满洲
第六章 奢侈是大敌
第七章 「圣战」最后的日子
第三部
第八章 从谷底再出发
第九章 女装传说
第十章 拒绝走回头路
第四部
第十一章 商品测试和研究室
第十二章 採取攻势的编辑技术
第十三章 关注日本人生活的视线
第十四章 弁庆死而不倒,站立而亡
后记
引用文献
花森安治略年谱.书志
图版提供
解说 中野翠
《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花森安治传》这本书,仅仅从书名就透露出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我不是一个沉迷于琐碎细节的读者,我更看重的是那些能够引发思考、触动灵魂的内容。我预期这本书,会是一部关于伟大思想家如何塑造社会、改变人们生活轨迹的深刻剖析。 我尤其好奇,花森安治先生所带来的“改变”,是一种显性的、物质层面的,还是隐性的、精神层面的?他是如何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或者以一种雷霆万钧的姿态,重塑了日本社会的面貌?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创新、关于远见、关于如何在一个既有框架内寻找突破口,并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典之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种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身处的时代,去思考个体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所能发挥的巨大潜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所承载的那份沉甸甸的历史感。书名《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花森安治传》本身就暗示着一种颠覆与革新,让我迫切想了解这位“男人”究竟是如何做到“改变日本生活”的。我并非历史专家,也对日本近代史了解不多,但透过书名,我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能够撼动社会根基的影响力。我猜想,花森安治先生的故事,一定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曲折与艰辛,也一定蕴含着非凡的勇气与智慧。 我尤其好奇的是,花森安治先生所带来的“改变”,是否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还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启蒙?他的影响范围究竟有多广?是仅限于某个特定阶层,还是触及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他与那个时代背景的互动,他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发出独特的声音。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对一个人的传记,更是对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注解,是对个体力量如何汇聚成时代洪流的生动写照。我渴望从中汲取力量,学习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寻属于自己的道路,并为之不懈奋斗。
评分当我看到《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花森安治传》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关于时代弄潮儿的形象。我并非一个专注于某一本特定书籍的读者,我更喜欢在阅读中拓展视野,连接不同的知识领域。我深信,这本书所描绘的花森安治先生,一定是一位具有前瞻性视野和非凡执行力的人物,他能够洞察社会发展的脉搏,并敢于引领潮流。 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花森安治先生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他是否是通过艺术、设计、教育,抑或是某种社会运动来达成他的目标?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简单回顾,更是一次关于“影响”与“被影响”的哲学探讨,是对个体力量如何能够汇聚成改变时代洪流的深刻洞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予我启发,让我思考如何在自己的领域内,去发现和创造那些能够真正“改变”的契机。
评分初读《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花森安治传》,我便被深深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与人文关怀的时代。虽然我尚未深入研读书中关于花森安治先生的具体生平细节,但仅从书名和序言中流露出的信息,便能感受到他是一位在日本社会变革时期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巨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以及个体如何能够凭借一己之力,点燃燎原之火。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花森安治先生是如何在那个看似保守 stagnating 的日本社会中,挑战传统观念,并成功地将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引入大众视野的。他的“改变”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对美学的革新,还是对社会制度的思考?抑或是对普通人生活方式的启发?这些疑问都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设想,书中定然会描绘他那些充满智慧与洞察力的作品,那些可能改变了无数家庭审美情趣,甚至生活习惯的细节。我也好奇,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他是如何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并最终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关于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不凡的励志篇章,是对那些敢于挑战现状、引领潮流的先行者的致敬。
评分尚未阅读《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花森安治传》之前,我已被书名所蕴含的宏大叙事所吸引。它并非一篇简单的个人史,而似乎是一部关于时代变迁与个体担当的宏伟画卷。我深信,能够“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绝非等闲之辈,他必然拥有超越时代的眼光和非凡的行动力。我迫切想知道,他所倡导的“改变”究竟是什么?是物质生活的提升,精神层面的觉醒,还是社会价值观的重塑?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花森安治先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做出那些“改变”的初衷和动机。是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思想,让他萌生了改革的念头?他又如何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并最终影响了日本社会?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对历史人物深度解读的机会,也是一次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影响力、有担当的社会变革者的学习。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改变”这个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获得启示,思考自己在当今社会中,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做出怎样的贡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