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台中餐馆评鑑》是饮食杂志暨《2007台北餐馆评鑑》、《2008台北餐馆评鑑》之后,首次深入大台中县市地区,邀请匿名评审团实地试吃,评鑑出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四个等级,近两百家的优质餐馆,提供2008年度最新、最正确的资讯,全彩菜色与餐厅景观照片,以及令人口水直流的饮食报导。
台中地区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丰富多元而且色彩缤纷,表现在食的方面,更是各家餐馆竞相争妍,颇具特色。2008台中餐馆评鑑,收录了近二百家餐馆,从大饭店到口碑小馆,涵盖了中式餐点、西式餐点、日式料理、传统小吃,以及许多无国籍料理,连素菜馆子也会你细心准备周到。可喜可贺的是,2008惟一一家评选出的五星级餐馆就在台中!--跟着《2008台中餐馆评鑑》走,吃饱也吃好。
「日华金典酒店」最高档的餐厅可能是「金园鱼翅餐厅」,此厅以粤菜为底,融合大江南北乃至台湾原住民菜色。
「金园鱼翅餐厅」最招牌的是「台湾一品宴」,这款套餐每人2500元,含酒含税,企图宏伟,规模壮盛,随着菜餚的呈现依序推出4款酒,和4种茶饮,每一道菜都附有配菜,多精致可口,或让人会心一笑。
像一阙华丽的歌剧,寓含深意,非富于餐饮想像力者莫办。我猜想是出自执董胡渝生女士的创意发想,她是品味卓绝的美食家,设计这套套餐,令台湾历史上的国宴显得逊色。
「台湾一品宴」以冬瓜茶导引,选用台南义丰有百年历史的冬瓜茶,喝一口,味觉就甦醒了,和香槟回异的甦醒方式。
餐前酒选用台湾啤酒。餐前小菜用精致的九宫格器皿呈现9种地方土产:潮州双糕润、五味章鱼、东港樱花虾、城隍庙润饼、鹿港乌鱼子、宜兰粉肝、原住民烤山猪、大肚山冷笋、宜兰鸭赏。吃这些东西的时候,每人一杯的扣碗文山包种茶也送上来了,边吃边品茗,时光忽然显得悠长。
第一道菜「元气鸡鲍翅」,搭配原住民小米酒,这酒十分清澈,和我们习见的浓浊小米酒大异其趣。这道菜搭配7种地方土产:炸虾、基隆天妇罗、府城鲜虾卷、苏澳鲨鱼烟、寿丰咸蚬、竹山蜜芋头&番薯、阳明山卤桂竹笋。
第二道菜「冻顶云雪龙虾球」,伴随着孔庙棺材板、三芝阿给、屏东墨汁香肠、南投梅子番茄、柴鱼韭菜、淡水阿婆铁蛋、大溪豆干等7种地方土产。
第三道「碧绿斋香黄雀」上来时,每位扣碗包种茶换成了扣碗总统茶。这一道是素菜,有豆苗和福袋腐衣,豆苗不放蒜、姜,只用一点点料理酒烹炒,风味甚佳,好像一阵清风吹进了心灵。
第四道「日月潭总统鱼」,这道清蒸鱼搭配埔里绍兴酒,有4种地方土产搭配:万峦猪脚、庙口五味鱿鱼、十八王宫烧酒螺、平溪剑笋。我看喝过这酒的人多要求续杯,并非贪杯,实在是那酒真美味。细问之下,原来那陈年绍兴酒有着胡执董的秘方:用柠檬、梅子、姜丝认真「摇」出来的调酒。
第五道「原住民石烧牛」,有澎湖金瓜炒米粉、嘉义魠魠鱼羹、斗六肉丸、士林大肠蚵仔面线、布袋蚵仔煎5种土产作配菜;此时扣碗茶换成了阿里山高山茶。以380?C石板烧无骨牛小排,肉质弹牙鲜美,佐以金门高粱酒,带着粗犷刚烈的气息。
第六道「玉瓜瑶柱金钱肚」乃常熟名餚的变奏,「玉瓜」指大黄瓜,「金钱肚」为猪肚,里面是蒸蛋和甘贝,滋味极鲜。此餚必须制作两天──先作好猪肚,灌蛋,经过冷藏工序,再切片,复热,若我记忆无误,全台湾只有「金园」吃得到。
随后送上来的土产是担仔面、新竹贡丸、布袋鱼翅丸、台南虱目鱼丸。刚开始看菜单,觉得58?的高粱酒可以不必了;不料一顿宴席吃到烧牛小排,竟渴望着这高粱酒,也唯有它刚烈的性格能让「台湾一品宴」升高到精神的层次。喝了高粱酒,宴席接近尾声。这时候上的是东方美人冷泡茶。
餐后甜点叫「西螺七崁」,亦是豪华演出,涵盖了台中最精锐的烘焙品和冷饮,包括全台湾我最爱的日出凤梨酥、太阳饼、珍珠粉圆、四种冰。最后竟还送上一碗牛肉面。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肚量再吃一碗牛肉面,不过这碗牛肉面之精美,放诸全台湾亦属翘楚。
「台湾一品宴」汇集了台湾的重要美食,吃一套等于游览了一趟味觉台湾,展现台湾饮食之美,更将台湾的味道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园」还有许多饶富趣味的好料理,诸如「炸鱼翅」(没想到鱼翅不依赖高汤,也能有滋有味)、「松鼠玉兔明虾」(来自越南的大明虾,处理;干烧蘸酱以小玻璃杯另置,不像一般店家让食物淹死在酱汁里)、「沙律皇龙鱼」(将鱼片卷成螺旋状,烟燻而成)、「香闺美人腿薄饼」(埔里茭白笋炒当归叶)、「卤水拼盘」和甜品「冰火酒酿汤圆」都有不俗的表现。
真正的好餐厅不会放过任何细节,「当归叶拌皮蛋豆腐」即充满创意,当归叶的味道有点接近芹菜,但更复杂,有一种奇异的清香,余韵悠长。连饭后的「原住民咖啡」也是,这咖啡选用本土产制,加梅子和小米酒,用竹筒当容器,喝一口,彷彿就让我们来到原野。
「台湾一品宴」美味,份量多,适合非常饥饿又品味卓绝的人(叶刚∕文.摄影)
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近期在台中寻找美食时的信息鸿沟。我总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个城市的魅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品尝它的味道。而《2008台中餐馆评鑑》仿佛就提供了一张藏宝图,让我能够精准地定位那些值得一去的餐饮目的地。我试着想象,书中的内容大概是这样展开的:或许是以区域划分,比如“西区的人气小馆”、“北区的精致宴席”;又或许是以菜系为纲,详细介绍各个流派的代表性餐馆。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这样能够让读者对不同风味的菜肴有更清晰的认识。书中的评价标准,我猜测必然是多维度的。一道菜的美味,不仅仅是表面的口感,更在于食材的选择、火候的掌握,以及调味的平衡。一家餐馆的整体体验,则需要考虑到服务是否周到,环境是否雅致,甚至背景音乐是否恰到好处。我想象着,每一篇餐馆的介绍,都可能由一位或者几位专业的食评家撰写,他们拥有敏锐的味蕾和丰富的经验,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食物的色香味俱全,以及用餐的独特感受。也许,书中还会附带一些餐馆的历史渊源,或是大厨的烹饪理念,这些细节能够让读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份文化的传承和匠心。
评分一走进书店,一本名为《2008台中餐馆评鑑》的书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封面设计朴实无华,却透着一种严谨和专业的气息。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这本书究竟能为我这样的美食爱好者提供怎样的指引。如今,美食的定义早已不再局限于味道本身,它关乎食材的新鲜度,烹饪技法的精妙,用餐环境的舒适,甚至服务人员的温度。一本好的餐馆评鑑,就应该像一个值得信赖的向导,带领我们穿梭于城市的味蕾迷宫,发现那些隐藏的宝藏。这本书的装帧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厚实可靠,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期待感。封面上“2008”这个年份,让我想起那是过去的一年,不知道书中所收录的餐馆,有哪些依然坚守在原地,又有哪些已经悄然改变。我猜测,这本书可能收录了当时台中地区颇具声望的各类中餐馆,从精致的粤菜馆,到充满烟火气的川菜馆,再到清淡养生的江浙菜系,甚至是地道的台湾小吃店,都可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个评鑑,如果仅仅罗列餐馆的名字和地址,那未免太过单薄。我期待的是,每一家餐馆的介绍都能有详实的文字描述,包括它们的招牌菜品、特色口味、人均消费、甚至是最适合的用餐场合,比如家庭聚餐、商务宴请,抑或是情侣约会。当然,价格信息在如今的餐饮消费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帮助读者在预算范围内做出明智的选择。
评分从这本书的书名《2008台中餐馆评鉴》来看,我立刻联想到了一段关于美食的探索之旅。2008年,那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年代,许多经典的餐饮店可能正值鼎盛时期,而一些崭露头角的餐厅或许也开始展露锋芒。这本书,就好似一本穿越时空的指南,带领读者回顾那段属于台中的味蕾记忆。我设想,书中的内容绝不会是千篇一律的流水账。每一个餐馆的介绍,都应该带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故事。也许,有些餐馆以其代代相传的古早味征服食客,而另一些则以其大胆的创新和时尚的氛围吸引年轻一代。我期待,作者能够在评价中,融入对餐馆整体氛围的描绘,比如灯光、音乐、桌椅的摆设,甚至是服务员的着装和谈吐,这些细节都能极大地影响用餐的体验。同时,对于每一道被推荐的菜品,我希望能够有更深度的解读,比如它的食材来源,烹饪技巧上的独到之处,以及它所代表的地域文化象征。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餐馆主厨的访谈,或是他们对于餐饮行业的独到见解,那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想到了许多与美食相关的回忆。2008年,那是一个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充满意义的年份。而《2008台中餐馆评鉴》这个书名,则一下子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充满活力的时代,以及台中这座城市独特的味蕾风景。我不禁猜测,书中所收录的餐馆,是否也曾是我在那个时期品尝过的珍馐。也许,一家曾经让我惊艳的川菜馆,或者是一个让我流连忘返的台式小吃摊,都可能在这本书中占据一席之地。我期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餐馆,更是一种对于当时台中餐饮文化的一次深入观察和记录。它或许会描绘出,在那个年代,哪些菜系最受当地人喜爱,哪些烹饪方式最受欢迎,以及一些新兴的餐饮理念是如何开始在台中萌芽和发展的。我希望,书中的每一篇评价,都能饱含着作者对于食物的热爱和对于细节的关注。比如,对于一道菜的评价,不仅仅是“好吃”,而是能够具体分析出它的用料、火候、调味,甚至是背后蕴含的烹饪哲学。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餐馆指南,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引导。特别是像《2008台中餐馆评鑑》这样的书,它所承载的,很可能是一段时期内,台中餐饮界的精华缩影。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每一家被推荐的餐馆,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考察。可能不止一次的探访,不同时间段的用餐体验,都是为了呈现最真实的面貌。我期待在书中看到,对于一些老字号的深度挖掘,它们的传承故事,以及历经岁月沉淀的独特风味。同时,我也好奇,在2008年那个时间点,台中是否已经涌现出一些前卫的新派中餐馆,它们又有哪些创新的尝试,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书中的语言风格,我希望是既专业又不失亲切。它需要用精准的词汇去描述食物的细微差别,但也应该用充满温度的文字,去唤醒读者的食欲和对美食的向往。也许,还会配上精美的图片,让那些诱人的菜品在纸页上跃然纸上,即使只是阅读,也足以让人垂涎三尺。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份值得珍藏的关于“吃”的美好回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