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新世纪,各国莫不致力于提升教育品质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而教育品质的优劣又系于师资素质的良窳。「国际教师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10月5日的第8届「世界教师日」,特别提出「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品质的教育」之诉求。不仅国际组织强调教师素质的提升至为重要,各国政府近年来也相应採取积极的措施,加强教师素质的管理机制以增进教师的专业绩效。
本书基于地域的涵盖面、社会文明化程度以及教师素质管理的特性,分别探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台湾与大陆等八个国家在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挑战与展望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如何进行全面管制。亦即依据全面品质管理的「裘兰三部曲」,亦即「品质规划」、「品质控制」、「品质改善」等三个管理程序,将上述八个国家的教师素质管理机制的兴革与具体作法,分成「师资培育理念与课程规划」的品质规划层面,「教师甄选与任用制度」、「教师待遇与工作条件」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等的品质控制层面,以及「教师评鑑与升迁制度」和「不适任教师之处理模式」的品质改善层面,逐一进行探讨和分析。
上述各国教师素质的管理机制,均由曾在该国留学或进修之教育学者负责撰写,这些学者相当熟悉各国家的教育现况与革新措施,并在研究期间至各国进行实地访谈与蒐集第一手资料,使本书对于各国教师素质管理机制与变革的说明,呈现出最新且深入的资料和分析,非常值得关心各国教育改革趋势、师资培育制度、教师素质管理政策等主题的研究者作为重要的参考文献,更是教育决策者和师资培育者规划我国未来教师素质管理之极具参考价值的重要出版文物。
作者简介
杨深坑
现职:
中正大学教育学研究所专任教授兼副校长、台湾师范大学兼任教授、教育部国家讲座教授、亚洲比较教育学会副会长
学历:
希腊国立雅典大学哲学博士
学术奖励:
曾荣获第一届、第四届教育部国家讲座教授、教育部学术着作奖、国家科学委员会杰出研究奖四次等殊荣
王秋绒
现职:
南华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所教授
学历:
德国波昂、英国约克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
经历:
师大社教系及暨大成教所教授兼所长 巴黎第五大学社会系访问学者
李奉儒
现职:
中正大学教育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学历:
英国雷汀大学哲学博士
经历:
中正大学教育学研究所副教授、暨南国际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中华民国比较教育学会理事
这本《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比較研究》的書名,一開始就勾起了我濃厚的興趣。畢竟,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教師的素質絕對是影響下一代發展的關鍵。過去幾年,我一直密切關注著教育政策的討論,也時常聽到家長、老師和教育界人士對「如何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熱烈辯論。書名中「比較研究」的字眼,更是讓我期待,作者是否能跳脫出單一的視角,而是廣泛地探討不同地區、不同體系的教師素質管理模式?例如,我們常聽到新加坡、芬蘭等國家的教育體系備受讚譽,他們的教師培訓、考核、晉升機制又有什麼獨到之處?而相較於台灣現行的制度,我們又有哪些可以借鏡,又有哪些需要堅持或改進的地方?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否深入分析了這些國際經驗,並提出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建議,能夠真正幫助台灣的中小學教師不斷成長,並進一步提升整體教育品質。我尤其關注的是,書中會不會觸及到教師的倫理道德、教學熱忱、創新能力等軟性素質的培養,而不僅僅是學歷、教學時數等硬性指標。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紮實的、有深度、有廣度的比較分析,那絕對是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甚至是關心台灣教育的每一個人的必讀之作。
评分這本《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比較研究》的書名,讓我不禁思考「教師的社會責任」這個概念。在教育現場,教師扮演的角色遠不止於傳授知識,他們也肩負著培養下一代公民、傳遞社會價值觀的重要使命。因此,一個健全的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也應該包含如何引導和支持教師履行這些社會責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探討,不同國家在如何培養教師的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以及如何讓教師成為社區的積極參與者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經驗。例如,是否有國家鼓勵教師參與社區服務、推動社會議題的討論,或是與家長、社區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此外,我也好奇,在教師的任用和考核過程中,是否會考慮到他們在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尤其是在當前社會快速變遷的時代,如何讓教師成為能夠引導學生適應變革、具備批判性思考能力、並關懷社會的引路人,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如果這本書能為我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建立一個更能體現教師社會責任的制度的啟示,那將對台灣的教育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评分我對這本《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比較研究》的期待,還在於它是否能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新的視角。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知識更新的速度飛快,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演變。傳統的單一化、標準化的教師培訓模式,似乎已經難以滿足當前教育的需求。我希望作者能夠透過對不同國家教師專業發展制度的比較,提出一些創新的想法。例如,是否有國家鼓勵教師參與學術研究,或是與業界合作,將最新的知識和技能帶入課堂?又或者,是否存在彈性的進修管道,讓教師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業領域,選擇最適合的發展方向?我也很想知道,在教師的評價體系中,除了學生的考試成績,是否還納入了對教師教學創新、學生學習成效、以及對學校發展貢獻等多元的評估指標?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關於如何打破傳統框架,建立一個更具活力、更能激發教師潛能的專業成長體系的藍圖,那將對台灣的教育改革帶來重要的參考價值。
评分我對這本《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比較研究》的期待,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它所探討的「管理制度」這個面向。在我看來,再好的教師,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制度作為後盾,也很難長期維持其教學熱情和專業水準。台灣目前對於教師的評鑑、獎勵、輔導和懲處機制,我總覺得還有進步的空間。有時候,優秀的老師可能因為缺乏適切的鼓勵和發展機會而感到倦怠,而一些相對弱勢的老師,也可能因為制度上的不足,而難以獲得有效的支持和輔導。這本書的「比較研究」,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制度進行深入剖析。例如,一些國家是否透過更靈活的教師進修和職涯規劃,來鼓勵教師不斷學習新知、嘗試新方法?另一些國家是否建立了更完善的導師制度,讓資深教師能夠傳承經驗,輔導新進教師?甚至,在教師的待遇、福利、工作負擔等方面,不同的管理制度又有哪些影響?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些啟發,了解如何建立一個更人性化、更有效率,同時又能兼顧公平與品質的教師管理體系,讓每一位中小學教師都能在制度的保障下,發揮最大的潛能。
评分這本《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比較研究》的書名,讓我聯想到近年來社會上對於「教師專業倫理」的關注度日益提升。我們都知道,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品德的塑造者。除了學術上的能力,教師的言行舉止、價值觀念,都深深地影響著學生。因此,如何透過制度來引導和規範教師的倫理行為,便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面提供一些深入的探討。它會不會分析不同國家是如何透過師範教育的倫理課程、教師的行為準則、以及事後問責機制,來保障教師的職業道德?例如,一些國家是否設立了專門的倫理委員會,來處理教師的不當行為?而對於學生的權益,這些制度又提供了哪些額外的保障?我特別期待作者能夠就此提出一些具體的案例,讓我們了解在真實的教育場景中,這些制度是如何運作的,又可能遇到哪些挑戰。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建立和維護一個高道德標準的教師隊伍的思考方向,那將對台灣的教育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