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合成器音樂創作法:99種技法一次學會,原創音色隨心所欲 (電子書)

圖解合成器音樂創作法:99種技法一次學會,原創音色隨心所欲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野崎貴朗
图书标签:
  • 合成器
  • 音乐创作
  • 电子音乐
  • 音色设计
  • 技法
  • 教程
  • 电子书
  • 音乐制作
  • 編曲
  • 合成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基礎原理╳實務方法╳關鍵參數
最有態度的音樂創作法,完璧再現你對音樂的想像



Michael Jackson〈Thriller〉一撩,全地球都為之瘋狂!
那些超有態度的超級音色,究竟是如何做出來的?

只要想像得到的音色,合成器多能幫你再現出來!使用合成器做出的電子音樂,早已發展成為
全球三大流行樂種之一。而在流行音樂中加入電子獨創音色,打造超凡的聆聽感受,是最能表
達創作態度、展現風格的重要手法。
本書採用可免費下載的軟體合成器做為操作界面參考,從合成器基礎知識,音色設計原理及流
程,到音色設計工程的具體做法,解說經典音樂類型到新穎曲風的音色設計法、正統通用的襯
底與伴奏和弦音色,以及序列樂句、主奏與音效(SE)音色的製作方法,80年代起至今風靡的
迷幻音色(酸浩室曲風)、廣受歡迎的機器人效果音,以及現場表演時變化音色,都以專章介
紹做法與活用方式。有效率地帶領讀者熟悉掌握合成器各種音色工程技法,做出貼近音樂想像、
原創滿點的理想聲音!


本書特色:
.清晰解說合成器原理構造,振盪器、濾波器、調變等旋鈕推桿不迷茫
設定範例+音色示範,步驟說明深入淺出,音色表現得心又應手
.各種經典音色、襯底伴奏、主奏、音效,設計手法徹底解說
免費軟體+參數插圖,入手無痛,練習簡便最容易


日本書評
「合成器很難!但是讀完這本書後就可以知道合成器轉哪個旋鈕會比較好,實在受益匪淺。要是把這本讀熟的話,應該就可以從合成器初學者畢業了吧(笑)!」
「對於對聲音有明確想像的合成器玩家、DAW作曲家而言,這本書在將理想音色具體實現上非常有幫助。」
「這本書將參數為什麼要這樣設定的理由都交代清楚,所以就算不是用書中所使用的軟體合成器也能夠應用。」
「對跟我一樣長年和合成器相處,在音樂創作路上跌跌撞撞的人來說,這本一定要入手!」
 
《音色设计深度解析: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实践》 导读:超越直觉的声学构建之旅 在音乐创作的广阔天地中,音色无疑是构建情感深度与辨识度的核心要素。本书并非一本关于“如何快速上手”的工具指南,而是一部致力于揭示声音物理本质、解析合成器工作原理,并系统梳理音色设计哲学的高阶参考手册。我们深入探究声音的构成要素,带领读者从最微观的振动层面理解波形、包络与调制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旨在培养一种对声音结构深刻的洞察力,而非仅仅停留在对预设音色的简单调整。 本书将合成器视为一门严谨的声学工程学与直觉艺术的结合体。全书的结构围绕“理解、分析、构建、优化”四个核心阶段展开,力求为严肃的音色设计师、资深音乐制作人以及对声学物理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路径。 --- 第一篇:声音的物理基石与数字重构 本篇旨在为后续的合成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拒绝流于表面的功能介绍,转而聚焦于声音信号的内在规律。 第一章:波形的科学与艺术 傅里叶分解的实际应用: 详细探讨任何复杂波形(无论其听感多么有机或怪诞)如何分解为一系列正弦波的叠加。通过对不同泛音结构(如钟形、簧片形、人声形)的频谱分析,理解听感上的“音色”究竟对应着哪些物理参数。 非线性失真的物理模型: 深入解析失真、过载与削波(Clipping)在电路模拟中的工作方式。区分软削波与硬削波对谐波奇偶次生成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模拟老式电子管或磁带设备时所产生的独特“温暖感”和“毛刺感”。 波表合成(Wavetable Synthesis)的深度剖析: 不仅介绍如何切换波形,更着重于如何设计和绘制具有特定频率变化轨迹的自定义波表。涵盖波表插值算法对声音平滑度的影响。 第二章:包络的动态雕塑 超越 ADSR:细化瞬态响应的控制: 详尽分析 Attack, Decay, Sustain, Release 四个参数对声音起伏的决定性作用。重点讨论延时(Delay)和保持(Hold)参数在复杂打击乐和渐变音效中的应用。 多段包络(Multi-stage Envelopes)的结构设计: 探讨如何利用多段包络实现非传统的音高或滤波器调制曲线,例如模拟木管乐器中的“气声”启动或弦乐的微妙弓法变化。 包络的同步与触发机制: 分析不同合成器中“门限触发”(Gate)与“压力触发”(Trigger)对包络重置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 LFOs 或其他信号源对包络的起点进行细微偏移,以创造出更具人机交互感的音色。 --- 第二篇:调制矩阵的深度探索 本篇是音色设计的核心,关注信号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创造出动态和复杂的声音纹理。 第三章:低频振荡器(LFO)的精妙运用 非同步 LFO 的“有机性”: 探讨 LFO 频率与主音高或滤波截止频率不同步时,如何模拟自然界或人声中的微妙漂移(Drift)和颤音(Vibrato)。强调相位控制在调制起始点的重要性。 LFO 的多重路由与交叉调制: 讲解如何将一个 LFO 信号源去调制另一个 LFO 的速率或深度,从而产生高度不可预测的、类似混沌系统的复杂运动。 步进式调制(Stepped Modulation): 利用 LFO 设定为方波或随机波形,将其连接到音序器或参数,以实现离散化的、有节奏的音色变化,区别于平滑的连续调制。 第四章:信号源的相互塑形 FM 合成的声学拓扑学: 深入解析频率调制(FM)的载波(Carrier)与调制器(Modulator)之间的数学关系。分类探讨边带(Sidebands)的生成与听感,重点分析双算术合成(2-Operator)到复杂算法合成的演变过程。 环形调制(Ring Modulation)的非谐波潜力: 考察环形调制在创建金属质感、钟声或非自然谐波声音中的独特地位。讨论其与传统减法合成器的结合策略。 反馈回路的构建与控制: 分析将合成器输出信号重新输入到其自身的某个参数(如振荡器输入端或滤波器反馈路径)所产生的非线性效果,以及如何通过门限控制来稳定这种潜在的不稳定状态。 --- 第三篇:滤波器与效果链的声学修饰 本篇关注如何使用滤波和效果处理来塑造声音的最终形态和空间感。 第五章:滤波器理论与仿真精度 共振峰的控制: 深入解析不同滤波器类型(如 Moog Ladder, State Variable, Comb Filters)在“共振”(Resonance)提升时的电路特性和相位响应差异。探讨高 Q 值共振在构建清晰的谐振峰时的作用。 滤波器级联与并行处理: 讲解串联多个不同类型的滤波器(例如先用低通平滑频谱,后用带通强调特定频段)的复杂声学效果,以及并行滤波配置对音色宽度和清晰度的影响。 动态滤波的调制: 探讨如何将包络或 LFO 精确地映射到滤波器截止频率和共振强度上,以实现“扫频”效果的精细控制,并避免不必要的噪音。 第六章:效果链的深度集成与空间构建 卷积混响的样本选择哲学: 不仅使用预设的厅堂响应,更探讨如何利用脉冲响应(Impulse Responses, IRs)来“染色”声音。分析瞬态响应的 IR 如何用于人造空间感,而衰减段的 IR 如何用于增加音色本身的“材料感”。 多重延迟网络的复杂性: 设计复杂的交错延迟(Ping-Pong, Stereo Spread)系统,并讨论如何利用反馈回路将延迟转化为持续的、衰减的音景(Soundscape)。 立体声成像的非对称处理: 讲解如何通过不对称地设置左右声道的滤波器、失真或调制参数,来创造出更具深度和运动感的立体声声场,而非简单的声像平移。 --- 第四篇:高级声音架构与系统集成 本篇面向寻求突破当前合成器限制的专业人士,关注声音的宏观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 第七章:模块化思维与信号流的无限可能 虚拟补丁点的极限探索: 在半模块化或全模块化合成器环境中,系统性地设计传统合成器难以实现的信号流,例如使用随机电压源来驱动振荡器八度偏移的场景。 复音与单音系统的交集: 探讨复音合成器中“失真”和“延迟”参数是应用于单个声部(Voice)还是整个复音组(Unison/Chord)对最终音色丰满度的影响。 第八章:从音色到音乐的转化 “音乐性”的音色评估标准: 提出一套超越“好听”的主观评价体系,侧重于音色的“功能性”、“穿透力”和“情感分辨率”。 音色库存的构建与维护: 讨论如何系统性地对自定义音色进行元数据标记(如“高动态范围”、“低频填充”、“非线性脉冲”),以便在大型项目中快速定位和调用。 本书的目标是让读者在面对任何合成器时,不再受限于其默认界面或预设的逻辑,而是能够凭借对声音物理的理解,将其转化为手中无限可能的声学实验室。它是一份为那些渴望掌握声音“语法”而非仅仅学习“词汇”的创作者准备的深度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野崎貴朗
福島縣白河市人。於日本大學藝術學部音樂學科學習作曲。信念是創作上必須發揮筆記型電腦的機動性。不時得更新最新技術,天生具備貪婪的烈士體質。同時運用數位和類比技術從事作曲、編曲、重新混音、錄音、混音、成音等全面性的聲音製作。曾經參與製作小島麻由美、ICE、Fayray、廣瀨香美、SOON、聖堂教父等眾多作品。近年則參與了Michiyo Honda、橿渕哲郎、EHAMIC、高橋瞳、Sonodaband、Gekkan Probowler、Bremen、MEXICO等人的作品。除了音樂製作方面,亦曾推動「G-yu.org」,嘗試在音樂界中導入免費增值(Freemium)模式。東京音樂專門學校(Tokyo School of Music)、福岡音樂專門學校(Fukuoka School of Music)兼任講師。傳言同時也以其他名義活動,詳細內容未定。

譯者簡介

王意婷
曾赴日學習音控,回台後曾在live house及音樂祭擔任舞台音響、燈光技術人員。目前專職日中、中日翻譯。


图书目录


PART 1 基本參數
01什麼是合成器?
02泛音的基本知識
03了解聲音的流向
04振盪器①
05振盪器②
06振盪器③
07振盪器④
08振幅波封
09濾波器①
10濾波器②
11濾波器③
12濾波器④
13濾波器⑤
14調變①
15調變②
16調變③
17 LFOx振盪器
18 LFOx濾波器
19 LFOx音量
20 EGx振盪器
21振盪器x振盪器①
22振盪器x振盪器②
23振盪器x振盪器③
24音色設計的定理
25音色設計工程就從初始設定開始

PART 2 貝斯
26電音放克的粗獷貝斯
27新浪潮類型的合成器貝斯
28底特律電音的合成器貝斯
29 IDM類型的變態合成器貝斯
30電子浩室的合成器貝斯
31嘻哈類型的肥厚貝斯
32可變音色的怪誕合成器貝斯
33昔日的放克類型的合成器貝斯
34 R&B抒情歌類型的經典合成器貝斯
35浩室╱R&B類型的「性感貝斯」
36在地面低徊的正弦波貝斯
37凶猛的鼓打貝斯類型
38迴響貝斯類型的貝斯①
39迴響貝斯類型的貝斯②
40 來自M1的Pick Bass

PART 3 襯底、和弦類型&FM音色
41明亮的弦樂襯底
42陰鬱的弦樂襯底
43氣氛莊嚴的襯底
44輕薄透明的襯底
45音色可變的襯底①
46音色可變的襯底②
47活用波形編輯功能製作襯底
48電鋼琴風格的伴奏音色
49管風琴風格的伴奏音色
50浩室類型的伴奏音色
51弦樂類型的伴奏音色
52管樂類型的伴奏音色
53音色可變的伴奏
54挑戰製作FM音色
55 FM貝斯①
56 FM貝斯②
57 FM管樂
58 FM襯底

PART 4 序列&主奏&音效
59極簡音樂類型的序列
60方波序列
61魔法般閃亮亮類型的序列
62凶猛激烈類型的序列
63可變音色類型的序列①
64可變音色類型的序列②
65正弦波的主奏音色
66噪音系的粗獷主奏
67吉他類型的主奏
68溫暖人心的長笛類型主奏
69和弦風格的主奏音色
70類比鼓組①~大鼓
71類比鼓組②~小鼓
72類比鼓組③~腳踏鈸
73音效①~風聲
74音效②~射擊聲
75音效③~科幻類型

PART 5 Acid類型的音色
76什麼是Acid類型的音色
77音色303的秘密
78 Acid音色的基本設定
79滑音效果活用術
80貝斯+高音Riff①
81貝斯+高音Riff②
82即時操控
83破音類型的Acid音色①
84破音類型的Acid音色②

PART 6 聲碼器
85什麼是聲碼器?
86聲碼器的設定
87聲碼器的參數
88聲碼器的音色設計①
89聲碼器的音色設計②
90聲碼器的音色設計③

PART 7 「演奏」音色
91 MIDI控制器的使用方式
92 MIDI究竟是什麼?
93什麼是控制變化?
94「演奏」CUTOFF和RESONANCE
95記錄參數的動作
96利用音高調節輪製作樂句
97操控音量
98現場表演的合成器操控①
99現場表演的合成器操控②


COLOMN Greatest Discs
JAPAN樂隊 『Tin Drum(錫鼓)』
Gershon Kingsley 『Music to Moog By』
細野晴臣&橫尾忠則『Cochin Moon(科欽之月)』
艾費克斯雙胞胎(Aphex Twin)『I Care Because You Do 』
Moebius Plank Neumeier -『Zero Set』
富田勳『展覽會之畫』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80103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9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6.8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常常在半夜靈感爆發,卻又懶得起身去開一堆硬體設備的創作者,我特別關注這類電子書的易用性與參考價值。我通常是邊聽音樂邊看書,所以如果書的排版不夠清晰,或者圖示的解析度不夠高,在螢幕上看起來會很吃力。我衷心希望這本《圖解合成器音樂創作法》在電子書格式上能做到優化,讓我在iPad或筆電上翻閱時,那些關鍵的圖表不會因為縮放而變得模糊不清。此外,我非常重視「實戰演練」的環節。它能不能提供一些配套的MIDI檔或預設檔(如果作者允許分享的話),讓我們可以直接在自己的DAW裡載入對照著書本的說明來操作?光是「看」參數設定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動手做」才能真正內化這些技巧。如果它能做到這種虛實整合的學習體驗,那無疑是一本能讓我大幅提升製作效率的絕佳幫手。

评分

我對於這種「圖解」系列的出版物總是有點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期待的是它能讓複雜的知識變得平易近人,害怕的是為了追求圖解化,反而犧牲了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不過,既然它聲稱要涵蓋「99種技法」,我猜想它在廣度上應該是下了功夫的。我比較好奇的是,它在介紹不同類型的合成器架構時,會不會有所區分?例如,模擬合成器(Analog)、虛擬類比(VA)、波表合成(Wavetable)和FM合成,它們的核心邏輯和參數調整邏輯是截然不同的。一本好的教學書,應該要能明確指出這些不同類型在音色塑造上的側重點。如果書中能針對這幾種主流合成器,各別提供幾種「必學」的設計思路,並且用一致的圖解風格來呈現,那將會非常有系統性。我希望它不是只著墨在某一款特定的軟體合成器上,而是能夠提供一種通用的、跨平台的聲音設計哲學。

评分

坦白說,市面上的電子音樂書籍,很多都偏向理論大於實作,或是只講概念不提實際操作流程。我最怕那種寫得像是學術論文一樣,充斥著難懂的物理學名詞,讓我學完之後還是不知道該怎麼把腦袋裡的旋律變成真正的聲音檔。我這次會想買這本,就是看中它強調的「99種技法一次學會」,這聽起來非常聚焦在「實用性」上。我最想知道的是,它會不會涵蓋到一些比較進階的音色設計技巧,像是如何利用負回饋(Negative Feedback)來創造飽滿的失真,或者如何用多層次(Layering)的方式來豐富中頻的細節。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針對特定曲風的音色範例,比如說Trance的Pluck Bass、Techno的Acid Lead,並且把這些音色分解成最基本的元件來解釋,那就更貼合我們實際在DAW(數位音訊工作站)中操作的需求了。我希望它能真正成為我製作音樂時,隨手可翻閱的工具書,而不是看完一次就束之高閣的參考資料。

评分

這本關於合成器音樂創作的書,光是書名就讓人覺得非常實用。「圖解」這個詞特別吸引我,因為對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純文字的教學常常讓我看得霧裡看花,尤其在處理複雜的合成器介面和參數時,光是想像就要花很多腦力。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大量的圖表和流程圖,把那些聽起來很玄妙的LFO、Envelope、Filter這些術語,用圖像化的方式拆解開來。例如,當介紹到如何建構一個經典的Bassline時,能不能清楚地畫出訊號流,告訴我哪個模組要連到哪個,每個旋鈕調整的幅度大概在哪個區間,會產生什麼聽覺上的變化。如果能像食譜一樣,一步步指導我們如何從零開始堆疊出一個完整的音色,那就太棒了。我期待它能打破合成器學習的入門障礙,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在玩樂高積木一樣,可以很有樂趣地探索聲音設計的無限可能,而不是每次打開軟體就覺得壓力山大。

评分

對於一個已經摸索合成器一段時間的音樂人來說,最讓人沮喪的就是不斷陷入「音色複製期」。每次聽到很棒的歌,就花費數小時試圖去模仿那個設計好的聲音,結果總是差了那麼一點點韻味。因此,這本書的副標題「原創音色隨心所欲」對我來說簡直是救贖啊!我希望它能真正教會我的是「設計思維」,而不是單純的「配方」。例如,當提到如何設計一個具有生命力的Pad音色時,它能不能深入探討如何運用隨機性(Randomness)或非線性的參數變化來增加動態?我更希望它能引導我們理解,為什麼某些參數的組合會聽起來「對」,而不是只告訴我們「這樣做」。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進階的Modulation Matrix設定範例,教我們如何讓LFO不只控制音高,還能微妙地影響到Filter Cutoff和Volume的連動,那絕對是物超所值。我要的不只是學會99種技法,而是學會如何運用這99種技法去創造出「第100種」屬於我自己的聲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