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型态+营养科学比例=治癒各种难病的力量!
第一本关于代谢型态与健康饮食的重要经典!
你知道每人的体质不同,适合的饮食就会天差地别吗?
大家都说有益健康的食物,真的适合每一个人?
为什么明明饮食很清淡,减肥却老是失败?
吃错食物,连情绪与精神状态都会大受影响?
风行美国数十年、经过严谨科学实验证明并取得专利註册商标,引导你了解自己的体质,找出真正让你身心健康的饮食型态!
美国代谢型态(Metabolic Type及 Metabolic Typing)专利检测技术权威领导人威廉.林兹.沃尔科特(William L. Wolcott)累积自身长达三十年的研究,将过去营养学强调「一体适用」的基础观念,进展到以个体为单位,根据个人代谢状况来摄取不同营养比例的饮食原则,堪称代谢型态饮食的经典鉅着。
1.巿面上所有探讨饮食和健康的书籍,多是说明:哪些食物具有什么营养素、对人体有什么功能,以及如何选择食物等,这些内容只是专注在食物本身,没有一本书真正告诉人们如何知道自己体质与真正吃对适合自己的食物。
2.本书是第一本有关代谢型态与健康饮食关系的书籍。
3.本书历经20年的科学研究,结合众多菁英学者和专业人士的智慧和心血,汇集而成。清楚并有系统性地阐述个人独特体质特性、专业问卷自我检测分析个人体质状态、相对体质的饮食计划和食谱、正确採购适合自己的饮食及问与答,读书可透过本书获得完整的个人保健概念。
4.每章可独立也可互相串连成系列。如:第二章以故事叙述个人代谢型态检测的发展历史,第六章为问卷自我检测,第七章则对应检测后之行动计划
5.对于慢性疲劳、体重过重、情绪不稳、体力衰退等恼人的疾病症状,甚至癌症、糖尿病、肥胖等现代文明病,书中皆有详述发生原因及改善方法。
6.本书可提供国人做为自我保健首要参考书籍,亦能提供营养师、心理师、运动保健师及医师等专业人士作为指导民众保健及预防疾病之重要参考书籍,了解个人体质和根本问题,共同提升国人健康状态。
本书特色
.第一本提供自我检测问卷以分析个人体质、提供完整饮食计划与食谱的实用书籍。
.第一本教人如何吃对适合自身代谢型态的健康书籍。
.第一本以科学为根基、从打造健康细胞着手的专业书籍。
.第一本专为个人量身打造,兼具医疗与自然养生之用的保健书籍。
作者简介
威廉.林兹.沃尔科特William L. Wolcott
作者为美国代谢型态检测技术研究发展之权威领导人士,累积30年实证经验,帮助千万美国人了解个人体质生化代谢状况,吃对适合自己的饮食及执行正确的生活型态,获得健康。他成立Healthexcel代谢型态检测网站机构,提供全球追求健康的人们自我检测个人体质生化代谢及最适健康计划。此机构并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成立认证教育中心,并已培育数百位医师、营养、运动等合格认证之健康专业人士,指导人们执行代谢型态饮食生活计划。
译者简介
袁毓莹(Belle)
资深营养师,台北医学大学保健营养研究所毕。15年以上实体及线上减重课程设计及辅导经验,以「协助人们成为管理身心健康与享受优质生活的专家」为终生志业。现任代谢型态传播(股)总经理,及机关团体演讲人。
【专长】个人代谢型态饮食评估、慢性病饮食治疗、家庭营养谘商、营养保健食品谘商
【e-mail】belle.yuan@mytabolic.com.tw
王淳(Ken)
临床心理师,台湾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临床组硕士毕,对于情绪健康与大脑保健之推广充满热情,愿协助民众成为自己的健康专家,现任精神科临床心理师、代谢型态传播(股)产品经理、学校驻点心理师及各大机关团体演讲人。
【专长】心理评估、成人心理治疗、儿童心理谘商、亲职谘商、营养与大脑保健
【e-mail】ken.wang@mytabolic.com.tw
推荐序一 你吃对了吗?—先建立正确观念 陈俊旭
推荐序二 吃对食物,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陈五福
推荐序三 营养科学的现代新观念 黄士懿
推荐序四 食物决定你的健康 柯永河
推荐序五 食物就是最好的药 韩蔚廷
致谢
前言
序言
第 一 章 别人的食物可能是你的毒药
第 二 章 代谢型态发展简史
第 三 章 全新的医疗思维
第 四 章 营养学革命
第 五 章 传统诊断的侷限
第 六 章 找出你的代谢型态
第 七 章 吃对你的代谢型态
第 八 章 常见问题
第 九 章 微调你的饮食
第 十 章 量身订作减重计画
第十一章 除了饮食,还要注意什么?
第十二章 如何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附录A 疑难排解测试
附录B 九大基础体内平衡控制机制
附录C 各代谢型态的营养补充品
参考书目
索引
推荐序一
你吃对了吗?──先建立正确观念
三年来,我曾经受邀替十几本书写过推荐序,而这本《代谢型态饮食全书》,是我所推荐的书籍当中,最重要的一本。这本书中所提出的观念,是许多生机饮食的爱好者、营养师、医师,所严重缺乏的知识。代谢型态的知识,在华人世界里,除了我在《吃错了,当然会生病!》、《吃对了,永远都健康!》有概略性的介绍之外,几乎鲜少有其他作者或专家提及。我很高兴这本《代谢型态饮食全书》的中译本终于问世,如果能发挥它的影响力,一定会对想追求健康的华人有很大的助益。
这本书,详细解释一个划时代的知识──代谢型态。我第一次接触代谢型态的观念,是我在美国唸自然医学院的最后一年,临床指导教授薛尔曼医师告诉我们代谢型态的观念有多么重要,而且如何彻底改变他的开业方式。他本来专精草药学与同类疗法,但是,由于发现病人常常因为吃错代谢型态的食物,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平衡的症状。与其给予草药或其他天然药物,薛尔曼医师发现,只要正确检测出病人的代谢型态,然后调整饮食的比例,很多疾病就可以渐渐改善,甚至不药而癒。
当年,身为实习医师的我,实在无法判断教授所言可靠与否,吃对食物比例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毕业后有幸到加州的克里斯多医师诊所进一步学习检测方法,然后加以应用在自己和病人身上,我才开始确定它的真实性与重要性。几年的临床累积下来,我发现很多人的血糖不稳、慢性疲倦、肾上腺衰竭、头昏眼花、情绪不稳、免疫力下降、甚至肥胖,都和代谢型态失衡有密切关系,有时只要简单地调整饮食比例,就可以把困扰多时的毛病治好,效果之好,时常出人意料。
我自己也是代谢型态的忠实拥护者,每天身体力行,奉行不悖,若是有几餐吃错比例,敏感的我就可以感觉到身体开始失衡。我常常四处演讲,有时甚至一天要从早上讲到晚上,但却不会累、声音也不沙哑。很多听众问我怎么办到的?可以讲到晚上还是精力十足? 其实,我的祕密之一,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代谢型态,吃对食物比例。如果我吃错了,就不容易维持体力。
八十年来,虽然代谢型态是由西医师、牙医师、自然医学医师、嵴骨神经医师等等专家所贡献集合而成的一门学问,但是,它所代表的精神,其实正是自然医学的精随。在此书的一开始,你就会看到一些古老原住民饮食,虽然吃的食物极端不同,却都让人强健有力。目前的营养学和医学还有许多盲点,而且太过于微观,以致无法解释很多简单的现象。此书中充满许多宏观的看法,可以激励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健康。
如果你是初次阅读本书,你可能还不能理解这本书的重要。你一定要亲自体验看看,把自己的代谢型态测出来,然后改变饮食,你就会渐渐发现身体真的不一样。正确的代谢型态饮食我已经奉行多年,这本书对我而言,不是「重要」两个字可以形容,而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健康宝典。想要维持优良的生理运作,或是要促进身体健康,我强烈推荐读者细读此书,加以灵活运用,您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最后,希望各位读者能建立正确观念,身体力行,永保健康!
美国自然医学博士、美国维尔康天然诊所院长
陈俊旭
推荐序二
吃对食物,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第一次接触「代谢型态学说」是在去年八月,我刚好结束一个颇完整的身体检查,健康状况大致良好,只有血糖和血压偏高了些。于是我听从营养专家建议,开始採用最科学的「代谢型态检测」来作为饮食控管。
回想自己幼年时期,家境清寒、饮食节制、生活简约,没有多余的时间和金钱吃喝玩乐,打工赚学费之余,就爱读书、爬山,倒也练就一身好体能。成年后,赴美求学旅居多年,忙于开创自己的事业,创投多家公司,虽忙但颇乐在其中。从未间断爬山的习惯,也让我一直保持旺盛的精神和体能。近年来,对于自己有三高的倾向,仔细思考,应是长久以来对于「吃」这件事,总是不在意好还是不好,只要有吃就好!不过这几年来,基于健康维持的考量,也响应环保,开始茹素。
经过百题的代谢型态问卷检测,再针对生理异常数值,找到了我的代谢型态——「平衡型的饮食」,也就是在我的一餐食物中,醣类要占45%,蛋白质和脂肪食物则占55%。如果我的饮食大部分偏向醣类食物,或者偏向蛋白质、油脂食物就不符合我的代谢型态饮食计划。虽然我不是很清楚每样食物的比例要如何计算,但针对我习惯的饮食,记录二週后评估,发现我确实没有吃对适合我的型态食物,经过四週的调整后,倒是观察到偏高的血糖值逐渐改善。
对于「代谢型态学说」的印象,我并没有深入了解,但我向来支持专业的研究和建议。既然代谢型态检测技术在美国已发展超过三十年,而且有数万人运用它来做个人量身的饮食计划,获得成功健康改善。此外,国内有人愿意克服语言藩篱、投资心血去学习并把它作为研究论文,相信值得尝试。
从小到大很多事情我们不尽然可以自己做主,但对于「吃」这件事情,每天都要发生好几回,我们是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拥有绝对的掌控权。我十分认同作者在第一章就谈到的「别人的食物可能是你的毒药」(One man’s food is another’s poison)这句罗马古老的智慧语言。每个人应该了解自己的体质,吃对适合自己的食物,加上适度的运动与舒压,就有益于健康。但要如何吃出健康,就是一门学问了。
相信读者可从本书丰富的内容,获得宝贵的知识和方法。并祝福各位成为管理自己健康的主人!幸福平安
安那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陈五福
推荐序三
营养科学的现代新观念
相较于早期的传统生活,近年来,有愈来愈多国人因工作及生活压力,长期为焦虑、头痛、失眠、荨麻疹等杂症所苦,甚至罹患癌症等可怕疾病。殊不知,这些问题的产生皆与饮食极大的关连。由于饮食不当,导致营养无法均衡摄取,进而危及具保护与修复功能的免疫系统,让人体容易受到有毒物质、环境污染及其他肿瘤疾病的攻击。因此,若想拥有健康的身体,首要之务,便是强化自身的免疫系统。然而,想要拥有强而有力的免疫系统,则有赖于健康的饮食方法。
《代谢型态饮食全书》叙述了古老饮食智慧与人类生存的历程,内容深入浅出,虽然是译自英文原着,却颇能吸引吾人的阅读。文中提到相当多现代饮食与传统饮食的差异与造成差异的原因。传统时代对饮食与医学知识的解读,大都由个人经验与观察而得,而现代医学与科学对于如何解读饮食对健康的影响,犹如科学拼图一般,越趋明确。两者之间看似并无交集,但实则不然,由本书所提供的资讯或可一见端倪。
笔者从事营养科学教育工作多年,总是想尽办法借由临床与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们愉快学习营养与慢性疾病的相关学问,本书已具备上述吸引读者的特色。此外,译者审慎译出原着的精华,提供给广大读者新的思维,应是阅读本书的另一个收获吧!
台北医学大学 保健营养学系教授
黄士懿
推荐序四
食物决定你的健康
最近,因为授课忙,难有时间走笔续写,三年尚未完成的习惯心理学系列书的第六册《良好思考习惯》那本书。不过,偶尔在脑中想,一旦该书杀青,则打算写一本「良好饮食习惯」。觉得「良好饮食习惯」是一个人维持心理健康的至要基础之一。
怎样的吃法、吃什么一个人才能身体健康,打好心理健康的稳固基础呢?有撰写这一本书的愿景,因此最近颇留意于此议题的相关资料,包括新闻报导以及新书介绍。但是,一直以来有个印象,关于吃什么,一个人才会保持健康,或拾回健康的讯息虽然数不尽,但内容常常前后不一致,有时甚至互相矛盾,或南辕北辙。因为着书的行为要慎重考虑它对于读者群的影响后果,尤其与读者的生理健康息息相关的「良好饮食习惯」之类的书;因为此类书籍所记载的内容必须是肯定会带来好影响的,能造福人群的,不然不如一字不写。
当站在选择参考资料的十字路口时,恰巧接获商周出版的推荐邀请。详知该书的名称和内容后,自忖那就是我望穿秋水盼等了多时的那类参考资料,所以很快地对他表示乐意为其效劳。
接到稿本后,我就忙中抽空浏览了每章的题目,以及第一章的前面几页。唸了第一章的标题:「别人的食物可能是你的毒药」的感觉是着者的用词未免太夸张,所以就在第一页空白处写下了「这怎么可能?」的评语,带着好奇心和半信半疑的心,我继续把小标题「古老的饮食智慧」的一节读完;觉得这一节的内容虽是充满了神奇色彩,但是并非天花乱坠,而是「言之有物」、「有凭有据」的。所以我在同页的译稿空白处又写下一段批语:「好像是神话,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天方夜谭,但是又有证据的科学式叙述」。
就这样,我让自己的好奇心以及追寻新知识的慾求欲罢不能地每天一有时间就把译稿捧在手中贪读下去。时值寒流正在北台湾肆虐,人人喊「冷呀冷呀」的新历年刚过的节季,向来怕冷的我却忘了寒气,边唸边用红笔在译稿上的每一重点处划下红线,几乎每页都少不了五条以上的。可见,我唸得多出神,也可见此书的内容舖满了令人捡不完的黄金知识稻穗。
第二章的章名是「代谢型态发展史」。内容比比皆是扣人知识心弦,令人产生知性感动的内容。看完了这一章,我感动之余,不得不又在空白处写下「这是医疗史上的革命性发现」。
第三章取名为「全新的医疗思维」,章内有「对抗医学」、「对症医学」和「另类医学」等新名称。作者认为,过去的传统医学和新兴的另类医学都属于「症状和疾病导向思维」的医学,较能有效处理,急性症状问题,使用的疗法是对症下药的对抗医学或对症医学,这一类医学解决慢性病的效果却非常有限。
与之相比,本书所介绍的「新兴医学」可称为「健康饮食医学」、「修补医学」、「代谢型态修补医学」或「平衡医学」。这一门「新兴医学」虽然对急性症状没有立竿见影的功效,但在解决慢性病方面效果却斐然、亮丽,可说可弥补传统医学之不足;若和传统医学能天衣无缝地统整在一起,则可建立一套非常完善的医疗体系,既可预防众生发生疾病,也可继续维持每个人理论上能享受的健康和长寿。
第四章的内容与营养学的革命性看法或思维有关。作者使用的标题是「个人专属的营养」来强调说,关心自己身体健康的人都要重视自己的生化条件是有其独特性,而凭这独特性,每一个人可维持他的健康状态。作者进一步说:「我们个人健康是奠基于自主神经、氧化、分解、合成代谢,以及其他体内平衡等五个系统及其间的独特组合型态。」作者把这独特组合型态称为「代谢型态」。书中作者以表格方式,列出五个罹患高血压症的患者分别说明其「代谢型态」、及「代谢型态治疗医学」是「病因导向」的治疗方法,相当不同于「症状导向的医疗法」。作者在该表格的最底栏中註明说:「每个人的单一疾病或症状是由于不同类型的生化失衡所致。」表中的每一个案都有高血压及相关的心血管失调病症,但他们体内的生化失调却迥然不同。
从表中五例,作者选其一说明检测结果表示此例的独特代谢型态是属于(1)由副交感神经系统所支配;(2)其氧化程度是快速的;(3)其合成代谢系统是不平衡的。据于此,作者建议,该例的正确饮食习惯最好是摄取更多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饮食。此建议乍听正好与一般高血压症专科医师的嘱咐恰相反,令人觉得匪夷所思。
但是建议所导致的疗效却意外地好;此例的血压从149 / 98 mmHg降到正常水准的124 / 83 mmHg,胆固醇值在四个月内从346 mg/dL降到195 mg/dL,体重减轻了三十六公斤。本书作者也举表中的第二例,来表示第一例的病情改善并非偶然;第二例的临床症状也与第一例相同,苦于多年的高血压、胆固醇以及肥胖症,但是「代谢型态检测」结果与第一例完全不相同。所以医师给的饮食建议安排是完全不同于第一例,是低脂肪、低蛋白及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并补充一些营养素以弥补其代谢失衡。第二例患者培养此饮食习惯的结果也是很有效,高的血压和胆固醇指标迅速降到正常水准,一年内体重也减轻了二十三公斤。随后,医师也逐步减少他的药物剂量,直到完全不使用。以上两例的年龄分别是五十五和五十多岁。书中作者根据众多类似案例的饮食习惯改变而得的有效发现,大胆地做了如下基本假设:「不同的病患需要不同的饮食习惯,病患所需的饮食都应依其本身的独特代谢型态来规划。」
那么哪一种代谢型态须要吃哪一些饮食呢?作者以蔬菜为例说明另一重要饮食习惯原则:「蔬菜对所有人都有益,但并非所有蔬菜对各种代谢型态都有利」,例如胡萝卜、花菜和豆类对快速氧化类型者产生体内平衡的良效,但对于慢速氧化类型者产生体内失衡,使血液偏硷,而这是快速氧化者的酸性血液所需要的。相对地,有助于慢性氧化类型者体内平衡所需的蔬菜类是青花椰菜、莴苣、洋葱和马铃薯,而这些也正是不利于快速氧化类型者的体内平衡。
根据第四章所论的发现,作者在第五章就指出现有的传统诊断学之侷限,并且以验血技巧为例说明这项检验为什么无效。他说临床上常见到的现象是,当身体缺钙时,血液检查结果却表示血液中的含钙量是正常,这样的结果会使当事人空欢喜,但也使他心中纳闷,因为不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验血结果?作者说:「这可能是因为身体对于缺钙已经做了反应,将牙齿或骨骼中的钙质拿来弥补其他系统所缺的钙。」也就是说,为了维持体内系统的运作稳定,身体会做出「挖东墙补西墙」的因应,但验血的技术是无法看出这个因应过程。针对上述验血技巧的缺点,作者说:「可用代谢型态的检验方式来大辐加以改善,因为这检验方式所提供的架构可以准确地釐清和了解营养素(钙或钾或其他)的不足或过量。」
在第五章,作者很亲切地介绍发掘自己独特的生化特性之重要性及其具体方法。他说我们的身体语言是由解剖学、生理学甚至心理学的资料所构成的一部检测代谢型态的大字典。具体地说,它包含「硬体设施」,诸如个人的外貌,解剖特征或器官结构,和「软体设施」,诸如个人的各种习惯组型包括饮食习惯组型。不管是硬或软的设施都是个人独一无二的体内平衡控制系统的直接表征。因为遗传,我们会在自主神经系统、氧化速度、分解代谢∕合成代解系统之平衡以及分泌等四个系统表现出强弱。这四系统都是决定个人代谢型态的关键,而这四系统的功能运作得是否适当都会透过我们身体的硬软两设施显示出线索。例如身材高挑且注意力集中,但消化系统不好的人,表示他的交感神经系统比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更旺盛;另外在食慾不佳,缺乏活力的问题,但摄取糖分或淀粉后情况会好转的人,则可能属于慢速氧化型。再者,若有失眠或腹泻等困扰的人,则他的分解代谢系统可能比合成代谢系统的运作旺盛。
本书共分十二章,虽然分量满多,但章章都会使读者感到惊奇,且十分重要。从第六章开始作者讨论一些可用到你身上的许多诊断技巧,由它可知道你身体需要什么营养素或实际食物。本人所研究的是如何培养良好饮食习惯,所以认为本书的内容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最先进的有关理论基础,也提供了很具体的饮食资讯,借此我们可培养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的良好饮食习惯。
正如有些善心人士所言,好的东西要和大家分享。本人认为此书立意良善,撰写严谨,取材客观又科学,举例详细,读来有趣,内容理论实用兼具,而且若能善用之对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都有益,所以郑重地在此为本书作推荐序。
台大心理学系名誉教授
柯永河
推荐序五
食物就是最好的药
译者袁营养师是我一位多年银行好友同事的夫人,约五年前袁营养师服务于百略医学科技关系企业-康适诊所活道学院时,负责开发一个以体质检测为主,作为个人饮食及生活型态建议的「代谢型态八週体重管理课程」。在盛情邀请下,我花了七週的时间参加课程,体验不同于坊间的减重方式。因此,有机会接触美国发展的「代谢型态检测技术」,检测后我的代谢型态属于交感型,大概知道饮食中应该多摄取五谷蔬果类的含醣食物,过程中也确实获得颇多有关减重营养、心理和运动相关的知识,印象颇为深刻。
「健康就是财富」一句老生常谈、再平常不过的话语,倒是我对「健康」深刻的体会,就像人生和企业金融的道理一样。对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健康,它不但是财富,也是最值得投资的资产。健康,就像存款提款的道理一样,一直提款,没有存款,当然最后就没钱,没钱时或许还可以借贷一段时间,但要有机会把它赚回来,投资得当就有机会。如果投资连连失利,最后的结果当然就是破产, 严重破产时,人生是毫无希望的。失去健康的人一如穷困潦倒之人,钱虽非万能,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惟知易行难,有多少人可以身体力行康健一生?!
身处金融业多年,业务繁重且应酬多、工作时间长运动少,知道健康重要是一回事,要去做又是一回事。常在应酬席间,听到多位好友企业主分享忙里抽空的养生之道,我就姑且听之习之,也很难说到底那个好,那个有用?! 译者邀请我为《代谢型态饮食全书》书籍出版写推荐序,也为广大群众的健康推荐「吃对食物、用对方法」作为健康管理的提醒。 我所知道的「代谢型态检测」是个简单、科学的方法,利用这个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物,运用在平常饮食、应酬和出差外食的食物选择,养成习惯,应不难做到。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从代谢型态的科学发展历史、现代医疗保健思维的转变、自我检测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物,及运用的工具和方法,一应俱全,确实可以作为日常健康饮食的工具参考书。
最后,以中国人常说的「药食同源」,食物就是最好的药和读者共勉。生病的人通常若不吃垃圾食物,好好地以饮食调理,很快可以恢复元气,再造天生的自癒力而康复。同理可证,在没生病时,吃对食物就是吃到不生病的好药,预防胜于治疗。对于忙碌的诸多朋友们,别忘了打理自己一辈子的健康财,一起「用对方法、吃对食物」创造健康。
台北富邦银行 总经理
韩蔚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