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国历史揭开了灿烂的新篇章。60年来,共和国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从一个贫穷、闭塞和落后的国家逐步走向富裕、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每一步前进的足迹都留下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在这60年的发展进程中,教育事业也在艰难之中不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业已初步建立,教育事业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为中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时,国家经济极度落后,教育基础极其薄弱。当时只有20%的学龄儿童能够入学。为了解决世界上最多的学龄儿童入学,普及义务教育成为政府的长期发展国策。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的方针。之后,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普及教育。至1957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就达67.7 %。特别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实施义务教育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1980年12月,政府下达《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在20世纪80年代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任务。1982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中国开始步入依法推进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轨道。1985年5月《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把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1986年4月12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7月1日施行。《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从此开始正式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2000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6%左右,我国政府提出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顺利实现,用15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
【普及与提高】
上篇 新中国成立后17年的初等教育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17年的初等教育概述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初等教育(1953-1957)
第三节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1958-1966)的初等教育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17年初等教育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初等教育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第二节 初等教育的教育管理
第三节 17年初等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改革
第四节 初等教育中的知识分子和教师问题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17年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和若干教育思想的讨论和批判
第一节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若干教育思想的讨论和批判
中篇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初等教育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初等教育
下篇 改革开放后的初等教育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初等教育发展概述
第六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及其贯彻
第七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初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第八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初等教育课程改革
第九章 改革开放后初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第十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初等教育的普及工作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专题研究(上)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专题研究(下)
【应试与素质】
第一章 中等教育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
第一节 中等教育性质
第二节 中等学校培养目标
第三节 中等教育任务
第四节 中等教育功能
第二章 中等教育学制
第一节 中等教育学制的整体改革
第二节 中等学校分轨问题
第三节 中等学校文理分科与并科问题
第三章 中等教育办学体制
第一节 中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含义
第二节 中等教育办学体制的60年变迁
第三节 中等教育办学体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四章 中等教育投资体制
第一节 中等教育投资体制的含义
第二节 中等教育投资体制的60年变迁
第三节 中等教育投资体制的现状
第四节 中等教育投资体制的问题与对策
第五章 中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第一节 中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含义
第二节 中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60年变迁
第三节 中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六章 中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第一节 中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含义
第二节 中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60年变迁
第三节 中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现状
第四节 中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
第七章 中等学校课程
第一节 中等学校课程的含义
第二节 中等学校课程的60年变迁
第三节 中等学校课程的现状
第四节 中等学校课程的问题与对策
第八章 中等学校教学改革
第一节 中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含义
第二节 中等学校教学改革的60年变迁
第三节 中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现状
第四节 中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第九章 中等教育考试制度
第一节 中等教育考试制度的含义
第二节 中等教育考试制度的60年变迁
第三节 中等教育考试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精英与大众】
前言
第一章 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历程
第一节 “十七年”的高等教育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高等教育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恢复、调整、改革、整顿和提高
第四节 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等教育
第五节 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时代
第二章 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成就
第一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第二节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创新
第三节 高水平大学发展与重点学科建设
第四节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五节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第六节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高校科技体制改革
第七节 高等教育法制建设与高等教育规范办学
第三章 各类型各层次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上)
第一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二节 民办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发展
第四章 各类型各层次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下)
第一节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节 地方高等教育与地方大学发展
第五章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
第一节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 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节 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第四节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后勤社会化改革
第五节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第六章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节 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第二节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第三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第四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附录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第一节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巨大成就
第三节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几个典型
第四节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展望
后记
【知识与技能】
导言
第1章 中国职业教育缘起
第一节 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近代职业教育的起步——清末实业教育的产生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的创立与发展
第2章 共和国诞生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的职业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职业教育的重建
第二节 技术本位职业教育政策的调整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和职业教育浩劫
第3章 中等教育结构调整下的职业教育发展
第一节 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第二节 中等职业教育制度改革
第三节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第四节 发展农村技术教育
第4章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政策的调整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驱动下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职业教育市场化运行机制的萌芽
第三节 职业教育法制化办学与市场化办学体制改革
第5章 世纪之交职业教育的调整与变革
第一节 世纪之交职业教育发展概述
第二节 世纪之交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调整
第三节 世纪之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跨越式发展
第四节 世纪之交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第五节 世纪之交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
第6章 职业教育的世纪选择:国家发展战略
第一节 新世纪职业教育的战略选择
第二节 新世纪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
第三节 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升
第四节 新世纪农村职业教育转型
小结
后记
「中國教育60年」,光是這個書名就讓我想到了無數的畫面。從我年輕時聽說的「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到現在大陸社會強調的「雙減政策」,教育的內涵和形式,顯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對這本書非常感興趣,想知道它會如何梳理出這樣一個龐大的敘事。特別是,我很好奇在不同時期,教育的目標和手段是如何與國家的發展戰略緊密結合的。例如,在計劃經濟時期,教育的重點可能在於培養忠誠和專業技能,而在市場經濟轉型期,教育又承擔了哪些新的使命?書中會不會探討到教育的「工具性」與「育人」之間的張力?也就是說,教育到底是為了培養合格的國家建設者,還是為了培養獨立、健全的個體?這兩個目標之間,在不同時期是如何被權衡和取捨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比較宏觀的視角,分析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背後,有哪些深層次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因素在起作用。同時,我也希望能夠看到一些微觀的、貼近生活的教育場景,讓讀者能夠真實地感受到這六十年來,中國大陸的教育是如何在不斷摸索和前進的。
评分這本《中國教育60年》的書名,讓我不禁聯想到自己小時候在台灣接受教育的點點滴滴。雖然時間軸是大陸的,但教育的本質,那種對下一代的期盼和培養,我想是相通的。我很好奇,在這六十年裏,中國大陸的教育體系是如何應對時代變遷的?比如,改革開放初期,經濟發展迅速,教育如何跟上這種步伐,培養出國家需要的人才?再到後來,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教育的價值觀念是否也有所轉變?我尤其對「素質教育」這個詞在大陸的演變很感興趣。在台灣,我們也一直在探討素質教育,但具體的實踐和效果,各有各的挑戰。我想知道,在大陸,素質教育是如何被理解和推行的?它是否真正實現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還是說,在追求升學率的壓力下,素質教育的理念在執行過程中有所變形?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或者是一些教育者的親身經歷,那肯定會讓內容更加生動和有說服力。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大陸在教育領域的深層次思考和實踐,進而反思我們自己在教育上面臨的課題。
评分《中國教育60年》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台灣過去幾十年教育的演變,雖然主體不同,但「教育」這個關鍵字,總能引發我強烈的共鳴。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教育與社會變遷之間的相互關係?比方說,在大陸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教育的資源分配是否出現了新的挑戰?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對教育公平的影響,在這六十年裏是如何呈現的?我非常希望看到一些關於農村教育、貧困地區教育的篇章,了解那裏的孩子們是如何透過教育來改變命運的。同時,我也想知道,隨著中國大陸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教育體系是如何應對來自外部的影響和挑戰的?課程內容、教學理念,乃至於學生的國際視野,是否在這六十年裏有了顯著的提升?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呈現出中國大陸教育發展的全貌,不僅僅是政策的頒布和體系的建立,更能捕捉到教育現場的真實面貌,以及不同群體在教育中的經歷和故事。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圖表、數據,或者是一些歷史性的照片,那將會讓整個閱讀體驗更加豐富和深刻,也更容易幫助我這個台灣讀者,建立起對這段教育史的清晰認知。
评分老实说,我拿到《中国教育60年》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有点小忐忑的。畢竟「六十年」這麽長的時間跨度,要涵蓋的內容肯定非常龐雜。我腦子裏浮現的是各種各樣的教育場景,從最基礎的掃盲運動,到後來追求高等教育的普及,再到如今強調素質教育、創新能力的培養。我不知道這本書會著重在哪個面向?是會側重教育政策的變革,還是會聚焦在教學方法的演進?抑或是深入探討教育資源的分配與公平性問題?這些都是我非常關心的。我個人一直對教育中的「人」這個元素特別感興趣,也就是說,在這些政策和體制變革的背後,有多少老師、學生、家長的故事被記錄下來?教育最終還是要落實在每一個個體的身上,他們的體驗、感受,才是最真實的。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數據和理論,更能觸碰到教育現場的溫度,呈現出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學生們,在教育體系中的真實生活狀態。而且,台灣的教育發展也有其獨特的軌跡,我很好奇,大陸的教育在這六十年裏,有哪些地方與我們的經驗異曲同工,又有哪些地方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可以提供一些值得我們借鑒的啟示?
评分哇,这本《中国教育60年》的书名,一看到就勾起了我满满的好奇心。我生长在台湾,从小接触到的教育体系,和大陆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故事,一直是我非常关注的领域。每次看到一些关于大陆教育的讨论,总会觉得隔了一层纱,不太清楚他们真实的发展脉络。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时,第一个想法就是,这可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能更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毕竟,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影响几代人的成长。我一直觉得,两岸虽然在政治上有差异,但在文化和教育的根源上,是有着深厚联系的。如果这本书能细致地梳理出这六十年间,中国大陆的教育如何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经历了哪些挑战,又取得了哪些成就,我想,这对我们理解整个华人世界教育的演变,都将有重要的意义。我尤其想知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目标和重点是如何调整的?有没有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以及,这些改革对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书名听起来就很厚重,我期待它能带来扎实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帮助我构建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