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好人生

打造美好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个人成长
  • 自我提升
  • 幸福生活
  • 人生规划
  • 积极心理学
  • 目标设定
  • 习惯养成
  • 情绪管理
  • 人际关系
  • 成功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怎么想就怎么过生活。成功的人生有一定的线索可循,失败的道路也有其错误的轨迹。生命要活得幸福,活得有智慧、有热情,就需要一些正确的指引。本书的五十六篇短文,透过常见的生活场景,提供个人珍惜生命、开展生涯、实现丰富快乐的人生,并参悟生命意义的宝贵素材。

  生命虽然要面临许多考验,但只要你勤奋振作,只要你珍惜它,经营它,生命之华总是绽放着芬芳。即使是生命世界中免不了的冲突和创伤,当你豁然面对,就能更理性、更宽容,并获致成长。

  你要用什么眼光来看待生命,安排生活与工作呢?本书提炼许多个案的正向经验,能给读者带来好的反省力,从而孕育正向的想法和创意的视野。把美好人生的线索献给你,相信你可以妥善运用,提升自我功能,发展出更充实的生活兴致和品质。

作者简介

郑石岩

  心理学家郑石岩,宜兰县员山乡人,政治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当过中学老师,也在大学任教多年,并担任教育部训育委员会常务委员,负责学校辅导及训导工作,现已退休。从事心理谘询与教学研究三十余年,曾获颁教育部辅导工作优良贡献奖;七岁即接触佛法,对佛学与禅学素有修持;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务农做工经商,人生阅历丰富,是融合心理学、教育学与禅佛学于日常生活应用的倡言人。他理论与实务并具,着作超过四十本,曾获行政院新闻局优良图书金鼎奖,是积极入世,以书文度人的最佳见证。每年有两百场以上的演讲,其着作在海内外广受欢迎,自诩为踏实悦乐的生活者。目前研究与旅行是他的学习方式,写作与演讲是他的工作,助人与讲经则是他的行持。

航向深海的秘密:一艘失踪考察船的最终航程 作者:艾米莉·卡特琳 出版社:远洋之帆 ISBN:978-1-56789-012-3 页数:588页 --- 简介: 《航向深海的秘密》并非一本关于自我完善或生活哲学的著作,它是一份沉甸甸的、关于人类探索精神的挽歌,一曲献给未知深渊的壮丽史诗。本书详尽记录了“海神号”(Triton)——一艘隶属于全球海洋研究所(GMI)的尖端深海考察船——在2028年执行“深渊之眼”任务期间的最后三个月航程。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探险日记,而是通过大量未公开的船载日志、船员的个人通信、科学数据记录以及最终搜救报告拼凑而成的,一份令人窒息的真实记录。 “海神号”的任务是勘察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底部一处被认为存在极端生命形式的“热液喷口群”。然而,在航行至预定作业海域前夕,船只连同船上42名顶尖的海洋生物学家、深潜技术专家和船员,如同被海洋吞噬一般,彻底消失在无线电波之外。 第一部分:启航与希望的重量 本书的第一部分,着重描绘了“海神号”出发前的筹备工作和船员们高昂的士气。艾米莉·卡特琳,作者本人,是项目首席技术官的女儿,她通过搜集到的父亲留下的数百封电子邮件和加密笔记,重构了船上的氛围。 我们得以一窥船长,经验丰富的亚历山大·科尔斯基——一个对海洋怀有近乎宗教般敬畏的男人——如何平衡科学的严谨与深海探索的内在风险。科学团队的焦点集中在一项突破性的发现:他们怀疑在极深压力下,生命可能遵循完全不同的生化路径。书中详细描述了“海神号”搭载的定制深潜器“奥德赛”的复杂精密度,以及船上人员对即将到来的发现的兴奋与期待。 这一部分通过细致的科学术语和日常琐事(如厨房里谁负责咖啡,船员们对家乡的思念)的交织,构建了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团队形象。读者会清晰地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任务,更是人类知识边界的一次重要试探。 第二部分:压力下的异常 随着航程深入,故事的基调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变。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水温、声呐读数和地磁异常报告。起初,这些数据被归类为“预期的海底活动”。然而,船长日志中开始出现一些难以解释的描述。科尔斯基船长记录了多次深海声呐中捕捉到的“非自然”的、有规律的低频脉冲,这些脉冲不符合任何已知的海洋生物或地质活动特征。 卡特琳巧妙地利用了科学家的焦虑。团队内部开始出现分歧:是继续按照原定计划深入,还是向上汇报这些“异常现象”?船载的生物学家记录了一系列关于深海微生物样本培养失败的报告,暗示着他们正在接触的深度环境,可能比预期的更为“异质”。 最具争议的部分,是关于“海神号”搭载的尖端水下摄影系统在最后一次测试中捕捉到的模糊画面。这部分内容极为克制,但通过对图像分析师的采访,揭示了画面中似乎存在着某种巨大的、不规则的结构,它不像是任何已知的深海构造。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将这种不确定性通过船员们越来越频繁的失眠和心理监测记录展现出来。 第三部分:最终的寂静 本书的高潮和核心,是对“海神号”失联后搜救行动的还原。作者查阅了数国海军和私人潜水公司的水下搜索记录。 “海神号”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月14日凌晨2点17分,在报告了最后一个模糊的语音信息——“我们看到了……它在移动……”——之后,彻底中断了所有通信。 接下来的章节,是关于搜寻无果的绝望过程。书中详细描述了搜救队在数千米深海中部署的遥控潜水器(ROV)所面临的极端挑战:深海的压力、洋流的干扰,以及最终,在“海神号”最后已知位置附近发现的几块高度破碎的船体残骸。 残骸的分析结果令人不寒而栗。法医海洋学家推断,这些残骸的破损模式,并非由传统的高压坍塌造成,而更像是一种被从内部或外部施加的、极端集中的巨大剪切力所致。这本书最后一部分的所有篇幅,都在探讨一个令人不安的可能性:在那个地球上最深邃的角落,是否有什么东西,或者说,某个实体,以一种远超人类理解的方式,终结了“海神号”的航程。 风格与特点: 《航向深海的秘密》是一部融合了硬核海洋科学、技术细节与悬疑叙事风格的非虚构作品。作者艾米莉·卡特琳以其独特的视角,避开了所有对船只命运的臆测性猜测,而是严格依赖于冰冷的数据、遗留的文本和官方报告。全书充满了一种冷静、学术性的残酷感,将人类在面对自然界(或自然界之外)的终极力量时的渺小,刻画得淋漓尽致。它不是一部关于如何“打造美好人生”的书籍,而是关于探索生命极限、直面未知深渊的真相之作。读者将在这588页中,体验到一种深沉的、对浩瀚海洋的敬畏与恐惧。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新版序∕反省中创造人生 14
自序∕用爱与智慧去生活 17

1. 人生一步一步走∕21
2. 快乐与享乐的分野∕24
3. 简单的道理最有用∕27
4. 发展自己的长才∕30
5. 培养你的肯定性∕34
6. 要活得带劲才行∕38
7. 追求完美并非好事∕41
8. 光是活着就快乐∕45
9. 信任能产生力量∕48
10. 善用爱的语言∕51
11. 运动带来活力∕54
12. 一颗振作的心∕57
13. 变得更好之道∕61
14. 知识比资讯重要∕65
15. 不轻易说决不∕68
16. 做独立思考的人∕71
17. 适时鼓舞别人∕74
18. 冒险才有丰收∕77
19. 及时补救错误∕80
20. 努力做该做的事∕83
21. 能干的秘诀∕86
22. 生活的执与放∕89
23. 随时准备应变∕92
24. 珍惜生活雅事∕96
25. 做事忙中有序∕99
26. 保持童心∕103
27. 做自己真好∕107
28. 婉拒与坚持∕110
29. 勇于面对困境∕113
30. 脚踏实地生活∕116
31. 过简朴的生活∕119
32. 具备根本的品德∕122
33. 行善带来好运∕126
34. 需要时我在场∕129
35. 了解父母心声∕132
36. 化敌意为友爱∕135
37. 勇敢的恩赐∕138
38. 照顾年迈父母∕142
39. 光疼爱不够∕146
40. 珍重感情生活∕149
41. 放下忧伤往事∕152
42. 治癒心创良方∕155
43. 克服忧郁之道∕158
44. 纾解压力有方∕161
45. 防范心理瘟疫∕164
46. 控制情绪的方法∕168
47. 放松你的心情∕172
48. 工作的兴致∕176
49. 真情流露的生活∕179
50. 相处之道在于宽∕182
51. 乐观的生活∕186
52. 宽恕是唯一的路∕189
53. 人生的光明面∕192
54. 生命最后一段旅程∕194
55. 珍惜生命∕198
56. 把握今生仰望永生∕201

图书序言

新版序

反省中创造人生

  从反省到创造,是美好人生的心路历程。不过,反省需要有足够的思考素材,才能激盪出创意;空洞没有与料的反省,起不了什么作用,有时还会沦落于自己的管见,走不出路子来。因此想要缔造美好的人生,就要多阅读,多历练和多见识,揉和这些材料,在大脑里发酵反省,能产生机智、创意和品德等回应力,去解决问题,创造丰富的人生。

  回应力表现在待人接物上,能不断面对生活的挑战。正向的回应力,带来解决问题的好成果;反之,负面的回应力,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障碍,使人陷入更多的困难。譬如说人由于情境的刺激,一时陷入怒火,说错了话,做出非理性的行动;或做错决定,让自己陷入更复杂的困境,而蒙受严重的损失或重创;更有可能在待人接物中误了大事,自毁前程。

  身为心理学的研究者,从诸多案例中观察,深信这些误蹈地雷的人,多因为反省回路不周全。最主要的问题是正向的反省素材太少所致。人若能在大脑里,存入多些正向的素材,多些小故事大启示,反省时作出正向、有创意、有远见的回应,机率就大大地提升。

  这些具足正向回应力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心理世界就像有一位干练的老友,在关键时刻总能提出明智的想法或点子,即时勾勒出新的创意和想法。所以我很重视多阅读正向经验的读物,尤其是生活中的精采小故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心智宝藏;古典的寓言和譬喻的故事,亦颇具启发性。

  我相信,多阅读积极正向的生命故事,对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机智,会有深度启发。这些素材所构筑的反省力,在职场上必能增长其挥洒的力道,在婚姻、亲子和心灵健康等方面,更能确保如意顺利。我更相信,结构性选择现代人生活经验的菁华,点出正向的心理层面和动力,对生活在忙碌竞争和瞬息万变的现代人,有更大的助益,能提升其反省和创造力,打造美好的人生──本书就是提炼许多个案的正向经验,所集结的宝贵素材。

  人生是生动活泼的,这本书用一篇篇的短文,类似散文的叙述方式,提出五十六则生活中最常用的关键性素材。读者可以随意挑着看,读过的主题,有空可以反覆的浏览。过去,有许多人把它当作桌边书,他们告诉我:「这本书是我的心灵点心。」

  最近,我常被问道:「你能否简单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机缘能让一个人成功?」我说:「每个人的机缘都不相同,但有个共同的原则:反省力好的人,往往是赢家。」这本书能给读者带来好的反省力,从而孕育正向的想法和创意的人生视野。

图书试读

1.变得更好之道

每个人都该珍惜自己的天赋,

要在可改变或可学习的特质上,开展其天赋,

从中得到喜悦和满足,生命的真正价值就在这里。

每个生命在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越是了解自己,越能发挥特质,走出成功的人生。越能认清哪些特质可以改变,哪些特质无法改变,就可以集中精力做提升自己的事,而不必多费心思,做无法改变的事。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助人的工作,发现人的心理症状,绝大部份来自自我的扭曲。当一个人不断想要改变他不可改变的部份时,就会造成挫折、不能自我接纳、沮丧、逃避和自尊低落,从而发生困扰和心理症状。诚如前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所说:「人应该集中有限的时间、金钱和努力,去做自己做得到的改变,而发展出自己的能力,使生活变得更好。也要去接纳自己不能改变的部份,不会为它抱憾终身。生活的智慧就在于知道两者的分野。」

知道这个道理,就能保持生活快乐,生命显得活泼充实。

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呢?人到了成年个子还是很矮、同性恋、个性急、性向与智力等等,你想改变它成为你想要的样子,确实有困难。因为这些都与基因有关,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改变它。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学习适应之道,或者发展辅助的能力,使自己接受它,从而生活得自在些。

什么是可以改变的呢?你可从悲观改变为乐观,从消极改变为积极,从紧张焦虑改变为不紧张和不焦虑,从不健康的自尊改变为健康。也就是在天赋范围内,你能将原先不能的,经过练习而变得能,原先不熟悉的技能变得熟悉。

我们能学习的领域非常多,只要了解自己的潜能和倾向,就能从中发挥创意,发展长才。

每个人的根性因缘不同,其智力、性向、体能、人格特质互异。教育的本质是要顺着个人的特质,引导发挥其长才,走出自己亮丽的人生。每个人都有其长处,也有其不可改变的短处。然而,许多父母和师长,没有认识到这点,只一味要升学,要高学历,要读热门的科系,而忽略发展子女的天赋和长处。这种不合理的教育抱负,常常使青少年产生严重的挫折、沮丧和绝望。

佛陀在灵山法会上「拈花微笑」。他把生命比喻作一朵开放的花朵,告诉大家要欢笑地接纳它,享受它开启的喜乐和芬芳。这朵生命的花是唯一、独特的,不能与人比较,是平等的、值得珍惜的。你注定要依自己的特质去生活,去实现生命的美和丰收。

也许你是一株小茶树,你用不着羡慕大雪山上的千年红桧;问题是你是否繁茂的生长,长出好茶来。你若是山坡野径的一株小酢浆草,也用不着在牡丹花面前自卑,关键是你是否开出紫色的花,迎风欢笑。

花树不同,它的大小、颜色、芳香乃至绽放的时间都不一样。但有一件事毕竟相同:生命之花开启时的喜乐是一样的。生命的真正价值就在这里。

每个人都该珍惜自己的天赋,要在可改变或可学习的特质上,开展其天赋,从中得到喜悦和满足,而不是对自己无可改变的短处,抱憾终身,这就是人生的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看到了“生活”本身的魅力。我以前常常觉得生活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或者是在为各种目标奔波。但这本书让我发现,即使是平凡的日子里,也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如何从细微之处发现生活的美好,比如一次有意义的对话,一次专注的劳动,或者一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他鼓励我们要活在当下,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幸福。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尝试去放慢脚步,去品味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美好。 我最喜欢的一点是,这本书并没有给我灌输任何特定的生活模式,而是像一位温和的向导,指引我探索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它教会我如何去提问,如何去思考,如何去选择。它让我明白,所谓的“美好”,并非是标准化的产品,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陪伴我成长的伙伴,它会一直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启发和力量。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原以为它会是一本关于自我提升的鸡汤文,没想到它却触及了人生的许多重要层面。从个人的成长,到家庭的和谐,再到事业的发展,作者都给出了非常独到且富有实践性的建议。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的那种客观和理性,他并没有回避人生的困境和挑战,而是带领我们一起去面对,去寻找解决之道。他认为,真正的“美好人生”并不是没有困难,而是在困难面前依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且不断学习和成长。 书中关于“应对挫折”的章节,简直是及时雨。我最近经历了一些不太顺利的事情,情绪一度非常低落。读到这一章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被理解了,并且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作者并没有空洞地安慰,而是提供了很多具体的策略,比如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如何调整心态,以及如何重新找回前进的动力。他强调了“韧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一次次的跌倒再爬起来,来塑造一个更强大的自己。我按照书中的建议,一步步地走出了低谷,并且比以前更加坚韧。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给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我原以为自己对生活已经很满意了,直到我读到关于“内在价值”的探讨。我突然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美好”是被外界定义的,是社会标准,是别人的眼光。这本书却引导我向内看,去发掘自己真正看重的东西,去理解那些不随波逐流的价值感。作者并没有否定外部的成功,但强调了内在的充实感才是幸福的基石。他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启发性的问题,让我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否真正源于内心深处的渴望,还是仅仅为了迎合某种期待。这让我对“成功”的定义有了全新的认知。 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人际关系”的解读。我一直觉得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理所当然的,但作者却以非常细腻的笔触,剖析了我们在沟通中的盲点,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去爱与被爱。他强调了“同理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倾听来化解矛盾,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读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对方的错,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有真正理解对方。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沟通技巧,我立刻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效果惊人。一些之前觉得很难沟通的人,关系竟然变得融洽了不少。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打造美好人生”这种说法有点像口号,听起来很空泛,甚至有些遥不可及。但是,当我翻开它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而且错得离谱。作者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一点一点地揭示了构成“美好人生”的那些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元素。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教你一夜暴富或者瞬间成功的速成指南,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带着你一起审视自己的生活,然后找出那些可以优化的地方。 书中关于“习惯的力量”的章节,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我以前也知道习惯很重要,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习惯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我们的每一天,甚至是我们的人生轨迹。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列举一些“好习惯”,而是深入剖析了习惯形成的心理机制,以及如何打破那些束缚我们的“坏习惯”。他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微习惯”的设定,以及如何利用环境来帮助自己养成新习惯。我尝试了其中一些方法,虽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但我确实感觉到了积极的变化。一些困扰我很久的小毛病,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改善。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思考是层层递进的,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收获。我原本以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已经很深刻了,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幸福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终点。作者在探讨“感恩”的时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珍惜当下拥有的,远比追求遥不可及的目标更重要。他分享了许多关于感恩的实践方法,比如写感恩日记,或者默默地去感谢身边的人。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幸福感。我发现,当我把注意力放在“拥有”而不是“缺失”上时,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 书中对于“自我接纳”的论述,更是让我感到如释重负。我以前总是会不自觉地和别人比较,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耿耿于怀。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这正是构成我们个性的独特之处。作者鼓励我们要拥抱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试图去成为别人。他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效的自我肯定练习,让我逐渐学会欣赏自己的闪光点,并且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种内心的平静,是我之前从未体验过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