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想要罹患癌症,可现实往往不如人所愿,
即使被医师宣判死期,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
人生中的每个安排,都有它的意义存在,
为生命找出康复之路,加值勇气战胜病魔!
根据国民健康署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后「癌症时钟」又再快转6秒,每5分钟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然而,至今仍无所谓的特效疗法,也没有发明出只要打一针,癌细胞就会消失的魔法药物。
面对癌症,每个人都想抓住一线生机,尽全力去尝试,可是每位癌症患者适合的治疗法皆不尽相同。本书作者多年来在替代疗法与综合医疗的第一线观察,长期追踪採访50多名重症病友。他发现,单一医疗行为能够达到的成效相当有限,必须结合身心灵、生活习惯等方式多管齐下。
本书透过21则真实的斗病历程故事,带领读者思辨癌症之于人生的意义,只要以正面的心态积极寻求疗癒的契机,就有可能引发奇蹟!
◎不是人去配合疗法,而是让疗法配合人 人们在确定罹病之后,除了遵从医嘱接受治疗,最迫切想了解的就是有哪些替代疗法,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作者发现,大多数病患和家属容易因对替代疗法的想法不同而起争执,无论是多好的健康食品、多么有效果的替代疗法,例如:褐藻糖胶、气功、免疫疗法等。若是家人之间为此闹得感情不睦,就无法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被医院宣告无药可医,却二度从癌末生还 作者在走访许多癌症病患后发现,当死亡来到眼前,人们才会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活着。不过罹患癌症并不代表人生即将就此终结,反而可以成为第二个起点。
例如书中提到65岁后才开始务农,成功用自然耕种法种出漂亮水稻的大野先生,人人都觉得他目光如炬、充满活力,丝毫看不出他曾二度罹患重度癌症,被医师宣告死期。大野先生回忆起改变的契机:「想到自己可能会因为癌症而死,这一点对我的影响很大。即便我还是没找到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的答案,却开始认真去思考这件事。年轻时,我把在商场成功当成动力,一直拚命努力。现在我感受到从事自然农耕的社会意义,投入其中乐此不疲。」
作者从许多受访者身上看见,由死才能见生的智慧。先接受自己可能会死的事实,才能产生绝处逢生的勇气。
◎「一个人怎么死,取决于他怎么活」的生死观 无数的案例让作者理解到,癌症并非局部疾病,整个身心状态都会受到影响,身体状况就交给医师评估,我们首要的是先照顾好自己的心,才会让治疗发挥最佳的成效。
有句话说:「痛苦也是过一天,快乐也是过一天。重点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要怎么过。」罹患了恶性淋巴瘤的北泽先生,便有过这样的心路历程。
当时,北泽先生深受抗癌药物副作用所苦,每天都忧郁地想:「难道自己就只能绝望地迎接死亡来临吗?」偶然间,他看见书中一句话:「一个人怎么死,取决于他怎么活。」让他萌生「不能就这样白白死去」的强烈念头,并且鞭策自己行动。于是他到处去演讲,希望透过分享自己罹癌的经验,帮助到更多的人。当初被医师宣告只剩一年寿命的北泽先生,虽然20年来不断持续着对抗病魔的生活,但他的每一天都活得神采奕奕,充满期待。
◎那些跨越癌症的人教会我的七件事…… 作者与抗癌人士长期接触,深深感觉「罹患癌症不代表人生就此终结」。他更不断从这些得到意外的人生的人身上,看见许多共通的经验与智慧。作者在书中分享这些癌症患者教他的七件事。
比如:面对主流医疗或替代疗法,莫衷一是之时,无论如何「顺从自己内心的直觉」帮助许多人找到出口。此外,生病之时虽然难免关注自己,但当开始把眼光向外,对别人无私付出,「为他人服务」时反而对生病的自己产生惊人的疗癒效果……等等。
本书目的不在宣扬书中的各种疗法,而是从心态上出发,期待读者们能够体认到「啊,原来可以这么想」、「原来有这种作法」,在一片黑暗中找到光明。
本书特色 1. 以最客观的第三者角度,忠实记录21则斗病历程故事。
2. 了解缺点也能是优点,7个可以顺利克服危机的思考方式。
3. 读完后能立即获得力量,对生命重新燃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