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人心,非暴力沟通的27个练习:学狼发洩情绪,像长颈鹿一样用心倾听

触动人心,非暴力沟通的27个练习:学狼发洩情绪,像长颈鹿一样用心倾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Gundi Gaschler
图书标签:
  • 非暴力沟通
  • 沟通技巧
  • 情绪管理
  • 人际关系
  • 心理学
  • 自我提升
  • 倾听
  • 同理心
  • 冲突解决
  • 亲密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德国亚马逊读者★★★★★5星推荐
  如何像狼一般嘶吼以宣洩怒气,正确表达情绪?
  如何像长颈鹿一般聆听包容,以同理心去对待他人?
  学会非暴力沟通,你将明白如何才能化解冲突,创造全新连结。

  .有时候,只是双方立场不同,为什么争执到后来却擦枪走火,一发不可收拾?
  .有时候,明明是想关心对方,为什么脱口而出的尽是伤人的尖锐话语?
  .有时候,是否感觉心委屈了,却不想与对方沟通,採取冷战而关上了心门?

  生活在节奏愈来愈繁忙、讯息愈来愈多的世界,我们可能无时无刻不遭受暴力的干扰。所谓暴力,除了身体上的攻击,也包括语言的伤害。如何才能以和谐取代冲突、做到真诚的沟通?美国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所创的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NVC)正是一剂疗癒人际关系伤痛、化解负面情绪的解方。

  ★非暴力沟通四步骤,化冲突为和谐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特别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得以将濒临爆点的极度冲突,以同理心及真诚的态度去化解,进而创造全新的关系。我们可以透过「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步骤,做到倾听及同理,学习如何彼此尊重。此外,非暴力沟通也能帮助我们化解负面及焦虑的情绪,学习狼一般,尽情嘶吼以宣洩心中的愤怒;善用同理心,像长颈鹿一样包容聆听,帮助我们看清问题的真相。

  德国心理学家古恩蒂当年首次接触非暴力沟通时,透过角色扮演的工作坊,见到一对原本打算离婚的夫妻竟然握手言和──如此结局逆转及情绪转折的经验刻骨铭心,促使她与另一半决定投入非暴力沟通领域。长年下来,见证各种因使用「非暴力沟通」而触动人心的转变案例,遂将这些珍贵的故事集结成书。  

  ★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改善人我关系并不难

  书中的案例都是来自古恩蒂的日常生活及教涯记录,她不採用论述的脉络观点,而以散文般的温暖笔触,透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娓娓道来。我们看见她以「狼的表演卡」抒发心里的负面情绪、运用「鱼缸沟通法」练习团体沟通、与先生共同发展出「长颈鹿的梦想」教导大家正确表达情绪,理解他人需要。此外,她也大方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实际运用的经验,畅谈和先生及两名女儿亲身实践非暴力沟通的点点滴滴及珍贵时光。透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我们更能明白非暴力沟通如何修复并疗癒人际关系中的伤痛,创造友好连结。

  改善人我关系与对话的「非暴力沟通」,不仅能运用在自身,还能运用在团体,包括家庭、学校、职场等任何一段你想要经营的关系中。书中收录了来自工作坊及教职生涯、谘商经验等二十七个故事,透过夫妻间的关系、亲子间的互动、师生间的沟通、自我对话及情绪修复等情境,让我们懂得以同理心与他人相处,进而化解每一次可能引爆的冲突。    

名人推荐

  吴娟瑜/国际演说家暨人际沟通专家
  赵介亭(绿豆粉圆爸)/可能教育创办人
  邝丽君/美国非暴力沟通中心培训师候选人
  (依姓氏笔画排序)

好评推荐

  「与人相遇,多么渴望被了解,被同理,并且彼此聆听;然而,社会上常见我说你听,视而不见,或者自说自话、强力攻击别人的人。『非暴力沟通』是有诀窍的,作者古恩蒂.盖斯乐,将多年来开课传授的宝贵经验,透过案例,透过解析,也透过她和家人的共同调整的描述,让我们见识到原来沟通是可以有明确的步骤和正确的学习。」──吴娟瑜/国际演说家暨人际沟通专家
 
  「每天我们都在进行无数次的『沟通』,然而往往『有沟、没有通』,带着善意出发的我们,却反而让对方感受到恶意。透过《触动人心,非暴力沟通的27个练习》的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求、请求,我们可以将爱和善意真实地传达给对方。」──赵介亭(绿豆粉圆爸)/可能教育创办人

  「这本书从第一个故事开始就吸引了我,不知不觉读到最后。更重要的是,我能学习到如何将『非暴力沟通』应用在每一个和我相遇的人及生活中。」──邝丽君/美国非暴力沟通中心培训师候选人

  【德国亚马逊读者★★★★★5星推荐佳评如潮】

  「真实,动人,极具启发性!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作者真实地讲述自己的经历,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描述她从中学习的经验。感觉古恩蒂本人近在咫尺,就在我们身边。作者以善良的内心和外在的协调,终于取得了成功,非常感人。我全心全意地推荐!」──读者spiraleblau

  「从生活中得到感动、反思,鼓舞人心,相当动人!古恩蒂撰写各行各业的故事,栩栩如生。书里有非常丰富的故事。她并没有写下应该如何解决或怎么行动,只是书写了自己的经历,记录了她的感动。她勇敢地向读者们坦述自己的故事,与案例中每个人都极富同情心及同理心,她的思考及和感受更是独一无二。她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些情况,并让读者深入了解非暴力沟通无可估量的潜力。她在书中提到将结束讲师生涯,于是这本书成了她给我们的礼物。我相信她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做出的决定,但我仍然觉得非常遗憾。希望读者们能从本书得到更多宝贵经验,一起进入非暴力沟通的世界!」──读者Udo Brunner

  「这本书的内容很简单。您可以从中间开始,或从前面、后面,任何一页都能随时阅读。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而且都是取材自生活中的案例。透过阅读过程,我们可以经历到非常个人化的、近距离的心理状态描述。从中可以明白,在许多微小的时刻,非暴力沟通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如何发挥作用。」──读者L. Ritchie

  「非常感人,值得一读!这本书触动了我的心。我读了很多关于非暴力沟通的书,但这本的内容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书里没有透过解释态度、想法或讨论过程来阐述理论,反而是透过古恩蒂对日常情境的描绘,让我们看到她的思想、言语、行动和态度。这本书深深触动了我,可读,可敬,可爱!」──读者S.B.
 
《触动人心:深度链接人际关系的艺术》 本书聚焦:超越技巧,抵达真诚的沟通本质 在这个信息爆炸、人与人之间看似连接紧密,实则情感疏离的时代,我们渴望的并非更多信息的交换,而是更深刻、更有意义的联结。《触动人心:深度链接人际关系的艺术》并非一本提供速成秘籍或表面说辞的指南,而是一场关于倾听、理解与自我表达的深入探索之旅。它旨在帮助读者卸下沟通中的防御机制,以一种更具人性、更富同理心的方式与他人建立持久而真挚的关系。 本书的基石在于承认一个核心事实:我们所有的冲突、误解乃至关系破裂,往往源于我们未能真正“看见”彼此的内在需求与脆弱。我们习惯于评判、指责或自我辩护,却忘记了在每一个言语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份未被满足的渴望或一份未被消化的恐惧。 第一部分:觉察——看见内在的地图 有效的外部沟通始于清晰的内部对话。本书首先引导读者绘制出自己心灵的地图。我们探讨了“自动反应模式”对人际互动的隐形操控。许多时候,我们并非在与眼前的人对话,而是在与过去的经验、未竟的创伤或预设的剧本进行搏斗。 我们会深入剖析情绪的真正来源。情绪并非无端而生,它们是信号灯,指示着我们核心需求的健康或匮乏状态。我们不谈论压抑情绪,而是学习如何“邀请”情绪浮现,并对其背后的信息表示感谢。这种对自身情绪的细致入微的觉察,是建立任何外部真诚关系的前提。唯有当我们能坦然面对自己的“阴影地带”,才能不将自身的未处理情境投射到他人身上。 核心练习: 建立“情绪日志”的进阶版本——“需求关联日记”。这不是简单记录“我生气了”,而是追踪“当我感受到这种情绪时,我的哪个核心需求(如安全感、被尊重、自主性)正在发出警报?” 第二部分:倾听——穿透言语的迷雾 沟通的障碍,绝大多数时候不是“不会说话”,而是“不会听”。本书将“倾听”提升至一种主动的、充满创造性的艺术形式。我们超越了字面意义上的信息接收,进入到“全息倾听”的境界。 全息倾听要求我们放下脑中的预设答案、不加评判的分析,以及急于提供解决方案的冲动。我们学习识别对方语言中的“潜台词”——那些未说出口的脆弱、挣扎与期盼。这涉及对非语言信号(语速、停顿、肢体语言)的敏锐捕捉,并理解它们在构建真实情境中的决定性作用。 我们将探讨“共情性停顿”的力量。在充满噪音的对话中,一个恰到好处的、充满耐心的沉默,比千言万语更能为对方打开一个安全、被接纳的空间,允许他们更深地探索自己的感受。 核心理念: 倾听不是为了更好地反驳,而是为了确认对方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第三部分:表达——清晰而温柔地显现自我 当自我觉察到位,倾听能力提升后,下一步就是如何清晰、完整且不带攻击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在世界。本书倡导一种“去指责化”的表达范式。我们认识到,当我们使用“你总是如何如何”的句式时,对话已经实质性地结束了。 我们着重练习将陈述从“对他人行为的定论”转化为“对自己内在体验的描述”。这要求我们精确地描摹出观察到的事实(而非解读),诚实地联结到自己的感受,并清晰地提出基于需求的请求。 请求与要求的区别是本书的重点之一。要求隐含着威胁或强迫,而请求则是向对方敞开邀请,承认对方有说“不”的权利。这种对界限的尊重,恰恰是请求能够被有效接受的基础。 核心工具: 发展你的“需求词汇库”。许多人在表达感受时停留在“好”或“不好”,本书提供了一套丰富的情感和需求词汇,帮助读者精准命名自己的内在状态,从而让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和人性化。 第四部分:冲突中的连接——在张力中成长 冲突并非关系的敌人,它是关系成长的催化剂。本书将冲突视为两个核心需求相遇时的自然张力。关键不在于消除张力,而在于如何“持有”张力而不使其爆炸。 我们探讨了“建设性异议”的艺术。如何清晰地表达强烈的不一致,同时确保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这需要极高的技巧,要求我们在捍卫自身立场的同时,也积极寻求理解对方立场背后的根本需求。 此外,书中还涵盖了如何进行“修复性对话”——当沟通已经破裂、伤害已经造成时,如何以最大的勇气和谦逊,发起一次旨在重建信任的真诚会谈。这通常涉及到对自身过失的无条件承认,并清晰地阐述未来为避免重蹈覆辙的改进承诺。 本书的承诺: 《触动人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化的对话脚本,而是一种认知框架和心智模式的转变。它邀请读者放下对“正确”与“错误”的执念,转而拥抱复杂的人性。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内省,你将发现,最深刻的沟通力量,源于你敢于暴露真实的脆弱,并以同等的真诚去迎接他人的脆弱。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渴望在家庭、职场、友谊中,建立起坚不可摧、充满理解与尊重的深度人际联结的探索者。最终,学会“触动人心”,便是学会更完整地触动自己。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古恩蒂.盖斯乐(Gundi Gaschler)


  古恩蒂出生于一九六七年,是一名心理学家,亦是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非暴力沟通中心」认证的着名专业培训师。她和丈夫法兰克一同于生活中实践非暴力沟通并开课教授。目前一家人居住于慕尼黑附近的霍恩林登(Hohenlinden)。古恩蒂期望透过此书分享触动人心的亲身经验,也同时呈现非暴力沟通方法能达到的效果。

译者简介

杨婷浈


  研究翻译时,深觉原文与译文的取舍拿捏是门艺术;研究教育后,才知教育方式是影响个人思维的关键。译有:《你不必完美,但可以更有魅力》、《读懂孩子情绪,100个「听说问答」关键对话练习》、《谢谢生命中的讨厌鬼》等。

 

图书目录

推荐序  爱的语言
前言  找回勇气
自序  平凡的故事,不凡的改变
 
Part1关于非暴力沟通的暖心故事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特别的沟通方式,让我们懂得以同理心及真诚的态度与他人交谈,并能不断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弹吉他──一起做些什么吧!最珍贵的陪伴
不能穿得轻松一点吗?──换个说法,一切不一样
我知道什么是尊重!──运用同理心,理解他人的感受
瘀青──强势,有时候只是保护色
规矩──以身作则的重要
蚂蚁怎么了?──帮助他人的界限
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打开内心的世界
假惺惺的大人──与过往的自己和解
你很痛苦吗?──把担忧化为陪伴
我只能静静地看着──化被动为主动,走进他人的心
你是真的关心我吗?──专注聆听,我在乎你
伤痕──多一点关怀,多一点交流
接纳灵药──放下执念,彻底改变
神奇的杏仁──抛开焦虑
我没有做错──一位母亲的挣扎
羞愧──角色扮演的体验
红球之争──正确地表达情绪,并理解他人需要
 
Part2非暴力沟通的亲身实践
非暴力沟通能够如何由自身出发运用呢?你可以试着主动伸出友善的手,进而明白,无条件的付出会为你带来快乐。
 
我要去瑜伽课──帮助他人的喜悦
在超市的偶遇──温暖的同理心
画图的女孩──送礼与收礼,同样快乐
茶杯里的,无条件的爱──善意对待他人
 
Part3在家庭里运用非暴力沟通
父母与孩子之间,如何做到关怀与同理呢?非暴力沟通也能运用在家庭里,让家人之间的关系更紧密,更贴心。
 
咖啡杯──观察、感受、需要与请求
到底为什么要整理房间──观察与感受
隐藏怒气高手的毕业证书──同理自我并坦诚情绪
洗衣篮──爆气练习,狼的表演卡
夏季的游泳行程──与青春期孩子的相处
说实话的Nikon相机──重拾对生活的热情与渴望
 
Part4非暴力沟通与鱼缸练习
非暴力沟通也能在团体进行。透过鱼缸练习,我们能听见更多不同的意见,更能产生跨世代的交流。
 
鱼缸练习法──我的奇特发现之旅
鱼缸练习(1)孩子们的问题
鱼缸练习(2)家长们的问题
 
附篇  像我们这样的一个家庭:女儿们的QA时间   
后记  非暴力沟通生活中的自我发现   
致谢  谢谢生命中的每一个人
 

图书序言

推荐序

爱的语言


  我从二〇一三年开始学习非暴力沟通,当时非常敬佩作者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博士能将复杂的沟通以简单易懂的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做为表达和聆听方式。既可以真诚地表达自己,又可以同理地聆听他人。没有「是、非、对、错、好、坏、应该」等评断批判性的语言。非暴力沟通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展开有品质的对话,所以,又被称为「爱的语言」。

  刚开始学习非暴力沟通,时常尝试着在生活中运用,但往往又忍不住会回到平时的说话方式。有时和女儿外出,不经意地会对他人说出评论的话语,女儿就会提醒我说:「妈妈,非暴力沟通!」有时在家出言责备女儿时,她又说:「妈妈,非暴力沟通!」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位美国资深培训师的工作坊,他分享刚开始学习非暴力沟通的经验。他的女儿就读大学,放假回家,他满腔热情地运用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的连结对话和女儿说话,却似乎流于机械般僵硬。他女儿回答说:「谁把我爸爸偷走了,把你留在了这儿?」

  在举办非暴力沟通工作坊的过程中,常常会听到学员说:「我先生/太太应该来学习」、「我老板应该来学习」……我曾问过一位美国资深的培训师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如果我们一直说非暴力沟通很好,希望对方一起来学习,但对方从我们身上看不到改变,又怎么会相信这种沟通方式,是很好的呢?」

  所以,要影响他人就要从自身做起。

  看到《触动人心,非暴力沟通的二十七个练习》这本书,我非常高兴。这本书没有教你非暴力沟通是什么,或是阐述其原则及原理。它只是将非暴力沟通融入在生活及工作中,以生动的故事一一描述。在故事中,你不会觉得她特别或刻意使用非暴力沟通的话术,而是将非暴力沟通变成非常自然的语言。我很高兴看到这本中文翻译本的出版,可以提供非暴力沟通的初学者及爱好者参考,自然地将其融入在日常生活语言之中。

  特别感动的是,作者古恩蒂.盖斯乐(Gundi Gaschler)将非暴力沟通带入了她的家庭,同时先生也一起致力推广这样的沟通方式。我学习并推广非暴力沟通好多年,也希望将非暴力沟通带入家庭之中。如果父母可以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和孩子交流,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我相信,除了带来家庭的和谐外,更可以训练孩子为自己的价值观而有选择地去做事,而非基于恐惧、羞愧、害怕处罚等情况去处理事情。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从小便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本书从第一个故事开始就吸引我,不知不觉就读到最后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是那么感人。更重要的是,我学习到如何将「非暴力沟通」应用在每一个和我相遇的人和生活之中。

邝丽君/美国非暴力沟通中心培训师候选人

前言

找回勇气


  大家千万不要读这本书!用听的就好。我听过古恩蒂讲故事,每一个都是扣人心弦的故事。她说故事的时候,周遭的世界彷彿都静止了。接着出现一扇门,邀请我进入故事的世界。然后,我看见来自东欧的司机、母亲、女儿……还有我自己。古恩蒂的声音带着爱,那是她对每一个故事人物的情感;她所扮演的每个角色,都和她融为一体,会让人会心一笑,也体悟到某些事情,因为古恩蒂的诠释,我更了解每个角色。故事到了尾声时,我看见古恩蒂的眼里散发出光芒,就像傍晚黄昏时,海上的一道曙光,淡淡的金黄色,散发出温暖又坚定的气息。她的眼眶泛泪,我的视线也跟着模煳。我深受感动,因为我看见故事里每一个人真实的模样。偶尔,他们的言行举止令人费解,但其实又再单纯不过,就如同你我一样,都是平凡人罢了。

  如果你有机会听我太太讲故事,那就看看这本书吧。你或许就能知道,那些关于暖心、无条的爱、充满热情以及述说伤痛的故事。打开你的心门接纳这一切,也许会感受到一样的感动,有可能会像我一样忍不住落泪。

  我相信,对我太太来说,这不光是一本只在讲述和描绘情节的故事书;这是一本关于找回勇气的书,并且学会用不同角度去看待我们身边的人,不管是书里的匆忙司机、神经质的母亲、吹毛求疵的老板、懒惰成性的孩子,在古恩蒂的眼里,这些人身上都藏着宝藏。她不仅发掘了宝藏,还诚心地接纳了他们。

  我爱妳的一双慧眼!

法兰克.盖斯乐

自序

平凡的故事,不凡的改变


  约莫在十五年前,我的女性友人推荐给我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书籍。当时,我已经浏览过无数的育儿指南,却还是满头的问号。直到我当时一股作气读完马歇尔的书,彷彿找到了一种归属感。书里面的每句话说得十分贴切,带给我无比的踏实感,这就是我在找的感觉。书的最后有一张非暴力沟通训练课程讲师的名单,我就报名了克劳斯.卡尔史泰德(Klaus Karstädt)所开设的基础课程。

  就在一次课程中练习角色扮演时,我感受到神奇的力量。那时候的任务是要运用非暴力沟通模式来化解一对离婚夫妻的冲突现场。一开始,我们双方之间弥漫着火药味,最后却能彼此握手言和,这真是前所未有的体验,打动了我的心,满足了内在的空虚,唤醒了我的渴望,也激发了我的热情。这就是我所向往的,也想就这么持续下去。回到家以后,我跟先生法兰克说:希望自己以后再也不必一直说抱歉了(这是我从课程中体会到的事)。后来,我们便说好了要用这种方式,直到现在依然坚持这个原则。假使我没有把这套方法带回家里,真不知道我们还会不会是夫妻。

  我用自己学到的所有技巧来说服法兰克,于是,他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我们一起上了许多课程,同时也借由带领训练课程分享那些鼓舞我们夫妻的事。我看见愈来愈多人愿意敞开心房,能感受并尝试不同的方法,就为了改变生活。这些人信任我,让我参与他们的成长,允许我陪伴他们。角色扮演的练习向来都是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它不只让了我开了窍,茅塞顿开,还让我对人性有诸多了解。这一切的感受来得很自然,我也没什么大道理可讲;我只知道,自己就是喜欢这个方法。这些年,我觉得自己成长了,学会了很多事,与很多人共度美好时光,包括和我身边最亲近的人。尤其是某些事件感动了我,让我印象深刻,甚至改变了我的观念,这是用钱也买不到的收获。

  现在,我的讲师生涯即将告一段落,是时候该做点新的、不一样的事。我虽期待接下来的日子,但也没机会再分享自己的故事了。如果这些经验就这么被埋藏起来,未免太可惜,所以我才把它们记录下来,如此一来,就不用大费周章说再见,也算是我给这个世界的一份礼物。「妳也太自以为是了,哪有人这么说啊!」这是我内心所发出的指责声音,它恰如其分的尽责,就是为了保护我,感谢它的提醒。这些声音在我写下这些故事时,也同时和我不断拉锯,因为许多内容都是我个人的亲身经历;还好我成功地安抚了它,因为我坚信,我的故事也同样能抚慰身为读者的您。这就是我准备的礼物:让我从自己参与课程的故事开始说起,当中还会穿插许多理论观点;能够让更多人明白箇中道理是我最想做的事,一旦大家知道了,就会产生不凡的改变。

  接着,我想谈谈「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事件,我将竭尽所能地「爆料」,大谈我们夫妻如何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技巧。然后,我想跟大家分享这一趟奇妙的自我发掘旅程。最后,就以我家女儿们的访谈纪录做结尾,她们会告诉各位,在我们这样的父母陪伴之下成长,有什么样的心得感想。

  我祝福各位读者,时时刻刻都能体会到「心头上的感动」(这是我的女性朋友罗娜.里特绮送给我的话语)。

  还有一件事,是关于应该用女性或男性角度来撰写。我想告诉大家:我自己主张性别平等。在我心中,所有的女人、男人、小孩及人类,都不应该因年龄、性别、肤色、种族或宗教而遭受到不平等的对待。我深知,语言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考量书写方式所带来的效益及阅读的流畅度,我决定以读者能读懂内容为前提,使大家容易进入故事中。
 

图书试读

【Part1关于非暴力沟通的暖心故事】
 
◎弹吉他──一起做些什么吧!最珍贵的陪伴
 
这是给父母参加的两日非暴力沟通入门课程,期间,我们让出席的父母有机会将第一天学习到关于非暴力沟通四步骤的理论和各种练习,在第二天用自身做为案例来实际演练。我们的主要用意是借由角色扮演,达到完全的自我揭露。一个爸爸想用他和七岁儿子的相处情况做为练习,他请我扮演儿子的角色,我开心地答应了,因为我正是借由这种亲身的体验,才得以感同身受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事。对我来说,和学员进行角色扮演是一种可行的模式,因为我和我的伙伴法丽娜.西蒙贝克共同带领这个练习,她可以及时协助学员。我们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张护贝卡片依序排列在地板上,学员们可以清楚看见四个步骤的流程。儿子(我)和爸爸面对面坐下,其他的学员观察我们的互动过程。
 
情境是:几週前,爸爸和儿子开始一起练吉他,就在最近的一次练习里,儿子说他不想再练了。爸爸想知道原因,儿子却什么也不说,只是东闪西躲,逃避话题。在爸爸一再追问之下,儿子最后逃离了房间。
 
一开始,我们就照着以上的场景进行,重现事情发生的经过,让我尽可能去理解儿子的感受。我把自己当成是儿子,重现他的模样:坐在地板上,盘起双腿,双手垂放在两旁,低着头、拱起背。爸爸站在我前面,弯下腰来,小声且试探地问:「你怎么了?为什么现在不想练习了?」
 
儿子心想:我不确定那是什么感觉,我也说不上来。我全身僵硬,感到不安、迷惘、喘不过气来。我想保护自己,瑟缩着身体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爸爸又再低头,用比刚才更轻的口吻:「是不是因为我弹得比你好?要不要我再陪你多练习几次?」
 
儿子觉得:爸爸不开心,是因为我的缘故吗?我不想这样,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我觉得不知所措、快撑不下去、脑筋一片空白,只想快点离开,回到我的房间,到那里就安全了。那股压迫感愈来愈大,我好想奋不顾身逃离这里。
 
这时,法丽娜喊了暂停,因为我们已掌握了充分的资讯,现在就可以来练习非暴力沟通的模式:运用四个步骤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坦诚)。
 
法丽娜请爸爸站到第一张卡片「观察」的旁边,并请他说出所自己所观察到,儿子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理论上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触动。它让我看到了自己沟通模式中长期存在的“暴力”成分,那些不经意间的指责、批评、命令,以及那些我以为的“好意”的建议,实际上都给对方带来了压力和伤害。书中的“学狼”比喻,简直是绝了!它提醒我,我们内心的原始冲动和愤怒是真实的,需要被看见和接纳,但我们不能让这种冲动失控,而是要学习如何“温和地”表达,而不是“野蛮地”宣泄。而“长颈鹿”的倾听,更是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倾听不是耳朵在听,而是心在感受。我开始尝试在与人交流时,放下自己的预设,去真正理解对方话语背后的情感和需求。这让我发现,原来很多冲突的根源,并非是立场上的对立,而是情感上的不被理解。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语言,以及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情感力量。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的不足,也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让我更有勇气去探索更美好的沟通方式。

评分

《触动人心》这本书,仿佛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内心世界的一扇门,让我得以更清晰地看见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作为一名长期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人打交道的人,我常常因为沟通不畅而感到疲惫和挫败。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将抽象的沟通理论具象化为一个个可以实践的练习,这让我感到既新奇又充满希望。书中关于“同理心”的讲解尤为深刻,它让我明白,我们与他人的连接,建立在能否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之上。以往我总以为,只要把事情说明白,对方就应该理解,但这本书让我看到,情感的连接往往比逻辑的说服更重要。通过书中的“提问”和“回应”练习,我开始学习如何不带评判地去倾听,如何用“我”的感受来表达,而不是用“你”的指责来攻击。虽然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但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欣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会我如何“说”,更教会我如何“听”,以及如何“感受”。

评分

老实说,我对这类“心灵鸡汤”式的书籍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过于理想化,难以落地。然而,《触动人心》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像其他书那样空喊口号,而是用非常务实、可操作的练习,引导读者一步步去实践。书中的27个练习,我尝试着做了几个,惊喜地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练习,也能在我和家人的交流中产生微妙而积极的影响。比如,有一个练习是关于“观察而非评论”,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给周围的人贴标签,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解读,而不是事实本身。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尝试着更客观地看待事物。还有一个练习是关于“表达感受而非评判”,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我一直习惯于把感受包装成指责。但通过书中的引导,我慢慢学会了用“我感到……”来表达,而不是“你总是……”。这种转变虽然微小,但效果却是惊人的,我发现对方的回应也变得更加平和。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沟通技巧,更是一种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的过程,让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一股清流,瞬间抚平了我内心无数的褶皱。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不擅长与人沟通,尤其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更是说出一些让自己后悔不已的话,事后又陷入深深的自责。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用极其生动和人性化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理论枯燥的讲解,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看到了非暴力沟通的强大力量。我尤其喜欢它将“学狼发洩情绪”和“像长颈鹿一样用心倾听”这两个意象化地结合起来,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如何在表达自己愤怒的同时,又不伤害对方。以前我总以为发洩情绪就是肆意咆哮,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发洩是找到情绪的根源,并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成为情绪的奴隶。而“长颈鹿”这个意象,更是点出了倾听的精髓——高瞻远瞩,看到对方的需要和感受,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话语。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练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期待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发生积极的变化。

评分

我一直认为,沟通是一种艺术,而《触动人心》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将这门艺术阐释得淋漓尽致的指南。它没有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练习,引导读者在实践中体会非暴力沟通的魅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学狼”和“长颈鹿”的意象运用,它们生动地描绘了我们内心两种截然不同的沟通模式:一种是源于原始冲动的表达,需要被看见和转化;另一种是源于智慧和慈悲的倾听,能够化解冲突,建立连接。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我们内心的愤怒并非全然是负面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处理它。通过学习“狼”的表达方式,我学会了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再压抑或爆发。同时,通过学习“长颈鹿”的倾听,我学会了如何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即使对方的表达方式并不那么“温柔”。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升了我的沟通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成为一个更懂得爱与被爱的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