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CEO奉行不悖的成功法则、冷经济时代的工作保卫兵器:「万用手册」效率术!
*大幅提升效率的「万用手册工作术」基本功、有助专心执行工作的「行程规画」窍门、确实完成大量工作的「待办事项表」使用法、迅速激发大量灵感的「备忘录」纪录法、万用手册效率十倍增的「工具」集
达文西、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
这些伟人都勤作笔记,他们的笔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大前研一、GMO创办人熊谷正寿、维京集团理查布兰森……
全球百大企业CEO、趋势大师、创意家、建筑家等,
奉行不悖的成功法则──随时随地记录灵感、精确掌握工作与生活。
将每日、週、月,全年行程视觉化,
不分公私合併记录、工作与生活一起计画安排,
一本万用手册、三种活页表,成功万利自然到手。
行程表:精确掌握每个行程,约会守时不缺席。
+
待辨事项表:业务、企画会议或私人旅游安排,一册在手轻松执行。
+
备忘录:随时随身记录妙点子,整合每个灵光乍现的时刻,商机一目了然。
活用三种活页表:快速消化大量工作、确保私人时间,效率10倍,红利10倍增!
作者简介
松本幸夫(Matsumoto Yukio)
时间管理顾问。1958年出生于东京。在物流、通讯、制药、保险、电气、金融、食品等业界,以「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为题,每年举行超过两百场的研修课程和演讲,可谓活用时间的专家。以具体方法论讲解「工作效率10倍增的诀窍」,广受学员好评,听讲回流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主要着作《绝妙!工作效率10倍增的技巧》《准时下班!万用手册工作术》《提早回家的『工作守则』》等。
电子报:「Time is Life 思索时间与人生贤者的智慧」
www.mag2.com/m/0000234836.html
译者简介
常纯敏
1976年出生于台北。文藻语专日文科毕业,淡江大学应用日语系学士,同校日本研究所硕士,现为自由译者。个人网站:www.chunmin.com/
前言 正确使用万用手册,任何人都能提升十倍工作效率 3
第一章 大幅提升效率的「万用手册工作术」基本功
01左右工作产能的「黄金时段」 16
02活用「黄金时段」的三阶段 21
03严禁加班,在规定时间内一决胜负 28
04前一天就决定下班时间 32
05工作达「八十分」就放手 35
06公私不分 39
07万用手册必备的三种活页表 44
08依工作内容规画分页卡 50
第二章 有助专心执行工作的「行程规画」窍门
01自由规画行程的两种「武器」 58
02利用「时间锁定」确保专注时间 60
03利用「自我约定」预约重要时间 62
04定约会当下就决定「结束时间」 66
05利用「自我期限」告别「拖拉病」 71
06重要工作採用「集中型」,舍弃「分散型」 76
07不止记录「个人预定」,也要记录「团队活动」 80
08应该主动纳入行程表的时间 83
09能掌控一日,每月和每年也易如反掌 90
10善用便利贴规画行程 94
第三章 确实完成大量工作的「待办事项表」使用法
01待办事项表要一日完结 100
02日抛待办事项表的表现法 105
03应该何时制作待办事项表? 111
04待办事项的优先顺序设定法 117
05准备间隔时间待办事项表 120
06准备工作优先顺序表 125
07准备目的别待办事项表 128
08准备联络专用待办事项表 133
09准备玩乐待办事项表 136
第四章 迅速激发大量灵感的「备忘录」纪录法
01「备忘录」本质上是沟通工具 142
02写备忘录切勿一字不漏的抄写 148
03每週务必检视备忘录一次 153
04让备忘录成为灵感来源的三种方法 158
05备忘内容应该集中管理 164
06如何决定备忘录寿命? 168
07让备忘录成为「题材簿」的使用法 172
08把自己的观点加入「题材簿」 176
第五章 万用手册效率十倍增的「工具」集
01如何搭配使用万用手册和其他工具? 182
02多多利用手机记事 186
03手机记事最好残缺不全 189
04万用手册+闹铃,彻底杜绝时间浪费 194
05用名片代替通讯录 198
06利用笔记本、透明档案夹把所有东西视觉化 201
后记 万用手册工作术的终极目标──不受限于万用手册 206
前言
正确使用万用手册,任何人都能提升十倍工作效率
你可以用比以前快十倍的速度,完成比目前的量更多的工作。
一听见这句话,许多人肯定会认为「那是不可能的」「我绝对办不到」。
可是,如果有方法可以将这个不可能化为可能的话呢?
本书要向各位介绍的某种「工具」,就能帮你解决关于:工作太多、每天手忙脚乱、感到忙碌却缺乏成就感等等一切烦恼。
你或许会反驳:「我的工作量太大,任何方法都没有效果。」但事实真是如此吗?请仔细回想自身情况,并回答以下问题。
.你工作前有没有规画每日行程表的习惯?
.你有没有使用待办事项表(to-do list)?
.对于「间隔时间」,你有没有安排特定工作?
.对于每週的工作,你有没有设定优先顺序?
.对于完成度八成即可的工作,你是否花费必要以上的时间?
.你是否确实掌握自己的「黄金时段」?
.你有没有对小工作定下完成期限?
只要你有一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得小心了。
你绝对不是「工作量太大」,问题在于你工作的「执行方法」和「规画方式」。
你绝对有提升工作效率的潜力。
如果你的答案统统是肯定的,或许真的可以考虑减少工作量。
话虽如此,你目前採用的方法说不定还有改进的空间,不妨先阅读本书内容,想想能否改善现行方法。
我再重申一次,任何人都能提升工作效率。
不过,我要说的不是「单纯提升作业速度」的技巧。
假设你成功加快了「作业」的速度。
归档的速度、输入的速度、阅读文件的速度、移动的速度……可是,只是如此的话,你终究还是手忙脚乱,被工作摆布的窘况依然不变。
这是为什么呢?
假设你成功加快了作业的速度,工作比以前更快结束。到此为止都很顺利,但问题是多出来的时间也不可能在发呆中度过,新工作于是填补进来。
结果,你到头来还是一样手忙脚乱。
所以,速度再如何加快都无济于事。工作成绩也许比以前亮眼,可是远远不及本书「提升十倍工作效率」的终极目标。
就算有可能十秒跑完一百公尺,要两秒跑完终究是不可能的任务。
同样的道理,作业速度再快,仍旧有其极限。
是故,单纯「提升作业速度」,并非提升工作效率的主要手法。
其实还有其他方法,让我们无须勉强,就能在短时间完成工作。
而该方法所使用的工具就是「万用手册」。不过,本书所要传授的不止是如何规画行程。
本法并非单纯的时间管理术,更重要的是要教你如何掌握:目的意识、问题意识以及整体发展等。此外,它不能停留在大脑思考,必须加以「视觉化」。
那么,接下来就容我向各位介绍,如何利用「万用手册」让工作快转十倍速。
二○○八年二月
松本幸夫
说实话,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万用手册工作术”这个概念有些模糊,总觉得它可能只是堆砌一些零散的技巧,缺乏系统性。但读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么片面。这本书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提供的那个“底层逻辑”。作者并没有急于灌输各种方法,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剖析“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大脑的工作机制、注意力是如何分配的、信息是如何被加工和记忆的,以及这些生理和心理学原理如何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这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思路,让我感到非常佩服。比如,在讲解“深度工作”时,作者不仅告诉我们要如何创造专注的环境,还详细阐述了分心对大脑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为什么持续的浅层干扰会让我们事倍功半。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我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某个步骤,而是真正理解了其背后的道理,从而能够更灵活地将这些原则应用到我自己的具体工作场景中。它教会了我如何“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努力地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认知飞跃。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很容易被新事物吸引,但又很难坚持的人。过去的几年里,我尝试过无数种提高效率的方法,从各种App到各种理论,但大部分都半途而废。直到我遇到这本书,我才明白,之前的问题出在哪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教会了我“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去做的持续性”。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讨论“习惯养成”和“动力维持”的心理学机制。比如,他详细解释了“奖励机制”在驱动我们坚持执行任务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设定微小的、可衡量的目标来建立成功的“小闭环”,从而不断累积自信心和成就感。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游戏化”方法,将枯燥的任务变得有趣,比如将完成一项小任务比作“打怪升级”,这对我这种需要外部刺激来保持动力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开始尝试用书中提供的一些小技巧来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日常工作流程,我发现,即使是一些微小的改变,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带来的整体效率提升是惊人的。这本书让我找到了“可持续”的效率提升之路,而不是那种曇花一现的激情。
评分我一直认为,学习工作方法最怕的就是“纸上谈兵”,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陈述,更多的是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非常具体的“套路”。作者似乎已经替我们想到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境,并为之量身定制了解决方案。举个例子,书中关于“任务分解”的部分,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的分解维度和工具,比如按照项目阶段分解,按照SMART原则分解,甚至还介绍了一种结合了“番茄工作法”的分解方法,用来处理那些看起来庞大而无从下手的任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特别强调了“复盘”的重要性,并给出了详细的复盘模板和指导。我以前也知道复盘,但总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该问自己什么问题。这本书里的模板,从目标设定、过程执行、结果分析到经验教训,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很到位,让我每次回顾自己的工作时,都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找出真正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方法,让我觉得学习到的东西能够立刻派上用场,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理论层面,这种实用性真的太强了。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在于,它并没有试图将所有人的工作方式强行统一成一种模式。相反,作者非常强调“个性化”和“灵活调整”。在介绍了各种高效工作术之后,他反复提醒读者,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工作性质和当前所处的环境,来选择和组合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对于内向者和外向者在信息处理和沟通方式上的差异,书中就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对于需要大量创意输出的工作和需要精细执行的工作,其高效方法也有侧重点的不同。这让我感到非常舒心,因为我不用担心自己是不是“不适合”某种方法。书中提供了“工具箱”,而不是“标准答案”。我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各种工具的特性,然后自己去尝试、去摸索,最终找到那个属于我自己的“万用手册”。这种尊重个体差异、鼓励自主探索的理念,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延展,它不仅仅是一本指导手册,更像是一个启发我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伙伴。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有吸引力,主色调采用了沉稳而充满活力的蓝色,搭配简约的白色字体,给人一种专业、高效的感觉。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厚实且光滑,即使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我尤其喜欢的是它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舒适,阅读起来一点也不会感到疲劳。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醒目地标注出来,方便我快速定位想要查找的内容。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不少插图和图表,这些视觉元素不仅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易懂,还极大地减轻了长时间阅读文字的枯燥感。例如,在介绍某个时间管理工具时,书中就配了一张清晰的流程图,将复杂的步骤一步步地展示出来,让我瞬间就能明白其中的奥妙。此外,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也下足了功夫,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基础概念到实操技巧,再到进阶应用,循序渐进,非常适合像我这样希望系统性提升工作效率的读者。整体而言,这本书在视觉呈现和阅读体验上都做得非常出色,光是翻阅就让人感到心情愉悦,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