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学做为艺术活动的历史,要比做为科学活动更早,然而在进入了现代讲求效率绩效的工具理性思维后,教学活动所具有的艺术面特质,却往往成为教学行业难以成为专业的证据,也使得教学活动的艺术面不再受到重视。然而无论是从视人为施教对象,所需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或做为个人发展,所需对施教目的的规划来看,个人所具有的多样化与独特性,均非教学的科学面所能单一处理的。缘此,本学会乃邀请前理事长黄政杰教授担任主编,精选与教学艺术相关之理论阐述与实践分享的文章汇集成书,以期重新唤起对教学艺术面的重视。
作者简介
黄政杰
中州技术学院校长、静宜大学教育研究所讲座教授、台湾教育评论学会理事长
刘唯玉
国立东华大学课程设计与潜能开发学系教授兼师资培育中心主任
林逢祺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吴丽君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黄继仁
国立嘉义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副教授
周珮仪
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暨师资培育中心专任教授
李雅婷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教育学系助理教授
杨忠斌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林素卿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
吴靖国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
黄仪婷
基隆市中山高中国文老师
高博铨
实践大学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学系助理教授
方志华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
刘雅琪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教育学系硕士班教育硕士
顾瑜君
国立东华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教授
廖千惠
国立东华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石佳仪
国立台北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研究生
游丽卿
国立台南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严嘉琪
国立台中技术学院应用英语系副教授兼语言中心主任
颜佩如
国立台中教育大学教育学系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
林贞佑
台中县文雅国小教师
蔡明昌
台中市大鹏国小教师
张仟玫
彰化县国圣国小教师
张如慧
国立台东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王前龙
国立台东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刘斐如
亚洲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专任讲师
罗美兰
国立东华大学视觉艺术教育硕士班副教授
刘玉玲
铭传大学师资培育中心暨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张芬芬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
陈政宏
台北市立敦化国小教师、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教育系博士候选人
吴俊宪
静宜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洪咏善
国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张新仁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杨蕙菁
华盛顿大学多元文化教育所博士候选人
林纪慧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教育系教授
黄琳珊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教育所研究生
陆静尘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学系
李子建
香港教育学院副校长(学术)兼课程与教学讲座教授
叶兴华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
阮凯利
桃园县草漯国小校长/新竹教育大学教育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林丽惠
玄奘大学成人教育与人力发展学系副教授兼主任
第一篇 导论
ch1教学艺术的理念与实践/黄政杰
第二篇 教学艺术的概念分析和理论基础
ch2教学艺术之意涵与启示/刘唯玉
ch3教学的「游戏」结构/林逢祺
ch4教学是在连结号上耕耘的艺术/吴丽君
ch5从课程慎思的观点探讨教学艺术的立论及重要性/黄继仁
ch6艺术教育、课程艺术与教学艺术/周佩仪
ch7「自由」为核心之教学艺术理念与课程实践-以美感教育为例/李雅婷
ch8当代艺术的特色对教学艺术的启示/杨忠斌/林素卿
ch9中国上古诗性智慧的内涵及其对课程美学的启示/吴靖国/黄仪婷
ch10教学的变与不变—神经科学的观点/高博铨
ch11艾斯纳《艺术与心智创造》一书述评/方志华/刘雅琪
第三篇 教学艺术的实践与反省
ch12执子之手、与汝共舞—偏乡社区的课程实践探究与教学关系的美学/顾瑜君/廖千惠/石佳仪
ch13教室剧场的剧本是谁写的—教学艺术实践的评析/游丽卿
ch14教师跨文化专业成长经验及外语教学艺术/严嘉琪
ch15运用静思语教学实施情绪教育之行动研究/颜佩如/林贞佑/蔡明昌/张仟玫
ch16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偏远弱势地区优良教师语文教学之个案研究/张如慧/王前龙
ch17探讨「艺术统整课程」之教学艺术/刘斐如
ch18以A-R-T行动研究探释美感教育的教学艺术/罗美兰
ch19美学融入「青少年心理学」-叙说探究、艺术治疗与服务学习的混合式教学/刘玉玲
第四篇 教学艺术与教师发展
ch20「教师个人理论」及其启示─内隐凝炼的教育思维/张芬芬/陈政宏
ch21教师专业发展的美学实践:教学艺术为焦点/吴俊宪
ch22教学艺术之意蕴与陶养/洪咏善
ch23台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前景/张新仁
ch24由「文化回应教学法」论新移民子女的教学艺术/杨蕙菁
ch25以说阅读故事为主题之教师专业学习社群阅读教学研究/林纪慧/黄琳珊
ch26课堂管理中教师实践知识的外显形式—教学艺术的视角/陆静尘/李子建
ch27亲师沟通的艺术/叶兴华
ch28游于艺:交织交融的教学与艺术经验/阮凯利
ch29高龄教育教师的教学艺术:学习者中心之观点/林丽惠
幼儿园教保活动与课程
乡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附光碟)
海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附光碟)
海洋教育-教科书、教师与教学
课程发展与设计
这次入手《教学艺术》这本书,完全是出于一种“不经意”的冲动。我之前对“教学”这件事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学校里老师讲课的样子,有条不紊,但有时候会觉得有点沉闷。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教育,不应该是这样被动的接受,而是应该能够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教学艺术》这本书时,它的名字就深深吸引了我。我很好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称得上是“艺术”?教学的“艺术”又体现在哪里?我脑海里浮现的是那些能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宇宙的老师,他们能够用各种方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去探索。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我知道,原来教学还可以这么有趣,这么有创造力。也许,它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设计课程、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激发学习兴趣的独到见解。我最希望的是,它能让我明白,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一种精神的启迪。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对“教学”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些灵感,让我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更有温度、更有技巧地去影响身边的人。
评分当初买《教学艺术》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名字很特别,让我觉得它可能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教育理论书。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教学的书,感觉它们要么太理论化,要么太流水账,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老师,不应该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应该是一个能够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的人。所以,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让我看到教学中那些更深层次、更具感染力的一面。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理解“艺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它是一种技巧,还是一种心态?这本书会不会分享一些非常规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我特别期待它能有一些真实的教学案例,让我看到,老师们是如何运用智慧和创造力,让原本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也许,这本书会教我如何更好地理解学生,如何与他们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够对“教学”这件事有一个更深刻的感悟,也希望能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或者是在与人沟通交流时,增添一些不一样的色彩和智慧。
评分哇,拿到《教学艺术》这本书,我真的超期待!最近在考虑要不要转职当老师,或者至少想在公司里培训新人,所以对“教学”这件事一直很感兴趣。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教育学、心理学书籍一样,讲一大堆理论,什么教育心理模型、教学法分类之类的,但又怕太学术,读起来会睡着。所以,我在买之前就特别仔细地看了书的简介和一些读者推荐,一直很怕它会太干巴巴,不接地气。但又忍不住好奇,到底什么才算是“艺术”?教学怎么能跟艺术扯上关系?我脑子里闪过的是那种舞台上光鲜亮丽的表演,或者是画廊里充满灵魂的画作。难道教学真的能达到那种境界吗?如果能,那得多神奇!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把教学和艺术这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联系起来的,它会不会介绍一些具体的案例,或者分享一些老师们在课堂上运用“艺术”的奇思妙想?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觉得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充满创意和感染力的过程。毕竟,谁不想成为那个让学生觉得有趣、有收获,甚至愿意去探索的老师呢?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方向。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教学艺术》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点小忐忑的。我本身不是教育科班出身,虽然现在的工作需要跟人打交道,也偶尔需要做些分享,但总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是个门外汉。我怕这本书会用太多专业术语,我看了也等于白看。但又觉得“教学艺术”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不像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所以还是决定入手。我特别想从这本书里学到一些实际的东西,比如说,怎么才能让听众或者学生在听我讲话的时候,不会走神?怎么才能把一些复杂难懂的知识,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不是有什么小技巧,或者说“套路”?我很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具体的例子,分享一些老师们是怎么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也许是一些游戏,或者是一些特别的提问方式。我希望这本书不要只是讲大道理,而是能给我提供一些可以直接运用到实践中的方法。我希望读完之后,我能在下一次的分享或者教学过程中,感觉自己更有底气,也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如果能让别人觉得你讲的东西很有意思,那真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评分拿到《教学艺术》这本书,说实话,我当时完全是冲着“艺术”这两个字来的。我一直觉得,生活中很多事情,如果能带点艺术的色彩,就会变得不一样,更有味道,也更吸引人。教学,在我看来,原本是件很严肃的事情,是知识的传递,是能力的培养。但如果能把它上升到“艺术”的层面,那得有多么了不起?我好奇的是,作者究竟是如何将“教学”这件事变得像一门艺术一样?它会不会涉及一些色彩、构图、节奏这样的概念,用在教学场景里?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打破常规的教学思路,让我看到,原来教学可以不只局限于黑板和课本,而是可以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会不会有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的例子?我甚至在想,这本书会不会分享一些关于讲故事、表演,甚至是用音乐来辅助教学的方法?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些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觉得,原来教学也可以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表演,或者是一次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读完之后,我希望自己能够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教学,也希望能在某个场合,尝试将一些“艺术”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表达和分享中,让它变得更生动、更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