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场又一场为陌生人举办的告别式
也是一次又一次留给生者的温柔思索
他们直视生之阴影,也点燃一丝微光
在生命终结之后,让留下来的人学着说再见,更教我们如何活
每个人离世时,都是孑然一身。
但因为他们,再怎么孤独,都能被温柔目送。
无偿安葬3000名孤苦贫病者的善愿爱心协会,最发人深省的27个送行故事。
★ 有的是高龄近八十的美国银发背包客,因相信轮回转世而来台寻「根」,不料却在这块异地嚥下最后一口气;
★ 有的是飘洋过海来台打拚,却被台湾仲介压榨,最终不得不成为「逃跑外劳」的东南亚移工;
★ 有的是一心等着死后能够回到对岸的家乡长眠,落叶归根的退休老兵;
★ 更多的是原本安稳过日,却因为一场拖垮全家人的不治之症,到头来连葬礼都办不起的平凡老百姓。
他们送往迎来,送的是亡者
迎的是一份给生者的希望 其实死亡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死亡的恐惧。
丧礼只是仪式,目的除了是让往生的人好走,
更是让遗留在这世上的亲友,在面对未来时,能有生存下去的勇气。
尤其是弱势者,面对亲友往生,往往无力负担,有时反而成为心里最难以抹灭的痛。
这群志工的信念是,「每个人都值得一场有尊严的葬礼」,
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出现,21年来,风雨无阻。
走进这27场送行的背后,
我们得以一窥人性的光芒与阴暗,善良与险恶;
看着他们如何默默行善,涓滴成河。
人间万般滋味,在此一次尝尽。
第1场送行〈二十年的漫长回家路〉 贝蒂在遇见我们之前,已经在医院太平间的冷藏室里「住」了超过一年的时间了。……我一直认为,贝蒂是我的贵人,若不是因为她,我就不会成立协会……
第2场送行〈英雄送行〉 原本习以为常的大体运送工作,从检核到送出火化,整整花了四个多小时,是平常时间的十倍。大体更是共装了五层,尸袋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消毒,大体消毒完后封上尸袋,尸袋又继续消毒,然后同样程序再重复数次。再来则是装进棺木,立刻送到殡仪馆,直接火化,只怕稍微多拖一刻钟,就多了几分病菌扩散的风险。
这些有别于先前一般殡葬程序的处理方式,其实真正的目的都是要消弭恐惧……
第8场送行〈徐上兵半世纪的归路〉 我们对徐上兵的墓碑行了军式敬礼,接下来便正式开挖。开挖的过程极为顺利,一个多小时就完成。然而,在捡骨的时候,我们发现徐上兵的头颅上竟有着弹道痕,众人不禁相对愕然……
本书特色 一本透过死亡写如何活着的勇气之书
各界推荐 李盈姿(台湾芒草心慈善协会祕书长)◎暖心撰序
王闵南(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板桥分局防治组警员、寻人高手)
宋贤仪(台大医院社会工作室主任)
夏树(作家、社会工作者)
彭怀真(东海大学社工系副教授)
杨运生(台北市资深游民外展服务社工员、台湾芒草心慈善协会前任祕书长)
蔡昌雄(南华大学生死学系助理教授)
蔡淑女(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分局防治组巡佐、寻人高手)
◎疗癒推荐
宋贤仪(台大医院社会工作室主任) 作者以质朴真诚的文字娓娓道来27场送行背后的故事,让人性的善跃然纸上,读来真实且有力量。
夏树(作家、社会工作者) 不仅是义行,不只是善念,27个送行故事,如雾如电,如沧海一粟,尽是对世情的觑探,向众生的提问,与生命的对话。不舍不忍,无来无去,唯有温柔以对,低眉沉吟了。
彭怀真(东海大学社工系副教授) 愈来愈多的人,在愈来愈无缘的社会结束了肉身的气息后,躯体却仍然存在,没有消失,只是无处可去,停留在这世上。
日后,送行者的善行将被更殷切地需要。医疗体系需要这份超越了无缘冷酷的大爱,以及它所提供的,无偿安葬的服务。
还好,社工可以打电话求助,还好,逝去的人能因此安息。还好,在人们最不想去的地方,有最感人的故事。
杨运生(台北市资深游民外展服务社工员、台湾芒草心慈善协会前任祕书长) 在台北市从事游民的外展工作的日子里,善愿爱心协会服务的本质与内容,让我在辅导游民的工作上,有了一个很可以信赖的服务伙伴。
有时在协助游民租屋,帮助他们准备成为居民时,我会请善愿的志工们前去关怀访视,并给予个案实质上的协助,让简陋的雅房、封闭的心房,都同时可以获得改善。
当贫苦孤寂的居民,不幸要跟世间告别的时候,善愿的志工们也会以最庄严、慎重的心情与仪式,陪他们走完人世间最后的一里路。
善愿爱心协会长期以来一直在默默协助穷苦弱势的个案,所以不论是医院的社工还是社区的社工,不分政府部门还是民间单位,大多已经跟善愿建立了良好互动模式,也很高兴能有这本书的出版,让更多人能认识善愿,然后加入善愿。
蔡昌雄(南华大学生死学系助理教授) 这是一本记录善愿爱心协会志工二十年来协助孤贫人士料理身后事的书籍。读之既令人感动、又发人深省。这些默默行善志工的义举,与《无人参加的告别式》这部电影有异曲同工的特质,都是人性光辉至高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