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之旅

训诂学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训诂学
  • 经学
  • 古籍
  • 文献
  • 文化
  • 历史
  • 中国古典文献
  • 文字学
  • 语义学
  • 注释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在本书中,作者以训诂学的定义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作为开端,从声音和意义的联系,进而介绍中文词汇的组合、词义的探索。透过古今的训诂资料,打通古今的隔阂,同时也着重于现代汉语的训诂认识,最后聚焦于我们生活的地方:展现台湾语言的面貌,建构了完整的、系统性的训诂知识。

  本书作者回归训诂学的本质和原始目标──以语言解释语言。同时延续作者一系列「之旅」着作的特色,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读者开展一段训诂学的旅程。将一般人视为冷僻精深又遥远的训诂学带回你我生活当中。不仅仅适合作为大学教科书使用,更期待让每一个人都能简易上手阅读,尽情遨游于汉语的天地中。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竺家宁


  国立政治大学退休教授,曾任韩国檀国大学客座教授(1982~1983)、巴黎EHESS 1996~1997访问学者,维也纳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2011),中正大学中文系主任暨中文所所长(2000~2003)、美国IACL理事(2005~2007)。韩国「国语教育学会」聘为「海外学术委员」、中国声韵学会理事长(2008~2012)。着有《四声等子音系蠡测》等专书二十多部。所着《古今韵会举要的语音系统》一书,日本驹泽大学译为日文本发行。近着专书有《词汇之旅》2009、《声韵之旅》2015。2004年获选入「中国语言学会」评选之《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
 

图书目录

自序 I

第一章 什么是训诂学? 001
第一节 用语言解释语言 003
第二节 训诂学运用在哪些方面? 004
第三节 训诂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009

第二章 声音和意义是怎样产生关系的? 021
第一节 形声字的声符也能带有意义 023
第二节 词汇的家族──同源词 027
第三节 古籍中的通假字 033
第四节 殊声别义和破音字 041

第三章 中文词汇是怎样组合起来的? 053
第一节 词汇结构的三个层次 055
第二节 用声音效果来构词 060
第三节 用意义组合来构词 069
第四节 用虚化的词缀来构词 072

第四章 词汇的内在灵魂──词义的探索 079
第一节 古书中注解词义的方式 081
第二节 传统的词义系统──本义、引申、假借 089
第三节 词义如何演化? 093
第四节 什么是同形词和异形词? 105
第五节 什么是同义词和反义词? 111
第六节 词义场和义素分析 121

第五章 丰富的训诂资料 127
第一节 雅学系列 129
第二节 两千多年前的方言汇集 137
第三节 用音训来注解词汇 144
第四节 历代注疏 150
第五节 十七世纪以来的训诂成果 163

第六章 古籍中常见的训诂术语 177
第一节 古代训诂学家常用哪些术语? 179
第二节 传统学者提出的训诂方法 186

第七章 现代方言有多少? 193
第一节 方言划分的依据 195
第二节 六个南方方言──吴、闽、客、粤、湘、赣 198
第三节 北方官话系统 210

第八章 从雅言到国语 219
第一节 汉民族共同语的源流 221
第二节 台湾的语言面貌──移民型态的多语社会 227
参考书目 233

图书序言

自序

  从名称看,训诂学三个字,对一般人来说十分陌生,感到那应该是一门冷僻精深的学科,不是一般人能懂,也不是一般人需要用得到的知识。实际上是这样吗?果真无用,为什么中文系列入必修课?为什么自古就把这门学科视为读书人必备的基础知识,称之为小学(意为「基础之学」)?并且列于《四库全书》的第一部:经部,这是什么缘故呢?

  《法句譬喻经》有一个故事,一位大商人,名叫波利。与五百贾人入海求宝。突然海神从水中出,捧了一灌水,问波利说:「海水为多?掬水为多?」波利竟然回答:「掬水为多」。波利接着说:「海水虽多,无益时用。不能救彼饥渴之人,掬水虽少,值彼渴者。持用与之,以济其命」。这个故事说明了任何美好的东西,必须要懂得如何用它,训诂学正是一门应用的学科,不只是中文系的学习者,所有对文史有兴趣的人们,想要读懂古书,读懂《论语》、老庄、佛经,想要赏析《诗经》、唐诗、宋词,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仅以白话翻译为满足,那么,训诂学正是这把钥匙,让人们更容易地克服语言的障碍,领略前人的智慧。

  因为这样的原因,训诂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不能让学习者感到艰难,望而生畏,一部引经据典,堆砌古书内容的训诂学书籍,固然蕴藏了许多博大奥妙的内容,犹如浩瀚的大海,精深无涯,却不能解决旅人的饥渴。我们应当把训诂学拉回到现世生活中,把浩瀚的大海化作一杯小小的能解渴的水。训诂学的本质和原始目标,不就是要以语言解释语言吗?语言是最亲近的东西,活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语言,所以学习训诂学的首要,就是要重视应用性、重视通俗化,把遥远的训诂学,带回到生活当中。这正是本书写作的动机。

  本书的规划,是希望每个人都能阅读,不仅仅作为大学的教科书而已。书里头介绍了这门知识怎么应用?介绍了我们语言当中的同源词、形声字、假借字、破音字、声调区别意义等现象,介绍了中文词汇又是怎样组合起来的?我们应怎样探索并掌握中文的词义?最终目标,要使每一位读者都能了解我们语言的所以然,不只是止于知其然。

  语言像河流,抽刀断水,水更流,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一脉流衍的,因此,我们把讲述内容拉到古代,介绍了历史上各种各样的训诂资料,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如何一步一步继续深入,如何透过历代注疏,一窥传统文化的奥秘,正是本书所期盼的。本书也介绍了古人常用的训诂术语和训诂方法,这些都是通读古代文献的不二法门。了解语言现象、词汇意义,培养出用语言解释语言的能力,必须要打通古今的隔阂,能通古,也要通今,自由来往于古今的汉语,共时的、历时的两条轴线贯串起来,因此,本书最后两章,着重在现代汉语的训诂认识,认识我们目前使用的各种方言,认识今日共同语的性质与来源。最后聚焦于我们生活的地方:介绍台湾的语言面貌。全书架构,经由纵横的两条轴线,组成了完整的、系统的训诂知识。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们不再望海兴叹,而是举起一杯可以解渴的净水,尽情遨游于汉语的天地。

  本书的原稿是笔者于1994年1月开始撰写的空中大学训诂学课程讲稿。同年11月完稿。全稿约76,000字。1995年12月14日至1996年1月23日由笔者主讲,共分二十四集在华视频道播出。节目中笔者曾邀请安排了相关学者的现场讨论,同时,前后共邀约了二十多位中文系学生及研究生参与对话,使原本刻板的训诂学,注入了灵活的生气。也为传统的训诂学开启了一个新的面貌。转眼三十多年过去,新学林出版社毛基正社长有鑑于大学课程的需要,以及社会普遍对国学、语言学的重视,乃由陈玮峥主编与笔者商议更新再版。大幅度修订增补内容后,扩充为十二万字的修订版。但是原书的精神与目标:应用性与通俗性不变。并吸收了现有的训诂学教程的优点,再加上这三十多年来个人教学与思考的心得,终能定稿。希望这部书能符合大家的期望。

竺家宁 序于台北内湖居所
2019年4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训诂学之旅》的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种内敛的沉静和深厚的底蕴。它没有采用过于花哨的图案或鲜艳的色彩,而是选择了素雅的色调和简洁的排版,这恰恰凸显了它所承载的知识的庄重与典雅。我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古老的文字和文献,总觉得它们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故事。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透露出一种探索精神,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去探寻汉字和词语的本源。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通俗易懂却又不失学术严谨的方式,向我展示训诂学的魅力。我希望它能带我领略古代学者们如何一丝不苟地解读古籍,如何从字里行间挖掘出隐藏的意义,以及这些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历史、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性。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智慧宝库的大门,而书名本身就是一把钥匙,让我迫不及待地想推开它,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评分

我最近在书店里随意翻阅,偶然看到了这本书,当时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实话,我之前对“训诂学”这个概念并没有太深的了解,只知道它与古代文献的解释有关,但具体是怎样的学科,又是如何运作的,我一直知之甚少。而这本书的书名——“训诂学之旅”,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好奇心。它不像那种直接点明学术内容的书名,反而带有一种叙事性和引导性,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踏上一段探索未知的旅程。我尤其喜欢这种“之旅”的感觉,它意味着过程中会有发现、会有惊喜,甚至可能会有挑战。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拓展我知识视野的书籍,而这本书似乎正好契合了我的需求。我能够想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将能够以一种更为生动、更为具象的方式去理解训诂学的精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干巴巴的定义和理论层面。它可能会用生动的例子,或者巧妙的比喻,来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晦涩的学术概念。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我第一眼就被那古朴而又不失精致的插画所打动。深邃的蓝色背景,点缀着淡雅的金色纹饰,仿佛带领我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智慧与探索的时代。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学术气息,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虽然我本人并非专业的古籍研究者,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一直驱使着我去了解那些古老文字背后的故事。这本书的书名“训诂学之旅”,光是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的意味,让我好奇这本书究竟会带我走向怎样的知识殿堂。我预感,它不会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更像是一次充满趣味的寻宝之旅,去发掘那些被时间掩埋的智慧精华。我已经想象到,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将会跟随作者的脚步,一步步解开古老词语的奥秘,理解先贤们的思想,感受文字的力量。这本书给我带来的第一印象,就像是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图书馆里,发现了一本尘封已久却又散发着迷人光芒的古籍,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敬畏。

评分

我偶然间在书店看到一本叫做《训诂学之旅》的书,它的名字瞬间就吸引了我。我平时对中国古代的文字和文化很感兴趣,但对“训诂学”这个概念接触不多,只知道它是一种研究古代字词意义的学问。这本书的书名带有一种探索和发现的意味,让我觉得它可能不是一本教条式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次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训诂学的旅程。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用一种比较生动有趣的方式,来介绍训诂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重要的研究方法。我特别期待它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比如对某个古老词语的深入解读,来展示训诂学的实际应用和魅力。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古代文献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并且能够更深入地体会中国古代文字的精妙之处。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宝藏的大门,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去一探究竟。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训诂学之旅》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书名很有意思!”它不像那种一看就让人望而生畏的学术专著,反而带着一种轻松的探险感,仿佛在暗示着读者将跟随作者的指引,去进行一次有趣的探索。我对训诂学这个领域一直充满好奇,但苦于没有好的入门途径,很多时候只是零散地听到一些概念,却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给了我一个信号,它似乎承诺能够带领我,用一种比较温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去了解这门古老而重要的学科。我尤其喜欢“之旅”这个词,它意味着过程,意味着有始有终,也意味着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训诂学并非只是枯燥的文字游戏,而是连接古今、理解文明的重要桥梁。它可能会通过生动的案例,或者有趣的故事,来展示训诂学研究的价值和乐趣,让我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生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