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台湾青草药 第3册

常见的台湾青草药 第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青草药
  • 中草药
  • 药用植物
  • 传统医学
  • 健康养生
  • 自然疗法
  • 植物图鉴
  • 台湾文化
  • 药材
  • 草药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因地处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加上中央山脉纵贯南北,因而兼具寒、温、热带等各型气候,以及低、中、高海拔地形,所以,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迄今据统计已确定植物学名的高等种子植物,已近六千种,其中台湾固有种约占43%,而台湾民间供药用者,则达一千余种。

  本套书共收录常见的青草药植物300种,分为四册。每一种青草药植物的版面,图、文共占4~8页。除了药草的中文名称外,另有该种青草药植物在植物学上的分类,包括科别、学名、英名、别名、原产地、分布、花期、果期以及形态特征的详细描述。该药草在药理方面的应用,则除了针对各种病症的应用外,还包括採收期、药用部分、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病症以及用量和用法等,都有详细的介绍,方便读者对该种青草药的认识与查询。

  由于植物的种类繁多,如何辨识清楚,真的相当不容易,而且报章媒体屡见误食而造成的中毒事件,所以为避免读者误认,甚至误用,本套书在「形态特征」部分,特别针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孢子等性状多加以描述定义,以作为读者辨识的依据。由于植物会随着四季更迭而呈现不同的面貌,或开花,或结果,或有较特殊的特征,所以本套书特别收录了近千张精致且丰富的图片,一一为读者做详尽的呈现。除了方便读者辨识外,更增添了本套书的说明性和丰富性。

  中国人对植物的看法是「有用是宝,无用是草」,尤其是民间疗法常利用的青草药,几乎都是我们周遭常见的植物,所以,本套书也将各种病症如何应用该植物的方法一一做说明。在青草药的组成应用方面,虽分为单方、简方以及复方的应用,惟使用药草前,务必请教中医师或青草药专家后再使用,以免延误病情。

  本套书编撰时,虽参考了植物学、中药大辞典、中药志、简明药材学、药用植物等文献,惟遗漏或谬误之处在所难免,尚祈诸先进和读者同好多予指教。

本书特色

  ◎300种常见的青草药植物,
  精致的图文见解、详细的青草药基本认识,
  药理对照各病症、正确运用青草药配方组合。
  居家必备的终极对症图典!照护管理一把罩!

  ◎中国人对植物的看法是「有用是宝,无用是草」,
  而「民间疗法」常出现的台湾青草药,几乎都是我们常见的植物。
  本书教我们如何将这些唾手可得的药草,
  利用煎、煮等方法,对应各种人体不适的症状,
  并详细标名用量、用法,以及单方、简方和复方的应用。

  ◎全套共四册,完整收录300种常见的实用青草药;
  真实呈现草药,从植株、花朵到结成果实的各类型态,辨识度清晰明了;
  针对各病症提供最确切的用法、功效。
  详尽的中英文索引,对照病症查询目录,既快速、又方便。

寻访古老药方的智慧:中华传统草药的奥秘与实践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中华传统草药的浩瀚领域,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易于理解的导览。我们聚焦于草药学数千年来的发展脉络、药材的精妙识别技术,以及它们在古代养生和临床应用中的智慧。本书并非罗列特定地区的草药图鉴,而是着重于构建一个理解传统药理思想的框架,带领读者领略不同药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背后的哲学基础。 --- 第一部:草药学的历史长河与哲学基石 第一章:源远流长的草药文化 本章追溯了中华草药学自上古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直至汉唐盛世的集大成。我们将详细解析《黄帝内经》中关于“食养胜于药养”的核心理念,探讨古代医者如何通过观察自然万物的特性来归纳药性。重点在于理解草药学并非孤立的知识体系,而是与古代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紧密结合的产物。我们将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对药材分类标准的演变,从早期的按功能划分到后来的按“四气五味”归类法的成熟过程。 第二章:阴阳五行与药性理论 草药的药性是理解其应用的关键。本章将深入解析“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如何在传统理论中被用来描述和预测药材的功效。我们将详述寒性药材如何清热泻火,热性药材如何温中散寒;辛味如何发散行气,甘味如何补益缓急。此外,本书将解析“归经”理论,即药材如何选择性地作用于人体特定的经络系统,从而达到精准调理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将以严谨的逻辑,拆解古代医学家对药材作用机制的观察与总结。 第三章:组方艺术:君臣佐使的配伍智慧 草药很少单独使用,组方是体现传统草药学精髓之处。本章重点剖析“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我们将通过经典方剂的拆解案例,说明如何通过主药(君)、辅药(臣)的搭配来增强主效或减轻毒性,以及如何利用使药引导药力直达病所。这不仅是简单的混合,更是一种精妙的平衡艺术,旨在协同增效或相互制约,达到“整体调理”而非单一针对病灶的效果。 --- 第二部:药材的甄别、炮制与储存 第四章:药材的道地性与品质判别 药材的产地、采收季节和加工方式直接影响其功效。本章详述“道地药材”的概念,解释为何特定地域出产的同一种药材品质更为上乘。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观察药材的性状——包括颜色、气味、手感(质地)以及断面结构——来初步鉴别药材的优劣。本章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观察方法,帮助学习者建立对天然药材的感性认识。 第五章:炮制的科学:提升效能与降低毒性 炮制是使生药材转变为临床可用药材的关键步骤。本章详细介绍各种炮制方法及其原理,例如: 1. 炙法: 如蜜炙、酒炙,用于增强补益或改变药性。 2. 煅烧法: 如煅骨、煅牡蛎,用于固涩或增强收敛作用。 3. 发酵与蒸煮: 如神曲的发酵、地黄的九蒸九晒,以改变其消化吸收特性。 每一类炮制方法都对应着特定的药理目标,本书将阐释其背后的化学变化原理(在不偏离传统描述的前提下)。 第六章:安全储存与药效维持 正确的储存是确保草药药效不失的关键。本章提供实用的储存指南,涉及防潮、防蛀、避光和温湿度控制。我们将讨论不同类别药材(如根茎类、花叶类、种子类)对储存环境的特殊要求,并介绍如何通过简单的工具和环境设置来延长药材的有效使用期。 --- 第三部:常见药材的功能范畴与应用模型 第七章:清热解毒类药材的辨识与应用模型 本章聚焦于那些具有“寒凉”特性的药材,它们是处理体内热邪、炎症反应的核心工具。我们将分析几类具有代表性的清热药材,如金银花、黄连、大青叶等,探讨它们如何从不同层面(如清气分热、清营血热、解毒散结)发挥作用。本章将着重于描述其适应症的共性和差异性,指导读者在辨证准确时如何选择最恰当的药材。 第八章:补益与固涩:生命能量的培固之道 生命力的恢复与维持依赖于补益类药材。本章分类阐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类别的代表药材,如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鹿茸等。我们将深入解析不同补益药材的作用侧重,例如气虚与血虚的细微差别,以及阴虚与阳虚的辨识要点。此外,固涩药材(如山茱萸、五倍子)如何用于巩固气血津液,防止耗散,也将被纳入讨论。 第九章:行气活血与化痰祛湿:疏通体内的气血津液 健康的流通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本章探讨疏通药材的运用,包括行气药(如陈皮、木香)如何缓解情志不畅或饮食积滞导致的郁滞,以及活血化瘀药(如川芎、丹参)在改善微循环和消除疼痛中的作用。同时,对于化痰祛湿药(如半夏、茯苓),我们将解析它们在处理水湿停滞、痰饮内生等病理状态下的应用逻辑。 --- 第四部:传统草药学的思维拓展 第十章:药食同源的健康生活理念 本书的最后部分回归到预防医学的范畴。我们将详细介绍那些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常见食材,如枸杞、红枣、生姜、山药等,阐述它们在日常膳食中如何扮演“微调剂”的角色。本章强调,通过长期的药食同源实践,可以有效提升个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实现“治未病”的理想状态。 结语:传承与未来视野 我们总结了本书所涵盖的理论框架,并展望传统草药学在现代科学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强调尊重传统智慧与科学验证相结合的重要性。 --- 本书特点: 结构严谨: 从历史哲学到具体操作,逻辑层次分明。 注重原理: 深入解析“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核心理论的实际意义。 强调辨识: 提供详实的道地药材形态特征与炮制影响的描述。 范畴划分清晰: 依据传统功效对药材进行系统性的功能区隔。 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华传统草药学、自然疗法、养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是建立系统认知框架的理想入门或进阶读物。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冈荣

  台湾屏东县人
  中华民国中要协会顾问
  桃园县青草药制造职业工会 讲师
  上自然药用植物研究中心 讲师
  中华青草药协会会员 青草药讲师
  中华民国民间疗法研究协会 推拿整嵴班
  中国青草药铺 负责人
  上然中药房 负责人

审订者简介

廖家瑄

  台湾桃园县人
  针灸中医师
  美国加州大学普士顿医学院中医博士

摄影者简介

郑元春

  台湾苗栗县人
  国立台湾大学植物研究所硕士、博士班肄业
  国立台湾博物馆副研究员兼植物学组组长退休(95.09.01退)
  国立台湾大学植物研究所研究助理
  国立台湾博物馆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专长:植物分类学、蕨类植物学、植物通俗科学写作、植物生态与形态之观察、植物摄影(特别是微观摄影)。
学经历及相关作品:

  ◎着有《台湾的常见野花一.二辑》、《台湾的海滨植物》、《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图鑑》、《有毒植物》、《植物奇谈》、《常见的药草一.二辑》、《植物Q&A》等二十余册﹔作品曾三度荣获行政院新闻局优良图书金鼎奖及一次小太阳奖。

  ◎最近两年,在植物相关网站上大量贴图(精细的生态照片),并配合解说文字,供一般民众阅览,推展植物科学的普及化,可谓不遗余力。

图书目录

茵陈蒿 6
荔枝草 12
荔枝 16
射干 22
破布子 26
罗氏盐肤木 32
夏枯草 38
钉地蜈蚣 44
彩叶草 48
纸钱堑 54
桂花 58
桑树 64
粉藤 72
臭茉莉 76
臭杏 82
马缨丹 86
马兰 90
马蹄金 96
马鞍藤 102
马鞭草 106
消渴草 112
海金沙 116
海州骨碎补 122
海州常山 126
海芋 132
乌蔹莓 136
乌木臼 142
麦门冬 146
鱼腥草 152
鱼针草 160
蛇莓 164
甜菊 170
甜珠草 174
麻疯树 178
岗梅根 182
通脱木 188
望江南 194
闭鞘姜 200
康复力 206
商陆 210
淡竹叶 216
野鸦椿 222
野苦瓜 226
野牡丹 230
野桐 234
南美蟛蜞菊 238
菁芳草 242
菝 246
菱 250
莱菔 256
无根草 262
无花果 266
番椒 270
番杏 274
黄花蜜菜 278
黄花虱母子 282
黄药子 286
黄金桂 292
黄荆 298
黄栀子 302
黄鹌菜 308
黄花美人蕉 312
紫茉莉 318
紫苏 322
紫背草 326
紫锦草 332
单叶蔓荆 336
扬波 340
(木宜)梧 344
胡麻 348
博落回 352
肾叶山蚂蝗 356

中名索引 A-1
学名索引 A-48
英名索引 A-59
青草组成应用目录 A-69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医学充满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致力于搜集和研究各种民间验方。当我在书店看到《常见的台湾青草药 第3册》时,我立刻被它吸引住了。《常见的台湾青草药 第3册》的内容编排得非常严谨,逻辑清晰,从药草的识别到其具体的药用价值,再到实际应用,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书中对于每一种药草的介绍,都力求详尽,包括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采收时机,以及最关键的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都给予了充分的说明。我尤其欣赏书中在介绍药方时,会详细列出所需药草的用量和炮制方法,并且会提醒读者可能存在的禁忌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安全保障。书中关于“清热解毒”和“消肿止痛”的章节,是我反复阅读的重点。我了解到,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疾病,都可以通过这些常见的青草药得到有效的调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药草的图谱,更是一本实用的健康指导手册,它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和有效地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来守护健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在我寻药的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作为一个长期深受皮肤困扰的人,我试过无数偏方,也去过不少医院,但效果总是时好时坏。偶然在朋友的推荐下,我看到了这本《常见的台湾青草药 第3册》,当时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入手了。拿到书后,我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书中详细介绍了许多台湾地区常见的青草药,不仅有它们的学名、俗名、科属,更重要的是,还有它们在民间流传已久的具体用法和功效。尤其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每种药草的生长环境、采集时间、炮制方法都做了细致的描述,这让我觉得非常专业,也让我对这些“草根”智慧充满了敬意。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治疗湿疹和瘙痒的部分,里面提到的几种药草,比如艾草、车前草,我小时候家里就用过,只是那时都是长辈口耳相传,没有系统的记录。这本书给了我一个系统性的认识,让我知道如何更科学、更安全地运用它们。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书中介绍的几款药方,希望能借此找到缓解困扰多年的皮肤问题的新途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药草图鉴,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民间医药百科全书,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馈赠的疗愈力量。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拿到《常见的台湾青草药 第3册》这本书,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青草药的书籍已经不少了。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看法。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药草的名称和功效,而是更深入地挖掘了这些药草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作者在书中穿插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了这些药草在台湾民间是如何被世代相传,又在何时何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增强免疫力”和“舒缓情绪”的章节,里面介绍的几种药草,比如罗汉松叶、佛手柑,不仅在医学上有其独到之处,在食疗和香薰方面也大有文章。书中并没有一味地强调药草的“神奇疗效”,而是以一种平和、科学的态度来阐述,强调个体差异和因人而异。这种严谨又不失温度的写作风格,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和人情味都充满了敬意。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不少实用的养生知识,更感受到了台湾这片土地上浓厚的草药文化底蕴,让我对这片土地和其中的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评分

我一直对植物世界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看似平凡却蕴含着奇妙功效的草本植物。这次有幸阅读《常见的台湾青草药 第3册》,可以说是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探知欲。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直观,图片清晰,色彩鲜艳,让我即使对植物学没有深厚基础,也能轻松辨认出书中的各种药草。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描述每一种植物时,都融入了许多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我了解到,许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草药,在过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先民们在艰苦环境中生存繁衍的智慧结晶。书中关于“排毒养颜”的篇章尤其吸引我,介绍了像蒲公英、薏苡仁等常见的草药,并详细解释了它们在内调养身方面的作用。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美丽源于健康,而这本书正好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以内养外的健康理念。书中不仅提供了简单的药方,还强调了药草的“君臣佐使”搭配原理,这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读完这本书,我仿佛踏上了一场奇妙的植物探索之旅,也让我对那些生长在路边、山间的“野草”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敬畏。

评分

作为一名从小在台湾长大的孩子,我对青草药的记忆,大多停留在小时候外婆用来敷跌打损伤的草药包,或者煮来喝的消暑凉茶。这本书《常见的台湾青草药 第3册》的到来,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熟悉的“老朋友”。书中对每一种药草的描述,都非常贴近生活,许多药草的名字,我甚至在巷口、田埂边都见过。作者的文笔非常生动,仿佛能闻到书中药草的清香。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益气补血”和“肠胃调理”的部分,其中介绍的几味药草,比如红枣、枸杞,虽然常见,但书中详细解释了它们在不同炮制方法下的功效差异,以及与哪些药草搭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一直觉得,最宝贵的知识,往往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平时太过匆忙,没有去发现。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回了这份对身边自然馈赠的敏感度。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那些熟悉的药草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学到了不少实用的养生方法,让我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