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2,000,000港人站上街头,这一刻,他们为何挺身而出?
从2014年雨伞革命后写起,爬梳「反送中」运动的来龙去脉
呈现6/9、6/12、6/16、7/1大游行及示威现场-- 700万的香港市民中,近200万人站上街头,震撼世界!
这一刻,他们为何挺身而出?
2019年,香港特区政府无视反对意见,宣布将于6月12日绕过法案委员会,直接提交《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至香港立法会大会进行二读。该草案允许香港特区政府向中国大陆、澳门和台湾等司法管辖区移交嫌疑人及进行法律协助。港府计画迳送二读的公告一出,社会譁然,反对者自发性进行为期数週的「反送中」运动(又称「反修例」,Anti-Extradition Bill Protests)。
直至7月9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民怨沸腾下宣告《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已寿终正寝」("the bill is dead");然而抗争者认为「五大诉求」(不检控示威者、取消暴动定性、追究警队滥权、撤回送中恶法、林郑月娥下台)未获回应,香港民众透过公民力量变化运动形式,持续进行长达数个月的大规模抗议。
*运动后期,渐渐有声音认为要治本,应把诉求中的林郑下台更订为「立即实行双普选」。然而也有声音认为应该追究林郑的失误,维持诉求字句。
认识这场举世注目的公民运动须知几个关键:《逃犯条例修订草案》为何引发香港社会如此巨大的疑虑与不安?草案修订的社会背景为何?港府推动草案的程序是否合乎法制?香港政治界固有的「建制派」、「泛民」与「本土派」在运动中立场为何?向来被视为极重视商业发展、立场纷歧的广大香港民众如何迅速串联?历经数个月来警方的催泪弹洗礼,仍能大规模示威,民气不坠?抗争者中的「和理非」与「勇武派」在运动如何互动?港人所追求的「自由」,与「民主」或「法制」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撰写本书的22位青年作者分布于香港各界,亲身参与并见证了运动。书中从2014年「雨伞革命」后的香港写起,详细爬梳「反送中」运动的来龙去脉,试图回答上述问题,并蒐集了来自前线的近百张照片,呈现2019年6/9、6/12、6/16、7/1大游行及示威现场。
然而,探讨一个「仍在进行中」的运动是不容易的。
本书于七、八月间写成,截至付梓前,终究只能结束于一篇〈无法作结的结语〉;不过对于香港来说,这却正是新一波自由运动的「开端」。
「自由运动不必以血泪延续。当政府愿意开诚佈公与市民对话的那一天,自由运动就会转以对话的方式继续。这才是我们认识的香港。」
*本书版税将全数捐至「612人道支援基金」,基金的支援对象包括所有反送中运动中受伤、被捕、很可能被捕或相关人士。
*基于安全考量,书中照片的人物面貌经过模煳处理。
本书特色
【一部来自香港跨界第一线的观察】 22位香港各领域人士,蒐集前线大量第一手照片与材料,
还原始末,呈现当下最及时的运动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