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推荐序
新写本自序
原 序
第一章 中西史学的交流
第一节 中国史学的独立发展
第二节 西方史学的输入中国
第三节 中国史学的西传
第二章 西方正统史家论中国史学
第一节 汤普森(J. W. Thompson, 1869-1941)
第二节 瑞查森(Alan Richardson, 1905-1975)
第三节 艾尔顿(G. R. Elton, 1921-1994)
第四节 卢克斯(John Lukacs, 1923-2019)
第五节 浦朗穆(J. H. Plumb, 1911-2001)
第六节 葛兰特(Michael Grant, 1914-2004)
第七节 马尔威克(Arthur Marwick, 1936-2006)
第八节 白特费尔德(Herbert Butterfield, 1900-1979)
第三章 与西方正统史家论中国史学
第一节 中国文化中富有产生史学最基本的重视历史的态度与观念
第二节 中国官修正史是一极优良的史学传统
第三节 中国史学的发展已突破通往真历史的最后障碍──纪实与求真
第四节 中国考据学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第五节 中国史家长于叙事艺术
第六节 从白特费尔德观念的转变看中国史学的卓越性──兼论中国史学的世界地位
第四章 西方非正统史家论中国史学
第一节 奈芬司(Allan Nevins, 1890-1971)
第二节 瓦尔班德(T. W. Wallband, 1901-1992)
第三节 巴容(Jacques Barzun, 1907-2012)
第四节 卡耳(E. H. Carr, 1892-1982)
第五节 魏吉瑞(A. G. Widgery, 1887-1968)
第六节 巴拉克劳甫(Geoffrey Barraclough, 1908-1984)
第七节 麦尼耳(W. H. McNeill, 1917-2016)
第八节 傅尔(N. E. Fehl, 1917-1979)
第九节 但斯(E. H. Dance, 1894-?)
第五章 与西方非正统史家谲中国史学
第一节 概 论
第二节 中国史学着述有史义立于事文之外
第三节 中国史学充满和平精神
第四节 中国史学弥漫理性主义
第六章 西方汉学家论中国史学
第一节 认识中国史学的初期
第二节 一九六一年「中日史家」(Historians of China and Japan)一书的问世
1. 浦立本(E. G. Pulleyblank, 1922-2013)
2. 毕斯利(W. G. Beasley, 1919-2006)
3. 房德龙(Van der Loon, 1920-2002)
4. 何四维(A. F. P. Hulsewe, 1910-1993)
5. 傅吾康(Volfgang Franke, 1912-2007)
6. 福赫伯(Herbert Franke, 1914-2011)
7. 杜希德(D. C. Twitchett, 1925-2006)
8. 戴密微(P. Demieville, 1894-1979)
9. 哥芮(J. Gray, 1926-?)
10. 白乐日(E. Balazs, 1905-1963)
11. 瑞特(Arthur F. Wright, 1913-1978)
第三节 一九六三年以后
1. 瑞 特
2. 浦立本
3. 浦瑞查德(Earl H. Pritchard, 1907-1995)
4. 杜希德
第七章 与西方汉学家论中国史学
第一节 西方汉学家的诤言珍论
1. 中国史学传统受到尊重
2. 他们看中国史学的一般优点
3. 他们看中国史学的一般缺点
4. 他们比较认识了中国的史学批评
5. 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引书艺术与中国历史着述的客观性
6. 他们给予清代史学的评价
第二节 商榷于西方汉学家者
1. 中国写史方法不纯是剪贴式的编纂
2. 中国历史中非无个人要素
第三节 西方汉学家研究中国史学的途径及其远景
参考书目
附 录
附录一 杜维运:西方史家心目中的中国史学
附录二 杜维运:西方史学输入中国考
附录一 杜维运:梁着《中国历史研究法》探原
附录一 朱士嘉:评贾德纳着《中国旧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