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爬山,因為美麗的風景 小時候,父親假日常帶我們三兄妹,去森林遊樂區步道走走。父親龐大的身影,與我們的頑皮搗蛋,成瞭生命之初走入山林鮮明的記憶。
就讀醫學院時,參加登山社,每週攀岩三次,每次要爬上六層樓高的岩牆三趟。每月兩次兩天一夜的高山短天數健行,每三個月去一次高山五天以上的長天數縱走。
我走入山林看雲、溯溪、賞花、玩雪、砍柴、生火、迷路、找路,與登山社夥伴上山,把屬於人的煩擾暫時拋棄。讓自己的一部分化為山林樹木,一部分成為路旁獸徑。
大學四年級,因大雪受睏奇萊山,被海鷗直升機救下來,登山的興趣遭受重挫,父親藉此語重心長叮囑我要心存感恩、迴報社會。這時,山告訴我的是,要把最苦的境遇做為成長的補藥;爬山,是我一輩子的事。
大學時期因為爬山,課業一團糟,僥倖準時畢業,卻未能應屆考取醫師證書,可是我還是整天心心念念著爬山。當時的女友(現在的太太),氣到和我冷戰,甚至下瞭通牒:「要結婚,就答應不再爬山。」此時纔發現,還有比受睏高山更艱難的處境;原來人生的「大山」還有這樣的風景等著我去剋服。
考取醫師證書,進入地錶最忙、最操的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醫學科後,急診住院醫師訓練果然名不虛傳,而且同時要做研究、寫論文,投稿國際醫學期刊,纔能升等主治醫師。而我卻在長子剛齣生時,找到一條活路,能兼顧爬山與工作,又能為民眾填補知識缺口,那就是做高山醫學研究。
那些年爬山爬得痛快,也産齣很多論文,當上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之後更舉傢前往美國高山醫學的殿堂充電兩年。「假研究之名,行登山之實」,竟讓我的人生收獲不少。
十年前,我接到康軒文教集團李萬吉董事長的電話後,從此與康橋國際學校難分難捨,十年間,好像多瞭四、五韆個孩子,我跟團隊陪著他們登高山圓夢,照顧他們的健康,並開始從事兒童高山醫學研究。在此同時,八十五歲的譚老爹、攀登八韆米巨峰的登山傢、三不五時從高山上來電的睏難個案、癌癥病友、換肝病友、在山屋裏不期而遇的病人,紛紛接踵而來。這時,我就像超強磁鐵,吸引許多重病山友,或有特殊身體狀況卻想登高山的人,同時幸運地遇到一群誌同道閤的夥伴,組成醫療團隊,同心協力、搶救生命、助人圓夢。
我雖然早在二○○一年讀論文時就知道加壓艙的功用,後來十年間,也曾在玉山排雲山莊、颱東林管處嚮學生、巡山員示範操作方式,但卻對它真正的救援實力無感。直到二○一二年底,一次嘉明湖的救援經驗,加壓艙將發生高海拔肺水腫的布農族大哥,從死神手中搶救迴來。這次經驗,讓我彷彿開瞭天眼,從此展開全球首例的「高山山屋普設加壓艙」的布建計畫,破天荒獲得許多社會人士、企業傢、民眾乃至學生齣錢支持購置,還有許多山友以行動支持,親送加壓艙上山。沒想到二十年後我再度搭上海鷗直升機,是去助人:把加壓艙送上中央山脈,為整個建置計畫補上最後一塊拼圖。
在這些經曆中,我看到颱灣最美的風景,是一群人共同完成一件「超級任務」。在那之後,加壓艙開始發揮作用,搶救那些生命垂危的高山癥病人,希望實現颱灣高山癥零死亡的理想!
齣書是意料之外的事。雖然,逝去的日子就像私釀的酒,令人微醺,我用力翻攪迴憶「爬」格子,把二十年來遙遠而美好的迴憶,收斂成一壺佳釀送給您,也謝謝您願意品嘗。但這杯酒對我來說,剛入口時其實帶點苦澀,就像林韻梅在《尋找後山桃源》中所寫的:「從構築夢想到實現夢想,總有許多不切閤現實利益的決定,總要有一些讓人未必以為然的堅持,還有,當自己的夢想跨近一小步時,那點不必為外人道的快樂。」
由於有夥伴的扶持、許多貴人的相助,與社會的大愛,讓最初的苦澀,轉化成甜而不膩的柔長尾韻。現在,我盼望我的故事,能激勵到大傢,也希望《瘋高山》蘊藏豐富的高山醫學知識,能讓大傢爬山更安全。
就讀七年級的兒子,今年六月參加學校圓夢閤歡活動,學校要孩子寫一句「成長宣言」。兒子的一句話,神奇地幫他老爸花瞭二十幾年的青春來攀爬人生這座山做瞭個總結:
“I climb, because of the beautiful view.”(我爬山,因為美麗的風景。)
推薦序
以熱情深耕,眾誌成城建立「高山癥防護網」 我十分樂意以長期在海峽兩岸深耕教育的實踐者之身分,推薦王士豪醫師這本記錄他二十年來在高山醫學努力不懈的精采作品。
王醫師行醫的同時,也嚮颱灣民眾推廣高山教育,耕耘當時無人研究的高山醫學,他認為唯有提升颱灣本土高山醫學研究的水準,纔能更利於推行民眾教育。於是在急診工作之餘,他毅然決然投入高山醫學的研究。他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短短十年間發錶十三篇論文,並刊登在《高海拔醫學與生物學(High Altitude Medicine &Biology)》等八本國際一流的醫學期刊。
王醫師一手建立本土醫學證據,一舉讓颱灣高山醫學研究水準推到世界級。他從初齣茅廬成為躋身高山醫學世界前三.三%的研究專傢,在東北亞(颱灣、日本、韓國)則排名第一,且進入世界山嶽醫學會二○一八年高山癥診斷標準的修訂小組,參與製定高山癥診斷標準,造福世人。
王醫師的醫學人文情懷,與不計成本的執著熱情,也驅使他參與救治高山地區的傷病患。麵對以往可能會在高山失去性命的山友(例如高山癥、雷擊、胃齣血),乃至攀登八韆公尺巨峰卻遭受緊急傷病的兩位颱灣登山傢,他透過遠距醫療,運用急診與高山醫學的專業給予建議,讓他們全身而退。另外,他在擔任康橋圓夢雪山登山活動隊醫於三六九山莊、嘉明湖避難山屋,甚至去尼泊爾聖母峰基地營健行時,挺身而齣、援救瞭三位生命垂危的山友。
值得一提的是,自二○○九年起,因為有他和健康管理團隊的守護,康橋國際學校超過六韆位師生,纔能勇敢登玉山、雪山、嘉明湖及閤歡群峰,安全圓夢。
不隻如此,王醫師在二○一四年辭去急診主治醫師,自費到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高海拔醫學研究中心進修,擔任無給職的研究學者,成為颱灣與國際高山醫學接軌的橋樑。在美進修期間,他透過先前奔走成立的颱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擔任主持人執行加壓艙建置計畫,建立高山癥防護網,守護每年近百萬進入高山的民眾,期待能達成颱灣高山癥零死亡。
計畫中,王醫師數度親力親為與誌工一起揹加壓艙到山屋,並且規劃訓練課程,培育種子教師,讓消防局搜救隊員、林務局巡山員、國傢公園解說員與嚮導領隊學習正確使用加壓艙。短短幾年內,加壓艙至少救瞭七位生命垂危的高山癥病患。二○一七年三月,尼泊爾加德滿都世界山嶽聯盟醫療委員會年會中,王醫師分享颱灣加壓艙建置計畫的寶貴經驗,各國代錶紛紛贊嘆與肯定這個創新作法。
我認為王醫師的故事,可以激勵更多人心存善念、懷抱夢想、勇敢逐夢,讓自己和世界都變得更美好。
李萬吉(康軒文教集團暨康橋國際學校董事長,社團法人颱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理事長)
我的「土豪」學弟,為山瘋狂 幫「土豪」寫序(註1),想來真是奇妙的機緣,我既非名人,也不是寫作高手,為一本書寫序,是我人生頭一遭,很可能也是唯一的一次。
迴想認識土豪這十幾年,從最初跟他每個月衝玉山做研究的點滴,到後來我們各自朝不同領域努力,我隻能偶爾齣點力幫他些小忙,看他一路執著的為高山醫學瘋狂,我也算是一名見證者;土豪的愛山事蹟,我也能說上一兩件。
若有人問我這輩子遇過什麼奇人,我想土豪絕對是其中之一。
當年我們一起在長庚急診擔任住院醫師時,我是大他一屆的學長,因為都喜歡爬山,比較有話題可聊。印象中他是個非典型醫生,很愛聊天「畫唬爛」,有一堆天馬行空的想法,幾個跟他很熟的朋友都一緻認為這傢夥一定有點「躁癥」(註2)。
因為醫學中心都有做研究纔能升等的壓力,當時他就對高山癥情有獨鍾,有天他突然提到去玉山做高山癥研究的想法,希望我能幫忙。
這個瘋狂計畫,完全土豪風格!簡單說,就是每個月去玉山的排雲山莊三天兩夜,連續一年,收集一年四季、共十二個月(除瞭雪季封山在登山口進行之外)在排雲山莊高山癥流行病學的資料。我沒想太久就答應他,接下來就是一整年瘋狂爬山上班的日子。
急診科是一個日夜輪班的專科,雖有不少輪休日,但是這都是用來調整日夜班時差的休息日,小小的住院醫師當然沒有多少真正的假日,所以好幾次都是土豪剛下夜班,我準備好東西開車載他直接齣發,他在車上補眠,而我就開車數小時直上塔塔加的玉山登山口,一下車馬上步行四小時衝上排雲山莊,開始忙碌的三天研究工作。
高山癥在當時其實是非常冷門的題目,加上我們隻是年輕的住院醫師,科內自然不可能給什麼實質幫助。但我想就是他這種不要命、傻傻敢衝的性格,慢慢産生影響力。因為我們常上山,加上去做研究時,又順便無償幫在排雲山莊的登山客看病處理問題,玉管處的長官還有山莊的管理員很快就跟我們混得很熟。某次機緣中,土豪拿到瞭玉山二十幾年來的山區救援資料。如獲至寶的他很快就整理好資料寫成醫學論文投瞭齣去,也很快獲得期刊接受。
一個住院醫師自力完成一個原著論文並投稿被接受,讓很多長官對他另眼看待,於是科內開始有長官願意投入資源跟他一起做研究,陸續也有其他學弟妹加入高山癥研究的行列。因為高山癥的研究活動讓土豪在登山界闖齣名號,而後遇到康橋國際學校李萬吉董事長,結果兩個很有理想性格的人一拍即閤,之後促成康橋每年的登百嶽領畢業證書的活動和更多的高山癥研究。
土豪最令我颳目相看的事,就是他在身揹房貸且醫院不支持的情況下願意放下主治醫師工作,自費數百萬去美國的高海拔醫學重鎮研究中心科羅拉多大學進修。
當時,我首先問:「錢從哪裏來?」原來他要賣掉祖産來當作進修的費用!這真的不是普通的瘋狂瞭;由此可看齣他對想法執著的程度。
土豪也是社交高手,從企業老闆、政府高官到路邊市井小民,第一次見麵他都可以亂聊很久,很快打成一片。我常對他說,你不當商人真是太浪費瞭,果然在高山醫學界打滾多年後,他終究走嚮興趣與工作結閤的方嚮,成立自己的旅遊健康顧問公司,並且從高海拔旅遊健康管理開始起步。這種小事當然難不倒他,幾年下來公司很快就漸入佳境。
本書其實是士豪一路走來心路曆程的總結,雖然很多故事輕描淡寫,但身為一位一路支持他的朋友,知道其中有很多甘苦實在不足為外人道。前陣子看瞭勵誌暢銷書《祕密》,其中最有名的一段就是在講吸引力法則。當你真心想要做一件事時,就會吸引各種資源來幫助你,而土豪就是最活生生的例子。就因那種不顧一切往前衝的熱情,為他帶來很多人生中奇妙的機遇。
本書除瞭能帶來不少高山癥的知識和故事外,從字裏行間可發現,他對高山癥領域的熱情;適閤喜愛爬山的朋友慢慢品嘗,更適閤所有懷抱夢想的年輕人在其中獲得前進的養分。
陳諭正(醫美診所院長,前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師)
註1:土豪並不是士豪的誤植,因為他字寫得蠻醜的,常常把「士」寫成「土」,所以從小同學都這樣叫他、取笑他,最初其實是有一點點言語霸淩的意味。
註2:躁癥病人常常多話、有超乎常人的自信、睡眠需求降低,常有跳耀性的思緒。沒錯,士豪都有一點。
勇登聖母峰基地營的強力後援 二○一八年我和老公一起挑戰EBC(Everest Base Camp,聖母峰基地營),非常感謝王士豪醫師專業的協助。齣發前完整的健康諮詢、詳細的備用藥清單、藥物使用的完整規劃及說明,登山全程在綫上瞭解我們的身體狀況,隨時幫我們解決各種問題。有他的協助讓我在整個EBC的旅程非常順利,身體沒有絲毫不適,沒有任何高山癥反應,安全、愉快地完成我們的挑戰。
這本書是王醫師多年來的經驗纍積,篇篇精采,值得一讀,現在王醫師將寶貴的經驗化作旅遊健康管理的知識來協助更多民眾。
希望更多人能夠認識旅遊健康規劃的重要性,為自己及傢人多一分保障,打造安心美好的旅程!
賈永婕(CH Wedding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