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是China,日本不是Japan,从历史角度重新探讨「东亚」与「现代」的关系。
我们熟悉的东亚近代大历史,是否建立在东方闭关锁国、西方开化进步的刻板印象上?
读懂历史,反转镜像,发现真实的东亚!
「亚洲」(Asia)即亚细亚,意思是东方;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欧洲的视角,当作西方的「镜像」而被对照与诠释。证诸历史,今天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概念是相当晚近的产物,前者在清代才逐渐定型,后者则是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
我们自以为熟悉的东亚世界,其实充满了神话与偏见,有待重新发现和认识。宋念申的《发现东亚:现代东亚如何成形?全球视野下的关键大历史》以全球性、连续性的眼光,探讨了从16世纪以来东亚变迁、动盪、碰撞、发展、互相塑造的历史。透过宋念申流畅通俗的书写方式,可以发现朝鲜半岛70多年的南北对抗、中日朝韩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其实都是东亚近代化道路上散落的「遗产」。
《发现东亚:现代东亚如何成形?全球视野下的关键大历史》讲述的东亚遭遇,有助于拨开现实的迷雾以重建常识,在大历史的风云变幻中,穿透现象、看见本质。
名家推荐 本书把以时间与事件为主的各国历史,转变为从东亚空间关系的变化来分析、反思东亚历史。着者引证历史上的「主角」,并构想把他们重新投入当代国际政治的脉络中。如〈林则徐在纽约〉一节,代表了对东亚的新发现,即从美国视野或全球视野表现东亚的新现代性。着者在重新反思东亚历史的过程中,展示了冷战后历史争论的范式。──滨下武志(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
这是一部有新意、有根据、有趣味的「三有」之书,为大众了解我们身处的东亚世界之过去提供了很好的知识。──李伯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东亚不仅是实体的地理空间,也是流动变化着的人间世界。发现,因此成为进入东亚的入口: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发现」的重要意义。──孙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历史是断裂与延续、发明与扬弃、记忆与遗忘的持续过程,宋念申把我们自以为熟悉的「东亚」展示在历史过程中,先使它陌生,再让它重回我们的思想,带着崭新的意义。──罗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