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领域的学习是一种整合性、连续性的经验,兼容了其他课程领域,并将学校、家长与社区等概念融入。《幼儿社会教材教法》第八版的特色在于:
*以孩子的成长、发展、学习等相关理论和研究为基础,不仅将此与社会领域的各种议题做紧密的连结,也统整了视觉艺术、音乐、动作、科学、健康和语言等课程。
*特别将美国社会学科学会的十个课程主题标准包含其中,这些内容将会培养孩子历史、地理、经济与其他社会学科的知识,并且养成良好的技能和态度,以在未来的民主社会中成为一位全方位的优良公民。
*强调全人孩童、採用游戏中学习的教学取向,提供教师们开始使用电子科技设备的概念,使我们更加靠近资讯和知识,成为更有效能的社会学科专业教师。
*新版特别注重「文化」、「多元性」与「融合教育」的议题,将会促使教师教学时进一步教导幼儿学习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上一版令人欣喜的设计:教学范例与观点讨论、儿童作品、课前问题、章末摘要、延伸活动及教学资源等皆仍保留!
前言
译者:萧美华
《幼儿社会教材教法》是给职前与在职教师参考的一本教科书,发行以来深受使用者肯定。我们很高兴能接下这本书的改版工作,好让Carol Seefeld博士这本优质的教科书能够持续更新,呈现给大家。第八版内容在介绍当今幼儿教育和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变革的同时,仍然保持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完整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孩子的成长、发展与学习
第八版仍是以孩子所需的知识为基础而编写,虽然世界在改变,但孩子仍旧是孩子,他们的成长、发展与学习总是以孩子们惯有的方式进行着。第八版的《幼儿社会教材教法》以孩子的成长、发展、学习等相关理论和研究为基础。本书每一章也将成长、发展与学习的相关研究或理论与社会领域研究的各种议题做紧密的连结。
文化、多元性和融合教育
第八版最大的特色是注重「文化」、「多元性」与「融合教育」的议题。本书专章阐述值得赞扬的「多元」和「差异」的概念,培养职前与在职教师对于此议题之课程设计和教学实务有一完整的知识基础,这些来自新进的理论与研究的知识基础,将会促使教师教学时进一步教导幼儿学习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在本书其他章节也都可见赞扬多元文化的概念与实务,这些概念与实务可应用于教导所有学习社会领域的孩子们,不论这些孩子是否具有特殊的需求或个别差异。
透过活动来学习的概念
我们认为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在一个丰富的、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如此方能促进和提昇孩子的各种学习能力,诸如游戏、心智、生理和社会互动。研究清楚指出:人们最佳的学习方式是透过「活动」来习得。当人们若有其事的把弄着物品或和他人玩游戏而获得某些想法,这种「主动」的活动与游戏是学习最重要的元素。游戏扮演统整社会领域课程的重要角色,且被认为是孩子学习的基本模式。本书中,每一章节皆会提及一些游戏与活动,但也安排独立的一章专门介绍孩子学习的各种资源与活动,作为教师安排课程时参考,以协助孩子能从活动中学习。
统整的取向
社会领域课程的学习是一种完整的经验。在本书中不仅相信孩子学习的完整性,也认为认知和社会成长、生理、情绪发展密切关连。
社会领域课程的进行被认为是一种统整的经验,其中涉入学校、家长与社区等概念。社会领域课程也呈现出一种连续性的经验,这经验的建立不仅从孩子还在襁褓时或在学前学校时便已开始,更延续到就读幼稚园、小学时。
即使本书是以「章节」方式描述社会领域的课程,但都是以「学习是一种连续且统整的活动」为理论基础。因此,社会领域课程兼容其他课程领域,从第八版的《幼儿社会教材教法》内容中可见统整了视觉艺术、音乐、动作、科学、健康和语言等课程。
社会领域内容的变化
自从第一版的《幼儿社会教材教法》出版以来,世界已有了戏剧性的转变,但孩子及其学习方式却少有改变。和前几年比较起来,我们所生存的世界越来越缺乏安全感,经济生活也越来越没有保障,我们撰写这篇前言时,正是在美国新任总统欧巴马就职典礼后不久,这是一个改写历史且影响深远的事件。
科技与技术的扩张也造成全球性的改变,电子邮件的使用拉近距离遥远的彼此,科技使我们更加靠近资讯和知识。孩子拥有的科技相关知识与经验比以前更多,使用科技的年龄也愈趋下降,鑑于此,第八版也提供教师们开始使用电子科技设备的概念,如使用数位相机、到网际网路蒐集资料等。
幼儿教育领域的最新成长与转变也成为本书的重要基础。幼儿教育迈向未来的同时,已展现了专业化的思维且建立最新的专业标准。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已经建立一套维持出生至八岁教育品质的最新标准,如课程标准、教师专业养成标准。因此,孩子都应被专业的、高学术能力的合格教师所教导的基本假定仍继续出现在第八版中。教师必须以孩子的观点思考教师的角色、了解孩子与其学习的节奏。本书提供大量有关社会领域课程的教学实例、建议和指引,但社会领域教材教法最重要的元素是:一位具有反省思考能力与高度可教育性的教师,由这位教师来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并落实本书所提及有关社会领域课程的观念、技巧、态度与学习经验。
国家标准
世界急遽改变,教育当局自从了解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事先准备以在未来能成为一位全方位且具有效率的公民后,便要求社会领域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必须有所改变。由美国教育部研究与改进局所发展出的历史、地理、经济、和公民教育的标准中标示出社会领域课程的新方向。本书已将美国社会学科学会(National Coucil for Social Studies, 1994)所列的十个课程主题标准包含其中。
这些标准造成学校里的社会领域学习内容对孩子而言显得遥不可及,无法与孩子紧密相连的结果渐被忽视。本书修正这部分的缺失,本书以态度、价值观和民主社会公民所需的技能,以多元的观点建构出社会领域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将会培养孩子历史、地理、经济与其他社会学科的知识,并且养成良好的技能和态度,以在未来的民主社会中成为一位全方位的公民。
本书特点
本书为利于教师使用,每一章皆有:
◆课前问题方便事先组织内容与了解目标。
◆文后皆附有摘要。
◆提供建议与延伸阅读,以使学生更进一步获得相关知识、态度与技巧。
◆提供更多的参考资讯和教学资源方便授课教师使用。
◆本书每一章节均可见儿童文学作品,如儿童图书或诗画。
◆对融合教育、重视文化与多元性,提出丰富的例子和观点。
◆利用完整的例子和观点,诠释社会领域课程的理论和研究如何落实于实务中。
本书架构
本书共分三部份,第一部份为社会领域教材教法的意涵、教学前的计划与评量、教学资源。
第二部分讨论思考与概念形成,包括社会技巧、文化、多元性与价值观。这些章节将讨论这些过程如何开展、教师如何透过社会领域课程学习与促进这些能力。
第三部份则进入社会领域的学科内容,包括历史、地理、经济和公民意识。另也开辟一章讨论全球化的连结。第三部份也反应出最近由官方所颁佈的学习标准与相关法令的内容。
志谢
我们非常感恩已故的Carol Seefledt博士对这本着作的付出,也十分感激她对儿童与教师所做的努力,她到现在一直都还是我们心中尊敬的领导者,也是鼓舞我们向上的激励者。
其次,我们也感谢Joan Isenberg,是她鼓励我们承接这份改版工作,我们非常感激Joan对我们的信任。
而Julie Peters,我们的编辑,也要给予大大的感谢,感谢她在改版期间的支持与耐心。同时,也要感谢一起进行改版工作的每一位伙伴。
另外,我们也要对Warren Buckleitner表达谢意,感谢他在科技电脑这方面的协助。
再来对于在改版过程中,提供思考周详的观点和建议的智囊团,更要致上最高敬意:明尼苏达大学的JoAnne Buggey、Bowling Green州立大学的Alden Craddock、纽泽西学院的Blythe Hinitz、海岸卡罗莱纳大学的Barbie Norvell、丹佛州立Metropolitan学院的Mary Jo Pollman。
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另一半,Dana Pless和 Allan Falconer,他们在各方面都展现了爱与支持。
Sharon Castle
Renee C. Falconer
in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這本《幼儿社会教材教法(二版)》對於我這種長期致力於幼兒教育研究的學者來說,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著作。它不僅在理論層面有深入的探討,更重要的是,它能將抽象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具體可行的教學策略,為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指南。 書中對於「遊戲在社會教育中的角色」的闡述,我認為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作者深入剖析了不同類型的遊戲如何促進幼兒社會認知、情感以及社交能力的發展,並提供了豐富的遊戲設計範例,能夠讓教師輕鬆地將遊戲元素融入到社會教育的各個環節。例如,書中關於「角色扮演遊戲」的探討,不僅僅是讓孩子們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在遊戲中理解不同角色的職責、情感以及人際互動模式,這對於培養幼兒的同理心、合作精神以及對社會結構的初步認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本書對於「評量幼兒社會學習」的部分,也提供了相當細緻的指導。傳統的評量方式往往難以捕捉幼兒在社會互動中的細微變化,而書中所提出的觀察記錄、軼事記錄、作品分析等多元評量方法,能夠更全面、更客觀地反映幼兒在社會領域的學習成效。這對於教師進行教學反思、調整教學策略,以及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社會化過程中的挑戰與支持」的分析。作者不僅指出了幼兒在社會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例如衝突、界限不清等,更提供了教師可以如何運用同理心、耐心和適當的引導來幫助幼兒克服這些挑戰。這種貼近真實教學情境的分析,讓這本書更顯得生動而實用。總而言之,《幼儿社会教材教法(二版)》是一本理論紮實、實踐性強、且對幼兒社會教育有獨到見解的學術著作,對於所有關心幼兒社會發展的教育者和研究者,都具有重要的閱讀價值。
评分作為一位家長,我偶然間翻閱了這本《幼儿社会教材教法(二版)》,卻意外地發現它對於親子互動和家庭教育有著極大的啟發。雖然書名是「教材教法」,但其核心理念和許多實用的建議,完全可以應用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幫助我們更好地引導孩子認識世界、建立品格。 書中關於「引導幼兒探索周遭環境」的部分,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只是強調帶孩子去公園玩,而是教我們如何引導孩子觀察公園裡的植物、昆蟲,了解它們的生長習性,甚至是將這些觀察轉化為孩子們的繪畫或故事創作。這種「帶著眼光去觀察」的引導方式,讓我意識到,原來生活中的處處皆是學習的機會,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引導。透過這本書,我學會了如何在帶孩子去超市時,引導他們認識不同的食物、了解食物的來源;如何在搭乘公車時,教他們認識交通規則、尊重他人。 更讓我感動的是,書中對於「情感教育」和「價值觀的培養」的重視。它教我們如何透過繪本、角色扮演,以及日常的對話,來幫助孩子理解和表達情緒,學會同理他人,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書中提到的關於「分享」的單元,不僅是告訴孩子要分享玩具,更是引導孩子去思考分享的意義,以及分享帶來的快樂。這讓我明白,品格的培養,不是靠說教,而是需要透過引導和體驗來達成。 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平實易懂,雖然是給老師看的,但作為家長,閱讀起來也毫無壓力。它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到,幼兒時期的社會教育,對於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價值觀形成,甚至是公民素養的培養,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我非常推薦其他家長也能閱讀這本書,它會讓你對如何教育孩子有全新的認識,並在親子互動中發現更多樂趣和意義。
评分這本《幼儿社会教材教法(二版)》真的太實用了!我是一名在幼兒園工作的老師,每天都要絞盡腦汁設計各種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小朋友們在玩樂中學習。以前總是覺得社會領域的教材教法比較抽象,不知道該怎麼切入,很多時候都是照本宣科,效果不太理想。但是自從讀了這本書,我感覺豁然開朗! 書中不僅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教學案例,還深入剖析了每個案例背後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只強調「教」,而是更著重於「引導」,教導我們如何去觀察幼兒的反應,如何從他們的提問和行為中發現教學契機。例如,書中提到一個關於「社區裡的職業」單元,不僅列舉了常見的職業,還指導我們如何引導孩子去探索這些職業與他們生活的關聯,甚至可以邀請社區裡的專業人士來園分享,讓學習變得更加具體而生動。 更棒的是,書中的教法非常貼近台灣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使用的語言和案例都充滿了親切感。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理論,而是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教學難題的好工具。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情感教育」和「公民意識」的探討,這部分讓我對如何培養幼兒的同理心、合作精神以及尊重多元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總覺得這些比較難教,但書中提供的引導式提問和角色扮演等方法,讓我發現原來可以如此自然地融入日常教學中。 這本書的結構也很清晰,每一章都圍繞著一個核心的教學主題展開,論述深入淺出,條理分明。對於我們這些第一線的老師來說,最需要的就是這種實操性強、易於理解的教材。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旁邊細心地指導著,讓我們在面對教學挑戰時不再感到徬徨。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的許多建議應用到下學期的教學計劃中,相信一定能讓我的教學更上一層樓,也讓孩子們的學習過程更加豐富多彩。
评分身為一位剛進入幼教領域的新手老師,我對《幼儿社会教材教法(二版)》這本書的評價可以說是滿滿的感動與感謝。在還沒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於如何系統性地引導幼兒認識社會、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感到十分茫然。課本上那些理論聽起來很棒,但實際應用起來卻不知從何下手,常常只能憑著一股熱情和模糊的經驗在摸索,教學效果也時好時壞,讓我感到非常挫敗。 這本書的出現,無疑是給我及時的一盞明燈。它不僅提供了詳盡的教材編寫與實施原則,更讓我看到了許多充滿創意與啟發性的教學方法。我特別欣賞書中強調的「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的教學理念,這讓我理解到,社會教育並非高高在上的知識灌輸,而是應該與孩子們的日常觀察、互動緊密結合。例如,書中提到的「認識家庭成員與角色」的單元,它不只是列出一個個的家庭成員名稱,而是教導我們如何透過繪本、遊戲、甚至讓孩子們畫出自己的家庭,來引導他們理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與功能,以及培養對家庭的歸屬感和愛。 書中對於「社會規則的建立」和「情感互動的培養」部分,更是讓我受益匪淺。過去我可能只知道要教孩子「分享」或「輪流」,但書中更進一步地探討了為何要建立這些規則,以及如何透過情境模擬、故事引導來幫助幼兒內化這些社會規範。同時,對於如何引導幼兒辨識、表達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學習同理他人,書中的具體策略和範例,都給了我許多寶貴的啟發,讓我在處理幼兒之間的衝突和互動時,能有更專業、更有效的方法。 我認為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它非常貼近台灣的教育現場,許多教學案例的設計都考慮到了在地文化和幼兒的實際發展狀況。它不是一本高談闊論的學術著作,而是一本充滿實用性、可以隨手翻閱並立即應用的教學手冊。我已經將書中的一些教學活動和提問技巧融入到我目前的教學中,明顯感受到孩子們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都大幅提升。這本「幼儿社会教材教法(二版)」,絕對是我教學路上不可或缺的好夥伴,我會將它視為重要的參考資料,並不斷地從中汲取養分。
评分這本《幼儿社会教材教法(二版)》真的是打開了我對幼兒社會教育教學方法的新視角。身為一位有十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我一直認為社會領域的教學是比較挑戰的,不像語言或數學那樣有明確的進程和評量方式,總覺得比較虛。不過,這本書卻讓我看到了社會教育豐富的可能性和深度。 書中對於「兒童的社會認知發展」有非常詳盡的說明,它不是單純的理論堆砌,而是將理論與實務緊密結合,並提出許多引導幼兒認識自身、認識家庭、認識社區的具體方法。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探索社區資源」的單元,它不只是告訴我們要去哪裡,更重要的是教我們如何引導孩子觀察、提問,並將觀察到的經驗轉化為學習。例如,透過參觀不同的商店、圖書館、郵局,讓孩子們了解這些地方的功能,以及在這些地方工作的人們是如何為社會服務的,這對於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非常有幫助。 此外,書中對於「多元文化教育」的探討也讓我印象深刻。它教導我們如何透過繪本、遊戲、甚至是邀請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長來園分享,來讓孩子們從小就建立起尊重、包容不同文化與族群的觀念。這在現今社會越來越多元化的背景下,顯得格外重要。以前我可能只知道要教孩子「你好」,但這本書讓我了解到,真正的多元文化教育,是要讓孩子們理解文化的差異性,並學會欣賞和尊重。 書中也提供了許多關於「幼兒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策略,這點我認為非常寶貴。它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教我們如何透過提問、討論、合作,來引導孩子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案。這對於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有長遠的影響。總之,這本書讓我對幼兒社會教育的教學有了更為系統、更為深入的理解,也讓我更有信心去設計和實施更具啟發性的教學活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