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關於合成器音樂創作的書,光是書名就讓人覺得非常實用。「圖解」這個詞特別吸引我,因為對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純文字的教學常常讓我看得霧裡看花,尤其在處理複雜的合成器介面和參數時,光是想像就要花很多腦力。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大量的圖表和流程圖,把那些聽起來很玄妙的LFO、Envelope、Filter這些術語,用圖像化的方式拆解開來。例如,當介紹到如何建構一個經典的Bassline時,能不能清楚地畫出訊號流,告訴我哪個模組要連到哪個,每個旋鈕調整的幅度大概在哪個區間,會產生什麼聽覺上的變化。如果能像食譜一樣,一步步指導我們如何從零開始堆疊出一個完整的音色,那就太棒了。我期待它能打破合成器學習的入門障礙,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在玩樂高積木一樣,可以很有樂趣地探索聲音設計的無限可能,而不是每次打開軟體就覺得壓力山大。
评分對於一個已經摸索合成器一段時間的音樂人來說,最讓人沮喪的就是不斷陷入「音色複製期」。每次聽到很棒的歌,就花費數小時試圖去模仿那個設計好的聲音,結果總是差了那麼一點點韻味。因此,這本書的副標題「原創音色隨心所欲」對我來說簡直是救贖啊!我希望它能真正教會我的是「設計思維」,而不是單純的「配方」。例如,當提到如何設計一個具有生命力的Pad音色時,它能不能深入探討如何運用隨機性(Randomness)或非線性的參數變化來增加動態?我更希望它能引導我們理解,為什麼某些參數的組合會聽起來「對」,而不是只告訴我們「這樣做」。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進階的Modulation Matrix設定範例,教我們如何讓LFO不只控制音高,還能微妙地影響到Filter Cutoff和Volume的連動,那絕對是物超所值。我要的不只是學會99種技法,而是學會如何運用這99種技法去創造出「第100種」屬於我自己的聲音。
评分身為一個常常在半夜靈感爆發,卻又懶得起身去開一堆硬體設備的創作者,我特別關注這類電子書的易用性與參考價值。我通常是邊聽音樂邊看書,所以如果書的排版不夠清晰,或者圖示的解析度不夠高,在螢幕上看起來會很吃力。我衷心希望這本《圖解合成器音樂創作法》在電子書格式上能做到優化,讓我在iPad或筆電上翻閱時,那些關鍵的圖表不會因為縮放而變得模糊不清。此外,我非常重視「實戰演練」的環節。它能不能提供一些配套的MIDI檔或預設檔(如果作者允許分享的話),讓我們可以直接在自己的DAW裡載入對照著書本的說明來操作?光是「看」參數設定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動手做」才能真正內化這些技巧。如果它能做到這種虛實整合的學習體驗,那無疑是一本能讓我大幅提升製作效率的絕佳幫手。
评分坦白說,市面上的電子音樂書籍,很多都偏向理論大於實作,或是只講概念不提實際操作流程。我最怕那種寫得像是學術論文一樣,充斥著難懂的物理學名詞,讓我學完之後還是不知道該怎麼把腦袋裡的旋律變成真正的聲音檔。我這次會想買這本,就是看中它強調的「99種技法一次學會」,這聽起來非常聚焦在「實用性」上。我最想知道的是,它會不會涵蓋到一些比較進階的音色設計技巧,像是如何利用負回饋(Negative Feedback)來創造飽滿的失真,或者如何用多層次(Layering)的方式來豐富中頻的細節。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針對特定曲風的音色範例,比如說Trance的Pluck Bass、Techno的Acid Lead,並且把這些音色分解成最基本的元件來解釋,那就更貼合我們實際在DAW(數位音訊工作站)中操作的需求了。我希望它能真正成為我製作音樂時,隨手可翻閱的工具書,而不是看完一次就束之高閣的參考資料。
评分我對於這種「圖解」系列的出版物總是有點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期待的是它能讓複雜的知識變得平易近人,害怕的是為了追求圖解化,反而犧牲了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不過,既然它聲稱要涵蓋「99種技法」,我猜想它在廣度上應該是下了功夫的。我比較好奇的是,它在介紹不同類型的合成器架構時,會不會有所區分?例如,模擬合成器(Analog)、虛擬類比(VA)、波表合成(Wavetable)和FM合成,它們的核心邏輯和參數調整邏輯是截然不同的。一本好的教學書,應該要能明確指出這些不同類型在音色塑造上的側重點。如果書中能針對這幾種主流合成器,各別提供幾種「必學」的設計思路,並且用一致的圖解風格來呈現,那將會非常有系統性。我希望它不是只著墨在某一款特定的軟體合成器上,而是能夠提供一種通用的、跨平台的聲音設計哲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