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除了工作之外,难道不可能有些别的?
理想的人生,应该有条类似公车路线的站牌,站站不同。
即使上一站,大家都很辛苦,但是辛苦过后,盼,人人乐活。
我们周遭有太多的人,好不容易从读书、工作的酷刑中解脱出来,就马上跳进去另一个坑里被埋了起来,一过就是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不停忙碌工作,等到自己清醒过来时,就已老了,年轻拚命到老年,得的竟是南柯一梦,何其悲哀?
工作重要,但休息是必要,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三十岁该作不作,七十岁该休不休,都非幸福之事,平衡点叫做乐活,请把本书想像成乐活人生的一帖「药引」,人人都该替自己添几碗水,熬制一定的时间,服食而下,方有自乐之用。
作者简介
游干桂
出生在宜兰员山小镇的他,在过了一段城市人繁忙的生活之后,终于发现,钱只是生活的媒介,不必物慾横流地追求;一九九六年辞卸工作,成了自由人,回归成最快乐的生活家,以演讲为人医心、分享经验,使人豁然开朗。着作丰富的他,相信书才是最好的医生,可以引导读者觉悟,找回智慧,于是花了更多时间,书写贴近人们心灵、癒合心理伤口的处方,目前已出版九十多本作品,并曾荣获新闻局金鼎奖等多项出版殊荣。
从事临床工作十多年的他,深谙心灵安顿之道;目前是鞋子儿童剧团发展顾问、中国健康家庭协会秘书长,闲盪在家的自由人,以及换个方式医心的助人者。在康轩亲子网站www.bama945.com.tw/书写「快乐爸妈学苑」单元,提供新的亲子观念,并解决亲子难题。
【游干桂的桃花源】网站:www.readingtimes.com.tw/authors/yu/
【游干桂的桃花源】:blog.readingtimes.com.tw/ycg1206
【邀请游干桂演讲预约专线】:0963391205、02-22395029
自序
我的快活处方
在书写这一本书的前一年,短短数个月内,我有多位好友撒手人寰,往前推数年,两个友人烧炭自杀。我曾在一个星期之内接到三通不幸的电话:有人远行不归了,有人生了重病,另有一人正在与死神搏斗。他们的年岁都与我相差不多,正值壮年,美好人生有赖他们挥洒。更令人伤感的是,这些人大多从未好好过生活,终日忙着,天天瞎忙,一点也闲不下来,完全被欲望绑架,沦为金钱的囚犯了。
书名一度被我定为《下一站,乐活》,可是转念一想,为何是下一站,而不是这一站呢?如果每一个当下都是美好的,未来想必明亮,下一站才会是喜剧,而非悲剧。
咫尺天涯这词说得好,我们犯的错正是如此,似近犹远,美事本不该如此困难重重,我们却老让它披上布幕,或者视而不见。我所主张的美好生活其实无一项困难,人人却当成难题看待,但其实只是一种习惯。
读者最常问我:「怎么办到的?」
比方说,打球这件事属于我一天「之内」的活动,很多人则在「之外」,我的一天时间与每个人都相同,是一分一秒不差的二十四小时,我非大罗天仙,不可能使之变动。我在时间之内运动,而非之外,不必向外找寻,因为早被包括其中了,与刷牙、沐浴和睡觉雷同,是必要之事,而非想要。
常被问到怎么有空爬山,但从未被问到为何有空刷牙,怪哉?
我的阅读、欣赏展览、盛夏溯溪、悠闲、透早与伙伴相约球叙等,全是时间之内的事,一种习惯而已,不做这些事,反而心情会很不舒坦。台大心理系的老教授柯永河写过一本叫做《习惯心理学》的书,精神就在于此,每个人都有习惯,养成之后就很难改动。据此推论,养成一种美好生活的形式的人,就有机会让人生拥有不再更动的美好了。
我相信并且喜欢这种说法。事实上我的美好生活就是这样形塑而成的,我只是有效的让它变成我的一种习惯,并且找来一堆好友与我一起背书,一块纵走山野,闲行林间,汤中聊八卦,海里谈过往,真是美哉!
我实在不具魔法,只是依照身体的律令而行,无力便休,有力再做,累了就停,停后再动。我相信自己不是超人,难以日日夜夜工作不休,这种老不休,不要也吧,即使是钢塑铁造的,也难保不会被熔化。臭皮囊好好保养方是上策,而今我的工作都在白天完成,让黑夜成了单纯的黑。
五技?连庄子都不相信,他以为五技而穷咧,如果人生只要单单一技就不必用尽一生了,如此一来方有余力决定人生。英国人相信,一技在身,随处安身,但是拥百艺者却无处容身,其中妙解值得深思,多才多艺一直不是我的选项,一招半式就可以闯荡江湖了,这样也好,不必什么都会,就不必费尽心思,还可添得韶光。
《出埃及记》中记载,十诫中的第四诫是这样叮咛的:「六日劳碌工作,但第七日当为你的上帝守着安息日,无论如何都不可工作。」
安息日,就是休假日,看来是非得放下工作做自己不可了。
根据我的阅读心得,古希腊并无所谓的星期日,但有一些固定节日,柏拉图称做「喘口气的机会」,休息日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工作了,他们相信忙碌一阵子之后的这一天的假期是应得的。
有些人反过来论证,富裕之所以富裕是因为勤奋,工作天多,生产自然就好,于是他们把日本的经济繁华归因于此,南美的贫穷则被归因于午休太长,节日太多,国民爱玩乐。我们的放假日一直交迭在这两种声音之中,年休稍长一点,企业主们就叨叨絮絮,烦个不停,理由只有一个——妨碍生产,直到过劳、穷忙浮出台面,过度工作才被正视。
关于人生思考,我有些许心得,最精准的、极似真理的是人人只此一生,时间不长,用得不多,是一种分配,不可能定于一尊。我只为这一生而活,一辈子不想只有工作,如果因而无空花钱,就不值得了,我兢兢业业于金钱一事是真实无误的,而且卖力,重点在于我有花钱,用在刀口上,白花花的银子不花可惜哟,可是从事这种行为得有力与有空。这些生活哲思,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很多人用尽一生依旧想不通,进不了任意门,因而进退失据。我非厉害哲人,只是不贪,字典里少了还要、还要,多了不要、不要,够了、够了。事实上,我当心知肚明金钱的确重要,但要钱不要命,就不重要了,命比钱重要一点点了,没有它一切皆无,财物变成遗物呀。
放下?很多人都面有难色的说?谈何容易,如果只放一下,是否简单一些呢?
《这一站,乐活》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独特且引人入胜的方式,探讨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生存焦虑”与“精神困境”。我通常对这类励志或生活方式类的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时候它们过于空泛,或是提供一些不切实际的建议。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并没有试图给你一个现成的“乐活”模板,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你穿越都市的喧嚣,去发现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满足。书中对于“慢下来”的理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不是提倡完全脱离社会,而是强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有意识地为自己留白,如何去感受呼吸的起伏,如何去倾听内心的声音。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同时又充满了智慧和温度。他能够精准地捕捉到现代人生活中的痛点,并用一种温暖而又不失深刻的方式来解析。例如,书中关于“选择”的论述,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职业、人际关系甚至生活习惯上的种种选择。很多时候,我们并非没有选择,而是被惯性思维和外界的评价所束缚。这本书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去做出真正让自己感到舒展和快乐的选择。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对生活本质的重新探索。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感到迷茫、疲惫,渴望找到内心平静的人。
评分《这一站,乐活》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如何“乐活”的书,不如说是一次关于“如何与自己和解”的深刻旅程。我一直以来都对“完美主义”有着一种莫名的执着,总觉得自己不够好,需要不断地去提升和改变。这种心态让我常常感到疲惫不堪,却又无法真正地快乐起来。这本书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照进了我内心深处的阴影。它没有强迫我承认自己的不足,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引导我去看待那些所谓的“不完美”。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许多关于接纳自己的故事,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乐活,并非要达到某种理想化的状态,而是要去拥抱真实的自己,包括那些缺点和弱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臣服”的章节,它让我理解到,很多时候,我们用力过猛,反而会适得其反。学会放下一些执念,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反而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自由和轻松。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立刻变成一个“完美”的人,但我开始能够更平静地面对自己的不完美,也能够更积极地去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它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我迷茫时给予我指引,在我沮丧时给予我力量。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在生活中不断去体悟的书。
评分我必须说,《这一站,乐活》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出人意料的方式,颠覆了我对“生活哲学”的刻板印象。以往我接触到的这类书籍,往往显得过于理论化,或者充满了励志口号,让人感觉有些遥不可及。但这本书,却像是一股清流,用一种接地气、充满烟火气的方式,讲述着如何才能真正地“活出”乐活。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能够将一些看似深奥的道理,用最简单、最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书中并没有将“乐活”定义为一种高高在上的生活方式,而是强调它融入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比如,书中关于“专注”的探讨,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处理事务的方式。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的注意力被碎片化,导致效率低下,内心也备感焦虑。这本书鼓励我,尝试着去一次只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感受过程本身带来的乐趣。另外,作者关于“付出与获得”的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他强调,真正的乐活,并非是索取,而是懂得分享和付出,并在付出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和成长。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它更像是一份生活的行动指南,让我开始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乐活”人生。
评分老实说,我购买《这一站,乐活》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随性的冲动,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市面上的生活类书籍太多了,大多都是大同小异,充斥着各种“鸡汤”和“金句”。但这本书,却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世骇俗的理论,而是用一种极其朴实、真诚的语言,讲述着关于“好好生活”的故事。书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作者对于“连接”的阐述。他不仅仅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包括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人与当下时刻的连接。在现代社会,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隔着屏幕交流,越来越疏于感受真实世界的触感和温度。这本书提醒我,重新去关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连接。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加入一些小的仪式感,比如在用餐时放下手机,用心去品尝食物的味道;在户外散步时,注意观察路边的花草树木,感受微风拂过脸颊的触感。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却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和愉悦。书中的许多观点,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而是生活中的智慧。它教会我,乐活并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状态,而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去实践的生活态度。我非常感谢这本书,它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
评分这本《这一站,乐活》简直是我近期遇到的宝藏!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山大,常常感到被掏空。每次看到“乐活”这个词,脑海里闪过的都是那种悠闲自在、慢节奏的生活,但总觉得离自己很远。收到这本书,我一开始还有点犹豫,想着会不会又是那种空洞的说教,或者是一些遥不可及的“理想生活”。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吸引住了。它不是那种一上来就给你灌输大道理的书,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在跟你娓娓道来,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书里很多小故事,都特别贴近我的生活,读着读着,你会发现,原来那些困扰自己的烦恼,很多人都经历过,也找到了自己的应对之道。它没有强迫你去改变什么,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思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乐活”方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微小幸福”的章节,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原来都蕴含着治愈的力量。比如,早晨一杯咖啡的香气,傍晚散步时看到晚霞的颜色,和家人朋友的一次促膝长谈……这些瞬间,看似平凡,却能瞬间点亮心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找到了一个出口,不再那么焦虑,而是开始尝试着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拥抱那些简单的快乐。它不是教你如何“功成名就”,而是引导你如何“安享当下”,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