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所处的M型社会,充满了焦虑与不安。
悲观的看,M型社会翻转成W,W代表War,那是战争与冲突。
积极来看,我们要把M拉长成H,H代表Humanity,也就是人性的光明面。
我们要用它来创造个人与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赢者圈。
这本书所呈现的,是作者在M型社会中的H型解答。
作者感慨,由于人们只重视看得到的事物,以至于常常迷失在眼前手段的追求,反而牺牲了真正的目的。他借用一位耶鲁大学杰出的桑德教授(Shaun Sunder)──也是一位会计教授──的观察。「学生的研究热情与研究知识成反比」,同样地,「许多教授为了升迁写论文,不是为了解决他们觉得困惑及感到兴趣的问题」。
当桑德教授获知,台湾目前以追求SCI或SSCI发表成绩做为衡量学术卓越的风气时,他感慨地说:「太可惜了,这群社会上如此优异的头脑,不是花时间去思考解决所处社会的实际问题,而是竭尽心力去取悦那些所谓世界顶尖期刊(大多数是美国期刊)的主编」。这岂不同样是在舍本逐末。
相对地,作者在书中,举出丰田汽车如何创造人才,哈佛商学院如何培养企业领袖,以及芬兰的小学教育中如何让一群十岁小朋友经验到一次永生难忘的舞会。在这些故事中,人们所成功做到的,就不是表面功夫,而是掌握事物的本质。
许多看不到的美好事物的本质,如责任、信任、荣誉和热情等,事实上,乃超越数字、资料、甚至制度这些看得到的事物,人们要透过如诗人渥兹华斯所说的「心灵之眼」才能领悟得到。
在本书中,作者认为这种心灵之眼不是别的,它来自关怀、谦卑、深度以及回到自然所带来的学习力量。
本书分成四个单元:
--看见那看不见的:第1到第3章,作者分别提出「爱恨交织法」、「有中生无法」和「左右互搏法」来修练个人与企业「看到那看不见」的能力。
--沟通那看不见的:在第4章中,说明任何看不见的目标,都必须化为看得见的指标,才能启动组织的执行力。
--奖励那看不见的:第5到第7章,讨论如何利用具体的配套作法,鼓励企业伦理、团队合作、责任感、荣誉心、热情等美好品质。
--学习那看不见的:第8到第9章,作者分享对培养A+人才的看法,以关怀、谦卑与深度为总结。
作者简介
刘顺仁
台湾大学经济学系学士、美国匹兹堡大学会计学博士,曾任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助理教授,现为台湾大学会计学系暨研究所教授,并担任台湾大学「竞争力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刘教授于大一时修习初等会计学后,因感觉会计是一繁琐枯燥的学门,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碰会计课程。1985年于匹兹堡卡内基美隆大学攻读博士时,由于该校强调科际整合,加上跨系所修课的缘故,一位会计学博士生让他勐然发现会计有趣又实用,因而「改行」,并发愿这辈子竭尽全力把会计学教得活泼精彩。
刘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为策略性财报分析、策略性成本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对经理人行为及企业绩效之影响等。刘教授于台大管理学院及EMBA开设多门课程,包括:成本与管理会计学、管理会计专题研讨、欧洲产业与经济发展、竞争力与绩效管理、竞争力的个体经济基础及生物科技产业管理等课程。刘教授并于2005年发起成立台大管理学院「竞争力与创新研究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波特教授主持之「策略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进行策略联盟。
出版着作:《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管理要像一部好电影--灵活创造企业竞争力 》
读者可利用以下电子邮件信箱与作者联络:sliu@management.ntu.edu.tw
自 序 献给看不见的美好事物
(一) 看见那看不见的
第一章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谈看不见的心情
小华盛顿栈的餐点及服务都令人惊艳,当我们酒足饭饱准备付帐的时候,侍者过来问道:「主厨派屈克想邀请三位参观我们的厨房,不知道是否能赏光?」我们喜出望外,兴奋地跟着侍者进入号称全美最美丽的厨房…………但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在100多个客人中,为什么会特别挑上我们?」
第二章 唿叫总部,我中弹了--谈看不见的价值
如果你罹患第三期肺癌,用药和开刀都没有效果,连医生都不敢说还能活多久,你该怎么办?2008年,台湾出现一本超级畅销养生书,作者说30多年前,他就是处在这种万念俱灰的绝境。但是,他后来靠着自己独创的「自然养生法」,调养九个月后,所有的癌细胞居然都消失了……
第三章 我看见一只黑天鹅--谈看不见的风险
1968年,赵藤雄承包公教住宅,被人倒帐390万元,让他落到身无分文、无米可炊的窘境,只好回头再去当建筑工人。赵藤雄发现,即使用三倍的力气拿到三倍的薪水,这一辈子大概都还不消这些负债。赵藤雄逆向思考,决定以3,000元成立远东建设……当时台湾建筑业的龙头厂商是国泰建设,规模庞大、资金充沛,一个毫不起眼的建筑业新兵,如何能够与国泰建设相抗?
(二) 沟通那看不见的
第四章 莎士比亚到底想说什么--把目标转化成指标
2006年的世界盃足球赛中,地主德国队与阿根廷队在八强对战中的PK大战……守门员莱曼在PK大战开始之前,认真看了这张神秘的纸条。不可思议的是,科普克所写的内容,和实际发生的射门攻势完全一样。凭借着这张「神秘纸条」的精准预测,和莱曼出色的执行力,阿根廷球员阿亚拉和坎比亚索的12码罚球,都被莱曼精采地拦下。
(三) 奖励那看不见的
第五章 你最近「信义」了没?--将伦理转成竞争优势
在台大EMBA上课时,我喜欢提出这个问题:「在台湾上市柜公司中,那一家是最富『道德』色彩的公司?」我最常听到的答案是:「台积电!」以台积电在公司治理领域的知名度,再加上董事长张忠谋先生长期对「诚信」的提倡,这是个很合理的答案。但……
第六章 来一客「人肉三明治」--打造钢铁般的团队精神
看财务报表是我的嗜好,而这家公司的财报,是我看过最「惊悚」的,我开玩笑地把它叫做「人肉三明治」。怎么说呢?它财报封面的第一行,只有……这家公司说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而它的财报让你一眼就看到这些资产。你可以说这只是作秀,没有实质意义。但它就是要用这种近乎宗教狂热的手法,打造钢铁般的团队精神。最重要的是,它真的很赚钱。
第七章 哈佛最「不学有术」的主管--谈责任、信任、荣誉、热情
哈佛大学无论就研究创新或教学品质而言,都是世界顶级的学术机构。但在哈佛校园中,有这么一个主管,他没有博士学位,没有能力撰写学术论文,更完全不会(也不必)教书。但他的年薪在2004年时曾高达720万美金,在其他年度通常也保持在500万美金以上,不仅高居全哈佛之冠,也是全世界大学校园中年薪最高的主管。他是何方神圣?
(四) 学习那看不见的
第八章 小珍的芬兰国庆舞会--最难忘的一堂课
2005年,小珍刚满十岁,就读于芬兰赫尔辛基市某小学四年级。8月12日,小珍收到来自于市长的一张正式邀请函,请她参加12月4日由市政府举办的芬兰国庆日舞会,地点在由芬兰艺术大师奥图所设计的地标建筑芬兰厅。所有赫尔辛基市十岁的小朋友,也同时收到这张邀请函。毫无疑问,这是个令所有小朋友和家长都兴奋不已的盛典……
第九章 冬天的橡树--关怀、谦卑、深度
这项新制度使得某部分老师产生了作弊的动机。李维特根据芝加哥公立学校的成绩资料库,发现有许多班级的学生,选择题的答题状况不合乎常理,后来发现是老师修改学生的答案,最后,这些老师被学校解雇了。李维特还从资料库里发现,会作弊的老师通常比较年轻,而且通常被指定去教导程度较差的学生,对他们而言这种绩效压力可想而知。我真的很担心安娜会受不了绩效评估的压力……
许士军教授推荐序(节录)
「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重要!
卖瓜的人说瓜不甜!
俗语说,卖瓜的人必然说瓜甜。在这刻板印象下,凡是教会计学的老师,必然强调数字的精确与可靠;借方和贷方必须平衡,丝毫马虎不得。然而,奇怪的是,如今却有一位国立大学会计系资深教授,在他的一本着作中一开始就高唱反调,引用诗经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诗句,说是什么「木桃琼瑶经济学」以及「木桃琼瑶心理学」,还举出刘备以「三顾茅庐」这一「木桃」赢得诸葛亮以他一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琼瑶」,做为回报。这是一种显然有违借贷平衡的交易,但是作者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却是人们所歌颂的「高义」。
何况,不管怎样,即使「木瓜」,也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这位教授又说,评估一家企业的真正价值,所根据的,不是採用资产负债表上的股东权益,或是依获利能力,而是来自看不见的地方。他引用一位和他有同样独具慧眼教授的话:「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而言,看不见的,远比看得见的更为重要」。他将这一代表企业创造「超额利润」(excessive return)的无形价值,特别称为 "喝彩”价值。为了说明这种价值的创造,他又举出自己在美国一家餐厅的经验。原来这家餐厅透过一种心情分数──而不是靠食物或一般服务──以创造顾客的美好体验和回忆。
许多看不到的美好事物的本质,如责任、信任、荣誉和热情等,事实上,乃超越数字、资料、甚至制度这些看得到的事物,人们要透过如诗人伍斯华兹所说的「心灵之眼」才能领悟得到。在本书中,作者说,这种心灵之眼不是别的,它来自关怀、谦虚、深度以及回到自然所带来的学习力量──也就是如作者在本书最后一章中所引述那篇短篇小说「冬天的橡树」中所刻划的那种景象。
这本书就是来自一种「看不见的」本事和能力
本书作者刘顺仁教授是我最敬佩,也是最羡慕的一位管理学者,在我拜读他发表的着作中,无论是<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或是<管理要像一部好电影>,带给读者的感受,都如同这些书名所显示的,在他的生花妙笔下,使得原来是枯燥而艰涩的管理理论与观念,读起来都变得浅显易懂而且趣味横生。说真的,刘教授不但是一位讲故事的好手,尤其他那种旁征博引的能力,鞭辟入?的洞察力以及细腻而精致的见解,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刘教授这种修为,应该也属于一种「看不见的」本事和能力吧!
《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这个书名,真的很有画面感。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而真正的决定性一击,可能是在比赛前无数次的训练中,在对手看不到的那些汗水和坚持里。或者是一个创业者,在公司外面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无数个夜晚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而冥思苦想,为了争取一个合作机会而奔波劳累。台湾社会节奏快,竞争也激烈,我们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追求“决胜”。但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到了结果,而忽略了那个过程。这本书的“在看不见的地方”,我觉得就是那个过程的关键。它不是那种教你一夜暴富的“秘籍”,也不是那种空洞的励志口号,而更像是一种对“内功”的修炼。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深刻的思考,关于如何培养内在的驱动力,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清晰的头脑,以及如何从每一次的挫折中汲取养分,而不是被它打垮。我希望它能像一个良师益友,在我的“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给我一些指导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让我联想到了很多。在台湾,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成功人士,他们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可能付出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努力,而这些努力,很多都发生在“看不见的地方”。可能是深夜里的挑灯夜读,可能是无数次枯燥的练习,也可能是面对失败时默默擦干眼泪重新站起来的勇气。我一直觉得,要在一个领域里真正做到“决胜”,光有天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那种持续不断的、不为人知的积累和磨练。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这一点。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但却至关重要的因素。或许是一些心理学上的洞见,又或者是关于效率提升、时间管理的小技巧,甚至可能是如何培养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我很想知道,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时刻,成功的力量是如何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是一次自我审视的机会,让我去反思自己的不足,去发现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可能存在的隐患,也或许,是能给我指引一个方向,让我去发掘那些能够让自己脱颖而出的“决胜点”。
评分第一次看到《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这个书名,就觉得有点意思。台湾的书名有时候就是这样,总能戳中你内心深处某个点。《决胜》两个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力量感,仿佛告诉你,这本书能帮你找到制胜的关键。而“在看不见的地方”,又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它可能指的是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细节,也可能是人生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和坚持。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我很好奇,也充满期待。我猜想,它可能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职场进阶,或者人际关系处理的书。因为很多时候,真正的“决胜点”往往就藏在那些不显眼的角落,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去经营。或许,作者会分享一些鲜为人知的成功秘诀,或者是一些能够改变我们思维方式的独特视角。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论,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更从容、更有策略。毕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谁不想成为那个“决胜者”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找到属于自己的“看不见的地方”,并在那里取得真正的胜利。
评分《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这个书名,真的挺吸引人的。在台湾,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时候都习惯于被外在的东西所吸引,而忽略了内在的价值。《决胜》两个字,本身就有一种召唤力,让人想要去探寻胜利的奥秘。《在看不见的地方》则是一种引导,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胜利,往往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东西,而是隐藏在深处的力量。这本书会不会讲述一些关于长期主义的故事?或者关于那些默默耕耘、不求回报的奉献者?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内容,因为它能触及到人内心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如何培养专注力、如何坚持不懈,以及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希望的启示。毕竟,在台湾,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在努力地寻找自己的“决胜点”。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发现那些我可能忽略的“看不见的地方”,并从中获得力量,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评分第一次看到《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的书名,就觉得它很有深度。台湾的书名设计,有时候就是这样,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我常常觉得,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太容易被表面的光鲜亮丽所迷惑,而忽略了真正构成事物的根基。“看不见的地方”可以有很多含义,它可以是内心的信念,可以是长期的积累,也可以是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这本书的“决胜”,我相信不是指那种一时的运气,而是指一种能够持续取胜的能力。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去描绘和探讨这些“看不见”的力量。它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时间管理、情绪管理,或者说是一种心态的调整?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全新的视角,让我去重新审视那些我一直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台湾,我们常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无论是学业、工作,还是生活中的琐事。如果能掌握一些在“看不见的地方”就可以“决胜”的方法,那将是多么宝贵的财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这样一种宝贵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