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本追究疾病根源的健康书
◆这是第一本全面颠覆传统的健康书
◆这是第一本证明不可吃饱的健康书
◆这是第一本肯定终生受用的健康书
彩虹处方告诉你──
期望疾病永远不缠身,你该怎么吃?
假想自己是癌症病人,你该怎么吃?
换一种逻辑看待早餐,你该怎么吃?
走入吃到饱式自助餐,你该怎么吃?
彻底品尝到健康滋味,你该怎么吃?
当吃与不吃在心中拉锯时,吃不应该是永远的赢家。
于美食当前难以抗拒之时,想到病痛和好吃的关系。
看着吊点滴坐轮椅的老人,提醒自己绝非未来的你。
还以为小感冒是稀松平常?免疫力差就是饮食不当。
总以为重症永远和你无关?今天不保健明天会后悔。
「彩虹处方」是一个观念,内容不是食谱,也不是菜单;「彩虹处方」是一个方向,它需要我们去做,它引领我们在对的时间吃对的东西,它教育我们以正确的顺序进食,它告诉我们务必在生活中拥抱天然食物酵素和益生菌,那么,终生远离疾病迟早是俯拾即是的境界。
彩虹处方就是要告诉读者──
※最棒的处方来自大自然,不是医疗诊间的白纸黑字
※少吃一点,不可吃饱,减轻消化负担,让身体有更多的能量去处理代谢
※让身体没有消化负担,是预防老化的最优先前提
※早餐吃能量,补充酵素,不要再吃任何高热量的食物,让身体能延续前一天晚上的排毒阶段
※借由「断食」及日常生活中的「半断食」让读者知道:「吃对了,可以拒绝生病,适当的不吃,更可以获得健康」
※想要健康就必须改变饮食习惯,多吃生食少吃熟食,多吃蔬果少吃肉类,多补充酵素和益生菌,让身体拥有高能量才能增强免疫力,清除残留在体内的毒素
※保健工作必须每天做,不是想到了才做,更不是有病了才做;保健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一阵子的事,必须持之以恆
※只有自己能为健康把关,保健专家绝对不是医生,而是你自己!
作者简介
陈立维
台北医学院医技系毕,曾任教于阳明医学院,父亲是澎湖的名医,身为医生的后代与医疗界的一分子,最后却选择成为医界的逃兵,因为他深刻的体认到「前端的保健更胜于后端的治疗!」没有了医界的包袱,却生活得更踏实,专职写作,希望借由手中的笔,传播正确的保健观念。长年来,他埋首于书堆中,在保健领域里追逐真相,在亲身实践中理出一个远离医疗处方的简单概念,也在创意激盪中理出一套可以轻松实践的保健模式,结合餐桌上五花十色的蔬果,他知道,这才是身体最渴望的彩虹,这才是身体最期待的处方!
■台北医学院医技系毕
■现任台湾益生菌保健推广协会会长、益生菌酵素专任讲师
■曾任阳明医学院助教(专任「血液学」、「细胞诊断学」)
■专职写作,着有《大溪地诺丽100 Q&A》、《保健养生Go EZ》、《渴望的人际通路大未来》等专书。
■发表过保健相关文章数百篇,立论精辟,文笔犀利,获得国内外读者热烈的回响。
■即将出版《益生菌观点》、《益生菌与酵素100 Q&A》、《神奇诺丽100 Q&A》等
■个人专属部落格:维言爽听──陈立维的渴望智库
推荐序──
饮食、肠道与健康的觉知╱林佳谷
自然、能量、自癒力╱钟 杰
让生命细水长流╱郑金镇
作者序──
该听专家的?还听是身体的?
第1章 生食.熟食.断食 演化.进化.消化
1-1 全食物与加工食物
1-2 演化与消化 生食与熟食
1-3 能量与热量(消化道的2080法则)
1-4 免疫力、排毒与日常保健
1-5 断食与日常生活中的半断食
1-6 吃几分熟?单点还是套餐?
第2章 失衡.失序.失调
2-1 食物酵素胃与消化负担
2-2 当消化与代谢失衡时
2-3 辛苦的胰脏 劳累的肝脏
2-4 经营前端保健 把握前段养生
2-5 环环相扣的益生菌、酵素与益菌生
2-6 吃坏免疫系统 吃掉癌症抵抗力
第3章 食慾.减重慾.口腹之慾
3-1 婴幼儿无力承受之错
3-2 真假食慾 、情绪食慾与口腹之慾
3-3 都是面食和米饭惹的祸
3-4 吃是福 饱是毒
3-5 运动、节食与减重
第4章 迷失.缺失.责失.疏失.过失.流失
4-1 健康的迷失 医疗的缺失
4-2 厨师的责失 妈妈的疏失
4-3 减重的过失 营养的流失
第5章 延误.耽误.错误
5-1 医疗大延误
5-2 饮食大耽误
5-3 观念大错误
第6章 食品.药品.营养品.补给品
6-1 药品才有疗效?营养补给品才是时尚?
6-2 食物酵素与酵素补给品
6-3 天然饮食、酵素补给品与美容保养品
第7章 自发.自动.自主.自觉
7-1 身体自主性的启发
7-2 真正的人间美味
7-3 没办法不是办法
7-4 基础饮食保健的定期定额
7-5 就是要执行
后记一 你不孤独 也不必孤独
后记二 大自然拥有无穷生命力
参考书目
英文专有名词索引
作者序
该听专家的?还是听身体的?
我不是专家 我就是你
先来定义「专家」吧,很简单,专家就是讲话很有分量,他讲的每一句话你都相信的人,在你的世界里,专家是博士,是学者,是教授,是在电视上讲话的名嘴,是写书的,是发表论文着作的,这些至少有一部分在你的见解中成立,也有可能在你的专业里面,你就是专家。
谈健康到底谁才是专家?是医生吗?这是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的反应,可是我先送出我的答案,有非常高比例的医生─是你不会相信的比例─没有资格扮演健康顾问,也就是当一个以身作则示范健康的专家。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像是指控,可是我有说出真话的责任,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至少这是一个提醒。我们姑且不从医生为工作所牺牲生活品质去弥补因此造成的健康劣势,我们也暂且不谈医疗处方为病人的健康所带来的负面伤害,就把医生视为一般人,和你一样的平凡人,信不信,他们的健康观念与你比起来可能差多了。
如果不听医生的,听博士的总该不会错吧?基本上这是我个人比较认可的方向,可是必须提醒读者,号称博士的不一定是真博士,有些在电视上买时段卖东西的,有些假借博士之名出书召集信众的,看起来都学有专精,而且言之有物。重点还是在于真博士的论述不一定实用,尤其当博士成为特定厂商的代言人之后,市面上口耳相传的尽是品牌与重要成分,这是看起来重视健康的画面,我个人客观观察,除了偏颇,没有直捣问题的核心,误导的比例偏高。
重视健康的人,想要好好照顾自己健康的人,你和我,我们都曾迷路在恆河沙数的保健资讯中,以我个人的经验加上兴趣,我预见一条人生学习的不归路。其实这没有什么不好,只是站在每一位徬徨无助者的立场,「健康之道」需要一部通论,需要一条人人都可以走得轻松怡然的主干道,一以贯之的论述已经分散在很多学者专家、博士、营养学家的着作里面,只是不一而足。
我曾经计画到国外进修专门学科,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如今却庆幸自己不是那种专家,因为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关在实验室里研究健康,却始终不知健康为何物的专业顾问。所以我不是专家,至少我不是你认知中的那一种,只是我更希望专家是你和我,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身体经营到不再需要任何专家,因为我找到一条道路,和你一起来体会,专家将会是你,专家将会是你的朋友。
你的身体才是最值得信任的专家
就我个人的观点,健康呈现两个迥异的面向,本书将积极阐述简单的一面,可是进入现今社会所演出的全貌,经营健康是困难的,从体态和面容直接看到疾病和忧愁,从医院的人满为患到一般人对医药的仰赖,简直就是深奥无从理解的无助,敦促我们去信任穿白袍的人,这种仰望、尊崇和距离从我幼年时就在我的视野中定夺,我多希望所有读者都有机会明了这种复杂的迷失,社会帮我们设定很多种错误的价值,撇开医生救人的职志和起心动念,我看到的负面是远远大于正面。
这个困难的讯息从何而来?从医院复杂的分科,从医生高傲的身分, 从疾病的呈现已趋于失序,民众甚至已经不知该选择看哪一科,走进医院就面临专科医师「点」的诊断,需要会诊时顶多是点和点拉出来的「线」,医生从来不会从饮食的观点做出判断,医生从不审慎提醒病人,健康其实是一个「面」的呈现,疾病也是。最可怕的事实就在我们看医生的视窗,因为永远没有真相,永远问不出根本的「健康之道」,因为医生不懂营养学,这是其一,这是很多学者点破的事实,这是医学教育最荒唐的政策;也因为医生被引导进入临床与药理的极端一角,社会地位与忙碌成就他们内心深处的傲慢,不一定表现在行为态度,至少表现在他们和健康本质的疏离,害了病人,也害了自己。
我借用美国一本健康大作《救命饮食》(The China Study)的一部分内容来说明,一位名列1994年和1995年美国最佳医师的甲状腺及心血管权威艾索斯丁(Caldwell B. Esselstyn, Jr.)医师,在行医生涯的巅峰被自己的良知唤醒,他曾经是美国内分泌外科协会主席,回顾自己曾是近十至十五年一般外科最会赚钱的医生,一句「你知道你无法改变病患的复原机制时,却正在毁损他们的身体。」揭开了他觉悟的讯息。经过研读、自修与实践之后,艾索斯丁医师投入全食物植物性饮食的推广,它推翻了所有医学文献与临床经验对于心脏病的处理方向,坚称饮食疗法才是唯一可以治好心脏病的「处方」。
其实这种勇于和良心对话的医师非常多,只是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福分碰到,我所谈的其实就是一个复杂与简单的分野,当我们把健康交给医院的时候,我们也被迫面对一个繁杂到不行的世界,可是只要把主控权拿回来,把自己的健康问题交给自己,甚至可以大胆的交给自己的身体,我们该做的是给它最天然的资源和养分,我们该学的就是倾听身体的所有声音和讯息。所以我一点都没有夸张,专家谁都不是,是我们自己,是你,是你自己的身体,最懂得治疗的其实就是你身体里面先进到你无法置信的免疫与复原系统,一套真正最专业的疗癒系统。
让健康简单到只有一个道理
我从小看惯病人看我父亲的眼神,从小也听腻了病患的哀号和哭声,爷爷临终前要我继承父职,父亲用爱与民主尊重我自己的决定,小时候的我看医生,那是神职,是伟人做的事,不想做吗?内心向往,理智却强烈抗拒。国中一年级亲眼目睹父亲用强心剂刺进爷爷胸膛那一幕,我问自己:你敢吗?军医院服役的时候目睹车祸断脚以及脑浆爆裂的自杀军人,尤其当我又亲自经历军医院官僚和推卸责任的摧残,我清楚告诉自己:这不是你的世界,因此学术是我最适合的栖身之处,可是我因迁就多样的性向而选择私底下自修,一直在书堆与保健产业中追逐真相。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决定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有一种牛脾气的固执,年轻不懂事时不一定合宜,也就在人生观已臻豁达的此时,我理解到人生必须走过这些历程的道理,对于过去种种,我毫无怨言,我感恩老天爷交给我这只神圣的使命,不仅让我体会到人体健康最为关键的基调,也传授给我满满的灵感和动能去完成这本书。人生就是因缘际会的结果,体会不完全因为我用心,也不一定是我够用功,是我正确的人生观留住了一些友谊,是我成熟后的人生态度做了对的坚持,该感谢的我铭志在心,不会忘记,该奉献的才是重点,因为我终于掌握住一条永远不会退流行的志向。
我不一定懂流行,我也从不追逐时尚,保健营养产业经历过一波一波的大流行,我个人也从来不愿遗漏所有相关的宝贵资讯,难就难在派别主张、自我膨胀、推陈出新、琳瑯满目,如果撇开利益和习惯,我相信多数消费者已经不知如何选择,在保健和治疗的拔河中,最后一棒还是交给门诊挂号最为抢手的大夫。这一幕要推翻是何等的困难,难就难在我们的认知、习惯和固执,难就难在文明世界早已规划好的章法,难就难在我们永远搞不清楚人生中的优先顺序,难就难在复杂的世界中已经找不到单纯的足迹。
我的信念终于整理出一道明确的指令,那是内心深处再明确不过的唿唤:「就让健康简单到只有一个道理吧」,就像从车水马龙的都市走到宁静清幽的田埂边,我们不但身心需要安宁,很多观念都需要重整和稀释,原来生命就该追逐这种清澈,健康也需要一道雨后的彩虹。从「食物酵素胃」结合了造物的原创,接着从消化的原料物流和庞大负担连结到所有找不出病因的疼痛,我从阅读不完的书籍和自己的亲身实践中理出一个远离医疗处方的简单概念,结合餐桌上五花十色的蔬果,这才是身体最渴望的彩虹,这才是身体最理想的处方。
陈立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