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台湾青草药 第4册

常见的台湾青草药 第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青草药
  • 中草药
  • 药用植物
  • 传统医学
  • 健康养生
  • 自然疗法
  • 植物图鉴
  • 台湾文化
  • 药材
  • 本草纲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因地处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加上中央山脉纵贯南北,因而兼具寒、温、热带等各型气候,以及低、中、高海拔地形,所以,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迄今据统计已确定植物学名的高等种子植物,已近六千种,其中台湾固有种约占43%,而台湾民间供药用者,则达一千余种。

  本套书共收录常见的青草药植物300种,分为四册。每一种青草药植物的版面,图、文共占4~8页。除了药草的中文名称外,另有该种青草药植物在植物学上的分类,包括科别、学名、英名、别名、原产地、分布、花期、果期以及形态特征的详细描述。该药草在药理方面的应用,则除了针对各种病症的应用外,还包括採收期、药用部分、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病症以及用量和用法等,都有详细的介绍,方便读者对该种青草药的认识与查询。

  由于植物的种类繁多,如何辨识清楚,真的相当不容易,而且报章媒体屡见误食而造成的中毒事件,所以为避免读者误认,甚至误用,本套书在「形态特征」部分,特别针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孢子等性状多加以描述定义,以作为读者辨识的依据。由于植物会随着四季更迭而呈现不同的面貌,或开花,或结果,或有较特殊的特征,所以本套书特别收录了近千张精致且丰富的图片,一一为读者做详尽的呈现。除了方便读者辨识外,更增添了本套书的说明性和丰富性。

  中国人对植物的看法是「有用是宝,无用是草」,尤其是民间疗法常利用的青草药,几乎都是我们周遭常见的植物,所以,本套书也将各种病症如何应用该植物的方法一一做说明。在青草药的组成应用方面,虽分为单方、简方以及复方的应用,惟使用药草前,务必请教中医师或青草药专家后再使用,以免延误病情。

  本套书编撰时,虽参考了植物学、中药大辞典、中药志、简明药材学、药用植物等文献,惟遗漏或谬误之处在所难免,尚祈诸先进和读者同好多予指教。

本书特色

  ◎300种常见的青草药植物,
  精致的图文见解、详细的青草药基本认识,
  药理对照各病症、正确运用青草药配方组合。
  居家必备的终极对症图典!照护管理一把罩!

  ◎中国人对植物的看法是「有用是宝,无用是草」,
  而「民间疗法」常出现的台湾青草药,几乎都是我们常见的植物。
  本书教我们如何将这些唾手可得的药草,
  利用煎、煮等方法,对应各种人体不适的症状,
  并详细标名用量、用法,以及单方、简方和复方的应用。

  ◎全套共四册,完整收录300种常见的实用青草药;
  真实呈现草药,从植株、花朵到结成果实的各类型态,辨识度清晰明了;
  针对各病症提供最确切的用法、功效。
  详尽的中英文索引,对照病症查询目录,既快速、又方便。

台湾原生植物的药用智慧:探索传统草药的奥秘 本书特色: 本书深入探讨台湾岛上广袤的生态系统中蕴藏的传统草药知识,侧重于植物的形态学识别、传统用途、有效成分的初步分析,以及在现代草药学视域下的潜在价值。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旨在为对台湾原生植物药用价值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扎实的参考指南。 --- 第一部分:台湾岛屿的药用植物生态概览 台湾,这座“福尔摩沙”,因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复杂的垂直气候带分布,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从热带的低海拔海岸到寒冷的亚高山针叶林,不同的海拔和生态环境催生了适应性极强的植物群落。本书首先建立了一个宏观的框架,介绍台湾药用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生态位(Niche)以及影响其药效物质积累的环境因素。 1.1 气候与地质对药性的影响: 详细分析了台湾多雨、多山的地貌特征如何塑造了草药的次生代谢产物。例如,高山地区植物为应对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和温差变化,常会积累更高浓度的酚类化合物和三萜类物质,这些往往是药效的关键所在。 1.2 传统采集智慧的传承: 探讨了早期原住民与汉人移民在不同族群背景下,对药用植物的认知和使用方式的差异。这不仅关乎“用哪种植物”,更关乎“何时采集”(采收期)、“如何处理”(炮制方法)以及“如何配伍”的系统性知识。 --- 第二部分: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常见药用先驱物种深度剖析 本章节聚焦于在平原、丘陵及较低山地带(海拔100米至1200米)最为常见,且在民间应用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每一物种的介绍都遵循一套严谨的结构,便于读者进行田野观察和比对。 2.1 唇形科(Lamiaceae)的芳香疗效体系: 紫苏属(Perilla spp.)的区域变异: 区分台湾常见的不同种类的紫苏,它们在传统上如何应用于“发汗解表”和“理气和胃”。深入分析其挥发油成分(如:香芹酚、柠檬烯)与传统用途的对应关系。 藿香属(Agastache spp.)在湿热气候下的应用: 探讨其如何被用于清暑祛湿,并对比不同产地藿香在药效表现上的细微差别。 2.2 菊科(Asteraceae)的清热解毒谱系: 咸丰草(Bidens pilosa)的现代研究与传统应用: 作为一种应用极广的“田间草药”,本书详细梳理了其在退火、消炎方面的民间用法,并引入了近期的生物活性研究成果,探讨其抗炎机制。 假臭草(Ageratum conyzoides)的止血特性: 聚焦其在创伤处理中的传统角色,并分析其含有的生物碱和黄酮类物质对凝血过程的潜在影响。 2.3 藤本与攀援植物的独特药性挖掘: 络石藤(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的活血通络功效: 不仅描述其在治疗关节疼痛中的应用,还详细介绍了其干燥藤本(络石)与鲜用(藤汁)在药性强度上的差异。 青蛙公(Aristolochia spp. 警示性介绍): 鉴于部分品种的毒性,本书用专门的篇幅警示读者识别和避免使用含有高风险马兜铃酸的品种,强调安全用药的首要性。 --- 第三部分:中高海拔的特殊药材与稀有物种考察 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种类变得更为专一化。本部分侧重于那些需要在特定高山环境中才能采得,且具有独特药理价值的物种,并强调可持续采集的伦理规范。 3.1 高山杜鹃属(Rhododendron spp.)的局部应用: 介绍几种台湾特有的高山杜鹃的根部或叶片在传统上用于特定外用(如皮肤病)的经验,同时明确指出其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潜在毒性,强调其使用必须严格遵循经验传承,不可随意内服。 3.2 菊科与石松科的高山抗氧化剂: 玉山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的嫩笋与根茎: 探讨箭竹在传统上用于清肺化痰的用法,并分析其富含的多糖体和酚酸类物质可能发挥的作用。 石松属(Lycopodium spp.)的传统应用与保护: 描述台湾原住民曾利用的几种石松属植物,它们常被用于处理呼吸系统疾病。鉴于这些物种的生长缓慢,本书将重点放在保护现状和非破坏性替代方案的探讨上。 3.3 树木的药用资源利用: 樟科植物的精油疗法: 不仅限于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还包括其近缘种。详细阐述了通过蒸馏提取精油的方法,以及这些精油在驱虫、安神方面的应用。 壳斗科植物的收敛性应用: 介绍某些树种的树皮或坚果外壳在传统中用于处理腹泻或皮肤溃疡的经验,关注其中的单宁物质。 --- 第四部分:传统炮制技术与现代药效的桥接 有效的药用植物不仅需要正确的识别,更需要恰当的处理。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台湾传统草药中常用的干燥、发酵、炙烤等炮制技术,并尝试从现代科学角度解析这些处理对药效成分和安全性产生的影响。 4.1 干燥与气化作用: 解析不同干燥方式(日晒、阴干、烘烤)如何影响挥发油的保存和水溶性成分的转化。例如,某些草药在快速干燥过程中会损失萜类,但在缓慢阴干过程中,酶促反应可能生成新的有效成分。 4.2 “炙”与“炒”的化学改变: 重点分析“炒制”对于含生物碱或苷类物质的草药的必要性。例如,通过加热,可以降低某些物质的刺激性,或将不易吸收的前体物质转化为更易于人体吸收的形态。书中提供了数个经典中药材的炮制前后成分对比实例。 4.3 配伍禁忌与剂量学基础: 基于传统医案的记录,总结了数种具有强效活性或潜在毒性的草药在配伍上需要避开的“十八反”、“十九畏”的应用实例,并讨论了传统剂量(如“一钱”、“一把”)在现代克制单位下的粗略换算与安全阈值。 --- 结语:展望台湾草药的未来定位 本书最后总结了在现代生物医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台湾原生草药知识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强调通过科学方法(如:分离纯化、活性筛选、毒理评估)来验证和提升传统经验,是确保这些宝贵植物资源得到合理、安全利用的唯一途径。本书希望作为一座桥梁,连接古老的传统智慧与严谨的现代科学探索。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冈荣

  台湾屏东县人
  中华民国中要协会顾问
  桃园县青草药制造职业工会 讲师
  上自然药用植物研究中心 讲师
  中华青草药协会会员 青草药讲师
  中华民国民间疗法研究协会 推拿整嵴班
  中国青草药铺 负责人
  上然中药房 负责人

审订者简介

廖家瑄

  台湾桃园县人
  针灸中医师
  美国加州大学普士顿医学院中医博士

摄影者简介

郑元春

  台湾苗栗县人
  国立台湾大学植物研究所硕士、博士班肄业
  国立台湾博物馆副研究员兼植物学组组长退休(95.09.01退)
  国立台湾大学植物研究所研究助理
  国立台湾博物馆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专长:植物分类学、蕨类植物学、植物通俗科学写作、植物生态与形态之观察、植物摄影(特别是微观摄影)。
学经历及相关作品:

  ◎着有《台湾的常见野花一.二辑》、《台湾的海滨植物》、《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图鑑》、《有毒植物》、《植物奇谈》、《常见的药草一.二辑》、《植物Q&A》等二十余册﹔作品曾三度荣获行政院新闻局优良图书金鼎奖及一次小太阳奖。

  ◎最近两年,在植物相关网站上大量贴图(精细的生态照片),并配合解说文字,供一般民众阅览,推展植物科学的普及化,可谓不遗余力。

图书目录

棉花 6
酢浆草 12
粟 18
丝瓜 22
伤寒草 28
鼠麴草 32
稜果榕 38
爱玉子 42
雷公根 46
荭草 52
叶下珠 56
萱草 62
葫芦茶 68
葎草 72
落葵 78
落花生 82
落地生根 86
葱 90
睫穗蓼 94
翠云草 98
构树 104
豨莶草 110
铜垂玉带草 116
凤尾草 122
凤仙花 128
凤梨 134
蒲公英 138
苍耳 144
蓖麻 150
蒜 156
满天星 162
台湾百合 166
台湾天胡荽 172
台湾景天 176
台湾木贼 180
台湾天仙果 184
辣木 188
莲 196
蔓泽兰 206
盘龙参 210
锐叶小槐花 214
树豆 218
芦荟 222
磨盘草 228
鸭脚艾 232
鸭跖草 236
泽兰 242
昙花 246
龙葵 250
龙眼 256
龙牙草 262
薏苡 268
姜 274
薄荷 280
赛山蓝 286
石劳碡草 290
爵床 296
鸡冠花 302
鸡角鸟刺 306
鸡母珠 310
鸡蛋果 314
双面刺 318
藤三七 324
罗勒 330
蕲艾 336
面包树 340
铁线草 344
铁包金 348
铁扫帚 354
栾樨 358
鳢肠 362
灵芝 368
榄仁树 372

中名索引 A-1
学名索引 A-48
英名索引 A-59
青草组成应用目录 A-69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简直是开启了我对台湾青草药世界的大门!作为一位热爱生活、追求自然疗法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身边那些不起眼的植物充满好奇,但往往因为知识匮乏而止步。当我拿到《常见的台湾青草药 第4册》时,简直像发现了一个宝藏。书中的图片清晰、精美,让我一眼就能认出那些曾经在田边、山野偶遇的植物。更重要的是,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每一种青草药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以及最吸引我的——它们在民间流传的各种功效和用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药食同源”的介绍,很多我们平时食用的蔬菜,原来都蕴含着意想不到的养生智慧。例如,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将某些青草药巧妙地融入日常饮食,不仅能调理身体,还能增添食物的美味。这种结合了知识性与实用性的内容,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辈,耐心传授着古老而宝贵的智慧。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书中的一些简易食谱和外用方法,相信一定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多惊喜和改变。

评分

**评价五** 《常见的台湾青草药 第4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愈和启迪。我一直深受一些慢性小毛病的困扰,尝试过各种方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偶然间接触到这本书,我被它朴实无华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内容所吸引。书中对每一种青草药的介绍,都不仅仅停留在功效的层面,更包含了对它们生命力的赞美,以及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从中了解到,原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野草”,都拥有着惊人的治愈能力。书中关于“草药茶饮”的章节,让我找到了可以轻松在家操作的养生方法,我尝试了其中的几种,感觉身体的疲惫感有所缓解,睡眠质量也有提升。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传递了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教会我们如何去倾听身体的声音,如何从大自然中汲取力量。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暖的向导,指引我走向一条更健康、更自然的生活道路。我不再惧怕那些“不起眼”的植物,而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认识它们,去了解它们。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富足,也是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评价四** 这部《常见的台湾青草药 第4册》着实是一部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的学术性普及读物。对于那些希望从更深层次了解台湾地区植物药学文化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作者在书中对于每一种青草药的植物学分类、化学成分分析(虽然不是非常深入,但点出了关键)、以及药理作用的阐述,都体现了严谨的研究态度。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某些药草的“古籍记载”与“现代研究”的对比分析,这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传统知识是如何被现代科学验证或修正的。此外,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同一种药草的不同应用习俗的探讨,也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植物药学文化的多元性。虽然部分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略显专业,但其清晰的结构和详实的参考文献,使得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能够深入挖掘。我惊喜于书中能够将如此多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呈现,这背后一定凝聚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对于我这样一位需要查阅资料进行研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基础信息和研究线索,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评价二** 作为一名对植物学有浓厚兴趣,同时又对传统医学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不得不说,《常见的台湾青草药 第4册》是一部令人惊喜的作品。它在专业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作者在植物学的描述上严谨细致,从叶形、花色到果实,都力求精准,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植物本质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于青草药的传统应用,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罗列,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让这些植物的故事鲜活起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每种药草的“采集与炮制”部分的讲解,这部分内容往往是普通书籍所忽略的,但它直接关系到药草的疗效和安全性。书中提供的建议非常实用,例如在什么季节采集效果最好,如何进行简单的处理以保存其活性成分等等。这不仅提升了读者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一种敬畏自然的态度。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方法辨识了几种药草,并初步了解了它们的特性,感觉自己对周围的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让我觉得,古老的智慧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及,并且可以通过科学的整理和传承,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评分

**评价三** 《常见的台湾青草药 第4册》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近在咫尺”的自然馈赠。我一直认为,所谓的“青草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总觉得需要专业的知识才能涉猎。但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固有观念。它选取的都是在台湾地区非常普遍的青草药,很多我之前只是匆匆一瞥,甚至从未留意过。书中对每一种植物的描绘,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更像是与植物的一次亲切对话。作者用非常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它们的形态,仿佛就在眼前。而更让我动容的是,书中讲述了这些青草药在台湾人民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从祛风除湿的饮品,到缓解跌打损伤的敷料,再到清热解毒的汤剂,这些贴近生活的应用,让我瞬间觉得青草药不再是神秘莫测的医术,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智慧结晶。我尤其喜欢书中分享的一些“生活小秘方”,虽然简单,但却承载着祖辈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读完这本书,我开始留意身边的每一棵草,每一株花,仿佛它们都隐藏着治愈的力量。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探索的动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