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因为「我真的活够了而坦然去死」,
还是因为「不想拖累家人而只好去死」?
金钱、家庭、舆论压力操控着我们的死亡,
如何才能在临终前做到真正的「自主决定」?
当我们看到重病插管、被绑在床上的病人,都会升起这样的念头──
「赖活不如好死!」
「要是得落得这种下场,还不如给我一针,在梦中死了算了!」
但是,为什么不是「好死」就是「赖活」,不是「活死人」就是「安乐死」呢?为什么我们的选择如此有限呢?
本书作者儿玉真美,以照护者家属的角度提出质疑──
「要么好死,要么赖活」,这种非黑即白的选择之间,隐蔽了许多问题:医病之间沟通不良、医疗端是否顾虑到患者感受并尽了所有努力、缺乏社福介入与支援……这块大洞,为什么都没有人看见呢?为什么都直接忽略,干脆一死了之呢?
当医疗无法信赖、社福不伸出援手,眼前只剩下「安乐死」或「协助自杀」的选项时……
●即使患者想活下去,但会不会因不忍心拖累家人而自愿安乐死?
●照护者家属在身心达到极限时,是不是也不得不协助他们自杀?
这个家庭就这样直接放弃,选择去死。这种「选择」,真的是基于「自由意志,做出决定」吗?病痛不适、照护责任、经济重担……全都被丢到个人和家庭的身上,即使想开口求救,却被关上求援的窗。
在台湾,我们开始谈论「病人自主权」、期盼求个「好死」,或是高喊「安乐死合法化」。但是,这之中有身心障碍者的观点吗?有照护者的观点吗?有其他弱势族群的观点吗?对于「生命权」与「自主权」这个庞大的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面向、观点、可能性,以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
当生命走向终点,除了要追求活得有尊严、死前不被无效医疗凌迟之外,一条生命值不值得活,更不该由金钱、家庭、舆论压力来决定!
名人推荐 ★古亭长老教会牧师│陈思豪
★台湾安乐死善终人权斗士│傅达仁
★立法院荣誉顾问、病人自主研究中心执行长│杨玉欣
专文推荐!(依姓名笔画顺序) 「愈是凝重的议题,本来就愈不该配上单纯响亮的答案。如果台湾社会终究要以赞成或反对来面对『安乐死合法化』,那么期盼在表面上二元对立的答案之下,我们已经思量、论证、探求过各种面向的可能性。」(陈思豪)
「在选择安乐死之前,如果医护界能做到『诚实坦白』『考虑之后的事』,实为鼓励病人与病魔继续搏斗的最好方法。日本医疗比台湾先进,然而作者在书中仍表示不满,并对此发出需全面进入细心、爱心、精益求精的唿喊!而台湾呢?」(傅达仁)
「如何尊重每一个病人在疾病历程中所淬炼出的意愿、感受、价值观,而非草率地批判病人的感受与决定,或者权威式地提供不足或过度的医疗,这是每一个他者都应该试着设身处地同理与了解的课题。」(杨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