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药功之分晰
一、服 食
二、洗 浸
三、救 治
四、蒙 药
五、麻 药
六、铳 炮
药功之要务
一、 识别要诀
二、 採取要诀
三、 制炼要诀
四、 配合要诀
五、 制方要诀
服食门之药功
甲、普通补益之药物
补髓丹 补天丸
得天丸 八物丹
七宝丹 斑龙二至百补丸
乙、辅助行功之药物
练习臂功之药物 练习腕功之药物
练习背功之药物 练习腰功之药物
练习□功之药物 练习腹功之药物
练习腿功之药物 练习胫功之药物
练习指功之药物 练习内功之药物
练习轻功之药物 练习目功之药物
丙、却除疾病之药物
治心虚之药物 治心劳之药物
治肝虚之药物 治肝劳之药物
治脾虚之药物 治脾劳之药物
治肺虚之药物 治肺痨之药物
治肾虚之药物 治肾劳之药物
治血虚之药物 治脑病之药物
治肠风之药物 治胃病之药物
洗浸门之药功
透骨护筋汤 太阳护络汤
铁砂保骨汤 宽筋代痛汤
消毒退肿汤 观音救苦水
救急和血汤 豆浆去伤方
救治门之药功
甲、认症之方法
乙、救治内服之药物
伤肩之救治方 伤背之救治方
伤胸之救治方 伤肝之救治方
伤心口之救治方 伤食肚之救治方
伤肾之救治方 伤大肠之救治方
伤小肠之救治方 伤血海之救治方
伤肋之救治方 伤头骨之救治方
伤眼之救治方 伤头颈之救治方
伤臂手之救治方 伤腿足之救治方
丙、救治外用之药物
伤脑骨之外用药物 伤眼睛之外用药物
伤肩骨之外用药物 伤臂骨之外用药物
伤手指之外用药物 伤腿骨之外用药物
伤腰嵴之外用药物 伤胫骨之外用药物
金疮之外用药物 筋蜷外用药物
拔箭之外用药物 提脓之外用药物
附 录
甲、蒙药之类
乙、麻药之类
丙、铳炮之类
自序
武术之道,其主旨固不外强身健魄、防患御侮,初无所用于药物也。然在练习武功之时,既难免于意外之损伤,盖稍不加意,在在足以发生危险,轻则断肢裂肤,重则伤及内部。若功夫既成之后,与人交手,更不免拳打足跌之伤。
不论是我之伤人,或人之伤我,皆当加以医治,而免死亡之惨。且练习武功之人,必先去除其一切疾病,使内部完整坚强,始克奏效。欲其如此,谓非赖药物之调摄而能如愿耶。故武术中于拳脚器械、内外功夫之外,另有药功一门也。且其所谓药功者,范围至广,初不仅限于救治一事,大而对于补益却病之法,小而对蒙药麻药之道,无不包罗其中。
即如行猎之人,必用铳矢以猎兽,而发铳之药,亦必须预制。且勐鸷之兽,非寻常箭弩所可杀,又必借药箭而制之。凡此种种,其药物之配合,亦须有相当之研究,故药物对于武功,有极深切之关系,而不容忽视者也。
予自幼奔走南北,历从数师,对于武术一道,略知门径,惜为人事所困,致未能进求深造。而于药功一门,亦颇习闻。盖陈师凤山,实为此中高手。往昔寄居历下,得师口授甚多,其法多世所不传者,对于制人之毒物、救人之验方、採药制药之法则,述之靡详。且曾与医家共究其所以然之理,亦颇有得。爰乃出其余绪,追记所闻于陈师者。更旁搜博採,熔于一炉,加以诠註,汇为一编,题曰 《药功真传秘抄》,付梓行世,期与武术界相切磋。
且予之作是编也,非欲以此自炫,作欺世盗名之想。实因鉴于近世所出之武术书籍,虽浩如烟海,欲求其关于药功者,实如凤毛麟角,渺不可得。即有附方药一二于书尾者,又多略而不详。非但全部之药功不可得,即关于救治方面之伤科书本,亦不可多见也。
孔子有言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予以药功于武术上既有极深切之关系,宜有所提倡。若对于此道,一无所知,则亦已耳。既有所知,自当供之于世,岂容视同怀宝而自私自秘乎?且我之所知,未必能尽药功之秘,或有所不及知者在也。兹编之作,唯尽我知者而记之。其不知者则宁付阙如,以待知者。不敢强作解人,为空泛之谈以惑人,此予编辑本书之主旨也。书将付梓,特书此数语以为序。
辛未冬十月倜庵 自序于海上寄庐
拿到《药功真传秘抄》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装帧和材质。我通常会选择一些纸质较好、印刷清晰的书籍,这样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有更好的体验。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觉得应该会采用比较复古的风格,或许会用一些传统的纹样或者水墨画作为点缀,给人一种沉静而庄重的感觉。书页的触感也非常重要,我偏爱那种略带磨砂感、不易反光的纸张,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也更能让我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我希望这本书的排版会比较合理,字号适中,行距舒适,这样在长时间阅读时,也不会感到压迫或者费力。而且,对于一本带有“秘抄”字样的书籍,我更加期待它能够有一些手写体的插图或者标注,这会大大增加它的历史感和收藏价值。我还会仔细观察书中的一些细节,比如扉页的题跋、序言、目录的设置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我对一本书的整体评价。如果这本书的印刷质量非常高,细节处理得当,那么它本身就足以吸引我。我会想象,当我抚摸着书页,闻着淡淡的纸墨香,内心会涌起一种对知识的敬畏之情。这本书的品质,是我初步接触它时最想了解的部分,它代表着出版者对内容和读者的尊重。
评分对于《药功真传秘抄》这本书,我最先关注的可能是它的作者背景和来源。一本“真传秘抄”,通常意味着它承载着一段历史,或者是由某个名家所著。我非常好奇,这位作者究竟是谁?他(她)的学识渊博程度如何?是否在相关的领域有深厚的造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作者的生平介绍,或者至少交代清楚这本书的传承脉络,比如它是否源自某个古老的医学流派,或者是由某个隐士高人所传。如果能看到一些关于作者研究过程的描述,或者他(她)在撰写此书时的一些心得体会,那将是极好的。另外,“秘抄”也意味着它可能经过了多次的传抄和整理,我也会关注这本书的版本问题。是否存在多个版本?它们之间有何差异?哪些版本更可靠?这些信息都会影响我对于这本书的信任度和接受程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有严谨的考证和注释,能够让我了解其历史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可靠性。这就像是在挖掘一段尘封的历史,每一点线索都至关重要。
评分老实说,我平常对一些看起来就很“玄乎”的书名,一开始是持保留态度的。但《药功真传秘抄》这个名字,确实勾起了我一些特殊的联想。《药功》这两个字,容易让人想到一些传统医学中关于药材的运用,比如熬制汤药、制作药丸,或者是一些外用的药膏、药浴。但前面又加上了“功”字,这让我开始思考,是不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药材的使用方法,更侧重于如何通过某种“功法”来配合药材,达到更深层次的疗效?比如说,通过特定的呼吸吐纳、肢体运动,再结合内服或者外用的药物,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这听起来就像是结合了内功心法和药理学,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概念。我一直觉得,很多养生方法如果只是单纯地依赖药物,效果往往是有限的,而如果能将身心修炼与药物治疗结合起来,或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协同效应。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药功”练习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是如何与药材的功效相互作用的。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想知道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太吸引人了,《药功真传秘抄》,听着就有一种古老智慧和神秘力量的召唤。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研究传统文化和养生之道的人,平时没少翻阅各种古籍善本,但这本书的名字,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我尤其好奇“药功”二字,它是否暗示着一种将药理知识与某种功法相结合的独特实践?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无数种可能性:或许是关于如何通过特定的药材来辅助修炼某种内功,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又或许是说,通过某种修炼所得的“药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草药的治疗功效。这种跨领域的结合,本身就充满了令人兴奋的探索空间。而且,“真传秘抄”这几个字,更是增添了一层神秘感,仿佛是某个失传已久、只有少数人才能接触到的宝贵知识。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养生秘诀,提供一些切实可行、区别于现代医学的独特方法。我设想着,这本书的纸张可能会泛黄,字迹可能会带着古朴的韵味,翻开它,就像是开启了一段与古人对话的旅程。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似分离的知识融会贯通的,其中的逻辑和理论基础是什么?这本书的问世,无疑为我们这些对传统养生充满好奇的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
评分《药功真传秘抄》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的是那种古籍中记载的、非常有针对性的养生和治疗方法。我平时对传统中医的经络学说、五行理论比较感兴趣,也喜欢研究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疗方。这本书的名字,似乎暗示着它可能包含了这些方面的更深层、更具实践性的内容。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会非常详细地讲解各种药材的药性、炮制方法,以及它们如何与人体的不同脏腑、经络产生联系。而且,“功”字更是让我浮想联翩,是不是书中会讲解一些与药物配合使用的、能够增强药效的特定动作、呼吸技巧,甚至是意念引导的方法?我一直觉得,单纯地服用药物,往往是“治标”,而如果能通过一些“功法”来辅助,从而调动身体自身的潜能,达到“治本”的效果,那就更加难能可贵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让我能够理解其中的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它会不会讲解如何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症,来选择合适的药材和功法?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了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