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听过日本产品设计巨擘柳宗理的大名
就更不容错过他的传奇父亲——柳宗悦
之于日本美学建立的重大贡献
从本州、九州到沖绳,
这位当代日本民艺之父踏遍各地
蒐罗、介绍各式体现乡土特色的手工艺品
透过亲身的体验带您重新认识
丰富日本人物质与心灵生活的「民艺」之美
手与机器的差异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而机器则是无心的。
通过手来创造物品,正是赋予物品美之性质的因素。
手工艺反映了日本固有的姿态,阐明了地方的乡土特色,
堪称体现与发扬日本传统的最佳媒介。
◢ 从民间工艺看见从未留意的「实用之美」 说到职人精神,人们多半都会先想到日本。这个国家依然延续着师徒制度传承各种传统技艺,许多老店以及乡土工艺历久不衰,说是「匠之国度」也绝不为过。然而比起有知名艺术家落款的精品,真正支撑并形塑日本的,其实是那些因应在地环境、历史与固有传统被制作出来,具有实用性的日常用品。过去不曾有人去关注每日放在手边使用的锅碗瓢盆、布衣织物等生活道具所蕴含的美感与个性,柳宗悦却从这般质朴与毫无刻意的创作中发现了另一种美,提出一套崭新的审美理论。他认为这些散发独特光彩的日常工艺品来自民间,因此取名「民艺」,进而带动近代日本兴起一股保存及振兴手工艺的普遍性思想。
◢ 透过二十年间探访手工艺的行脚纪录,理解民艺的初衷与魅力 本书详尽记载了一九四○年前后日本手工艺的现况,是柳宗悦花费近二十年的岁月踏遍日本全境,根据亲眼见闻写成,因此读来彷彿身临其境,随之踏上一次日本民艺考察之旅。字里行间充分传达出他对民艺的热情,但值得一提的是,柳宗悦并没有因为是手工艺就一味褒扬赞颂,而是从理性的角度针对各种道具物品做出直率的评价;例如,他严厉批判神奈川县的鎌仓彫,对于其他工艺品,也肆无忌惮地提出像是「品质不如从前」、「作品不如以前有力」、「让人不悦」等意见。无论单价高低或者产自城市或农村,只要有展现手工艺的优点,柳宗悦都将其慎重地列举出来,希望借由个人主观的取舍,归纳出一套手工艺的基准,增进大众对于民艺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提倡对固有文化的保护与复兴。
书中虽是以介绍手工艺的现况和未来应有的发展方向为主要课题,但经历战争和战后的混乱、近年的经济高度成长所带来的社会变化,赋予了这本书新的意义。日本的手工艺随着历史逐渐走弱、消失,让本书成为记录昭和中期日本手工艺的重要资料,同时对于现代民间工艺的复兴与保存亦有深刻的启发。
本书曾于2013年以《柳宗悦 日本民艺之旅》书名、2016年以《民艺之国日本》书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