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黄帝内经》+《望诊遵经》面诊之密,望面识病立即上手!
观面望色识百病,脏腑健康自把关;
1分钟揽镜自测,人体异状一看便知!
五脏六腑的健康与否,皆外现于貌,
解读颜面密码,见微知着抢得「治未病」先机!
不求医的自诊自察,疾病掌握一面罩;
教你看好健康,延年益寿!
面诊○3步骤,找准病根寿天年:
1.观形+2.察神+3.望色=对症调养病自除!
本书特色
※超值加赠 全彩面部脏腑分属自我检测挂图,面有异色即时抓出初发病芽!
●3大面诊精要,透视脏腑健康:
面诊1 图解面部脏腑分属,一眼看出发病根源!
面诊2 精确描述面部反射区,求救信号不偏位!
面诊3 病色、冒痘、长异痣,即时掌握初发病芽!
内文重点
◎独家首创 自我面诊×穴位养生
轻松进行自我面诊,寻得关键病根!
望诊、养生8步骤,大疾小痛百病消!
望诊1 自我检视:观察头面五官征兆,透视脏腑发病异状!
望诊2 找准病根:追溯发病源头,一把拉除病根!
望诊3 面部临床表现:图解面部警示,潜藏病灶无处遁逃!
望诊4 诊断流程图:诊断说明过程化,轻松找出对应病症!
养生1 对症调养:依其发病特色,做对正确调治!
养生2 祛病穴位:调治发病不适症,按对穴位病自消!
养生3 取穴技巧:图说人体穴点,寻穴不发愁!
养生4 自我按摩:传授穴位按摩重点,图文对照,指压到位!
编者简介
赖镇源
台湾中医皮肤科医学会理事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曾担任父母亲月刊主笔一年、中华民国中医癌症医学会理事长,其发表之文章与着作荣获各界广大回响,并经常横跨两岸进行学术研讨,其权威与声望可见一斑。
现任:
合元中医诊所院长
台湾中医皮肤科医学会理事长
中华民国中医传统医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鍼灸学会理事
中华民国中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监事
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
着作:
《图解经络穴位按摩速查全书》
《图解面诊健康养生全书》
《点压推揉病自除:简易穴位按摩自疗养生手册》
推荐序
面诊穴位相乘疗法 中国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 张永贤
「见微知着」抓准黄金治癒期 同仁堂乐家老舖第十四代传人 乐觉心
序
相由心生的自觉疗法 台湾中医皮肤科医学会理事长 赖镇源
Part 1图解面诊基础篇
第一章 学点基础面诊看穿健康危机
老祖宗的千年智慧:「望面色而知疾病」
面部为诸多经脉汇聚之所
面诊的起源:《黄帝内经》面部诊法
望色面诊基本原则;找准距离
面诊察色重点:色泽合参
面容辨病:望色的方法
面诊注意事项:天时、地利、人和
第二章 面部的形、神、色:人体健康的「气象表」
观形、察神、望色应综合考察
木形人;肝经气血旺盛
火形人:心经气血旺盛
土形人:脾经气血旺盛
金形人:肺经气血旺盛
水形人:肾经气血旺盛
得神:精神气足,癒后良好
少神:神气不足,体质虚弱
失神:精损气亏,癒后不良
假神:病人临终前的预兆
正常面色:胃气、神气兼俱
脏腑异常时的病色
头发色泽攸关肾之健康
第三章 头面部的脏腑反射区
面与脏腑的分属
眼与脏腑的分属:中医的「五轮八廓」
眼与脏腑的分属:眼为经络阴阳之部
鼻与脏腑的分属
人中与脏腑的分属
脣与脏腑的分属
耳与脏腑的分属
舌与脏腑的分属
牙齿与脏腑的分属
第四章 望诊知健康:疾病的面色信号
面部红赤:主热
面部青色:主寒痛、主瘀血、主惊风、主肝病
面色黄色:主热、主湿、主虚
面色白色:主寒、主气血虚
面色黑色:主虚、主寒、主痛、主瘀血
Part 2 图解面诊实用篇
第五章 望头诊病
头发早白 肾气不足/情志不舒导致肝郁气滞
头皮屑增多 新陈代谢过于旺盛
不自觉摇头 肝火太盛
头汗 体内溼热/阳气不足
盗汗 心血不足/阴虚内热
面色发红 身体有热
面色发白 气血不足/体内寒气太盛
面色发青 身体有寒气/阳气虚弱
面色发黑 肾气不足/瘀血内阻
面色发黄 气血不足/水湿停滞
面色萎黄 身形消瘦
面部红肿 体内有热
面部浮肿 脾气不足
面浮虚肿 身形肥胖
颜面抽搐 肝气抑郁/络脉受阻
第六章 望眼诊病
眼睛发黄 体内湿热/瘀血/脾虚血亏
上眼睑下垂 中气下陷/外感风邪/气血瘀滞
眼睛发红 体内有热/感染病毒
瞳孔散大 体内火气上升
眼睛不断眨动 肝虚血少
眼内障 阴精不足
针眼 体内热毒/脾气虚弱
眼睑肿胀 体内有热积聚/湿气停滞
两眼无神 体内血气亏损
眼睛流泪 体内肝血不足
白睛生疳 心火上升/脾胃湿热
第七章 望鼻耳诊病
流鼻血 体内有火
流鼻涕 风寒或风热/体内湿热/气虚
鼻子生疮 体内有热
耳内息肉 肝胆热毒
耳内流脓 热火上升
耳窍出血 肝火上升
第八章 望口唇诊病
口中生疮 体内有火/中气不足
嘴脣燥裂 脾胃热气太盛
嘴脣青紫 脾阳气弱/气血瘀滞
咽喉肿痛 体内热气太盛/体内有毒
咽喉溃烂 身体感染病毒/体内有火
流口水 感受风邪/脾虚/胃中热气上升
嘴脣颤动 胃火上传/脾虚血燥
唾液多 肾虚/脾胃虚寒
第九章 望舌颈诊病
舌头裂开 热气太盛
舌头萎缩 体内有痰湿/心脾虚弱
舌红绛 体内有热
舌上无苔 肾阴不足/气血虚弱
舌头干燥 阳气太盛/阳气太虚
舌头发青 体内寒气凝结/瘀血
舌头发紫 血液有热毒/体内瘀血
舌色淡白 气血不足/脾虚
舌苔色白 体内有寒气/脾虚
舌苔色黄 体内溼热
舌苔灰黑色 脾功能衰弱/痰饮内阻/溼热内蕴
舌苔溃烂 胃功能失调/宿食积滞
舌苔黄腻 痰热在肺/肝胆失常/大肠湿热
舌苔白腻 外感寒湿/湿气内阻
颈项肌肉强直面诊与治疗 外感风寒
颈项粗大 气血不畅
第十章 望齿龈诊病
牙齿松动 阳明经热/肾气虚
磨牙 心胃有火热/体内有蛔虫/气血虚弱
牙龈溃烂 胃热太盛
牙龈出血 体内有火
牙龈萎缩 胃火上炎/气血亏损
牙齿焦黑 下焦热盛/肾热胃燥/冷风侵袭经脉
附录 五脏自我检测
推荐序1
面诊穴位相乘疗法
继《图解经络穴位按摩速查全书》一书出版之后,市面上掀起一股养生风潮,尤以不吃药的天然调养方式最为火红。如今,出版社此次又与本书作者共创全新力作,首次结合「面诊」与「穴位按摩」以进行简易的自我养生,这也是截至目前为止,市面上尚未出现的实用养生全书。
中医古书《望诊遵经.五色相应提纲》写到:「尝考《内经》望法,以为五色形于外,五脏应于内,犹根本之与枝叶也。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有病必有色,内外相袭,如影随形,如鼓应桴。」而《丹溪心法》也提到:「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由此可知,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皆透过相应的脸部部位而外现出内在的健康状况。
本书以实用性兼自我养生为原则,详加介绍面诊的基本概念,包括人体内脏与脸面各部位的联结、面部异常的对应症状等,并针对头面、五官的望诊结果,进行正确调养与特效穴按摩,让您自诊自疗,远离病痛,以达到古人所说的「用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中国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
张永贤
推荐序2
「见微知着」抓准黄金治癒期
中医学术博大精深,在不开刀、无侵入人体性的情况下,透过「望、闻、问、切」的四诊合参,便能推知此人的健康情形。其中,又以「望面色、察形态、看神气」的面部诊断最能先行预测此人的内在脏腑状况。
「面诊」的权威之处已经过临床医学证实,早在远古的黄帝时期便认为「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的五官与五脏对应关系,因此观察一个人面部五官色泽的异状、异常性长痣或长斑等,都有可能是从脏腑所发出的警讯。故当脸部在非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如夏天因太热而脸部泛红等),其所出现的面色异常皆应有所警觉,以掌握最佳治疗时机。
尤其现代人工作忙碌、步伐紧凑,故培养「见微知着」的简单面诊,将能帮助您随时检视自己的身体状况。诸如人中长痘痘,代表膀胱可能出现问题;眼白出现异常的泛黄,则要注意最近是否过于疲劳或肝功能是否受损等。拥有基础的面诊知识,即使不向医师报到,也能自我检视健康状况。
正所谓「人体自有大药」,在此我将其延伸为「面部自发警讯」,而本书正是秉持这两项原则,结合「面诊」与「穴位养生」的相乘疗效,让读者在进行面部诊察的同时,亦能针对大病小痛施行合宜养生。其实,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精气血液与脸部五官是互通有无且相互对应的,因此当脏腑出现问题时,便只能依靠脸部五官、精神活动来为自己「发声」,若每个人都能看懂脸部警讯,便能即时掌握健康,以达到百病不生的养生之效!
同仁堂乐家老舖第十四代传人
乐觉心
编者序
相由心生的自觉疗法
远古时代,黄帝与多位大臣们透过大量的诊疗经验,逐渐了解到人体是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由五脏为中心,经络为通道,彼此相互联系、影响。后人将其研究整理成《黄帝内经》,为面诊术理论形成的代表作。其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就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说明体内一旦发生病变,脸部也会因为气血循环而有所变化。同时,也强调了面诊的重要性!
近年来,人类饮食习惯改变,不再以谷类做为主食,反而吃下大量的肉类,过多的蛋白质在体内不易消化,渐渐囤积造成胃部、肾脏的负担,再加上人们长期食用外食,不但无法控制饮食量,也吃下过多的盐分和油而不自知,导致许多慢性疾病、过度肥胖等文明病产生。
有鑑于此,别等到身体已经病入膏肓了,才想到就医治疗,通常都已经为时已晚,借由面诊,我们可以在疾病刚出现的前兆时,找出发病部位,以掌握病情。而相较于人体其他部位,面诊变化是最好的入门诊断方法,因为脸部的皮肤最薄,也是一个人的门面,其色泽有所变化时,最容易发现。所以,具备面诊的基础知识,人们才能及早发现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笔者在此建议每天抽出时间,练习观察脸部变化,揽镜自照看脸部颜色有无异常,哪个部位又冒出痘痘,哪里又突然长痣,并且回忆最近身体是否出现不舒服的现象,这些都是身体向你发出的求救讯号。因此,透过简易的面诊,便能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尽早调养,恢复健康!
有鑑于此,本人将毕生所学以综合行医多年的经验,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来介绍面诊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首先,可观察自己是属于哪一种五形人,以了解自己容易出现疾病的器官,找出合适的养生原则与保健方法;并列出面部的临床表现,搭配清楚图说、调治原则与最为有效的穴道按摩,使读者透过简单明了的面部判断,轻松找出病因,达到对症取穴与调养的效果,为自己量身订做一份合宜的养生方案!
台湾中医皮肤科医学会理事长
赖镇源
这本《图解面诊健康养生全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极具实用性和易读性。封面设计虽然朴实,但内容却显得非常专业。我一直对中医的面部诊断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相关的书籍都显得过于学术化,难以理解。这本书的名字中带有“图解”二字,这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预感它会用大量精美的插画和图表来辅助说明,使复杂的面部特征与身体健康状况的联系变得一目了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如何通过观察面部不同区域的色泽、形态、纹理等来判断身体各个脏器的健康程度。例如,我很好奇如果某个人的眼白部分出现异常,可能预示着身体的哪方面问题,或者嘴唇的颜色变化又代表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诊断”层面,还能提供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案。如果书中能够针对不同的面部信号,给出相应的饮食禁忌、推荐的食物、甚至是简单的中医调理方法,那将非常有价值。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一个有效工具,让我能够更主动地管理自己的身体,做出更健康的生活选择。
评分最近淘到一本关于健康养生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光看封面和目录就觉得信息量巨大,十分期待!书名是《图解面诊健康养生全书》,单看名字就足够吸引人了。我一直对中医的面部诊断很感兴趣,总觉得人的气色、脸上的斑点、痘痘、甚至眼袋卧蚕,都可能隐藏着身体内部的秘密。这本书既然是以“图解”为主,想必会用很多生动的插图来展示,这对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的面部特征,来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比如肝脏不好的人会有怎样的面部表现,脾胃虚弱又会体现在哪里。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诊断”,还能提供切实可行的“养生”建议。比如,如果发现自己有某种面部信号,书中会给出相应的饮食调理、作息建议,甚至是穴位按摩的方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一样,耐心而细致地解答我关于面部与健康的各种疑问,让我能够更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更好地去呵护它。我感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深奥的中医理论以一种通俗易懂、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普通人也能轻松掌握一些实用的养生知识,这比那些枯燥乏味的大部头要实惠得多。
评分拿到《图解面诊健康养生全书》这本书,我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品读,但已然被它所吸引。我一直对传统中医的智慧充满敬畏,尤其对方方面面都可以追溯到身体内部健康的“面诊”理论感到好奇。这本书以“图解”为特色,让我对它充满期待,因为我知道,相比于干巴巴的文字,清晰生动的图示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我理解和记忆。我设想书中会详细展示,如何通过观察一个人脸上的气色、斑点、痘痘、皱纹,甚至是鼻子、嘴唇、眼睛等具体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来推断出身体内部器官的健康状况。例如,我非常想了解,如果某个人的额头总是油光满面,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消化系统问题,或者说,当鼻翼两侧的皮肤出现异常时,又可能提示着心肺功能是否存在隐患。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诊断信息,还能给出相应的“养生”指导。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养生专家,为我提供具体的饮食调理建议、生活作息的调整方法,甚至是一些简单易学的保健按摩技巧,帮助我通过这些日常的改善,来达到内外兼修、身心健康的理想状态。
评分拿到这本《图解面诊健康养生全书》后,我第一眼就被它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插图所吸引。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其中的具体内容,但从目录的安排和章节的标题来看,这本书似乎涵盖了从面部整体观察到各个区域具体问题的详细解析,非常全面。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如何将复杂的面部诊断与日常养生相结合。我一直相信“内病外治”的理念,认为很多身体内部的问题都会在外在有所体现,而面部作为人体最直观的窗口,蕴含的信息量是惊人的。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简单易学的方法,让我能够通过观察自己脸上的细微变化,例如肤色、光泽、甚至一些细小的纹理,来提前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书中关于不同面部区域(如额头、眉眼、鼻子、嘴唇、下巴等)可能代表的身体脏器及其健康状况的描述,更是让我充满了好奇。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介绍,还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比如针对特定面部问题的食疗方、简单的按摩手法,甚至是一些生活习惯的调整。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一本随身携带的健康指南,帮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到未雨绸缪。
评分关于《图解面诊健康养生全书》这本书,我还没深入研读,但光从它的出版信息和一些初步了解来看,它似乎是一本非常值得期待的健康养生类书籍。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更深入理解身体健康与外在表现之间联系的读物,而“面诊”这个概念恰好能满足我的需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将中医的面部诊断原理呈现出来。我设想书中会有大量的插图,清晰地标注出面部各个区域对应的身体部位,以及当这些区域出现特定变化时,可能暗示着哪些健康问题。例如,我特别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脸上的红血丝会特别明显,这是否与他们的肝脏健康有关;或者,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出现黑眼圈,这又可能反映了身体的哪种失衡。除了诊断,我更关注的是“养生”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我通过调整饮食、作息,甚至是一些简单的日常习惯,来改善面部出现的问题,从而达到整体健康的目的。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学会如何“从脸读懂身体”,那将是我这次购书最有价值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