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你的星球,学会唿吸:死亡、哀痛、癒合、前进,一个家庭的重生旅程

在没有你的星球,学会唿吸:死亡、哀痛、癒合、前进,一个家庭的重生旅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ayson Greene
图书标签:
  • 死亡
  • 哀悼
  • 丧亲之痛
  • 家庭
  • 治愈
  • 重生
  • 心理健康
  • 自我成长
  • 生命意义
  • 情感支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书评网站Goodreads破三千名读者近五颗星感动推荐:
「这是一本会让你哭泣,但也会让你微笑的书。」
☆☆☆☆☆
有没有一套指南,可以教我如何在没有葛瑞塔的星球上唿吸?
☆☆☆☆☆
「这座城市杀了我的孩子!」
两岁的葛瑞塔与外婆坐在曼哈顿上西城的一张长凳上,
一块红砖从附近八层楼高的地方横空飞出,重击她的头部。
小小身躯当场出血、失去意识,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事情来得太快太急,
杰森.格林与妻子史黛西唯一能做、最简单的决定竟是——捐赠器官……
 
  ★美国亚马逊书店当月选书、《纽约时报》当月瞩目新书
  ★美国版高规格首印150,000册、美国独立书商联盟(IndieBound)推荐书单
  ★《欧普拉杂志》(O, The Oprah Magazine)、《观察家报》(The Observer)、Vulture网站、《ELLE》杂志、《Bustle》杂志,选为2019年最受期待书籍
  ★《泰晤士报》(The Times)、《Glamour》杂志、《Poets & Writers》杂志、Book Riot网站,评选为2019年最佳书籍
 
  这本书,献给每个生命曾经出现缺口的你我——
  你将走进他们的生命,感受他们从混乱、哀伤到面对伤痛,
  如何疗癒重生、走向未来;
  他们也将走进你的生命,让每一位曾体会生命脆弱的你我,
  一同回忆活在心中的挚爱。
  ★★★★★
  「谁都不该遇上这样的事。」
  一块红砖让杰森.格林不只要面对女儿的脑死,还要应付对这件意外穷追不舍的媒体……。
  「噢,对了,我是在地狱里。」
  失去葛瑞塔的头几个月,他对着天空哭泣;对着河水大吼大叫……哀伤就像是他身体的附件,如影随行。
  「会没事的,我们即将进入难以想像的生活,但终究会熬过去。」
  为了感受葛瑞塔的「陪伴」,他决定提笔记下与女儿的互动与思念,记录下数百个日子以来,残酷的现实,真挚的情感,强烈的痛苦,以及他每分每秒的心情写照。
 
  我们如何熬过难以想像的悲痛?
  在无可形容的伤痛后,仍可找到前进的道路?
  深渊之中,人们如何找到重生的喜悦、信心与韧性?
 
  杰森.格林以质朴的真诚、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柔情,
  描述他与妻子史黛西如何面对这段人生的黑暗长廊。
  从面对死亡的难以接受、混乱,夫妇两人独自处理伤痛,
  到拥有第二个孩子、往前迈进……。
  这段完整的自我疗癒之旅,告诉每一位读者——
  漫漫人生,我们终究无法逃避悲伤,
  但我们一定有勇气与力量走过生命中每个最艰难的时刻。
 
  对于《当唿吸化为空气》、《当我即将离你而去》的读者而言,
  这是一本令人难忘的回忆录,勇于探索生命、家庭及人生。
  更让我们勐然想起,人生即便最平凡的日子都是幸福──
  不是说明死亡的强横或生命的无常,而是见证爱的力量坚不可摧。
  《在没有你的星球,学会唿吸》将改变你看世界的角度。
 
  ──||感动推荐 ||──(按姓名笔画排序)

  李伟文│牙医师、作家、环保志工
  叶扬│作家
  许皓宜│谘商心理师
  黄瑽宁│马偕儿童医院医师
  番红花│作家
  凯若│亲子畅销书作家
 
  ──||各界赞誉 ||──
 
  一本扣人心弦而美丽的书,关于面对难以想像的伤痛时,因爱萌生的力量。──雪儿.史翠德(Cheryl Strayed),《那时候,我只剩下勇敢》作者
 
  我们如何从椎心之痛中发掘美好?如何在伤心欲绝时探索并找到意义?在这本为灵魂灌注正面力量的书里,杰森.格林恰恰做到了这两点。《在没有你的星球,学会唿吸》不仅是人性的一次惊人成就,更是文学的出类拔萃之作。──丹妮.夏彼洛(Dani Shapiro),《纽约时报》书评家
 
  在本书中,杰森.格林具体呈现养儿育女的勇气、哀伤的疯狂,以及各种形式的爱如何持久不衰。这本书探索了伤痛与家庭的意义。风趣、透彻、情感丰富──证明写作高手确实能把自己的特殊经历,转化成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的共通故事。──露西.卡拉尼提(Lucy Kalanithi),《当唿吸化为空气》作者遗孀
 
  这部杰作提醒了我们,决定人生的莫过于我们最深的爱,其余一切──甚至极度的悲伤──都无可比拟。──凯特.鲍乐(Kate Bowler),《你是我一生的愿望》作者
 
  美丽……令人心碎……问题的答案就在于:人怎么能在这样一场毁灭性的悲剧中倖存下来……这个故事不仅关于失去,而是关于非凡的爱……对生命充满希望……光明。──《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在没有你的星球,学会唿吸》并不是关于一个家庭的悲剧——尽管格林详细描述了女儿逝世后、哀痛日子里他的感受。相反地,这本回忆录讲述的是一对夫妇面临了你想像得到最糟糕的事情,他们仍然选择好好生活。──《书评月刊》(BookPage)重点书评
 
  杰森.格林的《在没有你的星球,学会唿吸》以出于纯然必要的语言,臻于行云流水之境,弥合了日常生活与不可名状的际遇之间的鸿沟。──强纳森.列瑟(Jonathan Lethem),美国作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杰森.格林 Jayson Greene


  作家、资深撰稿人、音乐评论家。

  美国着名音乐网站Pitchfork特约撰稿人,曾任该网站资深编辑。他的文章散见于《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Vulture网站、《GQ》杂志,以及其他报章杂志。这是他的第一本书。目前与妻儿定居布鲁克林。

译者简介

黄佳瑜


  台湾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企管硕士。曾任联合利华行销企划、美商麦肯钖管理顾问公司管理顾问。现为自由译者,译作有:《Jack》、《但求无伤》、《敦克尔克大撤退》、《成为这样的我:蜜雪儿.欧巴马》(合译)等。

图书目录

推荐序_________一个父亲从地狱回到人间的重生旅程/凯若
推荐序_________让希望与悲伤同行/李伟文
推荐序_________尽力活下去的我们,用余生爱着离开的你们/叶扬
 
SECTION ONE_________意外
有些事情你是用身体去看,不是用你的双眼。我退到一旁,感觉有东西蒸发掉了,也许是我灵魂中的一个量子、一经触碰就焚烧殆尽。我变轻了,不知怎地立刻少掉一点自己,彷彿某个巨大的钻子钻进我的骨头,抽走了骨髓……
 
SECTION TWO_________劫后
「我们学会与哀伤共存,把它当成很棒、很可爱的同伴。因为那是一股温柔的哀伤,让心变得柔软,让你学会接纳一切。」我们正一起跨越一道巨大而可怕的门槛,朝某个方向前进。我不知道最后会走到哪里,但这刚萌芽的认知彷彿在我耳中发出嗡嗡声响。
 
SECTION THREE_________克里帕鲁
哀伤把持了我们原本以为自己可以作主的许多事情。葛瑞塔过世六个月,我们差不多六十人共聚在克里帕鲁中心。有些人失去年纪较大的孩子;有些人丧偶、丧母或丧父。全部的人有一个共同点:所有人都遭遇了照理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我们全被推到这里就定位——被生活、被情势、被排程……
 
SECTION FOUR_________寻觅新家

抛弃房子之后,我们也背离了亲人。这是出于本能的决定,动物性多于自觉。我们分辨不出自己的动机。或许,就有如受伤的狗会把自己蜷缩成一团?像蟑螂一般逃避审视的目光?我们不知道,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在乎。对我们而言,这不在乎是一种新鲜感受,我们乐在其中。
 
SECTION FIVE_________怀孕

葛瑞塔如今站在原野边际,只剩下小小的身影,快活地对我挥挥手。再见了,爹地,她对我说。我自由了。我的胸腔萎缩,植物在黑漆漆的胸廓里开花,我慢慢变成泥土。我变成了葛瑞塔,葛瑞塔也变成了我。我们俩是被地球捧在掌心的一把泥土。
 
SECTION SIX_________哈里森

还要好久好久,我们才能再度找到彼此,葛瑞塔,我确定在这段时间,我会一直想念妳。待在哈里森身边,好吗?关于他的生命,有好多事情只有妳能教他。哈里森,这就是她在我心里居住的地方。你也看见她了吗?你们看见天空了吗?感觉到凉风了吗?真美好,不是吗?孩子们,牵着我的手。好了,走啰。
 
Acknowledgments_________致谢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尽力活下去的我们,用余生爱着离开的你们

文/叶扬(作家)


  失去孩子这件事的痛苦,跟踢到桌脚不一样。一般来说,踢到桌脚的当下反应很大,你会跳起来,骂脏话,会痛到无法思考,喔喔喔地惨痛哀叫。但一分钟过去以后,又能毫发无伤地接着过下面的人生。

  而失去孩子的感觉是反过来的。

  我记得自己当下很麻木,当然是流了眼泪,可是你跟那些悲伤隔着一段距离,好像在看一出戏。接着,一天一天过去,当大家都觉得渐渐好起来的时候,事情却从里面慢慢改变着,有一部分的自己好像离开了,你开始怀疑为什么会变成留下来的那个人,你反覆检讨,反覆控诉,孩子无缘无故地死去,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留下来才对。

  思念跟自责会转来转去,像游乐场里的旋转木马,人生里头,其他新发生的事情,都只是坐在上头的孩子,如何笑闹玩乐,也只是上上下下。有一种僵硬的东西,在心里以卡榫和螺丝锁着,固定不会动。不论你多么想要坚强以对,有一部分就是锁住了。

  我很能理解这本书。除了同情,还有理解。

  本书的作者失去了两岁的女儿,因为在某个悠闲的午后,在路边的椅子坐着,从天而降的一块红砖,打中了小女孩的头。

  「拜託告诉我,砖头砸中葛瑞塔什么地方,打到她的头了吗?」读着这句话,我便想着,都是这样的。身为父母,你心里知道什么是最坏的情况,你开口问了,然后在心里许愿,那件事情没有发生。

  在面对失去孩子的心碎时,我们经历了如此相似的过程。

  作者一家人搬了家,我也是;他们去见灵媒,希望灵媒喊出女儿的名字,而我在失去孩子后,陆续见了两个风水师。我以为投靠这样的事,是傻子才会做的事,但不是,那是一个出口。以前的我并不明白,有种自以为是的优越感,以为自己比那些求神问卜的人厉害,可是被命运伤害的时候,我走过了人性脆弱的过程。

  「我们走进葛瑞塔的病房,她的头盖骨又青又肿,中间有一排大得吓人的缝合针。『嗨,小猴子,』我的妻子说:『我们相处的时间不太长,还不够,不是吗?』」

  有一部电影,里面的台词是:「缘分这件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我直觉失去孩子的父母,会想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孩子,我是不是辜负了你?

  失去孩子这件事的痛苦,有一部分是在于爱得不够。

  孩子那么小就走了,身为父母,会觉得爱得不够多,爱得不够久,那些满满的爱,都没有地方放,很多愧疚的心情就从四面八方跑出来了。严重的时候,你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害了那个孩子。

  这样想当然不好,可是在某种情况中,还是不得不臣服在那样的思考底下。我记得作者在书中说到:我死了一个孩子,我有权利永远保持愤怒,我有权利永远保持困惑。

  总是有好的时候,跟不好的时候。我的经验是,发生了不好的事,就像一座楼梯那样,你得让自己难过,让自己脆弱,通过了这段,才能继续往下走,才能在往后的日子中,继续试着平静地看待挚爱的缺席。

  闭上眼睛,我的时间停在那一刻,我把死去的孩子交给护理人员的那一刻。偶尔还是会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等我也离开这个世界,便能够再见到我的女儿。

  若是有一点点机会见到她,我会把她的身体轻轻抱起来,我会告诉我的宝宝,尽管她先走了,妈妈依旧尽力活了下去。妈妈用了余生去爱妳。

推荐序二

一个父亲从地狱回到人间的重生旅程

文/凯若(亲子畅销书作家)


  这是一个极其悲伤的故事,但也是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

  身为母亲,我「非理智」地拒绝接受这世上有任何一个让深爱孩子的爸妈、失去自己骨肉的机会。然而心中时常有强烈的恐惧感袭来:一个闪失,我随时有可能失去我的孩子。而本书作者杰森和他们一家的故事,就是这样让人讨厌的存在!就像他自己所说:「我无时无刻让人想起人类史上最不受欢迎的讯息:孩子——你的、我的——不见得能好好活着。」

  他们夫妻俩在一次久违的约会之夜隔天早上,收到了失去两岁女儿葛瑞塔的噩耗,从那天开始,这个幸福家庭一切风云变色。很少生气的杰森变得暴躁,连在路上看见幸福的家庭都充满愤怒,他不时得躲到某个没人看见的地方放声尖叫,他形容自己:「灵魂中前所未见的恶毒把我吓坏了」;杰森的妻子史黛西则是将伤痛隐藏在内心最深的角落,自责与失落无时无刻捉住她,也让她与母亲的关系降至冰点。「失去葛瑞塔后,我们一直在实验能把自己刨空到什么程度,并仍保留技术上的存在。 」他这样描述着自己在意外之后如行尸走肉的生活。

  「小孩会死。这是我根据第一手经验得到的体悟。」他的文字就是如此直接且明确,就算描述的是自己混乱的环境与情绪,仍旧冷冽如利刃、激动如烈火,甚至诚实到不留一丝情面。但也因此直捣人心,切割与燃烧出所有父母心中最深层的恐惧,以及我们死命抓住失控列车的方向盘,尝试保护挚爱儿女的那份深爱。最终,他将自己内心撕裂再重组的过程,更安慰了你我。

  幸运的是,他们仍旧拥有彼此。「葛瑞塔死后,史黛西和我只需要为彼此活着。共同经历的那段令人晕眩的痛苦,让我们靠得更近。」他们两人虽用着不同的方式面对哀痛与疗伤,有时觉得孤单难熬,却仍旧紧紧相系。

  我无法想像这从地狱爬上人间的过程,但至少他们还有彼此,以及新生的儿子哈里森。因为这个新的惊喜,他们为自己的悲伤写下最终期限,告诉自己与对方必须在哈里森来到世间之前,使用各种方式「认真且热切」地疗伤止痛。

  一个小生命的殒落,另一个新生命的开始,都让杰森与史黛西对人生更心存谦卑,满怀感谢,原本的愤怒空洞被满溢的爱给填满。「我的心被人从胸膛直接扯出来,血淋淋地丢到地上,但不知怎么,它仍然在我体内跳动着。」为人父母,就是一个将自己的心赤裸裸袒露的过程。我们爱,却同时受伤害;我们充满希望,却同时充满恐惧。

  没人能,就算是杰森与史黛西都无法告诉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的心在走过所有之后仍旧持续跳动,如迎接他们来到世间的那一刻同样雀跃跳动。只有我们自己能找到方法,而且必须经由许多我们不愿它们发生的事。

  外子对我们四岁儿子的爱有着几近疯狂的偏执。因为在他幼时缺乏父亲的角色,加上曾经在鬼门关前绕过一回,他对于自己与孩子的「安然存在」都有一种「什么坏事都可能在此刻发生」的强烈焦虑。他努力克制不让这样的情绪影响行动,然而身为他身边最亲密的角色,我当然了然于心。我,看似是家中「理智」的角色,总是分析各种怪病与意外发生的极低可能性,但在潜意识里也明白:一切的安好,都不掌握在你我手上。

  「一会儿后他恢复唿吸。我抱紧他,身体因震惊而麻痺。一个声音在我脑中低语:你还是可能失去一切。这个声音永远是对的。」 杰森写出了曾经面对失去的人最诚实的声音。我们无法确保一切都会很好,我们还是可能在瞬间失去一切,这渺小且被隐藏的声音总是在某些极其快乐的时光中,隐隐地提醒我们:珍惜此刻。

  这本书的确让人揪心刺痛,而且太过诚实。我在书桌前擦着眼泪读,外子见状忍不住轻轻责备:「妳下次别答应要看这类的书了!」然而,不看就不会去想吗?或,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吗?我们防止了所有「触霉头」或「惹人难受」的讯息,就会让我的心安稳些吗?并不会。我们还是可能失去一切。没有足够的安全措施能保证孩子不受伤害,更没有任何教养方法能百分百保障孩子的平安幸福,但因为珍惜,让我们不看轻任何一刻的美好,也不将任何一次爱的交流视为理所当然。「珍惜」,是经历了十六年母职之后,我所得到唯一的心灵解方。

  杰森打开了他的心,和他与葛瑞塔的回忆,邀请你我也从地狱回到人间走一遭,然后重生。

推荐序三

让希望与悲伤同行

文/李伟文(牙医师、作家、环保志工)


  古今中外所有的宗教大师都不断提醒我们,生命是无常的,悲伤与痛苦是命运赐给我们的机会;虽然这些话理智上我们都懂,但是真正面对时情绪还是难以承受。

  有人说,悲伤是为了提醒我们爱得有多深。没有爱,就不会感到悲伤。因此,尽管心痛,但它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如今已逝的那份爱当初有多美。不过,会不会我们就此深陷悲伤中走不出来呢?就像作者曾经参加某个支援家属的团体后发现,其中许多人不愿让自己走出来。我想,或许他们害怕,若自己停止了悲伤,就会变得一无所有。

  《在没有你的星球,学会唿吸》里令人悲伤的意外,会以各种不同形式出现在你我生命中。因此,这个故事除了是作者自己的疗癒之旅外,透过他恳切而生动的文笔,更是我们面对失落与悲伤时的疗癒之书。

  失去所爱是每个人一生不断会遭遇到的课题。悲伤能提升我们,也能打击我们,差别在于我们是否能在悲伤中发现意义,找到希望。

  从这个真实故事中,我们也从作者历程里看到走出悲伤必须面对的四个课题。首先是接受失去亲人的事实,我们看到作者除了心理辅导专家的定期谘商外,甚至还找了灵媒与巫师。这个过程,就像自古以来所有宗教或仪式,不管是服丧或台湾传统的「作七」,都是让我们在仪式进行过程中,慢慢接受与面对亲人的离开。

  第二个阶段是让悲伤的痛苦与情绪得以宣洩,因为压抑悲伤的情绪,只会将痛苦留在心里,延长悲伤的时间。再来就是适应少了亲人的生活,最后就是在新的生活中找到与逝者的永久连结,让他继续活在自己心中。

  其实,悲伤没有真正过去的一天。因为失落是永远的失落,当遇到生活中某种情境,或许悲伤的情绪还会被引发出来。也因为爱与失去,原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因此疗癒是我们终其一生的功课。

  达赖喇嘛说:「怀抱着因失去造成的巨大创伤,反倒能活出更有意义的人生。」不要抗拒悲伤,痛苦会让我们更谦卑,也让我们更怜悯,拥有懂得别人悲伤的同情心。

  因此,不要假装悲伤痛苦不存在,而是转换看事情的角度,从自身转向他人,看见他人也同样在受苦,自己并不孤单。是的,人人都要如同作者一样,学会在没有所爱的人的世界里,继续唿吸,让希望与悲伤同行。

图书试读

摘文1‧SECTION ONE_________意外
 
小宝贝,我们该从哪开始说起呢?或许,就从我们一起发明的那些傻唿唿游戏吧。那些游戏对别人毫无意义,却是我们的一切。有一次,我们假装大楼外的无障碍坡道是一部电梯,一玩就玩了半个钟头。妳会在一块红砖上按按手指;我便发出哔哔声。我会说:「电梯下楼!」然后妳灿笑着跑下坡道。整个游戏就是那样。那便已足够。
 
还有一次,我们在沙滩上,妳两岁大。在妳十四个月的时候就见过沙滩,但并不怎么喜欢。打在身上的阳光彷彿要刺穿妳的肌肤(妳遗传了妈妈,讨厌晒太阳)。一开始在妳脚下和手掌下流动的沙让妳着迷,但没多久就把妳吓得发慌。以前,大地从未黏在妳的脚下,也从未显得如此不可靠。大海发出轰隆隆巨响。最后妳爬上了我的臂弯,不停扭动。
 
这一天,妳长大了一点,无所畏惧。我抱着妳穿过康尼岛(Coney Island)码头。我脱下鞋子,把妳放下来,妳脚上还穿着小鞋,就跑了出去,小心翼翼地往旁边伸长握着芒果串的手。我紧跟在妳身后。
 
海洋对妳而言巨大无比,我感觉得到小人儿面对世界的辽阔时,心底因敬畏与恐惧而萌生的兴奋悸动。妳抬头望着我,而我面带微笑;我似乎并不害怕。我特意指出,我的鞋子脱了,妳想不想脱掉鞋子呢?妳的双眼陷入沉思,然后点了点头。我们一起走到这片不可思议的大海海口。潮溼的沙子凉冰冰的,那时才五月而已。一颗颗沙粒闪闪发光。「小宝贝,妳看,一片贝壳。」我指着妳的脚边说。妳弯下腰,把它从潮溼的沙里挖出来。那是一块碎片,刚好可以被妳细小的手指抓住。它的顶端有一坨沙,妳笑嘻嘻地把它高举到我面前,我假装觉得恶心。
 
「矮额!!」
 
妳发出那极具感染力的、在喉头与鼻腔涌动的咯咯笑声。浪花越滚越近,打到我们。妳有生以来唯一一次,感受海水从妳的脚趾间穿过。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在没有你的星球,学会呼吸》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传达的那种深刻的情感所吸引。这不是一本轻易能读完的书,它需要你沉下心来,去感受,去体会。作者以一种极为真诚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一个家庭在经历巨大创伤后的重生历程。书中并没有回避死亡带来的痛苦和哀伤,而是将它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有机会去理解,去感受那种失去带来的巨大空虚。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没有将重心停留在悲伤本身,而是着力于描绘“如何学会呼吸”,如何在失去后,重新找回生活的节奏,如何在沉重的现实中,重新找到前行的勇气。我尤其被书中那种对细节的捕捉能力所打动,那些平凡的生活片段,在死亡的阴影下,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它让我明白,生命的延续,不仅仅是身体的存续,更是情感的传承,是爱意的传递。这本书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关于如何面对悲伤的启示,更是一种关于生命韧性的深刻理解。它告诉我,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我们依然有能力去拥抱生命,去寻找希望,并且,学会如何在没有你的世界里,活出精彩。

评分

我不得不说,《在没有你的星球,学会呼吸》这本书,带来的震撼是持久而深刻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伤故事,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性韧性的史诗。作者以一种极为克制却又极其有力的笔触,描绘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细节的刻画,那种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琐碎的瞬间,在失去发生后,却变得无比沉重和珍贵。比如,一个习惯性的问候,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个曾经共同品尝过的味道,这些点滴汇聚在一起,勾勒出了一个鲜活而令人怀念的个体,也衬托出失去带来的空虚感。但更重要的是,作者没有止步于描绘悲伤,而是深入探讨了“学会呼吸”这个主题。它不是一个瞬间就能达成的奇迹,而是一个漫长、曲折、充满反复的过程。书中呈现的,是他们如何在泪水中寻找支撑,如何在沉默中倾听彼此,如何在过去的阴影下,重新寻找未来的方向。这种真实的力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止一次地停下来,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爱与失去,思考时间如何抚平伤痕,又如何留下印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疗愈,不是遗忘,而是带着伤痕继续前行,并在前行中找到新的生命意义。

评分

读完《在没有你的星球,学会呼吸》这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仅是一本讲述失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重新发现生命价值的书。它以一种非常坦诚的方式,剖析了死亡对一个家庭造成的巨大冲击,以及他们如何在巨大的悲痛中,努力维系,努力前行。书中对情感的描绘,非常细腻且真实。我能感受到那种锥心刺骨的疼痛,也能看到那种试图在废墟中寻找希望的挣扎。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个过程描绘得过于理想化,而是展现了其中的无奈、困惑,甚至偶尔的绝望。但正是这种真实,让我觉得这本书具有极强的共鸣感。它让我明白,哀痛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它会有反复,会有起伏,而“学会呼吸”,更多的是一种与悲伤共存的能力,一种在失去后,依然能够看见生活之美的能力。书中对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描绘,也让我深思。在共同的痛苦面前,他们是如何互相依靠,又是如何在各自的悲伤中,找到彼此的慰藉。这本书就像一道光,照亮了生命中的阴影,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爱和希望依然存在,并且能够引领我们走向重生。

评分

《在没有你的星球,学会呼吸》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关于悲伤的书籍那样,停留在对痛苦的渲染,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活下去”这个核心问题。作者以一种非常沉静而有力量的叙事方式,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家庭的悲伤与疗愈之旅。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重生”这个概念的解读。它不是一种瞬间的转变,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充满探索的过程。书中描绘的,是一个家庭如何在失去亲人后,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如何在新的生活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最终学会如何带着爱与思念,继续前行。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所打动,那些关于生活点滴的记录,都饱含深情。它让我看到,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候,生命依然能够孕育出新的力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更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启示。它教会我们,即使面对无法承受的失去,我们依然有能力去学习,去感受,去爱,并且最终,学会如何重新呼吸,如何在没有你的星球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阳光。

评分

这本《在没有你的星球,学会呼吸》读下来,心情真是跌宕起伏,又充满了希望。一开始,我被这个标题深深吸引,那种失去后的窒息感,仿佛能透过字里行间传递过来。翻开书页,那种沉甸甸的情绪扑面而来,它不是那种煽情的、刻意渲染悲伤的故事,而是真实地将一个家庭在巨大的打击下,如何艰难地摸索、如何一点点找回呼吸的能力,展现在读者面前。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中倾注的真实情感,每一个字句都带着温度,带着对逝者的思念,也带着对生命的敬畏。看着一家人如何面对破碎的日常生活,如何处理堆积如山的现实问题,如何在一个熟悉却又变得陌生的世界里重新定位自己,我仿佛也跟着他们一起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洗礼。书中并没有回避痛苦,而是直面它,分析它,然后尝试去理解它。这种真实的力量,让我深受触动。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能从中窥见一丝微光,那一丝微光,就是关于爱、关于记忆、关于如何将失去化为前进的动力。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生命被截断,爱也从未停止,而学会呼吸,正是对这份爱最好的延续。它不是一本单纯的慰藉之书,更是一本关于勇气和坚韧的指南,教会我们在逆境中如何成长,如何让生命绽放出别样的色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