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风景

读书的风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阅读
  • 人生
  • 感悟
  • 文化
  • 散文
  • 随笔
  • 书香
  • 思考
  • 成长
  • 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为陈平原教授的文集,包含刊登于期刊杂志的评论、採访稿、书序、短文等,主题围绕于近代以来关于「读书」、「大学」、「大学生活」的审美态度及历史变迁,并述及清华国学院、抗战期间西南联大、近代海外汉学家等不同子题。
 
  本书以图配文,附有许多民初学者、着作书影、书画碑拓等的黑白照片,亦有作者所列的关于读书史、大学史之书目介绍。对于这段历史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配合作者其他大学史系列着作,更能窥见中国大学从制度成立至今经历的各种摸索,以及当年大师及学生的人文风景。
《星辰低语:宇宙的奥秘与人类的求索》 一本穿越时空、探索未知的壮丽史诗 内容提要: 《星辰低语:宇宙的奥秘与人类的求索》并非一本传统意义上的科普读物,它是一次深刻的哲学叩问,一次对宇宙宏大叙事的细致描摹,以及对人类文明在浩瀚时空尺度下所扮演角色的审慎反思。本书以一种近乎诗意的叙事口吻,带领读者进行一场横跨数十亿年的旅程——从宇宙的奇点爆发,到星系的诞生与消亡,再到生命在行星尺度上的萌芽与进化,直至探讨人类心智如何尝试理解这一切。 本书的结构围绕着“时间”与“尺度”两个核心概念展开。第一部分“太初之音”,聚焦于宇宙学的前沿发现。我们不仅会重温大爆炸理论的证据链条,更将深入解析暗物质与暗能量的谜团。作者以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量子场论和广义相对论转化为可以被直观理解的画面,例如,描绘引力波如何在时空织物上投下涟漪,预示着遥远黑洞的碰撞。我们探索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细微波动,这些“宇宙婴儿期的回声”如何揭示了早期宇宙的密度分布和几何结构。我们甚至会想象一下,如果时间能够逆流,宇宙将如何收缩回那个无限致密的点。 第二部分“生命之歌”,将视角收缩至银河系的一隅,探讨生命出现的条件与普遍性。这不是简单的生物学罗列,而是对“宜居带”概念的深入哲学化。作者追溯了生命分子基础的起源,从有机物在彗星撞击下被带到地球的假说,到生命如何利用能量梯度实现自我复制的奇迹。我们讨论了极端微生物在地球生命韧性中的作用,并将其与地外生命探索(SETI)的努力并行对比。本书花了大量篇幅探讨“费米悖论”的各个解,从“大过滤器”理论的悲观论调,到“稀有地球假说”的谨慎乐观,引导读者思考:我们是孤独的,还是被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法则所保护或隐藏? 第三部分“心智的穹顶”,将焦点转向人类文明本身,探讨我们如何从洞穴壁画进化到能够建造射电望远镜。这一部分深入了科学史和哲学史的交汇点。我们审视了从托勒密地心说到哥白尼日心说的范式转移,分析了伽利略、牛顿的贡献如何重塑了人类对自然法则的认知框架。更重要的是,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心智的局限性——我们是受限于三维空间感知的生物,我们能否真正理解十一维的超弦理论?我们对“现实”的定义,是否仅仅是适应了我们祖先生存需求的神经活动集合?作者引用了认知科学的最新成果,试图描绘出人类理解宇宙的认知边界。 第四部分“未来之径”,着眼于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与伦理困境。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对星际旅行的可能性、人工智能的崛起以及人类自身的生物增强。本书以严谨的态度分析了这些未来场景的物理可行性与潜在的社会影响。在探讨火星殖民的工程挑战时,我们不仅仅计算了燃料和氧气的需求,更探讨了“成为跨行星物种”的文化意义。在讨论通用人工智能时,我们思考的不是程序代码,而是智慧的本质——当机器开始提问“我们是谁”时,我们该如何回答? 本书的独特之处: 《星辰低语》的叙事风格极具张力,它将严谨的科学事实融入到宏大的历史叙事中,避免了学术著作的枯燥,也超越了通俗读物的肤浅。作者擅长在宏观与微观之间自由切换,上一章还在描绘引力透镜如何扭曲遥远星系的光线,下一章便聚焦于细胞内线粒体如何高效地产生能量。 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其对“敬畏感”的重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自然的奇迹常常感到麻木。《星辰低语》旨在重新点燃那种面对浩瀚宇宙时,由衷产生的谦卑与好奇心。它提醒读者,我们所依赖的每一个物理定律,都是亿万年演化的精妙产物,而我们对这些定律的每一次微小理解,都是人类心智在黑暗中点亮的一支蜡烛。 推荐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对宇宙、科学史、哲学思辨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它不要求读者具备深厚的物理学背景,但要求读者拥有一颗愿意探索未知、质疑既有认知的开放心灵。它为那些在日常琐事中感到迷失的人,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视角,重新校准人生的坐标系。阅读本书,如同在寂静的深夜,仰望那片被光污染掩盖的星空,重新聆听宇宙对我们发出的,永恒而低沉的低语。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平原


  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曾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2008年1月至2015年7月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
 
  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5, 1998, 2003, 2009, 2013),北京市第九、第十一、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 2010, 2012),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第一、第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 2006)及第四届王瑶学术奖学术着作奖(2016)等。2017年12月获目前中国人文学界最负盛名的思勉原创奖(第四届)。
 
  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当年游侠人》、《当代中国人文观察》等。
 
  大学史方面的着述,除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刊行的《老北大的故事》、《大学何为》、《大学有精神》、《读书的风景》、《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大学新语》,尚有《大学小言—北大与港中大》(香港/北京:三联书店,2014)以及《怀想中大》(花城出版社,2014)。

图书目录

0-1「大学五书」小引
0-2《读书的风景》小引
 
01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
02漫卷诗书喜欲狂——《读书读书》序
03读书的「风景」与「爱美的」学问
04请加入这道「风景」——在北大中文系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05阅读大学的六种方式
 
06大师的意义以及弟子的位置——解读作为神话的「清华国学院」
07永远的「笳吹弦诵」——关于西南联大的历史、追忆及阐释
08解读「当代中国大学」
09网路时代的传统文化
10人文学的困境、魅力及出路
 
11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如何与汉学家对话
12训练、才情与舞台
13人文学之「三十年河东」
14学者的人间情怀
15「现代中国研究」的四重视野——大学.都市.图像.声音
 
16怀想三十年前的「读书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读书的风景》时,我还在想,市面上关于读书的书籍已经不少了,这本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然而,翻开第一页,我立刻就被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氛围所吸引。它不是那种“如何快速阅读”、“让你爱上读书”的工具书,也不是那种“名人读书秘籍”的八卦集。这本书更像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一种对阅读本身最纯粹的热爱的回响。作者似乎并没有刻意去“写”这本书,而是让那些在书中遇到的文字,那些触动心灵的篇章,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我最欣赏的是,它并没有试图去“定义”什么叫做“读书的风景”,而是通过一个个看似碎片化的片段,描绘出读书人在不同情境下,内心泛起的涟漪。有时是在深夜,伴着孤灯,与古人神交;有时是在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字里行间跃动着生命的光彩。这些“风景”不是物理的,而是精神的,是思想的碰撞,是情感的共鸣。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却又不仅仅是浏览书架,而是能听到每一本书在低语,它们的故事,它们的情感,它们所代表的那个时代,都随着作者的文字,在我眼前缓缓展开。

评分

我是在一个忙碌的工作日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然后发现桌上放着这本《读书的风景》。起初,我只是随意地翻了翻,但很快就被它吸引住了。这本书没有华丽的封面,也没有抢眼的书名,但它的内容却有一种沉静的力量,能瞬间抚慰我疲惫的心灵。它不像那些励志的书籍,用大道理去鼓舞你,也不像那些工具书,告诉你具体的方法。这本书更像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精神的共鸣。作者用非常朴实却又充满诗意的文字,描绘了读书带给他的那些微妙而美好的感受。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安静的观察者,他观察着自己在阅读中的每一个瞬间,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情绪和思考。他没有试图去“说教”什么,而是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引发读者的思考。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有一段描绘了作者在某个平凡的午后,因为读到一句诗,而突然对眼前这片寻常的风景产生了全然不同的感受。这种“化平凡为神奇”的描写,让我觉得非常动人。这本书让我明白,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读书的风景》,光听名字就觉得很诗意,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我是在一个雨后的午后,窝在阳台的摇椅里,捧着这本《读书的风景》开始阅读的。一开始,我以为它会讲述作者在某个特别的地方读书的经历,比如在海边看书,在山顶看书,或者是在一家很有情调的咖啡馆看书。但读进去之后,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书里没有直接描绘具体的场景,反而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透过文字,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被作者提及的书籍,它们像一扇扇窗户,打开了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有时候,我觉得作者就像一个导游,带着我穿梭于文学的长河中,时而品味古典的韵味,时而感受现代的脉搏。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一些经典作品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引人入胜,没有大段的摘抄和冗长的解读,只是寥寥几笔,却能勾勒出那本书的核心精神,或者作者对这本书的独特感受。这种“留白”式的写作,反而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忍不住去回味,去思考。这本书的语言也很有意思,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仿佛经过精心的打磨,读起来非常舒服,有一种淡淡的,却又挥之不去的香气。

评分

《读书的风景》是一本读起来会让人嘴角不自觉上扬的书。我是在一个连日阴雨的週末,窝在客厅的沙发里,一边喝着热茶,一边阅读的。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淡淡的哲思。作者就像一位老友,用最真诚的语言,分享着他在阅读过程中那些细微的感动和深刻的体会。我尤其喜欢它对那些“偶然”的阅读经历的描绘,比如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翻到一本旧书,却意外地找到了解决内心困惑的钥匙;或者是在旅行途中,随手拿起一本当地的书籍,却因此对那个地方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些场景,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读书”这件事,发现原来它不仅仅是坐在书桌前的一种行为,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我们生命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本书没有给我任何“指示”或“建议”,而是让我自己去发现,去感受,去体会。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读书的风景》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因为“读书”这个主题太常见了,很容易写得空泛或者说教。《读书的风景》却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它没有教你该读什么书,也没有告诉你应该如何去读,而是巧妙地引导你去感受“读书”本身带来的那种独特的美好。我觉得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仿佛能捕捉到那些最微小的,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情感。比如,我记得书中有一段,描写的是在某个平凡的日子里,因为读到一本书中的某个观点,而突然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那种瞬间的明悟,那种仿佛拨云见日的喜悦,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感觉,对于我们这些常常埋头于生活琐事的人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啊!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与自己对话,与世界连接的方式。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在那片土地上,我们可以自由地呼吸,自由地思考,自由地感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