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进电动车、电池产业的趋势指南
欧巴马作庄、 巴菲特入股
电动车、车用电池全球吸睛
这场绿能革命的20兆大饼,台湾未来能吃到多少?
影响你我未来20年!开启人类生活迈向绿色环保新纪元!
因为绿能产业而生的绿钱(Green Money),正是人们重新找到新的经济产出价值,对地球环境友善的新经济元素。」 金融海啸给了大家一个当头棒喝,但也是机会,让大家重新去思考许多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家不要失望,企业应该把方向转往绿能产业,创造绿能商机。
本书清楚地传达了绿能环保的趋势,并介绍电动车、油电混合车的科技,同时,揭露许多家从事电动车、车用电池的公司,分析市场趋势,告诉大家绿能车与电池产业未来的潜力、勾勒出绿能产业的愿景。
随着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人类的文明蓬勃茁壮,遍佈全球五大洲的许多地方。尽管今日的风貌,在各个不同文化、制度的国度下有所不同,但大体上人们仰赖石化燃料而生,是当代荣景与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
在煤炭与蒸汽机的时代后,人类大量依赖石油,提供运输、石油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型塑了我们日常生活所见所得的很大部分。石油的价格兴衰,影响了人类的经济活动规模,拥有石油的权利与经济效益,成为数十年来各国竞逐的焦点。
油元(Oil Money,petrodollars),是20世纪、21世纪不可忽视的力量。狭义的论油元,只包含产油国手中累积的雄厚资本、资源,但广义地来看油元,却代表着人类很大比例的经济产出是仰赖石油的现况,多少人们是靠着石油在赚钱着。
可是,石油总有枯竭的一天,使用石化燃料对大气层的影响,是更多的二氧化碳与有害气体被排放到地球的环境中。我们无可避免地要担负起人类的责任,是否继续让这样的模式下去?
人类同样是个持续进步的生物与群体,绿能产业起来了,我们看到各种更环保,不依赖石化原料的新能源技术诞生,这能够减少人们使用石化产品的比例,剩下的就是石化工业衍生物体系能否取代的问题。
因为绿能产业而生的绿钱(Green Money),正是人们重新找到新的经济产出价值,对地球环境友善的新经济元素。
不论是节能的电动车、油电混合车、LED照明或智慧电网,还是储能的车用动力电池、新世代电池技术,还有创能的太阳能、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更洁净的发电技术,这些都或多或少有资格成为绿钱的环节。
摆脱油元,迈向绿钱,我们相信人类未来有更多的希望与可能性。
作者简介
集邦产研
集邦产研是专注于全球电子产业、新科技产业的国际研究机构与智库,关注绿色环保创新能源的科技发展已经有五年时间。并且成立www.energy.com.tw,提供国际绿能产业领域的研究报告与产业资讯。
集邦旗下有多个研究部门,其中,DRAMeXchange、WitsView与LEDinside分别已经在DRAM、NAND型快闪记忆体(Flash)、PC,LCD以及LED相关产业研究领域有相当的专业性与知名度,定期推出产业报告与产业情报资料,以及客制化产业报告。多年来已经受到国际大厂、金融与研究机构的肯定与资料引用,客户与影响力遍佈在欧洲、美洲、中东、日本、南韩、中国大陆与台湾等地。
专注新能源、绿能产业的重要智库与产业新平台
www.energy.com.tw
Chapter 1 入门篇 电动车用电池大浪潮来临
1.1 车用电池产业的全新机会与挑战
1.2 绿能环保车方兴未艾
1.3 各种绿能环保车的优缺点
1.4 车用电池与绿能环保车的绝妙搭配
1.5 拥有电动车的未来
Chapter 2 电动车篇 电动车产业大潮流
2.1 电动车概况
2.2 电动车带动产业更新与革命
2.3 法令限制与政策鼓励,期盼电动车普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2.4 纯电动车:价格昂贵,仍需要时间来普及
2.5 油电混合车:拥有汽车大厂技术加持与量产优势
2.6 太阳能电动车
2.7 燃料电动车
2.8 电动车动力系统
2.9 电动车热管理议题
2.10 电动车市场推广的阻碍与挑战
2.11 电池效率参差不齐
2.12 车厂竞相与电池制造商签约
2.13 电动车充电地点普及议题
2.14 电动车市场燃起车市明灯,掌握关键技术抢占市场先机
2.15 X Prize大奖催生新兴电动车厂
2.16 油电混合车将主导市场15年
Chapter 3 电池篇 未来前景看好的全球电池产业
3.1 全球电池产业现况
3.2 电池的种类
3.3 各种电池技术现况
3.4 电池产业竞合
3.5 废电池回收将是商机
Chapter 4 投资篇 电动车及车用电池的钱景在哪里?
4.1 新能源政策带来的影响
4.2 各国车用电池市场现况
4.3 车用电池将推动稀有矿产需求
.4 各国政府营造的投资环境
4.5 全球电池产业重要厂商与投资事件
4.6 电池产业的风险评估
Chapter 5 技术篇 车用电池的市场技术
5.0 车用电池是发展电动车的关键
5.1 车用电池的技术指标
5.2 各种电动车对于车用电池的要求
5.3 镍氢电池发展现况
5.4 锂离子电池发展现况
5.5 燃料电池发展现况
5.6 主要的国际电池相关标准
推荐序
台达电 创办人暨董事长 郑崇华
21世纪,地球暖化是人类要面对的最大课题。现在的气候变迁,导致异常的风灾、水灾、冰山快速溶解等灾害不断的出现。人类存在历史短短的5000年到2万年,相对于地球的46亿年。短短的时间造成的改变,需要改善,为后代子孙保留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工业化后一百多年来,过度开採资源、不同产业排放各种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暖化、空气污染、水资源分配不均、海平面上升、海洋生态浩劫等种种现象,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现在,应该是要转变生活方式与产业发展的时候了。
从运输体系来看,人类在这方面相当依赖石化燃料,无论是飞机、船舶、各种路上运输工具,都需要使用石化燃料,但石化燃料的能量转换后,会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也是近年来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 日益受到重视的原因,人类已经试图设法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足迹。
为了有效减少碳排放量,现在的解决方案有纯电动车以及燃料电池车,我本身使用的就是油电混合车,根据实际操作经验,可以比一般同级车种,省下约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油,也减少了碳排放。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会造成地球暖化,若不立刻採取有效行动,未来将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虽然节能减碳的行动不见得立竿见影,但是如果不做,就会有严重后果。
本书清楚地传达了绿能环保的趋势,并介绍电动车、油电混合车的科技,同时,揭露许多家从事电动车、车用电池的公司,分析市场趋势,告诉大家绿能车与电池产业未来的潜力、勾勒出绿能产业的愿景。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致力于提倡节能减碳,讨论碳税、碳排放权等议题,因为,要达成运输车辆减碳化,不只是车厂、电池厂、研发人员的努力,各国政府的政策、法规限制与奖励也很重要,透过政府的支持,才能够顺利再造新一波的产业革命。欧洲各国政府、美国、日本、加拿大、中国大陆、印度等多个国家,已经陆陆续续规划与提出可行的方案,用来引导产业革新,鼓励与推广更环保的运输方式。有了全球主要国家的强力动员与政策刺激,作为产业发展强力的后盾,也才能激起电动车产业、电池产业的新兴生命力,蔚为一股的新产业浪潮。
除了政府之外,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环保、绿能议题,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不单单只有照顾广大员工的家庭生计、维护股东的权益、创造公司利润最大化,更需肩负绿色环保责任,设法运用绿色资本的策略,多一点创新的思维与设计,在经营企业时,把环保思维放在营运策略之中,为我们身处的地球,尽一份企业公民的心力。
多年来,台达电在环保节能领域做了很多的努力,在使用材料、工厂制程都兼顾环保诉求,也兴建绿色厂办,同时还开发多种节能产品,并获得许多国际客户的肯定,证明善用绿色资本不是只有环保方面的意义,也是开启更多合作的契机。
金融海啸给了大家一个当头棒喝,但也是机会,让大家重新去思考许多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家不要失望,企业应该把方向转往绿能产业,创造绿能商机,把台湾在IT产业的实力转化发展到ET(Energetic Technology,能源科技),发展洁净能源、替代能源,而且企业重视环保不一定会增加成本,反而更节能。
“拥抱电动车”这几个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不仅仅是购买一辆电动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一种对未来的承诺。我一直觉得,我们不能被动地接受科技的改变,而是要主动去了解和拥抱它。电动车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行上的便利,它更代表着一种更清洁、更智能、更互联的未来。我最近也在考虑,是不是要将家里的二手车卖掉,然后考虑入手一辆电动车。虽然价格方面还有些纠结,但想到以后不用再为油价上涨而烦恼,而且能够为减少环境污染出一份力,心里还是挺期待的。我也看到很多台湾本土的汽车品牌,正在积极地推出自己的电动车型,这说明我们也在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尤其关注的是,电动车在智能化和网联化方面的应用。想象一下,你的电动车能够与你的智能家居系统无缝连接,能够自动规划最佳路线,甚至能够实现自动驾驶,这简直就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但它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这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升级,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
评分“绿能钱潮”这个组合,听起来就充满了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力量。它不仅仅是关于环保,更是关于经济的增长和繁荣。电动车作为“绿能”的代表,其发展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我一直在关注电动车相关的产业动态,从电池材料的研发,到整车的设计制造,再到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商机。我尤其看好的是与电池技术相关的领域,因为电池是电动车的核心。谁掌握了更先进的电池技术,谁就能在电动车市场中占据主动。同时,我也注意到,电动车的普及也带动了对相关软件和服务的需求,例如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等。这些都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我想,对于台湾来说,抓住电动车发展的机遇,不仅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更能够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评分“拥抱电动车”,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一开始会有些陌生,甚至有点抗拒。毕竟,我开燃油车已经几十年了,对它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但是,当我开始了解电动车的优势,特别是它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进步时,我开始改变了看法。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电动车,这说明它代表着一种新的趋势,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我最近在研究电动车的充电方式,发现有很多种选择,从家里的充电桩,到公共的充电站,甚至还有一些快速充电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充满电。这让我感觉,电动车的便利性正在不断提高。而且,电动车驾驶起来更安静,更平顺,也更省钱,这对于我们这些注重生活品质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想,与其被动地接受改变,不如主动去了解和拥抱它,也许会发现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分这股“绿能”的风,不只吹在路上,更吹进了投资人的心里。电动车,说白了,就是未来趋势的载体,而“钱潮”这两个字,则直接点明了其中的商机。我一直对一些能够引领时代变革的产业非常感兴趣,而电动车无疑是当前最耀眼的一颗星。想想看,从汽车制造商到电池供应商,从充电桩运营商到软件服务提供商,再到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维修服务,这个产业链条有多长,潜在的利润空间就有多大。我们台湾虽然不像一些汽车大国那样拥有自主品牌的传统燃油车巨头,但在半导体、精密制造、以及一些关键的零组件方面,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能够将这些优势与电动车产业紧密结合,抓住这个“兆元商机”,那将是何等壮观的景象!我最近在关注一些相关的公司,他们正在积极布局电池技术,或者开发更高效的充电解决方案。这些公司,或许就是未来引领台湾电动车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当然,投资有风险,但对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加上对具体产业链的深入了解,能够大大提高投资成功的几率。我个人认为,现在正是深度研究和布局电动车相关产业的好时机。
评分“兆元商机”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数字,它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电动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革新,它更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能源的生产、储存、分配到最终的消费,整个能源产业链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电动车作为能源消费端的终端产品,其普及将极大地改变能源的利用方式。我一直在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台湾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我们有没有能力在电池技术、充电技术、或者智能电网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从而在全球电动车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我看到一些台湾的科技公司,已经在积极布局相关领域,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同时,我也注意到,电动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电池的生产和回收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对电网造成的压力。我们需要在发展的同时,找到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评分“兆元商机”这个词,真是振奋人心。它暗示着这是一个体量庞大、潜力无限的产业。当我们讨论电动车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只停留在“车”本身,但实际上,围绕着电动车,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从上游的电池原材料、电池生产,到中游的整车制造、零部件供应,再到下游的充电基础设施、电池回收、以及与车联网相关的软件和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巨大的商机。我个人比较看好的是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毕竟,再好的电动车,没有方便快捷的充电设施,也难以普及。而台湾地狭人稠,如何高效地布局充电桩,尤其是在公共区域和住宅小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另外,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随着电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报废电池的处理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保和经济问题。谁能在这个领域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谁就能抓住新的增长点。
评分电动车这股浪潮,真的是席卷而来,让人不得不认真思考。我一直觉得,科技的进步总会带来新的生活方式,而电动车就是这种改变最直观的体现之一。想想看,过去我们对汽车的认知,除了代步工具,好像就剩下加油站的油价波动了。但现在,电动车的出现,打破了这个格局。从环保的角度来说,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我们这个资源相对有限的台湾,找到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以及最关键的——价格。虽然目前来看,电动车的初期投入可能比传统燃油车要高一些,但长远来看,节省的油费和保养费用,加上政府的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让它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我身边就有朋友,已经把家里的燃油车换成了电动车,他们反馈说,开起来更安静、更平顺,而且充电也很方便,家里的车位装了充电桩,晚上充好电,第二天又是满电出发,这简直颠覆了我对汽车生活的想象。而且,电动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革新,它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电池技术、充电桩建设、智能电网、甚至是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这些都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我常常在想,在台湾这片土地上,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成为电动车产业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方面,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投资的领域。毕竟,新能源的未来,离不开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
评分“兆元商机”听起来确实很诱人,但我也知道,任何伟大的成就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电动车产业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技术的不断创新,需要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更需要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我注意到,尽管电动车的发展势头迅猛,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电池的回收利用、以及对电网的负荷等。我们需要正视这些挑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够在电动车产业中创造出属于我们的“兆元商机”。
评分“拥抱电动车”是一种态度,一种对未来的积极回应。我一直认为,科技的进步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而电动车正是这种进步的体现。我注意到,近年来,电动车的性能越来越好,价格也越来越亲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和选择电动车。这让我看到了电动车普及的巨大潜力。我也在思考,电动车除了作为交通工具,还能有哪些其他的应用?例如,它可以作为移动的储能设备,为家庭供电,甚至为电网提供支持。这些新的应用场景,都将带来新的商机。我想,拥抱电动车,就是拥抱一个更清洁、更智能、更美好的未来。
评分我对“绿能”这个概念一直很关注,它不仅仅是一种环保理念,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电动车作为“绿能”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我记得前几年,电动车还只是少数人的选择,大家对它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都充满了疑虑。但短短几年时间,技术进步的速度之快,令人惊叹。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升,充电速度越来越快,续航里程也越来越长,价格也逐渐亲民。这让我看到了科技的巨大力量。而“钱潮”的涌入,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大量的资本涌入电动车领域,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扩张。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未来有更多、更便宜、更优质的电动车可供选择。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则意味着巨大的财富增长机会。我一直在思考,台湾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能否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或者智能控制系统方面,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全球电动车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