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术:让人对你上瘾的说话技巧

倾听术:让人对你上瘾的说话技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倾听
  • 说话技巧
  • 影响力
  • 心理学
  • 社交
  • 人脉
  • 情商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说话,是每个人必修的一门课程
  倾听,是人际交谈最重要的一环;
  倾听,你越用心聆听分析,越能读懂一个人;
  倾听,你倾听得越久,对方就会越接近你。
  倾听并不是简单的听,而是要进行有效的倾听。
 
《共情之钥:构建深层人际连接的语言艺术》 第一部分:洞察之眼——理解沟通的本质 第一章:言语之外的交响 沟通远不止于字面意义的交换。它是一场复杂的多维互动,涉及语气、语调、肢体语言以及双方潜意识中的期望与防备。本书将首先带领读者深入剖析沟通的“冰山模型”,揭示水面之下隐藏的深层动机与情感流向。我们探讨的不是“说什么”,而是“如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意图”。我们将分析无效沟通的常见陷阱——例如过度解释、自我中心的叙事方式,以及习惯性的防御姿态——并引入“镜像效应”理论,解释为何人们会不自觉地复制或抵触对话者的非语言信号。核心在于建立一种敏感度,使你能够捕捉到言语背后真实的情绪振动。 第二章:构建共情的地基:从“我”到“你”的视角转换 共情是有效沟通的基石,但真正的共情并非简单的“感同身受”,而是一种主动的、认知上的切换。本章详细阐述了三种共情层次:认知共情(理解对方的思维框架)、情感共情(感知对方的情绪状态)和行动共情(以对方需要的方式作出回应)。我们将引入“需求层次解码法”,教导读者快速识别对话者潜藏的未满足需求(如安全感、被认可、归属感),并提供一套系统的提问技巧,用开放式、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对方深入表达,而非简单地给出是非题的回答。我们将探究文化差异如何塑造了不同群体的表达方式,强调跨文化沟通中的敏感性。 第三章:倾听的炼金术:将注意力转化为力量 “听”的动作是消极的,而“倾听”是主动的建构过程。本书将“倾听”提升为一种积极的、具有转化能力的技巧。我们不再将倾听视为等待自己发言的机会,而是将其视为收集信息、建立信任的黄金时刻。本章细致拆解了“主动倾听”的四大支柱:复述确认(Paraphrasing)、澄清提问(Clarification)、总结提炼(Summarizing)和情感标签化(Labeling Emotion)。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精准的情感标签(例如:“听起来你对这个结果感到非常失望,是吗?”)瞬间拉近与交谈对象的距离,使对方感到被深刻理解和尊重。 第二部分:语言的雕塑——精确表达与影响力构建 第四章:精确聚焦:用清晰度消融模糊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模糊的表达是沟通效率的头号杀手。本章专注于如何将复杂或敏感的想法,以最直接、最少误解的方式传达出去。我们将探讨“信息颗粒度”的概念,学习如何根据接收者的知识背景调整信息密度。核心工具包括“结论先行法”在正式场合的应用,以及“锚定与对比”技巧在说服性沟通中的运用。我们还会深入研究如何优雅地拒绝或提出异议,确保在维护自身立场的同时,不破坏双方的关系,重点在于使用“我声明”(I-Statements)来表达感受和需求,而非指责对方的行为。 第五章:语境的魔力:选择恰当的表达场域 同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象面前,其效果可能天差地别。本章强调了语境(Context)对沟通效力的决定性影响。我们将分析“正式场域”与“非正式场域”下的语言策略差异。如何在一场高压谈判中保持镇定自若的语速和节奏?如何在私密对话中创造一个安全、脆弱(Vulnerability)的表达空间?本章提供了一套“情境适应模型”,帮助读者在不同社会角色(领导者、团队成员、伴侣、朋友)之间无缝切换语言模式,确保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第六章:叙事的力量:用故事驱动理解与记忆 人类大脑是为故事而生的。相较于枯燥的数据和逻辑论证,引人入胜的叙事更具穿透力。本章教授如何将平淡的事实转化为具有情感冲击力的“微故事”(Micro-Narratives)。我们将解构经典叙事结构(冲突-高潮-解决),并指导读者如何将个人经历或案例研究融入日常对话中,以增强观点的可信度与记忆点。重点在于“细节的选择性呈现”——哪些细节能引发共鸣,哪些细节会分散注意力。 第三部分:关系的回响——维护与深化连接的艺术 第七章:应对冲突的艺术:将阻力转化为动力 冲突是人际关系的必然组成部分,但处理冲突的方式决定了关系的发展方向。本书将冲突视为深层需求未被满足的外化表现。我们摒弃了“零和博弈”的思维定势,转而采用“共同问题解决”的框架。本章深入探讨了“非暴力沟通(NVC)”的精髓,特别是如何识别和表达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这四个核心要素。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在“情绪高涨期”如何运用“暂停与降温技术”,避免因冲动言语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第八章:反馈的智慧:构建成长的对话循环 给予和接受建设性反馈是促进个人和团队成长的关键。本章的核心在于消除反馈带来的“指责感”。我们将介绍“三明治反馈法”的高阶应用,以及更先进的“未来导向反馈”——将焦点从过去的错误转移到未来的改进策略上。对于接受反馈,本章提供了一套应对防卫机制的策略,教导读者如何将防御性的反应转化为好奇心驱动的提问,从而最大化从批评中学习的价值。 第九章:维持连接的日常实践:细微处的长期影响 深刻的人际连接不是靠一次精彩的对话就能达成的,而是日复一日细微互动积累的结果。本章关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影响深远的日常沟通习惯。我们探讨了“持续性的肯定性表达”(Affirmations)在关系维护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建立一种“共同的语言”——只有彼此才能完全理解的内部梗、典故或表达方式,从而强化归属感。最后,本章总结了如何运用以上所有技巧,构建一个稳定、开放、充满相互尊重的长期人际网络。 结语:成为更清晰的传递者 沟通的终极目标是连接。掌握了这些技巧,你将不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发出者,而是一个深谙人性、能够精准搭建理解桥梁的实践者。这趟旅程的目标不是操纵他人,而是通过提升自身的清晰度和共情力,使你的想法能够被更深刻地接收,从而建立起更真实、更具韧性的人际关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晰海


  心理学硕士,资深撰稿人,高级心理咨询顾问,喜爱写作
 

图书目录

序:世上最动听的语言
 
Part 1 为什么要学倾听术?
01.这是迅速读懂一个人的技巧           014
02.这是拉近双方距离的方法               021
03.这是洞悉对方真实意图的捷径       027
04.这是销售高手的必备武器               034
05.这更胜于任何一种雄辩                   040
06.提问式倾听,更使你拥有谈话发球权     048
 
PART 2 最具魅力的谈话家都是听来的
01.这是一种无声的说话技巧               056
02.人大多喜欢倾诉,却不懂得聆听   063
03.耳朵,是沟通最重要的法宝           070
04.会倾听比会说话,更好聊               077
05.话说的再多,也未必能信服人       083
06.倾听,不是用耳朵听听而已           090
 
PART 3 获得好人缘的最佳方法
01.人所需要的,往往不是一个策略师 098
02.倾听,是对他人最好的一种恭维   105
03.倾听,是掳获人心最快速的方法   112
04.要懂得及时回馈,确认沟通           119
05.多听少说常点头,是最有智慧的人 126
06.遵守白德巴定律:话以稀为贵       133
 
PART 4 动动耳朵,是学说话的第一步
01.「听」是开启说话技巧的重要因素 140
02.想更好地说话,就要先学会倾听   147
03.如何在聆听中掌握说话的技巧       154
04.提问,是获取资讯的妙方               161
05.别再帮不会说话的自己找借口       167
06.沉默是说话的另一门学问               174
 
PART 5 要懂得用思考的方式倾听
01.聆听并非用耳朵听取别人的表面含义    182
02.倾听须用心思考,理解对方感受   190
03.要用脑分析说话者的表达重点       199
04.要仔细分析话语中暗藏的玄机       207
05.听话要听出试探,谨慎作答           214
06.谨慎的思考,拒绝聆听谎话           221
 
PART 6 能让人对你上瘾的倾听技巧
01.让说者与听者,在人性上引起共鸣 230
02.善于观察,把握好交谈中的角色   236
03.发挥上天给予双耳的真正功能       242
04.你也可以在五秒钟内征服人心       249
05.倾听时,脸部的表情更重要           256
06.倾听的十大原则及十大戒律 263

图书序言



世上最动听的语言


  在美国的社交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与其自己唠唠叨叨地说很多废话,还不如爽爽快快,让别人说话,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说:「自从我学会闭上嘴巴张开耳朵后,获得了更多的威望和影响力。」

  赫斯特也说:「一个日理万机、交际广泛的人,绝对也是世界上最棒的倾听者。成功者要做的不是自己喋喋不休,而是要学会倾听。」

  美国着名记者麦克逊更斩钉截铁的说:「不肯留神去听人家说话,是不受人欢迎的原因之一。一般的人,大都只关注自己应该怎样说下去,而不管人家要怎样说。须知世界上多半是欢迎专听人说话的人,很少欢迎专说自己话的人。」

  如果你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身上,你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想要做什么;相反,如果你的注意力全部聚集在自己的身上,就难以与你周围的世界进行沟通及交往。

  请记住这段话: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是双方进行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很多人一提起沟通就认为是要擅于说话,但当你对一个人说话时,你不是想给他传达资讯,就是想改变他。但对方是否会接受你的意思,换句话说,你说话的目的是否能够实现,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实,沟通既包括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包括怎样倾听他人的意见。一个善于沟通的人首先应该做一个合格的听众。

  倾听并不是简单的听,而是要进行有效的倾听。它不仅要用耳,而且要用心。有效的倾听有两个层次的功能——既帮助接收者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对方的情感。好的倾听者不仅听到对方说的内容,而且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倾听是一种心理上的体贴,是一种真诚的表现,会很容易打动别人的心,增加双方的亲近感。

  倾听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倾听并非仅仅靠耳朵听取别人的表面含义,而是要动用所有的感官仔细观察、用心听取、用脑分析,听取说话者的表达重点,分析其言辞中的逻辑联系。学会洗耳恭听,不仅让人爱向你倾诉,同时也给自身留下了更多学习说话的思考时间。

  说话,是每个人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影响人一生最直接的一件事。要想学会说话,首先要善于聆听,只要愿意聆听,就会成为交谈大师。有时候,你不必去羡慕他人有夸夸其谈的口才,只要你懂得什么时候开口说话,怎样说话,又明白什么时候闭上嘴巴静静聆听,运用得当,默默的倾听与眼神交流,一定会与人相处得融洽愉快,一样能俘获人心。
 

图书试读

Part 1 为什么要学倾听术?

1.    这是迅速读懂一个人的技巧

世界心理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心理学家戚金纳曾经说过:「人可以什么都不会,但必须有认清他人心理的能力。」尽管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但也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无法把握。一旦从复杂中理出人们内心的变化规律,并试着从复杂多变的内心中求得简化内心的方法,人的内心便可以变得有章可循。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想要操纵局面,就要学会引导他人的心理,做一个引导者,而非被引导着。要实现这一点的基本策略就是通过解读人们内心的心理状态:

洞悉他人→驾驭人心→完善自我→支配环境→控制大局

一旦你了解并掌握了引导他人心理的秘密,也就掌控了你人生的大局。

着名的心理学教授约翰·杜威也曾说过:「读懂对方的语言,便读懂了对方的心态,更读懂了对方的灵魂。反之,人们就无法成长、相处和发展。」

然而现实中,不少人对于别人的冷言冷语选择躲避或无视,并吝于付出「倾听」去赢得别人的接纳和肯定。这不仅错失了读懂他人的机会,也放弃了自我成长的可能。

倾听,是人际交谈最重要的一环。
倾听,你越用心聆听分析,越能读懂一个人。
倾听,你倾听得越久,对方就会越接近你。
如果你要迅速的读懂一个人,请记住:做一个好的听众!

「听」决不意味着单纯地接受资讯,而是积极的去理解对方──他说的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与情感?潜台词或者真正的含义乃至想说又不能说出来的东西是什么?一个人的出身背景、受教育程度、职业、性格、心理这些因素都会无形地渗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当中。

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人的说话内容及一些小的细节去快速的分析,锁定你要去接触的对象,这会让你更好、更有效率地去读懂一个人。

1.    通过倾听深入了解他人背景

家庭决定了一个人的生长环境的好坏,生长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及思想作为。所以,不妨通过对方的谈话中,去了解对方家庭和生长环境,去充分发掘他们出生以后所经历的事情、体会到的感受和观看到的情境。

相信我们可以多少从对方的家庭和生长环境中,判断出他今天所具备大概什么样的性格,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探索如何让自己的沟通能力更上一层楼,尤其是那种能让人产生共鸣,甚至渴望继续交流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表达得很清楚,但对方的反应却平淡如水,甚至有些心不在焉。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探索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它不是那种简单的“一二三,学会沟通”的速成指南,而是深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微妙之处。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说什么”,却忽略了“怎么听”以及“如何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书中对于“共情”的讲解尤其到位,它不是让你装作理解,而是教你如何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用对方能理解的方式去回应。我发现,当一个人真正感受到你是在倾听他的心声,并且理解他的感受时,他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这种感觉,是任何华丽辞藻都无法替代的。我开始尝试在与家人的交流中运用这些方法,以前那些难以调和的矛盾,现在似乎都能找到一个平和的出口。就连我那个一向不爱多话的父亲,也开始愿意跟我分享他年轻时的故事了。这种细微却深刻的改变,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感激。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沟通视角。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源于那种“被懂”的感觉。我们都渴望在与人交流时,能够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一种被理解、被认可的温暖。而这本书,正是深入挖掘了这种心理需求,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满足它。它不是教你如何套路别人,而是让你学会如何真正地“看见”对方,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渴望,然后用一种自然而真诚的方式去回应。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提问的艺术”的部分,它不仅仅是问问题,更是通过巧妙的提问来引导对话,让对方更愿意敞开心扉,也让对话更有深度和方向。我尝试在工作中运用这些提问技巧,以前那些总是陷入僵局的项目讨论,现在变得更加富有成效,大家也更能找到共同点。而且,我发现自己不再害怕与陌生人交流,因为我明白,只要我用心去倾听,用心去回应,总能找到连接彼此的那个点。这让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有魅力,也让我更加享受与人交往的过程。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社交救星”!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个不太会说话的人,尤其是在跟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时,总是词不达意,或者干脆陷入尴尬的沉默。以前我也尝试过一些关于沟通的书籍,但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一些浅显的套路,用了反而更不自然。直到我偶然翻开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说话的艺术可以如此细腻且充满智慧。它不是教你如何“套路”别人,而是让你真正学会去“理解”别人,从对方的语言、情绪甚至肢体动作中捕捉信息,然后用一种恰到好处的方式回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积极倾听”的章节,它不仅仅是耳朵听,更是用心去感受。书中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通过复述来确认理解,如何提问来引导话题,以及如何用非语言信号来表达关注。我尝试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效果真的出乎意料。同事们开始更愿意向我分享他们的想法,朋友们也觉得我更善解人意了。甚至我之前一直不敢搭讪的兴趣小组成员,现在也能愉快地聊上几句了。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改变,更是一种自信的提升。感觉自己就像拥有了一把解锁人际关系的钥匙,以前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隔阂,现在都变得轻松起来。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真正的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关系的建立。我以前总觉得自己说话比较直白,不太会拐弯抹角,有时候会不小心伤害到别人。也尝试过一些情商方面的书籍,但感觉都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触及问题的核心。而这本书,它非常细致地剖析了人在交流中的心理活动,以及那些影响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它不仅仅是教你一些说话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引导你去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去理解对方的行为背后的意图。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反馈的艺术”的章节,它教你如何用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既能让对方听到你的观点,又不至于引发不必要的冲突。我尝试在一些需要表达不同意见的场合运用这些方法,效果非常显著。大家都能平静地接受我的建议,甚至主动寻求我的意见。这种能够化解矛盾、促进合作的能力,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这本书真的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沟通导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沟通智慧。

评分

我最近的社交生活,简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个“社交绝缘体”,跟人打交道时,要么紧张得说不出话,要么就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结果对方听得一脸茫然。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产生连接,是因为一种默契,一种心灵的呼应,而这本书,恰恰就是教你如何去创造这种默契。它不是那种教你如何“表演”真诚的书,而是告诉你如何真正地走进别人的内心世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制造话题的技巧”的讲解,它不仅仅是提供一些陈词滥调,而是教你如何根据现场情况,根据对方的反应,巧妙地抛出既能引起对方兴趣,又能让对话深入下去的话题。我尝试在参加一些社交聚会时运用这些技巧,以前那些尴尬的沉默,现在都被我一一打破了。大家都很乐意跟我聊天,而且我发现自己也越来越享受这种交流的过程。甚至在一些商务洽谈中,我也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让对方感受到我的专业和真诚,从而更愿意与我合作。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吸引力”,源于懂得如何让别人感到舒服,感到被需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