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忙?
铁定与钱有关!
钱是什么?钱是钱?或者只是一张薄薄的纸?
价格?还是价值?
可以用来交换什么?
钱的妙用!
该花就花,不该花要省。
该花的,多是少,不该花的,少是多。
从家出发,浪漫由小钱,小处开始
我对家很挑剔的,它是家,不是房子,我们花了很多钱于其中,但却忘了美感。
一生之中有三笔钱最大:
房子。孩子。医药费。
尤以房子为最,约莫三十一年才能缴毕贷款。
它花了我们最多苦力,可是我们未必花了最多心思。
我喜欢灯,有位设计师告诉我,灯是家的灵魂,以前我未有体会,而今深有同感,自从家中添了几盏帝凡尼的灯饰之后,顿时明亮起来,你说二、三千元是贵还是便宜?
一、两万元可以使家充满浪漫的气氛,何乐不为。
做还是不做?
我非常喜欢风铃,常常买,四处挂着,随风摇曳,清脆的铃声在风中扬起,曼妙不已。
铜雕在欧洲是流行的,诺大的庭园中总会伫立一两座青铜器,他们以为是美的表征,即使所费不赀,依旧舍得,因为美不是用钱计价的。
我一直喜欢一些玻璃制品,散发出来迷离的氛围,高价的,代表身分地位的,我实在买不起,但是二‵三千元的作品,非名家的,赏心悦目的,我至少拥有三、四座,一些置于客厅,一些摆在书房,增添雅致。
装璜,我渐次改成原木,这是我独特的念头,要改就改成最好的,但未必最贵,我明白一次装璜的有效期至少十年,为了省一点钱,让自己痛苦十年,实在很愚,我宁可多花一万元,让十年美美的。
家是一个环境,人在环境中,怎能不怡情养性,我的家花草植栽不可少,莳花弄草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一盆赏心悦目的花木并不必花太多钱,摆在书房中就可以添得一些浪漫了。
我的艺文走廊、我的森林阳台、我的古典厨房 、我的书屋。
文化是由书来决定,而非学历,没书的顶多是专业,有书的是人文者。
工作与休闲
工作永远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我透过它赚取一些钱,再用钱寻找生活,不花钱是骗人的,但得花很多钱也是骗人的。
溯溪-200元
浮潜-200-500元
登山-免费。
打球-100元
泡汤-免费。
工作是一件很恼人的事,人生长长,为何只有工作,没有其它,我不要这样的生活,于是让生活中有空档休息,旅行成了我的必要。
休是复活术。
李密庵的半半歌教我让将一半人间。
为何要休,因为得有力工作。
最好的浪漫
动手自己做。
漂流木的灯。
美学会在木头的的纹理中流盪,一开始我根本不清楚它能做什么?可是久而久之,我添得美学,它有了肌理,我们一拍即合,有意思极了。
美,成了一种善的介质,我捐过十二件给家扶中心,配合我的书义卖了,得款数万元。
浪漫中有爱,真好。
本书特色
忙是一种必要,但浪漫则是需要。
我们透过工作,得到足以餬口的金钱,再用这些财富编织优雅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生。
有人说,浪漫很远。
不!只因我们舍近求远。
它们近在咫尺,就在身旁,晨起观日出,闲来一杯茶,醉在音乐,谛听天籁,皆是浪漫。
快意之快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三五好友成知音,登山找野趣,冬日泡野溪,谈天论地,不亦快哉,亦是浪漫。
作者简介
游干桂老师
是一位以「人文」为师的文化人。从创作中处处流露出他对人和自然的深度关怀。
学院里的老师,称他是作家;游走文字的作家,则叫他专家;他似作家,又像专家,所以什么都不像。这样倒好,更接近他自己喜欢的人文编织者。总是用织梦的心情,写出心中的真情指数。
他曾经是医院驻诊的心理师,在三十七岁那年退休之后,他开始成为自己生命的建筑师。虽然放下了他的专业,却是退而不休的从回归自然的生活中,引领了更多的红尘游子返回身心灵的原乡,从最平常的生活中来汲饮存在本然的源头活水。现在他专事写作和演讲,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透过演讲的现身说法,他将呈现给您久违了的自然而真实的飨宴,是能涤除扰嚷尘忧的一方清泉,等着您细细品味……
这是一套非常独特且引人深思的《再忙,也要很浪漫(无书,附2CD)》。我刚拿到的时候,还在好奇没有书体要如何呈现内容,但一播放CD,我就被完全吸引住了。它摒弃了传统的文字载体,而是用纯粹的声音艺术,为听众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浪漫世界。CD里的叙述者声音非常有穿透力,仿佛能直抵人心。它并没有刻意去塑造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而是将浪漫的种子撒在日常生活的土壤里,让听众自己去发掘和品味。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段关于“一起看日落”的音频,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对话和背景音,却勾勒出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最动人的浪漫,恰恰就是那些不经意的陪伴,那些共享的时光。CD里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它并非简单的背景音乐,而是与叙述内容紧密结合,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有的旋律让人感到舒缓放松,有的则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却又充满了希望。它不是那种能让你瞬间“燃起来”的作品,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化,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在忙碌之余,为自己的生活注入一丝浪漫的色彩。这套CD,更像是一种心灵的引导,教会我们如何去感受,如何去创造,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依然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浪漫。
评分这本《再忙,也要很浪漫(无书,附2CD)》真的是我近期最意想不到的惊喜!刚开始拿到它,被这书名吸引,觉得一定是个挺温馨治愈的东西。打开CD,那舒缓的旋律瞬间就把我拉进了一个全然放松的状态。里面的故事,虽然没有实体的文字,但每一段音符、每一个旁白都像是在娓娓道来,勾勒出一幅幅画面。它不像那种市面上很多打着“浪漫”旗号却空洞无物的作品,而是真正渗透到生活细节里的那种浪漫。听着听着,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因为太忙碌,而忽略了身边那些微小的美好?CD里的某些片段,比如清晨一杯热咖啡的香气,晚风拂过窗帘的轻柔,甚至是雨滴落在窗户上的声音,都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这让我想起,原来浪漫并非一定要轰轰烈烈,更多时候,它藏在日常的琐碎里,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经营。两张CD的内容安排得很有层次,从唤醒初见的悸动,到相处中的点滴温情,再到彼此扶持的坚定,每个阶段都恰到好处。听完第一张,仿佛经历了一段完整的感情旅程,心情也随之起伏,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第二张则更加沉淀,让我在回味的同时,也思考如何将这份浪漫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它像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教会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依然能为自己和爱人留下一片浪漫的栖息地。
评分《再忙,也要很浪漫(无书,附2CD)》这张专辑,让我彻底颠覆了“浪漫”的定义。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浪漫是属于年轻人的,是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金钱的。但这张CD,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即使生活再忙碌,再平凡,我们也能活出浪漫的姿态。CD里的音频内容,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对生活的一种温柔提醒。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用最朴实,却也最动人的语言,描绘出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我尤其被打动的是其中关于“拥抱”的片段,它不仅仅是肢体的接触,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无声的支持。这让我反思,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是否已经很久没有给身边的人一个真诚的拥抱了?CD里的音乐选择也十分到位,它能很好地烘托气氛,时而让人感到温暖,时而又让人心生感动。它不是那种让人心潮澎湃的音乐,而是更像是陪伴,在你需要的时候,静静地在你身边,给你力量。这张CD,更像是一位贴心的朋友,在你迷茫的时候,轻轻拍拍你的肩膀,告诉你“别忘了,即使再忙,也要记得爱自己,也记得去爱别人”。它是一种精神的滋养,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也对如何在平凡日子里创造浪漫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套《再忙,也要很浪漫(无书,附2CD)》真的打破了我对“浪漫”的固有认知。我之前以为浪漫就是鲜花、烛光晚餐,或者什么惊天动地的表白。但听了这张CD,我才明白,原来浪漫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对情感的珍视和经营。它不是单方面的索取,也不是刻意的表演,而是渗透在两个人日常的点点滴滴里。CD里的声音,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有的像是爱人之间的低语,有的像是朋友间的鼓励,有的则像是一段自我对话,充满自我关怀。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关于“共享沉默”的描写,它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最美的交流并非语言,而是两个人在一起时的那种宁静和舒适,那种不言而喻的默契。这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在忙碌中,我把自己变成了那个只会埋头苦干的人,而忘记了和身边最亲近的人分享片刻的宁静?CD里的音乐也很考究,它没有喧宾夺主,而是恰如其分地烘托出情绪,有时是温暖的,有时是感动的,有时又是充满力量的。我试着在通勤的路上听,在加班的间隙听,在睡前听,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它像是一股清流,洗涤了我被工作和琐事磨砺得有些粗糙的心灵,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情感的敏感。
评分不得不说,《再忙,也要很浪漫(无书,附2CD)》给了我一种全新的听觉体验。我原本以为,没有文字的书籍会让人难以理解,但事实证明,这完全是多虑了。CD里的讲述者声音非常有磁性,而且语速和节奏都恰到好处,仿佛在和你面对面地交流。它没有生硬的讲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一点点地渗透进你的内心。我尤其记得其中一个关于“给生活留白”的故事,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即使再忙,我们也要给自己和爱人留出一些属于“无用”的时间,去发呆,去漫步,去享受那些看似“浪费”却无比珍贵的时光。这让我联想到自己,是不是总是把日程排得满满当当,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CD的叙述方式非常细腻,它捕捉到了很多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不经意的牵手。这些细节在CD里被放大,变得闪闪发光,让我意识到,原来浪漫就藏在这些最平凡不过的瞬间里。听完CD,我感觉自己好像被重新点亮了,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也对如何经营感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那种听完就忘的“快餐式”内容,而是能长久地在心里回响,不断地提醒我,生活需要浪漫,而浪漫,其实很简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