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错综复杂,经纬万端。从事实言,教育现象是特殊的,也可能是偶然的;从价值言,走在教育的路上,总在寻求教育的普遍义理与理想归趋。本书在「教育的实镜篇」中,主要集结这些年来自己跟着女儿走进国中教育现场的省察,包括「亲爱的孩子,我只是为了你好」、「被遗忘的天使」、「校园悲情」与「不信春风唤不回」等四大主题,期许自己就像相机的镜头,如实观照。不过这些「实镜」只能用来深化教育的反省,不代表学校教育的全貌。在「教育的实践篇」部分,「理性对话在教育上的应用」、「山中传奇:一所偏远学校实施『伦理互助』课程的经验探讨」,是与徐世丰老师在教育现场的实践行动分享,而「基本学力测验对国中教学的影响分析」,则是对于升学考试影响学校教学的思考。
本书提出一帖帖的根治教育百病的良方,仍需有加倍的爱心与耐心,细部归划改革,逐渐减少教育现场的悲情。其目的在期盼教育决策者与社会大众,在学校「绩效」的考核中,给老师们多一点挥洒理想的空间,少一点量化成绩的执着。也希望多多以「认真」教学而引以为傲的老师,可以偶尔停下忙碌的脚步,自我观照,在点点滴滴的修正中,逐步趋向教育的常道。
最近真的有在思考教育这块,尤其在孩子上小学之后,每天看着他在学校跟同学互动,回家又要做功课,真的有很多心得。刚好最近看到一本感觉很不错的书,书名叫做《教育的实镜与实践》,虽然我还没完全读完,但光是看前几页,就觉得它切中了许多我们家长在生活中会遇到的真实困境。例如,书中提到关于“看见孩子的不一样”这个观点,我特别有感触。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大人习惯用自己过去的经验、自己认为“应该”的样子去衡量孩子,觉得他应该要数学好、英文强,或者是听话懂事。但这本书就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兴趣,也有自己的天赋。与其强求他们变成我们想要的模样,不如试着去理解他们的独特之处,然后引导他们发挥。书里提到一个例子,说一个孩子可能在课堂上不怎么发言,看起来很安静,但其实他心思细腻,观察力很强,只是不善于表达。如果我们只是因为他“不表现”就觉得他有问题,那可能就错过了发现他真正闪光点的机会。这种“实镜”的呈现,让我觉得书里讲的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真实发生在生活中的教育场景,读起来特别有共鸣。
评分《教育的实镜与实践》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在于它对“学习的真正意义”的重新定义。我一直以为,学习就是把知识装进脑袋,考出好成绩,然后找到一份好工作。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远远不止于此。它探讨了许多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等等这些更深层的问题。尤其是在提到“游戏化学习”的章节,让我眼前一亮。我以前可能觉得游戏就是玩,是浪费时间,但书里就说明了,好的游戏,能够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它举了一些学校在尝试游戏化教学的案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真的被点燃了,而且学到的东西也更扎实。这种将学习和生活、兴趣结合起来的教育理念,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它告诉我们,教育不应该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应该是一个充满探索和乐趣的过程,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好奇心、有创造力、并且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人。
评分这本书《教育的实镜与实践》,真的是一本能让你从不同角度去审视教育的书。其中关于“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这一部分,我真的觉得写得太好了。很多时候,家长和学校好像是两个独立但又息息相关的系统,但中间常常存在一些隔阂。家长可能觉得学校不够了解自己的孩子,学校也可能觉得家长不够配合。这本书就深入分析了这种隔阂产生的原因,并且提供了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它强调了建立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比如家长可以主动和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在家中的表现,老师也可以定期给家长反馈,甚至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书里提到了一些成功的家校合作案例,让我看到了如果双方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支持对方,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多么大的帮助。它提醒我们,教育不是学校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家长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合力,才能真正地为孩子创造一个最好的成长环境。这种强调合作共赢的观点,让我在阅读时感到非常温暖和有力量。
评分最近有在关注教育类书籍,偶然翻到《教育的实镜与实践》这本书,发现它的内容真的让我耳目一新。特别是里面关于“如何处理亲子沟通中的冲突”的部分,简直是我的救星!我平常跟孩子沟通,有时候会觉得很挫败,明明我说了好多话,但感觉他根本没听进去,甚至还会跟我对着干。书里就分析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它说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以为自己在沟通,但其实是在“说教”或者“指责”。我们习惯性地用成年人的逻辑去套孩子,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和情绪。书里提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沟通技巧,比如“积极倾听”,就是要放下自己的评判,真正去听孩子在说什么,理解他的想法。还有“用‘我’开头的句子”, Instead of saying “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不乖?”,而是说“我看到你这样做,我有点担心”。这种细微的差别,真的能够改变整个沟通的气氛。读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以前的沟通方式,可能是在无形中制造了更多的隔阂。这本书就像一本沟通秘籍,让我觉得在处理和孩子的关系上,有了更多的方法和信心。
评分这本书《教育的实镜与实践》真的是一本很有深度的书,让我重新思考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本质。书里面有一段关于“如何看待分数”的讨论,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常常觉得考试分数就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家长们拼命地想让孩子考高分,学校也把升学率当作重要的指标。但是,这本书就提出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它不否定分数的价值,但更强调分数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它让我们去思考,分数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证明孩子比别人优秀?还是为了了解他在某个领域的掌握程度?更进一步,如果孩子的分数不理想,我们应该如何反应?是责备、是焦虑,还是从中找出原因,帮助他改进?书里的一些案例,让我看到很多家长和老师,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可能因为过于执着于分数,反而忽略了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和成长。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更人道的、更关怀的视角,让我们去审视分数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并且提醒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应该是为了分数而服务,而是为了培养一个健全、有能力、有幸福感的人。这种颠覆性的思考,让我觉得非常受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