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观生活探祕(三版)

默观生活探祕(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homas Merton
图书标签:
  • 生活哲学
  • 人生思考
  • 自我成长
  • 情绪管理
  • 幸福感
  • 正念
  • 心理学
  • 生活方式
  • 个人发展
  • 心灵鸡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世上生活的每一分钟和每一事件,都在人的灵魂上播下一些东西。」作者以一篇篇的散文,道出灵修之旅沿途应认清、牢记的种种;进而澄清什么不是默观祈祷。书中一再强调默观生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蒙此特恩的人,宜视之为人生使命而审慎相待。最后又说明默观祈祷的三种形式,可供有心人一一印证。
光影流转:现代都市中的心灵坐标 内容简介 本书以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在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个体如何构建内在的稳定与意义。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层层递进,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可操作的、系统的“心灵导航图”。 第一部:都市迷宫与个体失语 这一部分聚焦于当代城市生活所带来的普遍性焦虑与疏离感。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都市图景:摩天大楼的冷峻、地铁车厢内的沉默、无休止的工作节奏,以及社交媒体上精心构建的“完美生活”。通过对大量案例的观察与分析,揭示了“效率至上”的社会价值取向如何侵蚀了个体的情感联结和对时间的主导权。 探讨了“时间贫困”的现象,即人们在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却感觉自己拥有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少。深入剖析了身份认同的危机,当传统社群结构瓦解,个体如何在海量的信息和多元文化冲击中,找到自我定位。尤其关注了“表演性生活”的陷阱,指出过度迎合外部期望,会导致内在价值感的枯竭。 第二部:重塑感知:唤醒被麻木的感官 现代生活的节奏使我们的感官逐渐钝化,对日常的细微之处失去了察觉力。本部分的核心在于引导读者进行一场“感官的回归运动”。作者强调,真正的生活体验并非来自宏大的事件,而是潜藏在那些被我们匆匆略过的瞬间之中。 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有意识的步行”(Mindful Walking)来重新连接身体与环境。这不是简单的运动,而是一种将注意力完全投注于行走过程中的练习:感受脚底与地面的接触、空气的流动、光线的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声音层次。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倾听的艺术”。在充斥着噪音和即时反馈的时代,我们如何学会去倾听那些“未被言说”的部分——包括他人的言外之意,以及自己内心深处微弱的声音。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奇迹”的捕捉练习,帮助读者重建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连接,对抗精神上的“自动驾驶”模式。 第三部:边界的艺术:构建个人的精神领地 在数字时代,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精神空间极易被外部信息侵占。本部分侧重于如何设立并维护个人的“精神边界”,以保护内在的能量和专注力。 书中系统阐述了“信息洁净法”。这不是提倡完全拒绝科技,而是倡导一种审慎的选择性接纳。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论,用于评估信息源的质量、管理通知的干扰,并设立“数字禁区”时段,确保有不受打扰的深度思考时间。 同时,深入探讨了“拒绝的智慧”。在人情世故与自我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是现代人的一大挑战。作者提供了一套基于尊重和清晰沟通的拒绝策略,使读者能够在不损害人际关系的前提下,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这部分内容强调,健康的边界并非是隔绝,而是确保我们以最佳状态去投入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第四部:慢的哲学:在流动中找到定力 最后一部分,将视野从个体调整推向生活哲学的构建。作者辩证地分析了“快”与“慢”的关系,认为真正的成熟并非是完全放弃速度,而是掌握在不同情境下切换节奏的能力——即“适时的慢”。 书中分享了如何通过“深度工作流”来提升效率,从而解放出更多时间用于沉淀与内省。深度工作要求全身心投入,排除干扰,其产出往往比碎片化工作更高质量。通过掌握深度工作的技巧,读者可以打破“越忙越没效率”的怪圈。 最终,本书引导读者思考“意义的锚定”。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什么是永恒的价值?这需要一种持续的、非功利性的自我探寻。通过构建个人的“价值清单”,并将其融入日常的微小决策中,实现从被动反应到主动创造的转变。本书旨在帮助每一位都市旅人,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坚实而宁静的心灵坐标。 目标读者群: 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下的专业人士、对当前生活状态感到迷茫的年轻人、希望提升专注力和生活品质的都市居民。 --- 本书特色: 立足现实,避免空泛: 所有理论均结合当代都市生活场景进行分析,具有极强的代入感。 方法论具体可行: 提供了大量可立即应用于日常的练习和技巧,而非停留在抽象的理念层面。 视角独特: 聚焦于“感知”和“边界”这两个在现代心理学中常被忽视的关键领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多默‧牟敦(Thomas Merton, 1915-1968)


  一九一五年生于法国,为着名之灵修作家,亦为诗人、小说家、教授、文学批评者、思想家;并积极倡导非暴力与国际间的和平。他对东方神祕学亦钻研颇深,对禅宗尤有特殊兴趣。

 

图书目录

关于灵修经典 7
再版者序言 9
作者的话 11

默观的种籽 15
1. 凡物皆善 19
2. 万物的真相 25
3. 为发现自己而祈祷 33
4. 万众一体 41
5. 残驱断骸 57
6. 孤独 63
7. 魔鬼的伦理神学 69
8. 人格的完整 73
9. 恐惧为战争之根 79
10. 地狱就是憎恨 85
11. 信德89
12. 传统与革命 95
13. 镜中观物 103
14. 她皎洁如日 113
15. 不和我在一起的人 119
16. 谦逊克服失望 125
17. 服从下的自由 131
18. 自由的真谛 137
19. 超脱 141
20. 心祷 149
21. 分心 157
22. 理解的恩泽 161
23. 感官之夜 169
24. 误人的火光 179
25. 弃绝 185
26. 内在的贫乏 195
27. 默观的交流 201
28. 纯爱 209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默观的种籽
 
每个人在世上生活的每分钟和每一事件,都在他的灵魂上播下了一些东西。如同秋风飘送着成千累万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种籽,时间的洪流,也挟带着许多精神生活的种籽,不可觉察地停留在人类的思想和意志中。这些无数种籽的绝大部分,沉没而消失了,因为人们没有准备好来接受它们:原来,精神的种籽,只有在自由和愿望的佳壤中,才能萌芽。
 
被自己的逸乐所困囿的思想,被自己的欲望所俘虏的意志,不能接受高尚的快乐和超性的愿望。
 
如果我甘心愿意当奴隶,怎能够接受自由的种籽呢?如果我充塞邪僻的慾情,怎能够拥有天主的愿望呢?天主不能给我自由,因为我是一个囚犯,甚至不愿意被释放。我爱我的俘囚生活,我把自己监禁在肉慾中,我并且把心肠硬化,反抗天主的真爱。
 
假如我寻求天主,每件事每分钟,都要在我的意志中,播下祂生命的种籽,有一天,它要萌芽,产生鹭人的大收获。
 
因为是天主的爱,在煦阳中烘暖我;是天主的爱,降下冷雨。是天主的爱,在我所吃的面包中养育我。也是天主,用饥饿和斋戒养育我。是天主的爱,在我寒冷生病时,遣来了冬天;在我勤劳汗流浃背时,遣来了溽暑:但也是天主,使河滨的微风和林中的凉飔,向我身上吹拂。他的爱,在我的头上舒展大枫树的荫凉,使我看见那沿着麦田肩上挑着水桶,从井汲水回来的挑水夫。工人们都在休息,骡子正静立在树下。
 
是天主的爱,在小鸟和流水中向我倾谈;在都市的喧嚣中,天主也在祂的判决中对我说话。而这一切都是祂的圣意给我遣发来的种籽。
 
如果它们能够在我的自由中生根,如果天主的意志能够在我的自由的心田内发扬光大,那么,我将浸润在祂的爱中,而我的收获,将是祂的光荣和我个人的喜乐。
 
我将与千千万万其他的自由意志,一起生长,合成一庞大的金色田园,一起赞颂天主,繁荣滋长,结实累累。
 
如果在一切事上,我只考虑冷与热、食物或饥饿、疾病或劳苦、美丽或快乐、成功或失败、以及我的工作所能为我自己得到的物质的善或恶,那我将只发见空虚,绝没有快乐。我将得不到滋养,我将不能壮大。因为我的食粮是祂,祂创造我,又创造了万物,为了透过它们把祂自己给与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将“默观”这个原本可能被认为高深莫测的概念,拆解成了无数个可实践、可体验的小步骤。我一直以为默观需要非常刻意和长时间的投入,而且需要一定的“天赋”才能做到。但《默观生活探祕(三版)》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它让我明白,默观的核心在于“当下”和“觉察”,而这两个要素,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只是我们常常浑然不觉。书里有很多非常具体的练习,比如“五分钟呼吸觉察”、“身体扫描”等,这些练习不仅简单易懂,而且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解这些练习时,非常注重引导读者去体验,去感受,而不是死记硬背步骤。它鼓励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独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我开始在每天的早晨,在通勤的路上,甚至在睡前,进行一些短暂的默观练习。起初效果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平静,更加有耐心,对外界的干扰也不再那么敏感。这本书让我觉得,默观不是一种“学习”而是一种“回归”,回归到我们本身就拥有的那种宁静和智慧。

评分

《默观生活探祕(三版)》的文字风格,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以一种极其温和却又不失力量的方式,与你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神秘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穿插的那些小故事和个人经历,它们让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觉得,作者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和我一样,也曾经历过迷茫和探索。书中的关于“静心”的探讨,让我意识到,我们往往是被自己大脑里的“声音”所裹挟,而这本书提供的就是一种方法,一种让你能够从这些声音中暂时抽离,去听听更深层、更宁静的自己的方式。我尝试书中的一些练习,比如在观察周围环境时,试着去留意那些平时被我们忽略的细节,比如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光线在墙壁上的移动,甚至微小的尘埃在空气中舞蹈。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但慢慢地,你会发现,当你的注意力真正回到当下时,外界的喧嚣似乎就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在的安宁。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教我如何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不受打扰的角落。

评分

坦白说,《默观生活探祕(三版)》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和启发,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生活类”书籍的期待。它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心灵鸡汤,也不是一套僵硬的训练手册。相反,它更像是一面镜子,一面能够照见我内心深处真实想法和感受的镜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反复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往的许多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书中对“惯性思维”和“情绪反应”的剖析,精准得让我有些不忍直视。作者没有批判,只是温和地呈现,然后提供一种新的视角——默观,一种不加评判地观察和接纳的方式。这让我开始理解,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并非来自于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于我们对事件的解读和反应。通过书中的指导,我开始练习在情绪涌上来的时候,先不急于下判断,而是先去感受它,去理解它,就像观察天空中飘过的云朵一样。刚开始会觉得很别扭,因为我们习惯了立刻去分析、去解决、去压抑。但坚持下去,真的能感受到一种抽离感,一种能够从纷乱思绪中跳脱出来的轻松。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默观”,更是关于如何更智慧、更平和地与自己和世界相处。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我读过不少关于心理学、哲学或者精神修行的书籍,很多时候,读完之后会感觉受益匪浅,但真正到了生活中,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将那些高深的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行动。《默观生活探祕(三版)》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提供的不是一套枯燥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系列循序渐进、可操作性极强的练习方法。而且,作者在讲解这些练习的时候,非常细致地考虑到了读者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问和挑战,并且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允许不完美”的态度,它告诉我们,在默观的练习中,走神、分心都是非常正常的,重要的是如何温和地将注意力拉回来,而不是因为“没有做得够好”而气馁。这种鼓励和接纳,让我能够更加轻松地投入到练习中。通过这本书,我真的开始体会到,原来“静观其变”并非是被动地等待,而是一种积极主动地与当下连接,从而获得内在力量和智慧的方式。它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如何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也如何更加平和地面对生活中的起伏。

评分

读到《默观生活探祕(三版)》这本书,真的是一次非常令人欣喜的意外。我之前对“默观”这个概念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总觉得它是一种比较玄乎、难以捉摸的修行方式,可能只适合少数对精神领域有特别追求的人。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为亲切、接地气的方式,一点点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作者的文字非常流畅,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了很多贴近生活的比喻和故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了如何在日常的琐碎事务中实践默观,比如在洗碗、走路,甚至是在等待红绿灯的时候。这一下子就打消了我“默观一定得找个安静的寺庙,或者每天花几个小时盘腿打坐”的顾虑。它让我意识到,原来默观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一种可以融入生活的艺术。通过书中的引导,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捕捉那些被忽略的细微感受,去留意自己的呼吸,去感受脚下大地的支撑,去体会指尖触碰的温度。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有时也会感到茫然,但书中提供的不同角度的解释和练习方法,总能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引。它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向导,陪伴我一步步探索内心深处那片宁静的土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