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生命体验诠释为主轴,穿梭在庄子、禅宗、王阳明、柏格森、李乔文学作品、西藏生死书文本之间与之对话。换句话说,生命体验诠释就跟现今的文本阅读理论,有一曲同工之妙,当我们在解读这些作品时,阅读者本身也是作者,两者的交流沟通是互为文本,此有与文本之间,此有与文本背景关系脉胳,此有与身体观照之间,此有与生活世界等都是处在动态辩证的历程中,透过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沟通与对话达到主体际性的和谐。
生命与文本的对话所呈现也是如此,或许说是生命本身也是一个文本,生命透过存活经验去诠释理解所有在生命当中所发生的,这样来说,阅读者透过身体在此有与生活世界之间的交涉也常是互为文本状态,互为主体的状态,而形构出一种可贵的对话,激盪出生命不同面向火花。
本书特色
本书先后涉猎了生、死、体验、诠释、身体、主体际性、生活世界、意识流、神祕知识、默观等论点;又连接了东西方众哲士如庄子、王阳明、圣十字若望、柏格森、胡塞尔、海德格、马赛尔、梅露庞蒂等名家;也连贯了《圣经》、《西藏度亡经》、禅宗论着等经典;其目标不外乎欲从不同的观点与角度,来与读者作生命的恳谈,好能在砌磋当中共同向智慧的方向迈进。
作者简介
聂雅婷
经历:大叶、关渡基督书院、真理大学通识及台湾文学系助理教授
现任:长荣大学哲学与宗教系专任助理教授
专长:老庄哲学、生命体验诠释学、宗教哲学比较对话、女性主义、文学与哲学对话、中国哲学经典现代诠释、哲学与宗教心理原型的重建
序
自序
第一章 东西方文化哲学的会通与对话--由「生命体验的诠释」来切入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由东西方来看生命的体验诠释对话
第三节 生命体验诠释--体验原型
第四节 生命体验当中的对话
第五节 结论
第二章 东西方哲学中「意识流」的探讨--禅宗、柏格森及胡塞尔的对话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意识流当中所隐含着生命体验诠释
第三节 用柏格森与意识流来解禅宗说法
第四节 以胡塞尔的意识流来解禅宗说法
第五节 三者对意识流探讨
第六节 总结
第三章 以后现代观点检视东方文本当中的生命体验诠释--以【庄子.齐物论】中「罔两问景」为例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何谓文本的生命体验诠释
第三节 「罔两问景」当中说明了文本生命体验诠释
第四节 「罔两问景」中以文本来解读无待动态生命体验诠释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体现真理的身体意识与生活世界--理论与实践合一的化身:王阳明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针对中国哲学的特色对阳明先生的反省
第三节 身体意识
第四节 阳明先生由此有所展现的生活世界
第五节 结论
第五章 东西文化中神祕知识体验的考察--庄子与十字若望对于「默观」之对话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东西方文化原型思考模式
第三节 东西方哲学互补与交流
第四节 默观深刻精神向度之对话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台湾文学中「主体际性」的建构--以李乔的《寒夜三部曲》为例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由「主体际性」出发
第三节 由《寒夜三部曲》看「主体际性」
第四节 「主体际性」开展--召唤你与我参与介入
第五节 结论
第七章 西藏《度亡经》与基督教《圣经》生死观之探讨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中阴闻教得度》中的死亡论
第三节 基督教生死观之略述
第四节 西藏死亡观与基督教的死亡观比较
第五节 结论:死之死--一个新的思考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