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生活-自我生命教育

观生活-自我生命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生命教育
  • 自我成长
  • 生活哲学
  • 人生感悟
  • 情绪管理
  • 积极心理学
  • 幸福生活
  • 个人发展
  • 心灵成长
  • 正念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观生活》是一部情意性的生命教育教材,她与《观生死》列为姐妹作。《观生活》分为「我手写我心」、「人学观」、「人学的应用」、「生活的开展」、「生活的本质」、「生活观」等六篇,其中首尾两篇分别呈现作者的叙事观点和人生哲学,其余四篇则有系统地探讨人与生活诸面向。本书系作者的第一种人生哲学着述,是其对近四十年前的年少心灵提问之自我回应,理当归于自我生命教育成果。全书凝聚年初半月沉潜用心之所得,也算是当下生命情调的抉择。


作者简介

蒙古裔

江西省九江市人
一九五三年生于台北市
辅仁大学哲学系学士,主修哲学,副修生物学
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博士,主修科学哲学
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结业,主修科技管理
铭传大学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教授兼院长

着  述──
《医护生死学》(华杏,2003)
《护理科学哲学》(华杏,2003)
《生命教育-伦理与科学》(扬智,2004)
《生命教育-学理与体验》(扬智,2004)
《教育哲学-华人应用哲学取向》(扬智,2004)
《医学伦理学-华人应用哲学取向》(合着;华杏,2004)
《护理生命教育-关怀取向》(扬智,2004)
《生命教育概论-华人应用哲学取向》(扬智,2004)
《生死学》(合着;空中大学,2005)
《教育学是什么》(威仕曼,2005)
《波普》(生智,2006)
《殡葬学概论》(威仕曼,2006)
《殡葬生命教育》(扬智,2007)
《殡葬与生死》(空中大学,2007)

探寻生命奥秘的旅程:《观生活-自我生命教育》之外的世界 这是一本关于内在探索与生命理解的著作,它带领读者超越日常的喧嚣与束缚,直抵心灵深处,发掘自我潜能与生命意义的宝藏。不同于聚焦于具体教育方法的书籍,《观生活-自我生命教育》着重于提供一种全新的观察视角,一种能够穿透表象、直达生命本质的“观”的能力。它强调的是一种持续的、内在的觉察与成长过程,而非一套可被简单习得的技能包。 本书的精髓在于“观”这个动词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它不是简单地“看”,而是带着全然的觉知、不加评判地去体验和理解生命中的一切现象——无论是喜悦、痛苦、成功还是挫折。它鼓励读者放下固有观念的滤镜,像一个纯粹的观察者那样,去审视自己的思想模式、情感反应以及行为习惯是如何塑造了当下的“我”。 一、 觉察的维度:从反应到选择 《观生活-自我生命教育》 首先构建了一个强大的“觉察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个体被引导去识别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自动化的、无意识的反应链条。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习惯的驱使下生活,如同被看不见的线牵引的木偶。本书则致力于切断这些线。 它详细阐述了“刺激—反应”之间的空间——那个被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誉为“自由之所在”的间隙。在介绍这个概念时,书中并未提供即时的心灵鸡汤,而是通过一系列深刻的反思性练习,要求读者记录下那些令自己情绪失控的瞬间。例如,当被批评时,是立刻感到羞辱并反击,还是能够停下来,问自己:“我此刻感受到的愤怒,其根源是什么?它是否指向我内心深处尚未被满足的某种需求?” 这种觉察的深入,要求读者不仅要观察外在事件,更要深入到情绪的生理感受层面。书中细致描述了焦虑如何在胸腔聚集、恐惧如何在胃部形成紧缩感,并将这些生理信号视为身体发出的、需要被认真倾听的“信息”,而非需要被压制或逃避的“麻烦”。 二、 身份的解构:超越标签的自我 本书的另一个核心主题是关于“身份认同”的解构与重塑。我们对自我的定义往往是多重且脆弱的标签集合:我是谁的伴侣、我从事什么职业、我取得了什么成就、我的家庭背景如何。《观生活-自我生命教育》挑战读者去质疑这些标签的绝对性。 它探讨了“叙事自我”的局限性。叙事自我,即我们不断讲述给自己听的关于“我是谁”的故事,往往是基于过去经验的筛选和编辑版本,它常常限制了我们对未来的可能性。书中通过对神话原型和个人历史的对比分析,引导读者认识到,这些故事往往是僵化的结构,而非流动的生命本身。 例如,一个长期认定自己“不擅长表达”的人,在书中提供的视角下,会被引导去追溯这个信念的起源。是童年一次不愉快的公开演讲经历,还是社会文化对特定表达方式的偏爱?通过将这些核心信念“客体化”(视为一个被观察的对象,而非“我”本身),读者开始松动对这些标签的执着。这种“松动”不是否认过去,而是拒绝让过去定义全部的未来。 三、 关系中的映照:他者即镜子 《观生活-自我生命教育》对人际关系的探讨,避开了传统的沟通技巧教学,转而聚焦于“关系作为自我成长的催化剂”。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与他人的冲突和吸引,无不映照着我们内在未被整合的部分。 在介绍“投射”机制时,书中没有使用心理学术语进行理论灌输,而是通过大量生活化的场景分析,展示了一个人如何将自己不愿承认的特质(例如,对控制的渴望,或对脆弱的恐惧)投射到伴侣、同事或朋友身上,从而在互动中产生摩擦。 这种“观”要求个体在冲突发生时,不仅要关注对方说了什么,更要关注自己“被触发”了什么。如果某人对伴侣的迟到反应过度愤怒,那么深度探究就会发现,这种愤怒可能源于对自身不被重视的童年创伤的恐惧,而非对时间观念本身的不满。关系中的争吵,因此不再是“谁对谁错”的战场,而是一张通往内在未愈合伤口的地图。 四、 时间与存在的哲学观照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视线投向更宏大、更形而上的领域——时间的流逝与有限性对生命选择的影响。它并非一本哲学论著,但它巧妙地将存在主义的思考融入到日常的实践中。 书中探讨了“活在当下”的真正含义。这并非要求人遗忘过去或抛弃未来计划,而是理解“当下”才是唯一能够进行有效行动和体验的场域。过去已成定局,未来尚未发生,所有的改变都必须在此时此刻的觉知中启动。 这种对时间的观照,也引出了对“意义”的追问。本书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工具箱,帮助读者构建属于自己的“意义结构”。这个结构不是基于社会期望或物质积累,而是基于个体对“什么值得我投入生命能量”的真诚回答。这种追问要求读者直面生命的无常和最终的有限性,并以此为动力,去校准当前行动的方向。 结语 总而言之,《观生活-自我生命教育》是一部邀请读者踏上漫长而宁静的内在旅程的指南。它不提供即时的解决方案或快速的成功秘诀,而是培养一种持续的、深邃的“观察力”——这种能力是自我生命教育的基石。通过对觉察、身份、关系以及存在的深刻反思,它旨在帮助读者从自动驾驶模式中觉醒,成为自己生命故事的清醒作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它所描绘的“观”,是一种艺术,一种持续一生的实践。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壹、我手写我心
生死与生活  2
生 活 史    4
阶 级 性    6
人 生 观    8
生 涯 路   10

贰、人学观

生 物 人—
人文与科学的对话  14
分子与演化  16
动物与植物  18
荤食与素食  20
环境与生态  22
心 理 人—
生理心理  24
行为心理  26
认知心理  28
心理分析  30
人本心理  32
社 会 人—
群  学    34
社会科学  36
社 会 化  38
社会发展  40
社会主义  42
伦 理 人—
西洋与中国  44
正义与关怀  46
企业伦理  48
环境伦理  50
生命伦理  52
精 神 人—
基督宗教  54
佛  教  56
道  教  58
儒  家  60
道  家  62

参、人学的应用

人的教育—
家庭教育  66
学校教育  68
社会教育  70
专门与通识教育  72
生命与素质教育  74
人的咨询—
就业咨询  76
婚姻咨询  78
生育咨询  80
自杀咨询  82
哀伤咨询  84
人的关怀—
儿童关怀  86
妇女关怀  88
老龄关怀  90
临终关怀  92
后续关怀  94
人的管理—
医护管理  96
宗教管理  98
殡葬管理  100
风险管理  102
资源管理  104

肆、生活的开展

修 身 篇—
为学与做人  108
格  物  110
致  知  112
诚  意  114
正  心  116
齐 家 篇—
性  欲  118
情  愫  120
眷  恋  122
钟  爱  124
自  处  126
合 群 篇—
社  区  128
社  团  130
族  群  132
民  族  134
城  乡  136
治 国 篇—
以史为鑑  138
远古王朝  140
家国帝制  142
自由主义  144
社会公义  146
入 世 篇—
资讯流通  148
跨国企业  150
留学与学留  152
后殖民论述  154
地 球 观  156

伍、生活的本质

真—
科学真理  160
事实真伪  162
历史真相  164
待人真诚  166
生命本真  168
善—
善的临在  170
人性善恶  172
善心义行  174
理想与完美  176
止于至善  178
美—
美与不美  180
艺 术 美  182
自 然 美  184
生 活 美  186
情色与色情  188
圣—
神圣与世俗  190
圣贤才智  192
圣人世界  194
超凡入圣  196
信仰之旅  198

陆、生活观

存在主义  202
现世主义  204
后科学人文自然主义  206
后现代儒道家  208
知识分子生活家  210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观生活-自我生命教育》这本书,感觉就像是收到了一份来自远方的礼物。我一直觉得,认识自己是一辈子的功课,而且越长大越觉得,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生活充满了灰色地带,需要我们用更成熟的心态去面对。这本书名里的“观生活”,让我联想到一种沉静的、内省的姿态。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一味灌输道理的书,而是能引领我进入一种思考的状态,让我自己去发现、去领悟。它会不会给我提供一些工具,让我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区分哪些是真正重要的,哪些是可以放下的?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启发思考的书,它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让你自己去寻找答案。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温柔的引路人,带我在生命的迷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让我能更从容地拥抱生活,也更坚定地走下去。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观生活-自我生命教育》这本书时,第一眼就被它低调而有力量的书名吸引住了。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成长不是外在的成就,而是内在的充实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裹挟,迷失了自我。所以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沉淀下来,回归内心,重新连接自己生命力量的书籍。这本书的名称恰恰符合了我当下的需求。我很好奇,它将如何帮助我们“观”察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又如何实现“自我生命教育”。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并最终活出更符合自己内心期待的生活。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良师益友,陪伴我一起探索生命的深度和广度,让我能更从容地面对人生的起伏,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生命教育”这个词有点模糊的概念,总觉得它离我很遥远,像是课本上的知识,或者是给小孩子看的。但是《观生活-自我生命教育》这个名字,让我觉得它更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毕竟,谁的生活不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呢?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喜怒哀乐,都在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和挑战,这些不都是生命的课题吗?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是会讲一些故事,还是会提供一些练习,或者是一些哲学的思考?我期待它能用一种非常生活化、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来引导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去理解人生的价值。我希望它能帮助我,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生活,而是能够主动地去“观”照生活,去从中汲取养分,去塑造一个更成熟、更通透的自己。

评分

哇,拿到这本《观生活-自我生命教育》真是太惊喜了!一开始看到书名,就觉得很有亲切感,好像在说我自己的生活一样。我平时就喜欢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常在想,到底要怎么活才能更明白自己、更爱自己。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素雅,一看就让人心情平静,很适合放在床头,睡前翻几页,感觉能让一天的思绪沉淀下来。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看看,里面的内容会不会像书名一样,带我进入一个更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希望它能给我一些新的启发,让我更好地理解生命,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毕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拥有一个坚实的自我认知,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我期待着书中的智慧,能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走向更充实、更有意义的人生。

评分

最近真的好忙,每天都在为工作奔波,感觉自己像个陀螺一样停不下来。有时候会觉得有点迷失,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每天这样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偶然间看到这本书《观生活-自我生命教育》,觉得它或许能给我一些不一样的视角。书名里的“观生活”这三个字就特别打动我,好像是在提醒我要慢下来,去好好看看我正在经历的生活,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理解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而“自我生命教育”则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我”的书,一本关于如何教育我自己的书。我一直相信,人活着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尤其是关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在纷繁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学会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心灵呢?我非常期待它能带给我一些触动,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