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总有其荒谬处,循着这个荒谬的道路,你可以找到创意的绝妙线索。
灵活人必备:12个搞大创意的绝妙招式+有趣的荒谬创意包
荒谬激出大创意--朱学恆的混乱冒险学
新世代创意人 朱学恆 着
因翻译《魔戒》而闻名的朱学恆,靠着颠覆世人的创意点子与智慧,左手写译文,右手提创意,游走创意、奇幻、翻译三界,带动全台一股创意奇幻风。
在本书中,摊开在你面前的,不只是传统创意,而是带点荒谬味。甚至你会发现,创意竟是如此唾手可得。
当然,荒谬中的创意,是需要一些概念去构筑,朱学恆在书中也一一为读者拆解:独家麻省理工学院的创意祕笈、张忠谋的企业创新原则、山叶音乐创办人川上源一的创意力……等,这些知识足以帮你发想出天马行空的创意,玩出独树一帜的人生。
创意不仅乐趣横生,而且可以是一番大事业!
你,准备好进入令人惊奇的荒谬创意世界了吗?
作者简介
朱学恆
一九七五年生,中央电机系毕业。
☆财团法人奇幻文化艺术基金会创办人、董事兼执行长。
☆教育部教育资源网路管理委员会委员。
☆元智大学谘议委员。
☆国立交通大学数位学习小组顾问。
☆世新大学公广系兼任讲师。
☆开放式课程计划义工,并于两年内成功与麻省理工学院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引进世界各大学一流知识。
☆获得2005年约翰走路梦想资助计画赞助新台币125万元及至英国剑桥大学进修。
☆2015年台湾产业发展愿景与策略计画受访专家。
☆2005 ~ 2006年台湾经济研究院之「台湾前瞻计画」谘询专家。
☆2005年获得台湾文化界的最高荣誉总统文化奖青年创意奖。
☆2004年创办第一届奇幻艺术奖,是华文界唯一鼓励奇幻创作的奖项。
☆2002年获得博客来网路书店出版之星奖。
☆2002年获颁大众网路报重庆热线盃网路游戏最佳人物。
☆2001年翻译联经年度大书──《魔戒三部曲》、《魔戒前传:哈比人历险记》,销售量突破80万册。
☆1998年起密集翻译英美奇幻文学作品:《龙枪编年史》三部曲,《龙枪传奇》、《龙枪传承》、《黑暗精灵三部曲》、《夏焰之巨龙》(以上皆为第三波资讯出版)。
☆1992年于软体世界杂志(月刊,销售量约四万三千多本)开设「奇幻图书馆」(Fantasy Library)专栏,介绍科幻(Science-Fiction)和奇幻(Fantasy)类型作品,为期一年半。
☆曾任城邦集团奇幻基地出版社总策划。
☆曾任TVBS电视台「Jump少年」制作人及主持人。
☆曾任新闻局金鼎奖评审。
☆曾任多届台湾游戏界最高奖项Gamestar评审,2004、2005年并担任评审团主席。
☆曾任年代Enews顾问。
☆曾在联合报和台湾日报、中市青年上刊登评介游戏的长期专栏。
〈始业式〉寻找万物的荒谬处
搞大创意第1式—— 因为重要,所以要搞清楚
荒谬创意包:大陆旅游选举专门团
搞大创意第2式—— 解放,再解放
荒谬创意包:中华民国週年庆
搞大创意第3式—— 创意绝非前所未有
荒谬创意包:生活迷思
搞大创意第4式——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荒谬创意包:如果我是故宫博物院院长
搞大创意第5式—— 企业也可以很创意
荒谬创意包:物以稀为贵
搞大创意第6式—— 少年ㄟ,换个脑袋
荒谬创意包:健身房发电机
搞大创意第7式—— 行动造就不平凡
荒谬创意包:婚礼的七大不可思议之谜
搞大创意第8式—— 破坏式的创新
荒谬创意包:大微软帝国文字万岁
搞大创意第9式—— Turbo版创意守则
荒谬创意包:白目预言DIY
搞大创意第10式—— 如何让老板听我的?
荒谬创意包:冷石冰淇淋
搞大创意第11式—— Google用得好,要饭要到老
荒谬创意包:DVD争霸战
搞大创意第12式(结业式) ——创意学分,操之在己
我个人非常欣赏那些能够引发读者深度思考的著作,而这本《荒谬激出大创意》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怎么办”,而是营造了一种“何不试试看”的氛围。我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一种对未知充满探索欲的姿态。作者似乎在说,创意并非总是遵循固定的模式,有时,正是那些看似“不合逻辑”的联结,那些“意外的发现”,才能带来最意想不到的突破。我开始想象,作者在书中所提及的那些“冒险”,一定充满了各种“意外”,而正是这些“意外”,构成了他独特的“混乱冒险学”。这种学习方式,不像是在课堂上听课,而更像是在一场未知的旅途中,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同行。他不会告诉你下一刻会遇到什么,但他会教会你如何观察、如何应对、如何从每一次经历中汲取养分。这种对“过程”的强调,让我看到了创意生成的本质,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持续不断、充满惊喜的旅程。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化繁为简,将复杂事物阐释得清晰易懂的作者抱有极大的敬意,而这本书无疑具备了这种特质。虽然我并没有立刻从书中的篇章中找到具体的“方法论”,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分享一种思考的“场域”。他似乎在描绘一种动态的、不断生成的状态,而不是静态的“秘诀”。就好像在描绘一个能量场,你不是去直接获取能量,而是学会如何在这个能量场中游走,如何与它互动,从而汲取到你所需要的养分。这种“学”的方式,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我开始想象,作者在构思这些篇章时,一定经历了一个同样充满“荒谬”和“碰撞”的过程,而他将这个过程中的感悟,巧妙地转化为文字,让我们得以窥见其内在的逻辑。我注意到,书中并没有出现那些“从零到一”、“颠覆性创新”之类的宏大叙事,而是更聚焦于日常的、微小的、但却至关重要的“激发出”这个动作。这让我意识到,伟大的创意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我们身边的点滴细节中,通过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被“激”出来的。这种“激”的过程,需要勇气,也需要一种对未知的好奇。
评分翻阅这本书,我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念,但又不仅仅是这样。它更像是一种“为什么不呢?”的呐喊。作者似乎在用一种极其个人化、却又无比接地气的方式,质疑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规则”和“界限”。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那股不受拘束的能量,一种挑战权威、解构现状的冲动。他并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提问,去质疑,去寻找那些别人可能忽略的视角。这种“混乱冒险学”的精髓,或许就体现在这种敢于跳出舒适区,拥抱不确定性的态度上。我开始反思,我平时在面对问题时,是否过于循规蹈矩,是否在第一时间就给自己设下了太多限制。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最“荒谬”的问题,反而可能引向最“大”的创意。它不是教你如何“画一条完美的直线”,而是教你如何“在一条曲折的线上找到最美的风景”。这种对思维惯性的挑战,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启发,让我渴望去尝试那些曾经被我视为“不可能”的事情。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另类”的学习视角。我并没有从字面上找到具体的“步骤”,但我能感受到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鼓励我去“闯”的动力。作者似乎在用一种极其生动、甚至有些“不羁”的方式,展现了创意产生的“现场”。我能从中读出一种“不按牌理出牌”的智慧,一种对固有模式的蔑视。他并没有试图将“创意”这个概念“标准化”,而是将其置于一种更广阔、更动态的语境中。我注意到,书中并没有出现那种“专家指导”、“理论框架”的痕头,而是更侧重于一种“亲历”的分享。这种“混乱冒险学”的魅力,在于它鼓励我们去拥抱未知,去挑战看似合理的“常识”,去从那些“非主流”的路径中寻找灵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创意世界,它不再受限于所谓的“规矩”,而是充满无限的可能性,等待着我去发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鲜艳的撞色和潦草的手写体,仿佛预示着一场不拘一格的探索。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原本以为会看到某种理论性的讲解,或者是一系列成功案例的堆砌。然而,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气息。作者似乎并没有打算提供一套现成的“成功秘籍”,而是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一同潜入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甚至有些“荒唐”的领域。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不畏质疑、勇于尝试的精神。读着读着,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曾经因为害怕失败而错失的机会,那些被“理性”和“常识”束缚住的创意火花。这本书似乎在告诉我,有时候,正是那些看似不合逻辑、甚至有些可笑的想法,才最有可能孕育出令人惊叹的成果。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创意”的定义,它不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只属于天才的灵感,而更像是一种与生活本身的互动,一种在混乱中寻找秩序、在质疑中坚定自我的过程。这种对创意思维的重新解读,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也为我提供了打破思维定势的勇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