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朝鲜日报非虚构类第一名得奖作品*
妈妈,现在真的再见了!
「对不起,妈妈。」
书妍好不容易伸起手,把从我脸颊流下的眼泪擦去。
「我不喜欢妈妈哭,不要哭。」
闭上眼睛,心像水一样融化了,在天空里的书妍,就像和站在这个位子的我,垂直相连着;虽然所有的感觉都麻痺了,但是和书妍生前互相依靠的心情,依然存在着。
一位平凡母亲最手足无措的爱的告白,也献给众多和儿女离别、被留在这土地上的母亲。
本书特色
在生与死之间受苦的无菌病房故事
想要传递给对于不知道活着的意义,而徬徨的人们
作者简介
金孝鲜
刚出社会即进入新东火灾宣传室,成为报社记者。当了十多年记者后,转换跑道成为连续剧作家。在努力的写作之下,完成SBS电视连续剧16集《浪漫风暴》、KBS週末状况剧《一半》、KBS广播连续剧《黄色秘密》、极东放送新年特辑《儿子啊,我不了解你》等许多作品。
在百济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担任讲师,并为SBS电视学院、韩国电视编剧协会作家教育院的讲师;在为下一个连续剧企划编写时,失去了亲爱的大女儿尹书妍。
现在担任韩国电视编剧协会的『电视编剧』编辑委员官,和KBS电视学院连续剧班的主任教授,为了安抚心灵的伤痛,正在准备下一部连续剧。
译者简介
周淑芬
因缘际会之下对韩文产生兴趣,而留学韩国,
目前为全职韩文翻译。热爱把玩文字,
陶醉在自己的翻译世界。
一、突然,有一天
日常的崩溃∕避开世界的速度∕那时为什么不知道呢∕残忍的事实∕害怕所以微笑∕比大人还懂得生活∕意外的祝福∕无菌病房一三○九号∕新的血盟∕流泪的初次会面∕生命的差别∕我想回家∕世界上最诚恳的信∕现在什么都不想8∕去学校∕人的保险
二、挫折和希望之间
新年礼物∕拒绝上节目∕家族的重新发现∕巨大的安慰∕安慰的方法∕智蕙,安息吧!∕明天的事我也不知道∕慧仁,加油!∕要变得更幸福∕习惯痛苦∕妳是我的全部∕啊,我亲爱的女儿∕全都会过去的∕交错的命运∕拜託把事实告诉我
三、第二次与病魔斗争
流泪的耶诞节∕无菌病房的同伴们∕痛苦的深度∕妈妈,我真像个笨蛋一样活着∕妳的骨髓进到我的身体里了∕只是走在妳的路上∕帮忙的自由
四、书妍的礼物
又再次复发了∕睡觉的时候最幸福∕即将面临的离别∕气得就快要疯掉了∕请不要再动我的身体∕任何的夜晚都不会再回来∕我拒绝你的治疗∕姊姊,一定要活下来∕道别∕我们的孩子正在笑∕神圣的悲伤∕我们只是暂时说再见
尾声 思索死亡,请记得死亡
作者的话
读后感
前言
载着书妍和弔丧者的巴士,抵达了碧蹄昇华院。书妍的尸体运下了车,我和老公手牵着手跟在她的后头。一进到昇华院的室内,香的气味扑鼻而来。这个味道仍然陌生,不管何时再闻到,永远都不会是个我熟悉的味道。死者和活人,全都缠绕在这股陌生而又凄凉的空气之中。
进入昇华院之后,忽然惊觉到一个事实--火葬场这个地方,是我生平第一次来。以前收过很多讣闻,参加过的丧礼也不少,唯独火葬场却没有来过半次。
这是为什么呢?在这段时间里,我向来只尽到基本的礼仪,只做到避免让别人说闲话的程度,我不知不觉地为谢罪而祷告。还有,我真的非常感谢今天特地来到这里陪行的人们。
闭上眼睛,心像水一样融化了,在天空里的书妍,就像和站在这个位子的我,垂直相连着;虽然所有的感觉都麻痺了,但是和书妍生前互相依靠的心情,依然存在着。
怀念,我好怀念妳,现在再也不能和女儿分享那些,有时真挚、有时命令、有时则是随意从嘴里说出的日常对话。
「妈麻,我好饿哦,给我饭。」(书妍心情好的时候,会用带有鼻音的『妈麻』代替『妈妈』。)
「孩子,到底妳的肚子里装了些什么?一转眼又肚子饿了。」
「哇,好好吃哦,但是妈麻,汤有点淡,不能再放一点盐吗?」
「只放一点哦,不要太咸。但是妳叫那什么妈麻啊,妈麻是哪个国家的话啊?」
「我 自己发明的话,我觉得妈麻比妈妈好听,妈妈不喜欢吗?妈麻,妈~麻~」
「哎哟,恶心死了,都长这么大了,可以不要再用鼻音了吗?」
书妍停留在我身边二十年间的回忆,就像墨水慢慢渲染纸张一样,在心里扩散开来。而我朝着回忆流逝的方向,静静倾听。书妍清脆又美丽的鼻音,不断在我耳边盘旋。
这是一本让我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的书。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她没有采用传统的小说结构,而是将主人公的生活片段,如同散落的珠子一般,串联起来。每一个片段,都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主人公内心的世界,也映照出我们自己的影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遗憾”的探讨。人生总会有一些遗憾,一些无法挽回的错过。但正是这些遗憾,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那种“暂时”的告别,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希望。它让我们相信,即使暂时分离,心依然可以紧密相连,即使改变,那份情感依然可以永恒。我曾经以为,“告别”就是失去,就是终结,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告别也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是一种洗礼,一种蜕变。我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挖掘,她没有回避人性的弱点,也没有美化所谓的完美。她只是真实地呈现,然后让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感悟。
评分我通常不会轻易被一本小说“抓住”,尤其是那种上来就大篇幅描写内心世界的。但这本书,却让我有一种久违的沉浸感。故事的开端,就像是主人公在述说她某一段不算特别惊心动魄,却又充满转折的人生经历。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完全被带入了她的节奏,跟着她的喜怒哀乐而起伏。作者在处理人物关系方面,尤其拿捏得恰到好处。那种朋友之间的羁绊,家人之间无法割舍的牵挂,甚至是一些擦肩而过的人们留下的淡淡痕迹,都被描绘得非常真实。我尤其欣赏书里对于“等待”这个主题的探讨。有时候,我们觉得人生漫长,就是在不断的等待中度过,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个答案,等待一个人的出现。但这本书似乎在告诉我们,等待本身,也是一种经历,一种成长。它不是被动的消磨时间,而是主动地去感受,去理解,去积累。书中的某些片段,让我反复咀嚼,感觉像是品一杯好茶,初尝微涩,细品之后,回甘悠长。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那些不完美却依然美好的事物抱有的深情。读完之后,我并没有感到失落,反倒有一种莫名的释然。生活总会有告别,但告别不代表结束,有时候,它只是意味着一段新的旅程的开始,而这段旅程,也许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精彩。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以为会是一部以“离别”为主题的忧伤故事,但随着情节的推进,我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作者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勾勒出了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那种青春期的迷茫,对未来的憧憬,以及面对现实时的无奈,都被她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选择”的描写。人生中有太多的岔路口,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改变人生的轨迹。主人公在这些岔路口徘徊,犹豫,最终做出决定。而这些决定,无论好坏,都构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里的情感描写,细腻而真实,没有歇斯底里的宣泄,只有淡淡的哀愁和深沉的眷恋。我喜欢作者对细节的关注,那些微小的动作,一句无心的话,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这种“暂时”的说法,不仅仅是指物理上的分离,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过渡,一种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许。它让我们明白,告别并非终点,而是新的开始,而这段新的旅程,也许会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评分刚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并没有太高的期待,毕竟现在市面上关于成长和告别的故事太多了。但读了几页之后,我发现自己被吸引住了。作者的文笔很干净,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字里行间却流淌着一种真挚的情感。故事的主线,围绕着主人公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展开,有欢笑,有泪水,有迷茫,也有成长。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时间”的描绘。时间就像一条河流,我们都在其中漂流,而那些重要的瞬间,就像是河床上的鹅卵石,被我们拾起,珍藏。书里对于“友情”的刻画,也让我印象深刻。那些一起哭过笑过的日子,那些彼此扶持走过的路,都成为了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那种“暂时”的告别,不是为了遗忘,而是为了在各自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并且在未来的某一天,带着更成熟的自己,再次相遇。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在为我的青春留下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着那些曾经的模样,也提醒着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仰望星空,思绪万千。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诗意,将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描绘得如同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故事并没有刻意追求戏剧性,而是注重于人物内心的成长和对生命的感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选择”的探讨。我们的一生,就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将我们引向不同的方向。主人公在面对人生抉择时,所经历的挣扎和犹豫,都让我感同身受。那种“暂时”的告别,也意味着,即使我们暂时分开,也依然怀揣着对彼此的美好祝愿,并且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行。我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把握,那些微小的场景,一句平常的对话,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平静和力量,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更加期待未来的日子。它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那些细水长流的温暖和深刻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安静的下午,泡一杯热茶,静静地翻阅。作者的笔触很轻柔,却有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故事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更多的是主人公在人生旅途中的点滴感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陪伴”的探讨。有时候,生命中最珍贵的,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也不是名利双收的成就,而是那些在你身边,默默陪伴你的人。主人公在经历过一些低谷之后,才逐渐明白,那些看似平淡的相伴,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书里对于“失去”的描写,也很有深度。失去并不总是痛苦的,有时候,它也会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那种“暂时”的告别,也意味着,即使我们离开了,或者被离开了,那份情感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我反复回味书中的一些对话,感觉就像是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作者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非常立体,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无奈。这本书让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告别,又不断重逢的过程,而每一次的告别,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美好的相遇。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并没有试图告诉你一个“标准”的人生答案,而是邀请你去思考,去感受。作者的文字,有一种朴实而深刻的力量,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却能直抵人心。故事围绕着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展开,有甜蜜的瞬间,也有痛苦的挣扎。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释然”的描写。人生中总会有一些过不去坎,但当我们真正放下,学会释然,就会发现,前方的路,会变得更加开阔。那种“暂时”的告别,并非是遗忘,而是将那些珍贵的记忆,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成为滋养我们成长的养分。我喜欢作者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她能够准确地把握住那些微妙的情绪变化,然后用最真挚的文字表达出来。我猜想,这本书会让很多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共鸣,找到慰藉,也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它让我觉得,即使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依然可以努力地去爱,去感受,去活出自己的精彩。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点像是在听一位老朋友聊天,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真挚的情感。故事的架构,也并不是那种线性的叙事,更像是主人公脑海里闪过的片段,随着思绪的跳跃而展开。我喜欢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叙事方式,它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了惊喜。书里有很多对于“家”的探讨,不是那种物质上的家,而是心灵的归属感。主人公在寻找家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也遇到了许多人。有些人给了她温暖,有些人给了她启发,有些人则让她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失去。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错过”的描绘,那种带着一丝遗憾,却又无法挽回的宿命感,被她写得非常到位。我猜想,很多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在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也会在她的经历中,看到自己曾经的彷徨和选择。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很多“告别”,其实都并非是永恒的,它们更像是生命中的一个个驿站,让我们稍作停留,整理心情,然后继续前行。那种“暂时”的说法,其实是一种很温暖的安慰,它让我们知道,即使分离,也依然有重聚的可能,即使改变,也依然可以找回初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就带着一种淡淡的怀旧感,仿佛是一封尘封已久的信件,等待着被打开。而当我真正翻开它,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作者的文字,就像是带着温度的阳光,轻轻地洒在心间。故事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多的是主人公在人生某个阶段的细腻感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羁绊”的描写。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像是看不见的丝线,将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使有时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分离,但那份羁绊依然存在,并且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书里对于“成长”的描写,也让我深受触动。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充满了尝试,也充满了失败。那种“暂时”的告别,其实是让我们有机会去审视自己,去认识自己,然后带着更坚定的步伐,走向未来。我喜欢作者的观察力,她能捕捉到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也能洞察人心的微妙之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旅行,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那种淡淡的灰蓝色调,配上一些若隐若现的白色羽毛,初看之下,以为是一本关于告别、离别,或是某种诗意的伤感故事。但翻开第一页,迎接我的却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作者的文字很细腻,而且充满生活气息,我仿佛能看到故事的主人公,就坐在我身边的咖啡馆里,低语着她的心事。那种感觉不是那种刻意煽情的,而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就像夏日傍晚微风吹过脸颊,带着一丝凉意,也带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书里描绘的场景,很多都让我感到熟悉,像是台北街头的某个角落,或是某个小镇的午后阳光。虽然我不能剧透具体情节,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就像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停下来,好好地审视自己,也审视身边的人事物。它让我思考,我们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其实都承载着巨大的情感和意义。那种“暂时”的感觉,既是一种暂时的分离,也是一种暂时的停歇,为的是更好的重逢,或是更深刻的理解。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自己对话,也像是在和过去的自己和解。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那种微妙的情绪变化,被她捕捉得淋漓尽致,毫不夸张,却直击人心。这本书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就遗忘的,它会在你心里留下一些东西,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时不时地回想起它,回想起它所带来的那种淡淡的暖意和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