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癒童年的创伤,不再复制原生家庭的魔咒
别让看不见的伤口绑架你一辈子
原以为脱离了童年、拥有了新生,为什么在面对孩子时,彷彿时间被倒转,童年的伤痛在孩子身上重播。
《假性孤儿:他们不是不爱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
你是否觉得……
◎好想从父母口中得到肯定或赞美。
◎父母总是不了解你,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沟通。
◎父母跟我不亲,他们总是站得远远的。
◎父母只关心我钱够不够用,从没关心过我内心的感觉。
◎就算获得再高的成就,父母都只会泼我冷水。
◎为何和某些家人相处总是叫人挫折、换得遍体鳞伤。
◎在关键时刻,心底会冒出一个声音否定自己。
◎在需要支持的时候,我不会找父母谈心。
◎我需要假扮成另一个人,父母才会喜欢我。
◎明明拥有一切,但为何我还是觉得孤寂。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状况,可能就是「假性孤儿」……
这些父母的外表和行为看起来一切正常,他们会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提供温饱、注意孩子的安全,但……仅止于此。
「你已经长大了,不准再抱布娃娃睡觉,把它丢掉!」
「我才不管你有什么感觉,我只供你们吃住就好。」
「别再胡思乱想了,你只能照我的安排,不准有任何意见。」
这些父母在孩子面前竖立了高墙,挡住了他们寻求亲密感情的道路。当孩子无法与父母建立稳固的心灵互动,孩子将无法拥有安全感与自信心。看过本书,你将明白:为何无法与父母建立亲密互动、为何父母无法给予爱的养分、又为何总在人生重大决定上,父母带来的阴霾与否定如影随形。你将看见:为何父母总是不了解你、不够关心你,不论你再努力沟通,都无法改善,就算努力与父母建立关系,都只带给自己伤害。你会发现,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是很孤单的成长经验……
藏在亲情影子里的噩梦:
‧父母要求完美魔咒:每件事都要做到最好,也许爸妈就会称赞我了……
‧父母的情绪潜规则:为了安抚爸妈的情绪,我总是疲于奔命……
‧父母的情感的高墙:没有我,爸妈也无所谓、爸妈不喜欢我的亲近……
童年的孤单包围着我们,就算长大,仍无法摆脱,只是换了另一个形式:沮丧、焦虑、长期紧张、压力、睡不着等失控的感觉折磨我们。这些身心症状像是一套警报系统,提醒我们必须诚实面对自己真正的感受──想要被爱──那就是觉醒的开始。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琳赛‧吉普森博士,累积20年的谘商经验,分享真实案例,让我们看见父母带来的痛,解开与亲情的枷锁,修补世世代代的情感缺陷,拒绝复制上一代给予的伤痕……
「或许原着剧本不尽人意,因为编剧父母不愿写入情感戏。忽视心理需求像无形的刀剑,在匮乏的情感下成长,内心满是伤痕,心痛无人知晓。但现在你可以拿起这本书,重新改编属于自已的人生剧本,拥有所期待的结局。」──王意中(心理治疗所 所长/临床心理师)
「一个压抑、封闭情感的家庭,亲子关系的情感疏离,影响的是一生与他人情感连结的能力。在内心深处也始终难以摆脱『孤儿』感受,不知道究竟自己归属于何?自己又与谁有所关系?如果这是你的处境,相信这一本书是你需要的。」──苏绚慧(谘商心理师/心理丛书作家)
「童年时期遭受越多创伤的人,在成年时期会有越高的机率承受各种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而各种童年逆境中,有一种看不见伤口的伤害,就是拥有「情感缺失」的父母。无法回应你的情绪需求、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感觉为主,如果你认为你的父母符合情感缺失描述,这本书就是一个帮助你了解和复原的好工具。」──留佩萱(美国认证谘商师/宾州州大学谘商教育博士候选人)
书籍重点 ‧继《母亲这种病》《父亲这种病》后的另一部心灵滴鸡精。
‧书中每个真实案例都让你大叫:「对!对!我就是这样!」
‧为人父母的你,别再让孩子成为另一个「假性孤儿」。
‧从书中学会:如何从缺乏安全感和父母的疏离中疗癒。
《童年会伤人》
体罚、言语暴力、父母离婚、长期忽视、家暴、有药物酒瘾问题……。
「你怎么这么笨!什么都不会!」
「这有什么好哭的!真没用!」
「再吵!再吵就不要你了!」
「我怎么会生出你这种孩子?」
你是否曾对孩子说过这些话?
是否曾在脱口而出后,却又悔恨交加?
我们不想复制父母的教养模式,却又常常发现,童年的阴霾如影随形。
童年的伤痛不会离去,它隐藏在最深的内心、伺机而动。我们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学会当父母,却在学习的过程中,被痛苦的回忆牵绊、在不知不觉中,复制了上一代的教养模式。
你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你的每一言、每一行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感。了解你的教养潜在问题,学会用更恰当的言行对待你的孩子,因为,比起谘商师的治疗,家长的改变才是最有效的。
‧了解原生家庭的影响,不再复制童年的创伤。
‧觉察你的教养盲点,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
‧你也曾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伤害吗?这本书将疗癒你最深沈的伤痛。
‧如果你曾在《假性孤儿》中疗癒,这本书让你更明白童年对你一生的影响。
本书特色 1. 11个疗癒练习,看见童年创伤就是改变的开始。 本书共有11个疗癒练习,借由作者一步步的指引与日常疗癒练习,就能看见自己的童年创伤。
童年创伤不容易察觉,你或许认为:「创伤」这个词太过严重,我的童年并没有「创伤」。但是,就如同作者提到的:「创伤不只有看起来严重的伤害,许多我们不曾注意过的,像是:家长控制慾太强、忽视、言语暴力,都可能让孩子的童年受伤。」
借由本书11个练习,让你看见自己的童年问题,理解与看见,就是改变的开始。
2. 揭开你的教养盲点,学会给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 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复制了原生家庭的教养模式,情绪暴力、言语暴力、忽视、嘲弄……。我们误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其实只是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作者借由许多严谨的研究资料,让家长看见这些「隐性伤害」所带来的影响有多大,并借由本书的13个练习,除了让家长摆脱自己的童年阴影,同样可以学会用更恰当的方式对待孩子,提供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让童年不再伤人。
3. 越是痛的伤口,越要即时清创。 家暴、性侵、离婚……我们都害怕与他人讨论这些严重的伤害,但是沈默只会伤孩子更深。本书大方提出这些严重的童年问题,并且提出家长可以做的因应方式,借由更清楚的资讯交流,才能即时避免、处理这些伤痛。
名人推荐 专业人士疗癒推荐(依姓氏笔划顺序排列)
吴丽芬(人本教育文教基金会副执行长)
林秋芬(花莲县儿童暨家庭关怀协会谘商心理师、社工师)、
周慕姿(心曦心理谘商所所长)、
陈鸿彬(谘商心理师、《钢索上的家庭》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