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有人「六十歲依然是一尾活龍」?如果現代人平均要活到八、九十歲,我們如何擁有生活優質、快樂健康的下半輩子?
國醫張步桃說有三大影響因素:先天的體質、後天的調養,以及病痛的處理。既然天生的我們難以改變,如何調養後天和怎麼處理病痛,就成瞭「好好活一場」的關鍵。依人生階段的不同,張醫師指齣我們必須有不同的相應對策:在青壯年時,重點是「防老」;將老未老時,重點是「抗老」;進入老年期,重點在「養老」。
等生病瞭再治療,不如想辦法防止疾病的入侵;同樣的道理,防老的工作做得好,可以減緩老化的腳步,抗老與養老自然更不費力。所以從作息與四季養生開始,國醫一步步教我們認識飲食與體質的關係,瞭解經絡運行的道理,提供養生方劑與藥材、食療和藥膳,並自繁浩的典籍中蒐羅精煉齣數份有錢難買的養生訣,讓我們「防老於未然」。
到瞭抗老階段,小從視茫茫發蒼蒼齒牙動搖,大到糖尿病、中風、老年失智等癥狀,從頭到腳、由外至內,張醫師根據各人體質寒熱酸鹼的辨證論治,一方麵提供對癥下藥的方劑,一方麵輔以補養生息的食材,讓我們過得長春、長壽又長青,活得老仍俏、老不休且老彌堅。
老化無可避免,高齡終將來臨,隨著人類壽命的不斷延長,養老的重要性已不言可喻。除瞭針對體力不濟、記憶力衰退、免疫力下降等常見的老年癥狀之外,國醫更提點我們:養身,更要養心、養性;要會養,更要會守;心理與生活的調適同樣疏忽不得。
防得早,抗得巧,養得好,再加上張國醫耳提麵命的四字訣:持之以恆,人人都可以打造一個健康人生。
作者簡介
國醫 張步桃
對傳統醫學融會貫通,平時熱愛推廣中醫理念,足跡遍及全球華人地區。曾任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執行秘書、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兼任主治醫師、考選部中醫師特考典試委員、過敏及氣喘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傳統醫學會秘書長、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常務董事;現任中醫師全國聯閤會顧問,榮星中醫診所負責人(聯絡電話:02-23682114)。編著有《張步桃談植物養生》《張步桃美人方》《張步桃解讀傷寒論─藥物篇&方劑篇》《張步桃治大病》《張步桃開藥方》《黑豆.蘿蔔.茶》《小病不求人》《病案推理》等十多本書。
自序 8
【前言】防得早,抗得巧,養得好 10
第一篇 防老
1. 防患於未然 30
作息與四季養生 31
經絡有如街道 36
飲食與體質密切配閤 53
持之以恆的行動 60
2. 防老抗衰方藥與食材 62
各種癥狀的方劑與藥材食材 62
食療藥膳的主要四科植物 70
3. 防老抗衰養生訣 87
汪昂《醫方集解》「勿藥元銓」 87
立夫先生養生四十八字真訣 91
綺石老人《理虛元鑑》 96
藥王爺的韆年養生訣 105
第二篇 抗老
4. 長春:老仍俏 112
作息規律多運動 112
禿發與白發 114
臉上皺紋 118
各種皮膚癥狀 123
駝背 126
5. 長壽:老不休 128
眼疾 128
牙疾 130
耳疾 133
嗅覺味覺喪失 137
心血管疾病 140
肺功能退化 157
消化腸胃問題 163
肝膽腎疾病(糖尿病) 177
泌尿疾患 180
6. 長青:老彌堅 185
腰痠背痛、骨質疏鬆 185
失智癥 188
睡眠問題 190
更年期 193
老年憂鬱癥 194
第三篇 養老
7. 保養與滋養 198
養身,更要養心、養性 198
要養還要守 199
8. 身體的調治 204
體力不濟 204
視力衰退 207
氣血不足 209
記憶力衰退 211
疲勞倦怠 212
復原力下降 213
免疫力問題 214
9. 心理與生活的調適 216
生活起居的調整 217
培養興趣 221
己醜年初,遠流公司齣版《張步桃談植物養生》一書後,安排在颱北市立圖書館、中正社區大學、文山社區大學各演講瞭一個場次,又到颱中霧峰農業試驗所講瞭兩場、中興新村農糧署一場;更遠赴新加坡居士林做瞭一場超過一韆五百人次的演講,以及馬來西亞吉隆坡《星洲日報》所安排的兩場、檳城一場、東馬的古晉一場,每一場次都座無虛席,引發讀者群熱烈迴響。二○○九年十一月一日吉隆坡舉辦第九屆亞細安國際中醫藥學術大會上所講內容雖非談植物養生,但聽眾、讀者要求簽名閤照者之多,疲於應付,足徵遠流公司的齣版品受到國內外讀者喜愛之一斑。
從多場演講與讀者提問中,綜閤齣一般大眾最關心的議題,遂預計於二○一○年齣版有關「防老抗老養老」新書。生老病死乃人類必經之過程,環觀世界各國,超過六十五歲老化人口佔該國總人口數百分之七以上者—即為老人國—之先進國傢比比皆是;近鄰日本的某個縣、中國大陸的某個地區更超過百分之二十五,足以顯示老化人口已成為世界各國之隱憂。為未雨綢繆,研討抗衰防老迺當務之急,特著此書以饗讀者。全書分三篇,從老化的定義談起,到未老者如何防老,繼之由外而內,以中醫病理藥理為主軸,探討老年人如何從生活飲食、作息做好養生保健,循序漸近以期達到壽享遐齡之境界。
本書之完成,經徵得現任職颱北市立聯閤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之陳曉萱醫師負責文字整理。曉萱小姐師大地球科學係畢業,考取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係,即潛心研習中醫藥專業,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思考靈動,善於化裁。比如治療崩漏癥,用芎歸膠艾湯閤桂枝龍牡湯加仙鶴草、紫菀等藥,她會請病者將仙鶴草、紫菀用飲片各五錢煮水,用煮齣的水配科學中藥,療效更佳。對於曉萱之辛勞,遠流之精心設計與編輯,敬緻由衷感激。值此刊布之際,特抒所感,用以為序!
我一直以為,健康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需要很多醫學知識纔能涉足。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個想法。作者用一種非常親切、自然的方式,把我帶入瞭一個全新的健康世界。他就像一個睿智的老朋友,坐在我身邊,娓娓道來,讓我茅塞頓開。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如何傾聽身體的聲音”的部分。我以前總是忽略身體發齣的各種信號,直到問題變得嚴重纔去處理。這本書讓我明白,身體一直在和我們溝通,隻是我們很少在意。 作者強調的是一種“生活化的健康”,而不是那種刻闆、痛苦的養生方式。他教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地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比如,他講到走路的姿勢、呼吸的方法,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作者卻能從中挖掘齣深刻的健康智慧。而且,這本書並不是那種“一招鮮”的靈丹妙藥,它更像是一種“授人以漁”的方法,教會我們如何自己去探索、去實踐。我讀瞭這本書,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追求健康,而是主動地去創造健康。這是一種非常 empowering 的感覺。
评分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生活指導師”,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健康生活的大門。我一直以來都以為自己很瞭解如何保持健康,但這本書讓我發現,我隻是冰山一角。作者的許多觀點,都與我之前所學的“西醫”知識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卻能用非常清晰的邏輯和豐富的案例,讓我信服。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四季養生”的章節,讓我明白瞭為什麼不同季節,我們身體會有不同的需求。我以前總是在“反季節”地生活,比如鼕天吃西瓜,夏天蓋厚被子,現在想想,這都是在給身體製造麻煩。 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整體觀”,讓我明白身體健康不僅僅是器官的正常運作,更是身心靈的和諧統一。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很多復雜的概念,讓我能夠輕鬆理解,並將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我開始嘗試調整自己的作息,關注自己的飲食,並且學會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對話。我發現,當我們真正瞭解自己的身體,並順應它的規律時,健康就會自然而然地到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健康的指南,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教科書。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被點醒瞭一樣!我一直以來都在追求所謂的“年輕態”,但總是不得其法,有時候甚至適得其反。作者的觀點非常獨到,他沒有把我們推嚮“返老還童”的虛幻目標,而是腳踏實地地引導我們如何“健康地變老”。這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我發現,作者的很多理念都與我之前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但細細一想,又覺得非常有道理。比如,他講到“衰老是自然規律,但衰老的速度是可以控製的”。這句話讓我豁然開朗。我以前總覺得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就放任自流,但現在我明白瞭,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衰老的過程變得更慢、更健康。 書中關於“精、氣、神”的論述,讓我對身體的整體性有瞭更深的理解。我以前總是把身體當成一個獨立的器官集閤,但作者強調的是,它們之間是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的。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會直接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反之亦然。而且,作者還講瞭很多關於“心態”的重要性,這對我來說尤其重要。我這個人容易焦慮,擔心很多事情,結果身體也跟著齣問題。這本書告訴我,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是健康長壽的秘訣之一。讀瞭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生活有瞭新的期待,也更有信心去麵對未來的歲月。
评分這本書簡直顛覆瞭我對“健康”的認知!我一直以為健康就是少生病,身體不痛不癢,結果讀瞭這本書纔明白,健康遠不止於此。作者用一種非常生動、接地氣的方式,把我帶入瞭一個全新的健康世界。我以前總覺得養生是件很復雜、很遙遠的事情,需要很多專業的知識,而且好像離不開各種昂貴的保健品。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講瞭很多生活中的細節,比如怎麼吃飯、怎麼睡覺、怎麼運動,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作者卻能從中挖齣好多我們不知道的“健康密碼”。 比如,關於飲食的部分,我一直以為多吃蔬菜水果就是健康的,但書中講到的“五味調和”、“五髒調養”讓我茅塞頓開。原來,不同的味道對我們的身體有不同的影響,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平衡,而不是偏頗。我開始留意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發現自己確實有些偏愛某幾種味道,難怪有時候會覺得身體有些小毛病。還有關於睡眠,我以前以為睡夠時間就好,但書中講到的“子午覺”、“午睡的黃金時間”等等,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作息。我一直有個壞習慣,就是晚上熬夜,早上又起不來,現在想想,這可能就是身體不好的根源之一。這本書不隻是理論,更多的是實踐,它給我提供瞭一套簡單易行的方法,讓我可以從今天開始,就一點點地改變自己。
评分這本書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輩,用溫和而堅定的語氣,一點點地引導我走嚮健康。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懂養生”的人,但事實證明,我之前的很多想法都太過片麵,甚至有些誤區。作者的智慧在於,他能將復雜的醫學原理,用最簡單、最易懂的語言講齣來,讓你聽得懂,更做得到。我特彆喜歡書中講的關於“氣”和“血”的概念,這在我看來是中醫的精髓,也是我們身體最根本的運作方式。以前我覺得這些概念很虛無縹緲,但經過作者的解釋,我纔明白,原來“氣血”充足,身體纔能有力,纔能抵禦疾病。 尤其是關於“不生病”這個目標,作者給齣瞭非常係統化的解決方案。他並不是一味地告訴你“要吃什麼”、“要補什麼”,而是從根本上剖析身體的運作規律,告訴你如何“順應天時”,如何“養護身體”。我記得書中舉瞭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為什麼有些人容易感冒,有些人卻不容易。這其中就涉及到“正氣”和“邪氣”的較量。通過這本書,我纔真正理解瞭“治未病”的含義,原來預防比治療更重要,而預防的關鍵就在於如何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就是,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堅持、循序漸進的過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