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来自创旧?
为什么创新没有脉络就会失败?
脉络,就像中医的诊断原理。头痛,往往要医脚,因为你看到的问题常常只是征兆,而不是病因。了解脉络就是一探事出之因。由过去发生的事,解释现在的问题,再向前推测未来的发展轨迹。
为了釐清创新的脉络,作者萧瑞麟以企业中的人类学家自许,带领团队近身观察、感受田野,深入探访各类组织在进行或导入创新时,成功(或失败)背后的故事。
顶尖科学家与研发团队的养成,如何来自三个教授的刻意修练?
从半导体的机台维修,看看现场工程师如何由物件推理,找到根本问题。
别让哈佛变哈欠。别只模仿人家的创新,要学会「偷」创新,融入自己的特色!
作者将带领读者重回创新事件现场,抽丝剥茧,寻找别让创新成为遗憾的解答。创新不只是讲高效率、多功能,更需要注入人文精神:你是否听到客户的悲鸣?了解背后的组织作为?并且看见机构的无形制约?
当读者从脉络学会思考,唤醒了感觉,就能设计出令人感动的创新。
请跟着这位充满好奇心的质性研究者进行一趟创新历险,挖问题,解问题,思考自己碰到的创新问题。
作者简介
萧瑞麟
现任国立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并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负责亚太高阶主管EMBA之「资讯与决策」课程。研究领域包括资讯科技与组织变革、科技创新、跨域知识整合与供应链管理。经常参与跨国公司在亚洲的创新专案,如Rolls Royce、Ernst & Young、Singapore Technology Engineering、DHL、Nokia等。
他是质性研究领域的中生代学者,目前担任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执行编审、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s 编辑委员、中山管理评论编辑委员等职。他的着作常见于国际性会议与期刊,并屡次得奖。他的个案研究以追溯科技背后的组织病理为特色,常用轻松活泼而又悬疑的辩证手法呈现科技创新的挑战。他创新的教学方法亦荣获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最佳教师奖」。其近作《不用数字的研究》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艰涩的研究方法,该书被选为台湾科管百大优质丛书,亦列于年度最佳畅销书之一。
序: 看见脉络,点亮创新
一、设计思考,独缺思考
壹部曲:脉络中看见使用者痛点
二、飙到关键多数:台湾大车队如何找到创新的领头羊?
三、 意会的科技:台湾大车队如何把使用者的痛点变成创新的来源?
四、用心,所以创新:台湾大车队如何让人性光明面成为创新泉源?
五、 聪明的电子白板:芝麻街美语如何借由使用者行为让科技发挥潜力?
贰部曲:脉络中找到组织作为
六、有作为,有所不为:新加坡工程集团的创新基因是什么?
七、台下十年功:无线奈米生医团队如何成为创新的常胜军?
八、物里学:联电半导体生手与高手的差别在哪?
九、橘子又酸了:探究中德航空技术转移案,为什么千万别去复制别人的必杀技?
参部曲:脉络中洞察机构制约
十、涉入哈佛:为什么哈佛商学院的启发式教学,学不来?
十 一、柔韧设计:当创新遇上顽固的机构,阶梯数位学院怎么办?
曲终、让脉络思考创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