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疾病降临,该如何学习生命最重要的一堂课?
精神科医师与心理师
陪你练习,面对未知的不舍
学习感受你内心的宁静,并了解到人生中的每件事都有其目的。──美国精神科医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ubler-Ross)
凝视亲人的生命尽头,该如何渡过最后?
疾病发生的时候,并非真的无从准备
「我要告诉你,检验报告结果证实是癌症……」
有尊严地好好活,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然而,当挚爱亲人被宣告罹患疾病,是要选择逃避
还是学习照顾与自处,陪伴走过这一段?
☉ 当家中长辈罹患癌症……
「该不该告诉他真相?」、「之后的治疗与照顾要怎么办?」当医师宣判长辈罹患癌症,身为子女的我们,是恐惧、难过、无力,还是理所当然的接受它?
然而,坏消息令人沮丧,却也是重生的契机!
生病只是刚好提醒我们,再好好爱自己一下。
☉ 疾病的真相,该如何说出口?
当家中长辈罹癌,最困难的选择是──说还是不说、治疗还是不治疗
长期被隐瞒的病人,通常会比其他人,产生更多情绪问题,甚至会伤害自己,导致零零散散、甚至中断治疗,反而对双方都是伤害。
☉ 用爱关心,接纳情绪
其实老人家不是不知道生病,而是他的情绪有没有被家属接纳。当家属给予多一点善意回应,老人家情绪就能被安抚,可能会为他带来某些力量,让病人感觉舒服一点,心情也会跟着改变。
☉ 最后的陪伴,让人好好地离去
当临别时刻到来,该如何让老人家保有尊严且安详地离去?
很多末期癌症病人都会「疼痛」,临终阶段使用吗啡、鸦片类制剂来舒缓,普遍是被允许的!
回到「人」本身,老年期受到病痛缠身是相当辛苦的一件事,病人往往只希望在生命的尾声,还能够做些什么,留下一些什么……
人有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利。
陪伴亲人「好好活」,是可以练习的
精神科医师与心理师,陪你修习「最后人生」
重新定义老年、照护、与生命的最后一哩路
★关于最后人生,精神科医师与心理师想跟你说:
•被宣判罹患癌症的时候,听起来也许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坏消息,却也是一个重新检视生活的时机。
•「得了癌症之后,接下来很快就会离开人世」已经是过时的想法。
•我们往往看到的实情是,老人家并不特别担心,反倒是青壮年的子女们因为压抑和难过无法得到纾展,而陷入深深的愁苦中。
•保有积极正向面对疾病的态度,同时也接受安宁疗护,两边双管齐下,才是对病人最大的福祉。
•除了癌症病人本身,也要留意到照顾者是否已经不堪负荷,给予适度喘息的空间,避免在陪伴的过程中,自己也跟着病倒累垮。
•癌症治癒之后,恐慌「复发」这件事情,可能会对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参加「病友会」,感受到大家同在一条船上。
•每天把自己照顾好,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饮食,不也是一种面对人生最后风景,最好且具有智慧的方式?
•「哀伤」反应,其实是一个连续性的情绪表现,中间也包括了「解脱感」。
•癌症带来的死亡威胁,造成人们对它的恐惧,可是越到后面,病人可以学会超然地看见生病带来的好处,然后留下生命的意义。
★感动推荐 赖允亮 教授
马偕医院放射肿瘤科、安宁教育示范中心资深主治医师
马偕医学院教授
亚太安宁缓和医学会(APHN)理事、前理事长
赖德仁 教授
台湾精神医学会理事长
台湾失智症协会理事长
陈庆余 教授
台湾老年学暨老年医学会理事长
台大医学院家庭医学科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