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真正了解中药才能对症用药!
涵盖所有中药知识,、误解与迷思的图解小百科
让你吃药补身再也不出错!
★最权威热门的中医师、央视超火红节目《百家讲坛之大国医》主讲者罗大伦精心解说
★华文最大网书当当网五颗星满意推荐!读者好评不断!
你知道中药成分除了取自植物、动物,也包括矿物?
你是否了解中药有所谓的四气、五味、七情?
我们如何根据不同体质、症状,正确地选药、用药?
本书简介中药来源、发展史、採集、炮制、药性、应用,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十八类中药和三十四个中药之最。全书内容严谨科学,表达流畅,为初学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和学习体验。并以大篇幅生动漫画来诠释中药知识,深入浅出的引导读者理解浩瀚博学的中医。
作者简介
文字.罗大伦
北京医院号称排队排最长的热门中医师,也是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的重量级主持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之大国医》的主讲来宾。他常在节目中将许多病例娓娓道来,深入人心,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中医生」。他独到的想法多是来自古书的概念,常令人印象深刻,又折服于其深厚根基。
罗大伦不仅是中医生,对中医概念和历史的推广也不遗余力,他曾说:「中医是精神,是信念,更是人心。」他对中医崭新的概念,影响了许多人,也是现在中国最热门的养生明星!
绘图.于春华
人民军医出版社美术编辑。他视绘画为平生挚爱,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具百倍热情,一直在探索传达中医文化的新方式。尝试着运用漫画手段再现中医国学的精妙,开启一条通俗说中医的新途径。
编者序 没有学不会的中医
推荐序 只因中医太美
前言
〈带你了解中药〉
什么是中药
中药来源
植物药、动物药
矿物药
中药学的发展演进
中药发展史
原始时期
夏商时期
西周时期
秦汉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代
清代
〈中药的採集与保存〉
中药的採集
植物类药採集原则1
植物类药採集原则2
动物类药採集原则
中药的保存
影响中药品质的自然因素
果实、种子、芳香性药物的保存
动物、矿物、剧毒药物的保存
中药变质
〈中药的炮制〉
什么是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目的
纯净药材,分拣药物
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减低毒副作用
增强药物功能,提高药效
改变药物性能
引导归经,便于定向用药
炮制的方法
修治
水制
火制——炒
火制——炙、烫
火制——煅、煨
水火共制
其他方法
〈中药的药性〉
中药的四气五味
何谓气,何谓味
四气
四气——寒凉
四气——温热
第五气——平
五味
五味——辛
五味——甘
五味——酸
五味——苦
五味——咸
五味——淡、涩
中药的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两大趋向
升降、浮沉——升浮
升降、浮沉——沉降
升降浮沉与性味、质地的关系
药性归经
什么是药性归经
归经理论的发展历程
归经的范围
性味归经
性味归经——详说
性味归经——禁忌
功能主治归经
选择性归经
经络选药归经
脏腑经络传变选药归经
中药的毒性
中药学中「毒」的含义
有毒与无毒
引起中药中毒的原因
毒性与副作用
常见有毒药物
〈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配伍
何谓配伍
中药的七情
何谓七情
单行
相须
相使
相畏、相杀
相恶
相反
中药的用药禁忌
配伍禁忌——十八反
配伍禁忌——十九畏
症候禁忌
妊娠禁忌
服药的饮食禁忌
中药的剂量
何谓中药的剂量
与用药剂量相关的三要素
现代临床处方的一般用量
中药的服用法
什么是中药的服用法
汤剂煎煮法——煎药用具、用水
汤剂煎煮法——煎药火候
汤剂煎煮法——煎药方法1
汤剂煎煮法——煎药方法2
汤剂煎煮法——煎药方法3
汤剂煎煮法——煎药方法4
汤剂服法——服药剂量
汤剂服法——服药时间
汤剂服法——服药的冷热
其他剂型的服法
附:中药命名
命名规律
命名规律举例
附:古代两大中药分类法
自然属性分类法与功能分类法
自然属性分类法
功能分类法
〈药物分说〉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凉血药
清虚热药
泻下药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
祛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湿强筋骨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
利尿通淋药
利湿退黄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槟榔、大蒜
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活血止痛药
活血调经药
活血疗伤药
破血消症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
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重镇安神药
养心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平抑肝阳药
息风止痉药
开窍药
补虚药
补气药
补阳药
补血药
补阴药
收涩药
〈中药之最〉
发汗之最——麻黄
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莲
凉血之最——犀角
开窍之最——麝香
补气之最——人参
补阳之最——鹿茸
温里之最——附子
退黄之最——茵陈
安神之最——酸枣仁
驱虫之最——使君子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降气之最——沉香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阴之最——女贞子
理气之最——枳实
疏肝之最——郁金
活血之最——丹参
补血之最——当归
补脾之最——山药
清痰之最——贝母
祛风之最——独活
止咳之最——杏仁
清热解毒之最——金银花
润下之最——郁李仁
涌吐之最——藜芦
止痛之最——延胡索
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辛凉之最——薄荷
峻下之最——巴豆
最毒的中药——砒霜
后记
编者序
没有学不会的中医
没有学不会的中医,只有讲不清的中医。不是中医多么深奥难懂,而是表达得还不够通透。
本系列丛书,打破了以往中医图书的形式束缚,採用漫画的方式,分别从中医基础、体质、中药、经络、方剂、养生等方面来传达中医的深刻内涵,解读中医的绝世精粹。为喜爱中医、想探究中医奥妙的您,开启了轻松学中医、快乐学国学的愉悦之旅。
《漫画中医.中药篇》共分七部分,简介中药的来源、中药学发展史、中药的採集和炮制之后,详细地介绍了中药的药性、中药的应用、具有代表性的十八类中药和三十四个中药之最。全书内容严谨科学,表达通俗流畅,形式活泼新颖,化繁为简,为初学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和学习体验。
说明:犀牛、羚羊、虎等均为珍稀保护动物,在中药制剂中与之相关的药物只能採用替代品。本书中只对所涉及的相关药物作药性及功能的介绍。
推荐序
只因中医太美
我之所以挚爱中医文化,只因为它真的很美。
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浸润濡养着中医这棵宝树奇葩,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用药治则,无不闪烁着哲学的思辨之美。作为中医理论核心的整体观,不仅将人看作一个整体来考量,还将人置身于浩瀚宇宙,看成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正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等治则,以药性偏颇来纠正人体偏颇的原则,则展现了儒家智慧的光芒。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对立、制约与依存,看似玄而又玄,但无处不反映着朴素的真理。七情配伍,相使、相须、相恶、相杀,一方之中竟是排兵布阵般的谨慎严密,大气浑然,每一方不知包孕了多少哲理。
大道至简,至简则美。中医所包含的道理是深刻的,但表现形式却极为简单,其诊断、用药都体现了至简之美。老中医看病,无须拍X光片,不用做CT、核磁共振以及各种程序复杂的测试,借助医者的感官和手指的感觉,通过望、闻、问、切就能查明病因,判断病情。中医的用药,虽然有很多繁复的药方,更有许多简便有效的单方、偏方和代药的食方,将药物对人体的损害降到最低。中医将疾病和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多药物都是就地取材,随手可得,一块生姜、一缕香菜、一颗大蒜、一把盐,在中医的手中都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病良药。中医已经将「简」的妙处运用到极致。
一药一法尽得自然之美。传统中医取法自然,以事半功倍、至简、至效和对人体伤害最小为最终的诉求。同样治病,中医也许是一帖膏药、几次火罐、简单的针灸就可以治癒,且不伤及人的根本。同样用药,中药多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煎煎煮煮,很少化学合成,对人体的副作用也大大降低。
中医太美。这样的瑰宝、国粹,应该推广之,宣传之,发扬之,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喜欢中医,应该是每一个中医人的责任和使命。
看到罗兄赠与我这系列丛书,我的耳目为之一新,彷彿看到了中医更为普及的一片新天地。这套书的作者和策划者以普及中医理念为己任,以弘扬中医文化为目标,将传统的中医内容用最为轻松活泼的漫画形式表现出来,构思巧妙,独具匠心。每一幅图画、每一段文字,都力图最俭省、最通俗地表达深刻繁复的中医理论,让读者不必再咀嚼拗口的词句,无须再琢磨难懂的话语,而在兴味和乐趣中感受中医的真谛,获得快乐的阅读体验。
我相信这套书能如其「后记」所言,让您在阅读之后,「一定会为中医国粹的精湛神奇而感慨,为古人的聪慧睿智而动容,为灿烂的中华文明而心生一份自豪之情」,进而「生出对中医的研究之心、探索之意」,甚至「能由此积极宣传推广中医,让更多人来了解它、学习它、发掘它」。
中国着名媒体人 梁冬
2010年12月
拿到《漫画中医中药篇:百家讲坛大名医的中药功效速查手册》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非常“接地气”。我一直对中医中药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专业,要么过于浅薄,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书。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的“漫画”形式,让原本枯燥的中药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甚至觉得它就像一本 pictorial dictionary(插画词典),每一页都充满了吸引力。我喜欢它对每味中药的讲解,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功效,而是会结合药材的形态、来源、甚至是一些历史故事,让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味药的“性格”。书中的“速查”功能更是把我从繁杂的搜索中解救出来,当我需要了解某种药材的功效时,可以迅速找到答案,而且信息的准确性让我非常放心。这本书就像我的随身小药箱,不仅能帮我解答疑问,还能启发我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传统智慧来调养身体。
评分一开始,我对《漫画中医中药篇:百家讲坛大名医的中药功效速查手册》这个书名,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毕竟,“漫画”和“大名医”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总觉得有点不搭,生怕是那种哗众取宠的书。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并没有为了“漫画”而牺牲内容的严谨性。相反,它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历代名医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来,再用易于理解的漫画和图示呈现。我尤其欣赏的是书里对每味中药的讲解,它不仅列出了药材的基本信息,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它的主要功效、炮制方法、使用禁忌,甚至还有一些常见的配伍。让我觉得最惊喜的是,它还穿插了一些与药材相关的趣闻轶事,这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的“速查”功能简直太实用了,我经常会因为一些小毛病去翻阅,了解哪些药材有针对性的功效,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健康养生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漫画中医中药篇:百家讲坛大名医的中药功效速查手册》刚拿到手,就让我眼前一亮。虽然名字听起来很学术,但“漫画”二字立刻拉近了距离,让我这个中医小白也敢于翻开。我一直对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药文化充满好奇,但各种古籍和药典的晦涩文字总是让我望而却步。听说这套书是汇集了“百家讲坛”上各位名医的精华,本来还担心会过于专业,但实际翻阅后发现,它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复杂的中药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书中的插图风格我特别喜欢,既不失严谨,又带着一丝趣味,把每味药的形态、产地,甚至是炮制方法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最看重的是它的“速查”功能,之前看中医养生文章,遇到不认识的药材,都要费劲去搜,现在有了这本书,简直就像随身携带了一位中医师,随时可以翻阅,了解药材的功效、主治,甚至是一些简单的使用方法。它解决了我之前“看得懂但记不住,记住了又用不好”的困境。这本书真的像一个宝藏,开启了我探索中医中药世界的大门,让我觉得学习传统文化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发现过程。
评分当初选择《漫画中医中药篇:百家讲坛大名医的中药功效速查手册》,主要是被“百家讲坛”这几个字吸引,想着能学习到一些权威的知识。但拿到书之后,我更惊喜于它“漫画”的呈现方式。我一直觉得中医中药博大精深,但又常常被那些深奥的理论劝退,而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方式,将这些智慧融入其中。书中的插图质量很高,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让我在看图的同时,也能对药材的形态和特征有深刻的认识。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药材功效时,会穿插一些相关的中医理论,但又不会过于晦涩,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这本书的“速查”功能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快速查找信息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中医中药的世界,让我觉得学习传统文化不再是一件难事,反而是一种有趣的探索。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漫画中医中药篇:百家讲坛大名医的中药功效速查手册》时,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对中医了解不多,总觉得它神秘莫测,而“百家讲坛”这些名字,我虽然知道,但总觉得离我现实生活有点远。然而,翻开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片面。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漫画”形式,它并没有把中药知识变成死板的文字堆砌,而是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简洁的语言,把每一味药的特性、功效、适用人群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书里的一些小故事和案例,它们让原本枯燥的药理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我甚至能想象出古时候大夫们如何辨证施治,如何用这些神奇的草药为人解除病痛。这本书的“速查”功能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当你对某种药材的功效有疑问时,可以很快找到答案,而且信息非常准确,这是其他一些网络资料无法比拟的。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向导,带领我走进这个充满智慧的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