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从根本着手,要以教导子女能过成功的生活为目标。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并非只有重视读书、升学和成绩就能做到,而是要从培养孩子的精神力量着手。因为人生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爱、乐观进取、热心与毅力等精神力量上。
本书特别强调父母之爱必须是有能力的爱:当父母亲的爱能唤起孩子的共鸣时,才是真爱,才是有能力的爱。如果父母亲的爱造成孩子的反叛和憎恶,那么你所给予的一定是有缺陷的或无能的爱。从陶冶孩子的爱心、培养做事和思考的习惯、引导孩子乐观进取并训练热心和毅力,为孩子打好发展的根基;透过父母的关心、负责和正确有效的教导方法,把爱化为启发与诱导的力量,才能促进孩子身心的成长。
郑石岩老师兼具教育学者与心理学家身分,并养育出两个优秀的孩子,专业知能与经验分享的融合难能可贵,对父母角色与亲子互动的关照更是独树一帜。他相信「教导和训练需要父母用所有的机谋、智慧与耐心,这是不能逃避的责任,也是父母一生中最值得的投资」──这本书企图建立的就是优质的典范学习,也是培育下一代的成功关键。
作者简介
心理学家 郑石岩
宜兰县员山乡人,政治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当过中学老师,也在大学任教多年,并担任教育部训育委员会常务委员,负责学校辅导及训导工作,现已退休。从事心理谘询与教学研究三十余年,曾获颁教育部辅导工作优良贡献奖;七岁即接触佛法,对佛学与禅学素有修持;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务农做工经商,人生阅历丰富,是融合心理学、教育学与禅佛学于日常生活应用的倡言人。他理论与实务并具,着作超过四十本,曾获行政院新闻局优良图书金鼎奖,是积极入世,以书文度人的最佳见证。每年有两百场以上的演讲,其着作在海内外广受欢迎,自诩为踏实悦乐的生活者。目前研究与旅行是他的学习方式,写作与演讲是他的工作,助人与讲经则是他的行持。
总序∕我的创作历程
新版序∕给孩子有能力的爱
原序∕爱是生命的阳光
第一篇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20
第1章 爱心迎接新生命 22
●照顾婴幼儿的情绪
●循序渐进的自我控制
●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
●优质的典范学习
第2章 父母之爱的着力点 33
●主动学习的态度
●好的情绪习惯
●养成思考的能力
●生活的习惯和纪律(伦理)
●生命意义的启发
第二篇 打好孩子的根基 42
第3章 陶冶孩子的爱心 45
●关心孩子的成长
●尊重孩子的个性
●为孩子的成长负责
●了解你的孩子
第4章 培养做事和思考的习惯 63
●做事的习惯
●学习思考
●从生活中磨练
第5章 引导孩子乐观进取 74
●欢乐童年是心理健康之源
●乐观的身教
●交谈的气氛
●克服焦虑和消沉
第6章 训练热心和毅力 93
●树立目标
●自我控制
●对付失败
●过火的热心和毅力
第三篇 激发孩子的潜能 106
第7章 潜能发展的条件 108
●健康的生理条件
●学习的机会
●心理需要的辅导
●自我概念
●情感的发展
第8章 创造力的引导 124
●创造的动机与心理条件
●激发创造力
●性灵的陶冶
●内在我与创造力
第9章 想像力的培养 138
●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梦也是教材
●奇想
●直觉
●冥想
第四篇 教导孩子的艺术 152
第10章 做一个称职的父母 154
●耐心
●安全感
●和谐
●踏实
第11章 教导的原则 168
●基本态度
●指导与训练的法则
●情感交流
第12章 指导孩子做功课 181
●观念与知识
●诘问
●示范与练习
●探究
●讨论
第13章 待人处世的训练 198
●角色扮演
●试验训练
●自我控制
●自我肯定训练
第五篇 调理孩子的心情 218
第14章 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220
●和睦的家庭
●消除心理压力
●孩子的心理需要
第15章 父母的教导角色 233
●循循善诱
●教导角色的协调
●一番心血无尽喜悦
给孩子有能力的爱
父母之爱对孩子而言,是生命的守护神。不过父母必须了解,光有爱是不够的,你必须有能力引导孩子,发展健康的自我功能,走出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路。
爱的目的不是保护或佔有,更不是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加诸孩子的身上,变成你的寄託。爱孩子是天伦大事,是生活的实现,也是人生的责任和意义。不过亲子之爱不能变成共依效应(codependency),因为所有人都不能成为别人爱的傀儡,注定要成为自我认同的个体才行。
父母之爱是一种能力,它让亲子在彼此互爱中发展各自的自我效能,最后都成为有爱心的人。这样的爱,当孩子长大成为身心健全的人时,父母也迈向另一阶段的成熟,从而怀着仁慈和智慧去看人生,领悟更丰富的生命意义。
教导要及时,方法要正确,这便是有能力的爱。有能力的爱使亲子发展出相互支持、彼此关心、互相了解和负起责任的关系。透过活泼丰富的互动,父母帮助孩子茁壮和成熟;将来孩子长大成人,也能反哺扶持老迈的双亲。
父母之爱有时代的趋势,因为每个时代的文化潮流略有差异,教育子女的态度不同,培养出来的性格特质也就不一样。美国自二○○○年以来,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性格,作了许多研究。他们把年轻的一代,称做Me世代。因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比较着重自我,注重自己的生活,强调自己的感受。圣地牙哥州立大学的社会学家特吉(Jean M. Twenge)指出:由于新一代的年轻人,受到的保护较多,接受的生活磨练少,父母过分强调孩子的自尊和自由,所以Me世代的人对社会赞许的需求下降,特别关注自我,普遍关心并强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较多外控性格倾向,物质享受需求增加,性观念的开放,喜欢做「让自己舒服的事」。
观察我们的新一代,就性格的积极面而言是:重视个人自由和自信,创意和想像力提升,肯定性高,追求兴趣和享受,拥抱理想与积极进取。年轻的一代的确有许多优异的表现,无论是运动、艺术、创意、发明和学业成就,在国际上有可圈可点的表现。不过由于些许教养上的偏差,诸如过度溺爱,而缺乏生活纪律的要求;强调升学竞争,而忽略生活的历练;着眼于自我实现,而忽略团队合作的培养……这些趋势性因素,也造就了新生代的些许弱点。
此外,父母在教养子女时,如果有了婚姻冲突甚至演变成家庭暴力,缺乏能力维护孩子的安全感和健康的自尊,甚至过度严苛或管教失当造成创伤等等,都会危及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孩子心理健康了,即使有最好的成绩也是枉然。
神经学家奥斯汀(James H. Austin)指出:我们大脑所经验到的世界,包含四个领域,那就是知觉、情绪、理性与抉择、直觉与创意。在情绪这一区块,如果有了不稳定的现象,个体长期陷入焦虑、悲观、愤怒、沮丧和忧郁之中,自我功能和回应能力将大大受到影响。然而,这些负面情绪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的,父母亲在抚育孩子和教导时,应特别加以关注。
诚如心理学家弗洛姆(Erich Fromm)所说:「爱的本质是给予。」它给所爱的人关怀,对其成长和需要负起责任,透过了解并以合适的方式提供协助。爱使所爱的人成长、自信和具创造力,并唤起对方爱的能力;于是,爱是人生中积极的力量,能突破藩篱,脱离孤单。父母之爱就是把乳汁、照顾、温暖和安全等等给孩子.亲子互爱,却又保持了各自的完整性。
《父母之爱》这本书,是我从理论和实务工作中,淬取出来的教导智慧。最近,我特别留意幼儿阶段的抚育和教导,深知孩子早年的经验,对其一生影响深远,所以又增补了新的内容。希望这本书能带给为人父母的人,正确的教养观念和方法,实践爱的真谛,壮硕下一代的健康身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