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爱的雷奈、费里尼及其他

我深爱的雷奈、费里尼及其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
  雷奈《穆里爱》与费里尼《爱情神话》
  到
  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托尔斯泰文学∕奥黛丽.赫本电影的一九六○年代台湾社会背景版的《战争与和平》
  到
  我跟蔡明亮都爱小剧场∕电影∕李香兰的梦般喜悦

  二十年来的重量级评论重新编辑整理
  文字天马行空、喃喃自语又旁征博引
  从欧美到亚洲,李幼鹦鹉鹌鹑最完全、最私密的电影观点

  若你每年都到影展朝圣,必定见过一位身形瘦削,顶着一头疯乱长发,总是拿着照相机四处拍摄他眼中「美的事物」的奇人。他从前叫做李幼新,如今叫做李幼鹦鹉鹌鹑,不过前阵子他终于把留了多年的长发剪掉,不变的是,他依旧从大师经典到好莱坞强片再到学生毕业制作持续寻寻觅觅,在电光幻影中寻找他自己。

  李幼鹦鹉鹌鹑见证了台湾小剧场的起与落,参与了台湾电影不同时期一场接着一场的美好战役,凭借他惊人的记忆力与独到的切入方式,为台湾影史留下一篇又一篇的精彩纪录。他痴迷奥黛丽.赫本、深爱雷奈与费里尼,执着于电影中的「看」与「被看」、「同」与「异」,致力在不同影像文本中挖掘各式各样的「2」(二元对比)。

  《我深爱的雷奈费里尼与其它》是李幼鹦鹉鹌鹑自从1993年的《关于雷奈∕费里尼∕电影的二三事》、《男同性恋电影…》之后的首本影评集(这期间仅有自传《鹌鹑在鹦鹉头上唱歌》问世),不仅有将近二十年来他在各大报章杂志发表过的精华蒐录,还有多篇私房手稿首度曝光,总计「奥黛丽.赫本与『泛奥黛丽.赫本电影』」、「从雷奈与费里尼开始」、「用电影解释电影 关于雷奈与费里尼的影响」、「关于杨德昌」、「只有蔡明亮」、「我 私人的 台湾电影」、「还有华语电影」、「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以布莱德.彼特结束」九大单元,超过一百二十篇精彩文章、多达二十七万字,如他所言,这其实是李幼鹦鹉鹌鹑版本的追忆似水年华。

  不仅写给他自己,也写给全天下影痴……

本书特色

  1. 李幼鹦鹉鹌鹑二十年来第一本影评集
  2. 包括多篇未曝光的私房手稿
  3. 影评之外,亦可一窥李幼鹦鹉鹌鹑的影痴生涯与生活理念

作者简介

李幼鹦鹉鹌鹑

  每週在《破》周报专栏发表影评,深爱奥黛丽.赫本、雷奈和费里尼。于1985年率先编写《港台六大导演》与《电影、电影人、电影刊物》两本「台湾新电影」论述;于1989年率先为金马国际影展规划「台语片整理与回顾」专题,着有《坎城-威尼斯影展》、《男同性恋电影…》、《鹌鹑在鹦鹉头上唱歌》等书。拍摄过短片《生活像电影──关于奥黛丽.赫本的二三事》与《鹌鹑在鹦鹉头上唱歌》。并在蔡明亮、陈俊志、黄铭正、吴米森、傅天余的电影与鸿鸿的舞台剧参加演出。2011年获颁台北电影节卓越贡献奖。

编者简介

郑秉泓

  高雄人,以英文名字Ryan在「关于电影,我略知一二」个人部落格及各类电影刊物上发表影评,国艺会首届「台湾艺文评论征选专案」视听媒体艺术类首奖兼特别奖得主,着有《台湾电影爱与死》。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永远学不来的影评  闻天祥
自序   墨子、雷奈、费里尼、奥黛丽.赫本、杨德昌、蔡明亮、李香兰的共通性--对于「非我族类」的包容与尊重  李幼鹦鹉鹌鹑

辑一 奥黛丽.赫本与「泛奥黛丽.赫本电影」
洞悉人性与奥黛丽.赫本的美都古今独步的《罗马假期》
纯美交际花带着猫与男妓作家徜徉〈月河〉奔向爱与自由解放--《第凡内早餐》
史丹利.杜宁代替希区考克为奥黛丽.赫本打造《谜中谜》
女性电影两大重镇--《修女传》与《第凡内早餐》
《战争与和平》里的红与黑
《窈窕淑女》里的性别与阶级
《俪人行》--公路电影的先驱,雷奈╱费里尼意识流电影的应用
《甜姐儿》--光影实验、奥黛丽.赫本、沙特
《直到永远》--史蒂芬.史匹柏怀旧意,奥黛丽.赫本展新姿
《偷龙转凤》、《青鸟》、《小夜曲》
奥黛丽.赫本与罗勃.韦纳、伊丽莎白.泰勒与乔治.汉弥顿
《黄昏之恋》与《郎心如铁》
《谜中谜》与《青楼艳妓》
从同性恋到近亲情慾--《双姝怨》、《夏日痴魂》、《恩怨情天》、《沧海孤女恨》
《灵慾春宵》
两部ㄊㄨㄛ片,两种褒贬

辑二 从雷奈与费里尼开始
雷奈的《穆里爱》与费里尼的《爱情神话》--从「电影中的『2』」兼谈《去年在马伦巴》、《邀请旅程》与相关短片杰作《凌迟考》(陈界仁)、《享乐花园》(谢文明)、《柳川之女》(林泰州)、《海巡尖兵》(林书宇)、《飞鸟航道》(陈尚柏)、《墙》、《彩虹火柴盒》、Riba、Father and Daughter,以及雷奈∕费里尼的影响
从雷奈电影看费里尼的《爱情神话》、《八又二分之一》、《生活的甜蜜》
《生活的甜蜜》里的迷宫、雕像、墨镜、看与被看
复杂辩证、虚实无界:《我的美国舅舅》
雷奈早期的短片--《高更》、《格尔尼卡》、《雕像也遭杀害了》、《全世界的记忆》、《苯乙烯之歌》
两部大师奇片--《严禁嘴对嘴》、《我们的音乐》
形式主义大师的深情与悲悯--雷奈《喧哗的寂寞》

辑三 用电影解释电影 关于雷奈与费里尼的影响
一个字
姓与名的联想
雷奈谈雷奈╱费里尼╱柏格曼╱马丁.史柯西斯╱伍迪.艾伦
绘图师的「马伦巴」合约--雷奈的与彼得.葛林纳威的
动物园的一加二减三--《一加二的故事》
安东尼奥尼与费里尼早期的短片--《城市里的爱情》
多面向省思影像工作者与影像辩证的杰作--安东尼奥尼虚实无界的《放大》
「看」的辩证与电影中的「2」--安东尼奥尼的《过客》
有时候,音、画分离原来是一场误会……《中国已远--安东尼奥尼 与中国》
安东尼奥尼、费里尼、雷奈、安哲罗普洛斯像是晚了一、二十年的师兄弟--《永远的一天》
电影&语文--闲话法国新浪潮50年影展
电影与历史都是一面照妖镜--《电影中的同志》
用电影解释电影--《高潮满座》与《不散》
电影与剧场的「异」与「同」--《马哈∕萨德》、《费德尔》
从时间、空间、记忆、形式、风格看雷奈、杨德昌、王家卫的异∕同
「异」与「同」在生活里、电影中
《华丽年代》的摆明了承袭、接续、仿制费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
从「记得」与「后设」说起--《有一天》、《一页台北》、《大狱言家》
从电影史、电影与电影互动打量--《莎冈日安忧郁》、《阿玛珂德》
从《蓝丝绒》看到了男孩子们的东食西宿,也看到了我对男女主角的双重认同;兼谈台湾版与美国版的《去年在马伦巴》
从高达电影回顾展看高达与雷奈的互动
虚实无界.真幻一体--《一切安好》、《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拒绝遗忘》
高达对蜜海叶.达克与安娜.卡丽娜的差别待遇?--《週末》
「声音」与「画面」辩证,「文学」与「音乐」的对话--《狂人比埃洛》
既爱Francais又爱Francois的《幸福》
女导演为你谈德米、马盖、雷奈、高达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沙滩上的安妮》
维斯康堤搭上田纳西.威廉斯的慾望街车--《战国妖姬》
维斯康堤与亚兰.德伦精心打造的《洛可兄弟》与《浩气盖山河》
兼冶前卫电影与纪录片--马盖的《堤》与《以色列建国梦》
从电影史打量《野草莓》、《哭泣与耳语》
从《如歌的中板》看彼得.布鲁克电影展的意义
《他们微笑的样子》--工人与学生相需相怜?相煎相残?╱政府对人民、雇主对劳工、城市对乡村、哥哥对弟弟的伪善与剥削╱男色与男性肉体爱
《伊凡的少年时代》、楼杭.马莱的受难《韩波》--电影的对照阅读与电影史的发现之旅
你的凋亡成就我的新生?两头落空无路可出的辛辣人生?--《贝蒂》
裸体的李欧.卡霍与他「水」深「火」热的电影--《卡霍狂恋爱情三部曲》
电影像诗--《穿墙人》、《美》、《遇上塔罗牌情人》、《爱情誓言》
幕前幕后省思探索--《李昂莫罕神父》、《世界属于我们》
小说般的细节与如诗的画面--《瘟疫之神》与《雾港水手》
《同窗之爱》的政治解放与性解放西分东合
从开始与结束、电影史看《迷魂记》

辑四 关于杨德昌
冶诗人与哲学家于一炉的世纪先驱--电影大师杨德昌
杨德昌的大师杰作--《光阴的故事》里的〈指望〉
世纪末大都会众生相、二十一世纪国际新视野--《麻将》
语文、政治、男同性恋、女性自觉--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惊喜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1960年代初期背景的台湾版∕杨德昌版的《战争与和平》--兼谈电影考据以及延误了二十年的电影新浪潮:台湾新电影
中山堂的故事--献给杨德昌、张菱舲、霍普曼、王嘉明、莫子仪、叶子谦

辑五 只有蔡明亮
採撷蔡明亮的芬芳,栽进雷奈∕费里尼∕奥黛丽.赫本∕李香兰的花园里
《你那边几点?》--关于时间、水、沟通、寂寞、变态、生死、轮回、SEX;《我新认识的朋友》--聆听弱势发声慈晖普照;《海角天涯》--深谙情何以堪与悲欣交集
「爱,未完成」--又见天祥,又见明亮
《天边一朵云》--包容A片也质疑A片的现代寓言
「有阴茎的男孩」不等于「男孩的阴茎」--《黑眼圈》

辑六 我 私人的 台湾电影
从杨德昌、蔡明亮到郑有杰的《私颜》、连奕琦《静悄悄的幸福》
台湾跨世纪最卓越的剧情短片《私颜》
错综复杂、多元互动的杰作--郑有杰的《一年之初》
形式非凡,内涵深邃,丰富复杂,双重自我--郑有杰的《阳阳》
郑有杰神来之笔的〈潜规则〉
歪读《大国民》,兼谈《风柜来的人》
黄明川,他的名字是灿烂!
菱池倩影七月天,轮胎破,黑暗光,想死趁现在
管窥黄明川--《地景风云》
林泰州的《潮声》--绘画、摄影、声音、虚构、真实的多重辩证
《推手》的遐想
《野麻雀》与黄铭正
金穗奖佳妙从黄铭正与莫子仪说起--《野麻雀》、《儿子》、《爆米花》
金穗拾忆--林靖杰《唛相害》、谢文明《肉蛾天》
让声音当「主角」的奇片--《最遥远的距离》
薛岳、《九歌》、「笔记剧场」与「兰陵剧坊」的对望
宋存寿《窗外》、《母亲三十岁》与王文兴《生命线》各自的传奇
跟雷奈的《穆里爱》、费里尼的《爱情神话》相互辉映的《起毛球了》
「衣」的百科全书、「穿」的辩证、「人」的众生相
郑文堂与不浪.尤干诗化了的《梦幻部落》
从金炳兴、黄华成到实验短片《动物私语》、《歇后风景》
马匡霈把「匡」(框的谐音)「霈」(雨水丰沛)影像化的动画传记传奇--《「我说啊…,」我说》
记忆、失忆、遗忘、全然不知--《待以名之的事物》、《Reflect》、《黑水》
兼顾传统与现代,挥洒真情的假纪录片--《不一样的月光》
偷看姜秀琼与关本良纪录片《乘着光影旅行》中,别人不知道或没看到的。

辑七 还有华语电影
墨子与李香兰(在影展)遍地开花
从《游龙戏凤》与《玉女私情》看姚敏、綦湘棠、服部良一
辩证细致、伏笔丰富--《墨攻》
痴爱、信任、牺牲的浪漫凄美寓言--《画皮》
异性恋男演员在男同性恋电影中可以走多远?--《永久居留》
《叶问2》兼谈与《孔子》的异、同
《重庆森林》的时间与空间的辩证
《东邪西毒》的桃花与雷奈的《去年在马伦巴》
《2046》是时间是空间是创作是记忆是爱是诗
《爱神》安东尼奥尼虚实无界、王家卫「手」的辩证

辑八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
显性女性主义与隐性男同性恋间游走的近亲情慾《皆月》
当sex成为一种工具--《A片勐男日记》
心理变态是你是我是建中训导处是台湾电影检查人员--《钢琴教师》
历史是众声喧哗的多种版本--《A级控诉》
人人该看、毕生难忘、永远受用不尽的《心灵印记》
文学艺术取材、背离、超越史实--《赎罪》
眼泪的海绘出微笑的花--《我和我的小鬼们》
超越偏见与歧视--《横山家之味》、《无家可归的中学生》
预知死亡纪事--《云雀山庄的情人》
把剧情长片当实验电影来搬演的同性男色极品?--《一半艳阳,一半蓝天》
素描工笔画的《白色缎带》
纵剖、横切、微观、宏观都好看的《女仆》
从「怨」与「冤」到「自由」与「牵挂」--《半夜鬼上床:梦杀》
男妓身体,艺术家灵魂,被一群年长女性呵护的《人间失格》
艺识形态影展的奇观--《比尔.维尔拉:灵视之眼》
变与不变,多少辩证尽在不言中--《下一站,说爱你》
「一生只有一次的」与「要就要最顶尖的」--《黑天鹅》

辑九 以布莱德.彼特结束
多组「双重」互动互喻中的女性自主与男同性恋偷渡--《危险情人》
节奏匆匆、调子冷冷、狠狠准准恸痛--《间谍游戏》
反男性沙文、反战的辩证电影杰作--《特洛伊:木马屠城》
《史密斯任务》的同与异(的趣味)
兼谈「观众的恶」与「电影的恶」--《火线交错》
颠倒看人生看世界的现代寓言:《班杰明的奇幻旅程》

编后记 一本「不完全李幼鹦鹉鹌鹑」的「完全李幼鹦鹉鹌鹑」影评集  郑秉泓

片名对照
感谢名单

图书序言

窈窕淑女里的性别与阶级

电影《窈窕淑女》(MyFairLady)的片头设计是各种花的写照。显然是要唿应到女主角艾莱莎(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卖花女身分。演职员名单过后,正式的第一场戏是上流社会的淑女们纷纷走下阶梯,锦衣华服但见红、紫、粉红……轮番映现,恰似片头设计淡入淡出的各色花卉。这种细节上的美妙隽永,导演乔治.库克(GeorgeCukor)与设计大师CecilBeaton,或者加上摄影指导HarryStradling,作了天衣无缝的搭配。

你不妨从《窈窕淑女》的第一场戏就留意性别与阶级这两个议题。卖花女艾莱莎遇上佛瑞迪(杰瑞米.布莱特JeremyBrett饰演,他在《战争与和平》里扮演娜塔夏的哥哥),居然俊男不识美女,好事多磨。莫非绅士礼服披挂的佛瑞迪与非淑女装扮的艾莱莎由于穿着所代表的不同阶级,而阻碍了互相辨识对方美貌的能力?艾莱莎向佛瑞迪的母亲抱怨佛瑞迪撞倒、踩坏她的紫罗兰花,对方在雨中忙着上流社会的人际应酬,根本懒得理她。有趣的是,电影后段语音学教授希金斯(雷克斯.哈里逊饰演)的母亲却跟艾莱莎同样站在女性立场对抗男性沙文的希金斯。似乎,女性间的枪口一致对外还得同一阶级(类似身分或知识教养)才行,因为后来的艾莱莎已经学会上流社会的淑女身段了。

阶级在爱情上的作用也很值得玩味。《窈窕淑女》显然洞悉同一阶级的人们才会互相吸引,而不大注意「圈外人」。反倒是希金斯教授给卖花女的口音怪异粗鄙吸引!不过,他是给口音而不是给爱情吸引到圈外!这儿,语文、口音既划分了阶级,又作为阶级间的对话与诱因,《窈窕淑女》有着深沈的省思。希金斯教授与皮克林上校(WilfridHyde-White饰演)都研究语音,有着共同兴趣而互相吸引;希金斯与卖花女艾莱莎阶层互异、语言(口音)不同,却要听艾莱莎的声音。艾莱莎说录音机里有她的声音,希金斯外衣的颜色其实更像录音机的颜色,他又何尝不似一台机器!不过录音机与录音带又宛如希金斯的冷酷外观与艾莱莎温情声音的结合。男的说把女的提拔调教到跟王子平起平坐,女的回答说佛瑞迪真情真爱就是她的王子,这组对话的辩证趣味在于希金斯的终极目标是小人物高攀,艾莱莎的颠覆态度则是不屑高攀反而把权贵普罗化。男的讽刺女的无法谋生,女的说可以去教语音学,气得男方大怒,恨她偷学他的一套。《窈窕淑女》深入浅出探讨了男性对权力与知识的独霸,不容许别人(女性)模仿或竞争!

雷奈的穆里爱与费里尼的爱情神话

——从「电影中的『2』」兼谈去年在马伦巴、邀请旅程与相关短片杰作凌迟考(陈界仁)、享乐花园(谢文明)、柳川之女(林泰州)、海巡尖兵(林书宇)、飞鸟航道(陈尚柏)、墻、彩虹火柴盒、Riba、FatherandDaughter,以及雷奈/费里尼的影响

1993年我那本书《关于雷奈/费里尼/电影的二三事》像个用功的、非学院派的学生,努力吸收各家各派的见解,用力记住,多面向联想、延伸。一切都是许多法文、英文书刊(与行家)教我的,偶然我上台讲述,每次都会紧张得头脑一片空白,完全忘了。1999年以后,我自创寻找、探索「电影中的『2』」解读电影,虽然非常不学院派,毕竟是自己「发明」的一套方法,无论在台上怎么紧张都不会慌乱、都不会遗忘,甚至不知不觉克服了在台上的紧张。

「电影中的『2』」是试着从电影中找出一组又一组的「2」,譬如:男与女;同性恋与异性恋;政治与sex;性别与阶级;本土与国际;「看」与「被看」;「拍摄」与「被拍摄」;真人与画像(或照片、雕像);本尊与镜中虚像;爱与恨;爱与死;真实与想像;现在与过去;写实与超现实;明与暗;梦与现实;女性主义与父权(或男性沙文);动物权与儿童权;古典与浪漫;现代与传统;记忆与遗忘;城与乡;主与仆;杀戮与救赎;禁慾与纵慾;长时间镜头与短时间镜头蒙太奇组合;文学与电影。「2」并非一种侷限,能找出「3」样(或更多)更好,譬如:政治与宗教与sex;过去(记忆)与现在与想像(或未来)。

直到2005年我在新竹影像博物馆讲课,伴随学员们一同观赏雷奈1963年的《穆里爱》与费里尼1969年的《爱情神话》,正巧「看」到这个那个场景,我突然瞬间开窍,方才真正读懂了这两部电影。以往都是给各家各派的宏论卓见调教、操控,人家纵然高明聪慧,我虽受薰陶但理解得不深刻,因为那都是人家的看法。只有自己找出、自己体认的,才一辈子都不会遗忘。或许就像蔡明亮电视剧里的男童,写不出〈海边的一日〉这样的作文,因为《海滩的一天》是杨德昌的故事与创见,却非这男童的生命经验。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