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以屏东县琉球乡的风土人文在语文教学上的应用为研究范围,从乡土教学、小小解说员活动、小书制作以及作文书写等四大项目来探讨如何将小琉球地方特色、民族意识和地方认同结合语文教学以及九年一贯的重点目标──海洋教育作结合,让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环境有更深层的认同和了解;更进一步的将自己对地方上的情感搭配各种语文活动来呈现。
本书大致上系以两种方式来进行:第一个是以乡土教学的环境教育引起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环境的认同,使用户外教学的方式然后搭配小小解说员活动来训练小朋友在「听、说、读、写、作」上「说」、「读」与「听」的表达;第二个方式将会在小朋友对自己的成长环境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之后,引导小朋友在「写」小书、「作」文上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那份认同感呈现出来。进而达到将地方认同深植在小朋友学习环境中,并使其能用适当的语文方式呈现,来落实语文教学的执行,贯彻九年一贯跨领域结合的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蔡秀芳
屏东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系心理辅导组89级,台东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暑期在职专班98年毕业,现正任教于屏东县琉球乡白沙国小。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方法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其限制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小琉球的风土人文
第二节 小琉球与台湾其他离岛风土人文的比较
第三节 小琉球的风土人文在教学上应用现况
第四节 语文科教学与地方风土人文的结合
第三章 小琉球自然生态与景观的特色
第一节 珊瑚礁生态
第二节 海洋生物资源
第三节 陆上动植物资源
第四节 特殊地理景观与名胜
第五节 自然生态与景观的特色在语文教学上的展望
第四章 小琉球风俗民情的特色
第一节 地名由来及其演变
第二节 渔村生活与交通
第三节 宗教信仰与民俗活动
第四节 风俗民情的特色在语文教学上的展望
第五章 小琉球的风土人文在语文教学上的应用性
第一节 应用性释义
第二节 离岛文化的深根保障
第三节 爱乡土情怀的昇华凭借
第四节 语文素养的切身感受起点
第五节 推动离岛观光的新契机
第六章 小琉球的风土人文在语文教学上的应用策略
第一节 应用策略的策略性
第二节 在语文课程融入阅读教学的策略
第三节 在语文课程融入说话教学的策略
第四节 在语文课程融入写作教学的策略
第五节 在弹性课程融入综合语文教学的策略
第七章 小琉球风土人文相关的语文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节 配合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的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节 配合语文课程中说话教学的教学活动设计
第三节 配合语文课程中写作教学的教学活动设计
第四节 配合弹性课程中综合语文教学的教学活动设计
第八章 小琉球风土人文在语文教学上的应用模式的推广
第一节 其他离岛风土人文开发运用的取径
第二节 乡土教材编撰的参考
第三节 深厚台湾离岛观光资源的借镜
第九章 结论
第一节 重点的回顾
第二节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自序
会有这样的念头写这本书,我想应该是这份属于琉球人的地方认同吧!身为一个琉球人,看着它从我小时候的淳朴,逐渐受到经济和交通影响开始发展观光,到现在民宿林立,每逢假日一房难求的繁荣,心中实在百感交集。一来高兴家乡的荣景,这的确改善了大多数人的经济情况;二来也令我不禁开始担心琉球的自然景观生态的维护。眼看它为了发展观光开辟了新的港口,可它付出的代价就是牺牲了长达一、两百公尺的白沙滩;为了增加游憩的景点,开辟了长达数百公尺的生态步道,在带来观光的效益之前,已经先带来了生态的破坏,眼下这样的情景,实在令我这个琉球人大为感叹。
我本身是个服务在自己家乡的国小老师,这些年来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小教育能不能应用在保护自己的家乡或是介绍自己的家乡?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每次我去外地,举凡出差、唸书或是开会,只要当我自我介绍说:「我是琉球人。」就一定会有人问我说:「琉球哪里好玩?」这个问题往往让我不知如何开口。我想连我这个国小老师、又是个道道地地的琉球人都不知道怎么开口了,那我所教学的那群孩子们又会如何介绍他们的故乡呢?因此我试着把我的语文科教学结合了琉球的风土人文,希望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我所期盼的成果,所幸皇天不负苦心人,不然今天我就不敢写这本书了。
这本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授业恩师──周庆华教授,如果不是他的鼓励与指导,我也不会有勇气来完成这个我想都没想过的研究。再来要感谢我的外子,由于我在离岛教书,交通上处处受限,因此在资料的取得上不如台湾本岛来的便捷,加上外子两年前尚在花莲任教,为了我的书多次利用星期五下午下班从花莲搭车北上国家图书馆找寻资料,然后星期六晚上搭车从台北回高雄,把资料交给从琉球前往高雄家等待的我,星期天下午再从高雄搭车回花莲准备上班;原本以为去年从花莲调回高雄县之后这通勤的辛劳可以稍微降低,岂料因为外子的学校刚好就是今年八八风灾的重灾区──那玛夏乡,每週的通勤比起当年在花莲任教的距离虽不如亦不远矣,外子在这两年来回国家图书馆与小琉球之间,为我带回许多我所需要的参考论文与期刊,这通勤的苦,我就用这本丰厚的着作当作最大的回报吧!
最后我要感谢我服务的学校,同时也是我的母校──屏东县琉球乡白沙国小,给我这们一群可爱的孩子,让我在教学活动的执行上可以如此顺利,而孩子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成长与回馈,除了带来丰盛的教学档案资料,也为我带来了许多的欢笑,让我在绞尽脑汁撰写这本书之余,想起了我的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嘴角会不自主的上扬,适时的放松我紧绷的心情。
完成的这本着作,最后我想献给我挚爱的双亲,在双亲眼中一向无所求的我,因为外子的鼓励支持,而误打误撞的完成学业,我想不仅是我的双亲,连我週遭的亲朋好友也始料未及的吧!
蔡秀芳
2009/8/14写于台东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在介绍小琉球的风土人情,更是在探索一种将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模式。作者的视野相当开阔,能够从日常的生活细节中挖掘出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方法。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小琉球独特地理环境的描绘,例如那遍布岛屿的珊瑚礁,以及随之而来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自然景观,与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结合起来的。比如,是否会鼓励学生观察海边的潮间带生物,学习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并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或者是否会利用小琉球的海蚀洞穴,来引导学生理解地质作用,并学习相关的科技类词汇?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书中对小琉球人文历史的探讨。那些世代相传的渔民故事,那些充满地方特色的节庆习俗,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智慧,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示如何通过这些鲜活的文化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本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即如何让语文教学走出象牙塔,融入到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让学习变得更加真实、有趣,也更有意义。
评分阅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浓厚的家乡情怀,也体会到了作者对小琉球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书中的笔触细腻而生动,仿佛将我带到了那阳光明媚的海岛,感受着那微咸的海风,听着那浪涛拍岸的声音。作者在描绘小琉球的风土人情时,不仅仅是客观的记录,更融入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描写,那些淳朴的笑容,那些勤劳的身影,那些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都让我对小琉球有了更立体、更真实的认识。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竟然将这些人文元素巧妙地融入了语文教学的讨论中。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角度。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台湾本土的文化,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书中是如何将小琉球的海洋文化、渔业传统,甚至是一些地方性的俚语,转化为生动的语文学习素材,这一点让我非常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例如如何通过讲述当地的神话故事,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或者如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海岛的自然风光,来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描写力。这本书的出现,对于那些希望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让人想深入探究的冲动,柔和的蓝色调让人联想到小琉球那片湛蓝的海水,点缀其间的白色浪花和几笔写意的山峦,仿佛能嗅到海风的味道。光是看到封面,我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位作者是如何将“风土人文”与“语文教学”这样两个看似有些距离的领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我一直觉得,地方的特色文化,比如小琉球那独特的珊瑚礁地貌、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以及世代流传的渔村生活习俗,都是极好的教材,它们蕴含着最鲜活的生命力和最生动的语言。这本书能深入挖掘这些宝藏,并将它们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这绝对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海龟的生态习性,进而学习描写景物和动物的技巧;或者如何通过讲述当地渔民捕鱼的古老传说,来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和民间文学的兴趣。这些真实的、充满地方特色的素材,远比课本上那些枯燥乏味的范文要吸引人得多,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内生动力。我常常在想,如果我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结合了地方文化和语文学习的书籍,他们的学习过程一定会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这本书的出现,或许能为我们这些身处台湾的家长和老师们,提供一些全新的教学思路和灵感。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从宏大的历史叙事出发,而是选择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角度——聚焦于小琉球的风土人情,并将其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这种结合方式,在我看来,是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我一直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地方文化则是最直接、最生动的语言素材。书中对小琉球自然环境的描绘,如那独特的珊瑚礁海岸、丰富的海洋生态,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绝佳的素材。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具象的自然景观,转化为抽象的语文学习内容,这一点让我非常好奇。例如,书中是否会引导学生观察潮间带的生物,学习描写动植物的特征和习性?或者是否会利用小琉球的海蚀地形,来讲解地质知识和相关的词汇?更进一步,书中关于当地人文历史的探讨,如渔民的生活方式、节庆习俗,乃至是与海洋相关的神话传说,都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如何利用这些故事,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让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与我们身边的生活、我们所处的地域文化融为一体,从而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富有生命力。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仿佛跟随作者一起,搭乘了一艘充满人文气息的渔船,驶向了小琉球那片令人神往的土地。书中的文字,没有那种刻板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细致的观察。作者笔下的风土人情,不仅仅是简单的风光描绘,更是对那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淳朴、他们的坚韧、他们的智慧,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人文关怀。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小琉球渔村生活的描写,那些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捕鱼技巧,那些面对大海时的敬畏之心,还有那些在日出日落间忙碌的身影,都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能够巧妙地将这些地方特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这一点是许多关于地方文化书籍所欠缺的。例如,书中如何通过讲述当地的海洋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叙事文的写作技巧;或者如何通过分析当地的方言词汇,来让学生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的多样性。这些都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基于真实生活的案例,读来令人豁然开朗。作为一个从小在台湾长大的人,我深感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年轻一代的语文学习是息息相关的,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小琉球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让语文学习“活”起来的书,它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语文学习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