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有人「六十岁依然是一尾活龙」?如果现代人平均要活到八、九十岁,我们如何拥有生活优质、快乐健康的下半辈子?
国医张步桃说有三大影响因素:先天的体质、后天的调养,以及病痛的处理。既然天生的我们难以改变,如何调养后天和怎么处理病痛,就成了「好好活一场」的关键。依人生阶段的不同,张医师指出我们必须有不同的相应对策:在青壮年时,重点是「防老」;将老未老时,重点是「抗老」;进入老年期,重点在「养老」。
等生病了再治疗,不如想办法防止疾病的入侵;同样的道理,防老的工作做得好,可以减缓老化的脚步,抗老与养老自然更不费力。所以从作息与四季养生开始,国医一步步教我们认识饮食与体质的关系,了解经络运行的道理,提供养生方剂与药材、食疗和药膳,并自繁浩的典籍中蒐罗精炼出数份有钱难买的养生诀,让我们「防老于未然」。
到了抗老阶段,小从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大到糖尿病、中风、老年失智等症状,从头到脚、由外至内,张医师根据各人体质寒热酸硷的辨证论治,一方面提供对症下药的方剂,一方面辅以补养生息的食材,让我们过得长春、长寿又长青,活得老仍俏、老不休且老弥坚。
老化无可避免,高龄终将来临,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养老的重要性已不言可喻。除了针对体力不济、记忆力衰退、免疫力下降等常见的老年症状之外,国医更提点我们:养身,更要养心、养性;要会养,更要会守;心理与生活的调适同样疏忽不得。
防得早,抗得巧,养得好,再加上张国医耳提面命的四字诀:持之以恆,人人都可以打造一个健康人生。
作者简介
国医 张步桃
对传统医学融会贯通,平时热爱推广中医理念,足迹遍及全球华人地区。曾任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执行秘书、林口长庚医院中医部兼任主治医师、考选部中医师特考典试委员、过敏及气喘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传统医学会秘书长、中国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常务董事;现任中医师全国联合会顾问,荣星中医诊所负责人(联络电话:02-23682114)。编着有《张步桃谈植物养生》《张步桃美人方》《张步桃解读伤寒论─药物篇&方剂篇》《张步桃治大病》《张步桃开药方》《黑豆.萝卜.茶》《小病不求人》《病案推理》等十多本书。
自序 8
【前言】防得早,抗得巧,养得好 10
第一篇 防老
1. 防患于未然 30
作息与四季养生 31
经络有如街道 36
饮食与体质密切配合 53
持之以恆的行动 60
2. 防老抗衰方药与食材 62
各种症状的方剂与药材食材 62
食疗药膳的主要四科植物 70
3. 防老抗衰养生诀 87
汪昂《医方集解》「勿药元铨」 87
立夫先生养生四十八字真诀 91
绮石老人《理虚元鑑》 96
药王爷的千年养生诀 105
第二篇 抗老
4. 长春:老仍俏 112
作息规律多运动 112
秃发与白发 114
脸上皱纹 118
各种皮肤症状 123
驼背 126
5. 长寿:老不休 128
眼疾 128
牙疾 130
耳疾 133
嗅觉味觉丧失 137
心血管疾病 140
肺功能退化 157
消化肠胃问题 163
肝胆肾疾病(糖尿病) 177
泌尿疾患 180
6. 长青:老弥坚 185
腰痠背痛、骨质疏松 185
失智症 188
睡眠问题 190
更年期 193
老年忧郁症 194
第三篇 养老
7. 保养与滋养 198
养身,更要养心、养性 198
要养还要守 199
8. 身体的调治 204
体力不济 204
视力衰退 207
气血不足 209
记忆力衰退 211
疲劳倦怠 212
复原力下降 213
免疫力问题 214
9. 心理与生活的调适 216
生活起居的调整 217
培养兴趣 221
己丑年初,远流公司出版《张步桃谈植物养生》一书后,安排在台北市立图书馆、中正社区大学、文山社区大学各演讲了一个场次,又到台中雾峰农业试验所讲了两场、中兴新村农粮署一场;更远赴新加坡居士林做了一场超过一千五百人次的演讲,以及马来西亚吉隆坡《星洲日报》所安排的两场、槟城一场、东马的古晋一场,每一场次都座无虚席,引发读者群热烈回响。二○○九年十一月一日吉隆坡举办第九届亚细安国际中医药学术大会上所讲内容虽非谈植物养生,但听众、读者要求签名合照者之多,疲于应付,足征远流公司的出版品受到国内外读者喜爱之一斑。
从多场演讲与读者提问中,综合出一般大众最关心的议题,遂预计于二○一○年出版有关「防老抗老养老」新书。生老病死乃人类必经之过程,环观世界各国,超过六十五岁老化人口佔该国总人口数百分之七以上者—即为老人国—之先进国家比比皆是;近邻日本的某个县、中国大陆的某个地区更超过百分之二十五,足以显示老化人口已成为世界各国之隐忧。为未雨绸缪,研讨抗衰防老迺当务之急,特着此书以飨读者。全书分三篇,从老化的定义谈起,到未老者如何防老,继之由外而内,以中医病理药理为主轴,探讨老年人如何从生活饮食、作息做好养生保健,循序渐近以期达到寿享遐龄之境界。
本书之完成,经征得现任职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院区中医科之陈晓萱医师负责文字整理。晓萱小姐师大地球科学系毕业,考取中国医药大学学士后中医系,即潜心研习中医药专业,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思考灵动,善于化裁。比如治疗崩漏症,用芎归胶艾汤合桂枝龙牡汤加仙鹤草、紫菀等药,她会请病者将仙鹤草、紫菀用饮片各五钱煮水,用煮出的水配科学中药,疗效更佳。对于晓萱之辛劳,远流之精心设计与编辑,敬致由衷感激。值此刊布之际,特抒所感,用以为序!
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一点点地引导我走向健康。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懂养生”的人,但事实证明,我之前的很多想法都太过片面,甚至有些误区。作者的智慧在于,他能将复杂的医学原理,用最简单、最易懂的语言讲出来,让你听得懂,更做得到。我特别喜欢书中讲的关于“气”和“血”的概念,这在我看来是中医的精髓,也是我们身体最根本的运作方式。以前我觉得这些概念很虚无缥缈,但经过作者的解释,我才明白,原来“气血”充足,身体才能有力,才能抵御疾病。 尤其是关于“不生病”这个目标,作者给出了非常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他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你“要吃什么”、“要补什么”,而是从根本上剖析身体的运作规律,告诉你如何“顺应天时”,如何“养护身体”。我记得书中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感冒,有些人却不容易。这其中就涉及到“正气”和“邪气”的较量。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治未病”的含义,原来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而预防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简直颠覆了我对“健康”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健康就是少生病,身体不痛不痒,结果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健康远不止于此。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接地气的方式,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健康世界。我以前总觉得养生是件很复杂、很遥远的事情,需要很多专业的知识,而且好像离不开各种昂贵的保健品。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讲了很多生活中的细节,比如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运动,这些都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作者却能从中挖出好多我们不知道的“健康密码”。 比如,关于饮食的部分,我一直以为多吃蔬菜水果就是健康的,但书中讲到的“五味调和”、“五脏调养”让我茅塞顿开。原来,不同的味道对我们的身体有不同的影响,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平衡,而不是偏颇。我开始留意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发现自己确实有些偏爱某几种味道,难怪有时候会觉得身体有些小毛病。还有关于睡眠,我以前以为睡够时间就好,但书中讲到的“子午觉”、“午睡的黄金时间”等等,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作息。我一直有个坏习惯,就是晚上熬夜,早上又起不来,现在想想,这可能就是身体不好的根源之一。这本书不只是理论,更多的是实践,它给我提供了一套简单易行的方法,让我可以从今天开始,就一点点地改变自己。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生活指导师”,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健康生活的大门。我一直以来都以为自己很了解如何保持健康,但这本书让我发现,我只是冰山一角。作者的许多观点,都与我之前所学的“西医”知识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却能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让我信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四季养生”的章节,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不同季节,我们身体会有不同的需求。我以前总是在“反季节”地生活,比如冬天吃西瓜,夏天盖厚被子,现在想想,这都是在给身体制造麻烦。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整体观”,让我明白身体健康不仅仅是器官的正常运作,更是身心灵的和谐统一。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很多复杂的概念,让我能够轻松理解,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作息,关注自己的饮食,并且学会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对话。我发现,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并顺应它的规律时,健康就会自然而然地到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健康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教科书。
评分我一直以为,健康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需要很多医学知识才能涉足。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个想法。作者用一种非常亲切、自然的方式,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健康世界。他就像一个睿智的老朋友,坐在我身边,娓娓道来,让我茅塞顿开。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如何倾听身体的声音”的部分。我以前总是忽略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直到问题变得严重才去处理。这本书让我明白,身体一直在和我们沟通,只是我们很少在意。 作者强调的是一种“生活化的健康”,而不是那种刻板、痛苦的养生方式。他教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地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比如,他讲到走路的姿势、呼吸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作者却能从中挖掘出深刻的健康智慧。而且,这本书并不是那种“一招鲜”的灵丹妙药,它更像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方法,教会我们如何自己去探索、去实践。我读了这本书,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追求健康,而是主动地去创造健康。这是一种非常 empowering 的感觉。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点醒了一样!我一直以来都在追求所谓的“年轻态”,但总是不得其法,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作者的观点非常独到,他没有把我们推向“返老还童”的虚幻目标,而是脚踏实地地引导我们如何“健康地变老”。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发现,作者的很多理念都与我之前的认知有很大的不同,但细细一想,又觉得非常有道理。比如,他讲到“衰老是自然规律,但衰老的速度是可以控制的”。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我以前总觉得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就放任自流,但现在我明白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衰老的过程变得更慢、更健康。 书中关于“精、气、神”的论述,让我对身体的整体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以前总是把身体当成一个独立的器官集合,但作者强调的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反之亦然。而且,作者还讲了很多关于“心态”的重要性,这对我来说尤其重要。我这个人容易焦虑,担心很多事情,结果身体也跟着出问题。这本书告诉我,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读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也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岁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