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疾病和药物的健康养生法:黄帝内经让你体会最轻松、乐活的长寿祕密(全彩图解版)

远离疾病和药物的健康养生法:黄帝内经让你体会最轻松、乐活的长寿祕密(全彩图解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黄帝内经
  • 养生
  • 健康
  • 中医
  • 预防保健
  • 长寿
  • 饮食养生
  • 自然疗法
  • 全彩图解
  • 疾病预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解密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
  认识疾病的来龙去脉,
  学会善用生理时钟,
  掌握十二时辰和四季调养技巧,
  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加分!

  精要解说,掌握健康长寿的最大玄机
  饮食养生,不靠药物的天然自癒法
  认识食物的五色和五味,巧用饮食滋养五脏六腑。
  针灸、按摩、拔罐、刮痧,一用就灵的传统疗法
  中医实行多年,有医学根据,非侵入式的保健良方。
  调节起居、情绪、作息,身心平衡靠自己
  学习长寿者的生活方法,在休闲中养生,达到延年益寿的理想。

本书特色

  从头到脚都健康的长寿养生真法

  ★本书透过对《黄帝内经》原文的解说与整合,从解密《黄帝内经》生命观开始,到四季和十二时辰养生法,日常生活的饮食养生、五脏六腑和经络养生等,都配以简洁明了的图解,把十分深奥、艰涩难懂的古文智慧,转化成人人都可读懂的养生真经,帮助读者们轻松读懂这部伟大的经典。

  《黄帝内经》是现代中医理论的基础,行之千年,是一部最常使用的养生宝典,书中除了讲解治病救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在免除药物的情况下,就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理想,其中的养生之道、养生原则和方法都蕴藏深刻的大智慧。

  《黄帝内经》以天人相应的观念和阴阳五行的理论为基础,指导人们走向养生长寿的最高境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更重要的是书中所谈论的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物,简单易行,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的健康法则。

作者简介

田元祥

  知名中医药大学博士,为中医学会专属认证会员,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三十多年,发表过中医学术论文上百篇,出版过九十多本养生、中医理论、体内调养等医学相关书籍。

  醉心于研究和中医、养生相关议题,从古籍中领悟颐养天年的真经,提倡不靠药物的自然疗法,获得医界和广大读者回响。

探寻古老的智慧:开启身心平衡的健康之旅 本书旨在为追求自然、平衡生活方式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指引,深入探索那些植根于传统智慧和现代科学交叉领域的健康哲学与实践方法。我们相信,真正的健康并非仅仅是疾病的缺席,而是一种充满活力、内在和谐的生命状态。本书将带领您跨越时下流行的各种快速解决方案和单一疗法,回归到对人体这一复杂系统的整体性认知上来。 第一部分:重新认识“健康”的边界——超越西医的视角 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涵盖了身体机能的稳定、情绪的调和、精神的安宁,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本书的第一部分致力于拓宽读者对健康的理解。我们将剖析现代社会中,过度依赖医疗干预和症状治疗所带来的局限性。 1. 身体的自愈力:被遗忘的强大力量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精妙的生态系统,具备惊人的自我修复和适应能力。我们首先会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视角来理解和激发这种“自愈潜能”。这包括对免疫系统工作机制的深入解析,以及如何通过营养、休息和适度压力管理来优化其功能,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外部干预。我们将详细介绍肠道菌群与全身健康之间的复杂关联,阐述“第二大脑”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营养吸收乃至免疫反应。 2. 压力与慢性炎症:看不见的健康杀手 现代生活的节奏往往将我们置于慢性低度压力的状态中。本书将细致分析压力荷尔蒙(如皮质醇)长期超标对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认知功能造成的累积性损害。我们不仅会描述这些影响,更会提供一套系统的“压力解构”方法论。这包括对自主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平衡的训练,以及如何通过呼吸调节和正念练习,将身体从持续的“战斗或逃跑”模式中解放出来。 3. 食物即信息:重塑饮食的哲学观 我们吃的不仅仅是卡路里和宏量营养素,食物是传递给细胞的最重要“信息载体”。本书将跳出传统的热量计算模式,转而关注食物的“能量质量”和个体化适应性。我们将探讨“功能性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如何识别常见的食物不耐受模式,以及如何根据人体的不同生命周期和环境变化来调整膳食结构,以支持身体的修复和优化功能,而非仅仅满足口腹之欲或强行达成体重目标。 第二部分:激活生命能量——顺应自然的节奏 生命活动遵循着宏大而恒定的自然节律,从昼夜交替到四季更迭。本部分的核心在于指导读者如何将生活节奏与这些自然规律对齐,从而使身体的能量使用达到最高效和最低损耗的状态。 1. 睡眠的深度修复工程 睡眠绝非被动的休息,而是一个主动的、至关重要的修复过程。我们将详细阐述睡眠周期(REM与非REM)在记忆巩固、荷尔蒙平衡和细胞清理(如胶淋巴系统清除大脑代谢废物)中的核心作用。本书提供了一套实践性的“睡眠卫生”方案,涵盖了从优化卧室环境光线、温度,到睡前仪式设计,旨在帮助读者获得高质量的深度睡眠,这是所有长寿实践的基石。 2. 运动的艺术:适度、多样与连接 有效的运动旨在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而非过度消耗。我们探讨了力量训练、有氧运动和柔韧性练习在维护肌肉质量、骨骼密度和心血管健康中的独特价值。更重要的是,我们强调“运动的多样性”——鼓励读者将运动融入日常,强调功能性动作的训练,以及如何通过运动来改善本体感觉和身体觉知,从而减少损伤风险,让运动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3. 顺应四季的调养策略 传统养生学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度极高。我们将系统地介绍如何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调整我们的作息、饮食和情绪管理。例如,在春季如何温和地疏肝理气,在冬季如何注重闭藏和滋养,以确保身体能量能够有效储备,为下一轮的生命周期做好准备。 第三部分:心智的磨砺与情绪的流动 身心一体,心智状态对生理健康的影响无可替代。本部分专注于开发读者的内在工具箱,以应对复杂的情感世界,培养坚韧的心理素质。 1. 情绪的能量学与转化 情绪是能量的表达,积压的情绪会转化为生理上的停滞和疾病。本书将介绍如何“识别、接纳、转化”负面情绪,而非压抑或逃避。我们将引入“情绪地图”的概念,帮助读者定位自己最容易陷入的情绪陷阱,并提供日常练习,例如情绪日记、身体扫描冥想,来提升对内在感受的觉察力。 2. 专注力与心流体验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专注力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我们探讨如何通过训练有素的注意力,将心神从分散的焦虑中拉回,进入高效的“心流”状态。这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更能带来深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关键要素。 3. 建立意义感:长寿的非生物学要素 研究表明,拥有清晰的目标感和强烈的社会连接感,是人类长寿的重要预测指标。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引导读者探索个人价值观、使命感,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高质量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些“意义上的营养”,是支撑我们穿越人生低谷、保持生命热情的内在燃料。 本书集合了人体生理学、营养学基础、心理韧性训练以及传统哲学智慧的精髓,旨在为渴望通过自我觉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达成持久、轻松、乐活状态的实践者,提供一套系统、可操作且充满启发的路线图。我们相信,通往真正健康的道路,始于对自身生命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Part 01解密《黄帝内经》生命观  人人可懂的养生真经
《黄帝内经》总结生命智慧∕8
科学养生观∕12
整体生命观∕16
生命的动力∕20
人体的生命週期∕22
精,生命之本∕24
气,生命的基础∕26
神,生命的灵魂∕32

Part 02理解中医养生的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是中医的哲学基础∕34
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36
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核心∕38
人体内的阴阳奥祕∕42
认识阴阳体质∕44

Part 03  巧用人体生理时钟为健康加分  天人合一时令养生
四季养生的原则∕46
春季怎么养生?∕48
夏季怎么养生?∕50
秋季怎么养生?∕52
冬季怎么养生?∕54
十二时辰养生∕56

Part 04 发挥身体的自癒之道  认识疾病的来龙去脉
人为什么会得病?∕60
六气异常生六淫∕62
风邪,百病之长∕66
寒邪,易伤阳气∕68
暑邪,盛热阳邪∕70
湿邪,秽浊阴邪∕72
燥邪,干涩之病∕74
热邪,火热阳邪∕76
外避邪气,内守精神∕78
气血失常致病∕80
补气、养血、藏阳∕82
不治已病治未病∕84

Part 05 教你从头到脚不生病的真法  调脏腑通经络
五脏六腑系统总览∕86
心,气血运行的发动机∕90
肺,体内气体交换的门户∕92
肝,贮藏和调节血液的仓库∕94
肾,藏精、主水和纳气的宝库∕96
脾,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器官∕100
胃,受纳腐熟食物的器官∕104
大肠,传导和排泄糟粕的通道∕106
小肠,受盛、化物和分泌清浊∕107
胆,贮藏胆汁的器官∕108
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109
三焦,负责水道循环的器官∕110
经络系统总览∕112
奇经八脉∕ 118
手太阴肺经∕ 123
手阳明大肠经∕ 124
足阳明胃经∕ 125
足太阴脾经∕ 127
手少阴心经∕ 128
手太阳小肠经∕ 129
足太阳膀胱经∕ 130
足少阴肾经∕ 131
手厥阴心包经∕ 132
手少阳三焦经∕ 133
足少阳胆经∕ 134
足厥阴肝经∕ 135

Part 06不必求参汤,食物是仙方  跟《黄帝内经》学饮食养生
食物是最好的医药∕ 136
古代「饮食金字塔」∕ 138
饮食养生的禁忌∕ 140
五味食物养五脏∕ 142
五色与五味食物对应养生∕ 144
五味偏嗜,疾病将至∕ 146
按属性选择食物∕ 148
各种疾病的食疗∕ 150
药物调理养生的原则∕ 152
大病初癒的饮食调养∕ 154

Part 07 起居、情志、房事节制有道  健康长寿靠自己
人类合理的寿限∕ 158
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 160
解密《黄帝内经》中四种长寿之人∕ 162
起居有常,有益健康∕ 164
劳逸适度∕ 166
休闲养生,益寿延年∕ 168
情志与五脏∕ 170
心神养生法∕ 172
《黄帝内经》房中术助你颐养天年∕ 174
房事不过,有所节制∕ 177

Part 08千年中医一用就灵的保健术  针灸. 按摩. 拔罐. 刮痧
针刺保健法∕ 178
传统的艾灸法∕ 182
推拿按摩保健法∕ 184
拔火罐保健∕ 187
神奇的刮痧法∕ 190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解密《黄帝内经》生命观
人人可懂的养生真经


《黄帝内经》总结生命智慧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这本经典之作的魅力,主要在于对生命智慧的总结,它将人与自然和谐为一体,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养生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的理论与原则。《黄帝内经》託黄帝之名,记录黄帝与其臣雷公、子岐伯、伯高等人论医之书,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卷81 篇。

天人合一的生命智慧
《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贯穿得很透彻,「天」是自然,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指人的生命与自然界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生生不息, 这是对生命境界的最高阐释。

《黄帝内经》中所蕴含的生命智慧可以帮助人提高对自我生命本体的认知,建立符合人类生命本性及大自然属性的生活习性,这也可以说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黄帝内经》是几千年中医养生的源头,作为医学类巨着,它没有对疾病进行医药治疗,而是引导人类顺应自然,告诉人类如何依照生命的本性去生活、去发掘人的潜在生命力,因此,它更是一部包罗宇宙万象与生命智慧的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中的医道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中表现, 蕴含如阴阳五行学说、天人感应原理、中庸等各种观念,其中道学文化更为深厚。道学文化将宇宙看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大生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道学是一种「生道合一」的学说,认为「生命」本身就是道的体现,并将「养生」视作「修道」。 道学中蕴含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各种医疗方术,如养生、益寿、预防疫病等,给《黄帝内经》提供较为直接的医学思想渊源。

从天地宇宙到个体生命,天与人相融合,领悟《黄帝内经》所蕴含的生命智慧,按照古人的指示去挖掘我们身体的潜能,将会使我们对生命有一个更为完整的认知与感悟。

中国的「三大奇书」之一
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这部奇书不仅引起中国人重视,也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关注。《黄帝内经》又简称《内经》,是以黄帝和岐伯等人採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专家认为,《黄帝内经》的神奇处可以用三个「第一」来概括。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在《黄帝内经》中讲到如何治病救人,但更为重要的是引导人们在不用吃药的情况下,能健康长寿的思想。《黄帝内经》中说:「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这话确立了治病的极高境界,就是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是要在没有生病之前,就让身体不生病,将治未病界定为「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认为前者更接近于养生的真谛,这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是中医养生理论的精华所在,对后世养生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化的中医理论经典,人的身体会产生各种疾病,有了疾病就必然会产生各种治疗的方法。虽然很多治病的技术都早于《黄帝内经》,但是从《黄帝内经》开始才形成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这部着作第一次系统化且全面地阐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书中以生命问题为中心,讲述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等。中国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远离疾病和药物的健康养生法:黄帝内经让你体会最轻松、乐活的长寿祕密(全彩图解版)》真是刷新了我对传统养生的认知!我一直觉得《黄帝内经》是遥不可及的古老智慧,但这本书把它变得触手可及,而且充满了生活气息。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全彩图解版”,那些精美的插画,不仅赏心悦目,更是清晰地描绘了人体经络、穴位,以及不同节气下的身体变化,让我这个对中医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轻松理解。作者并没有生硬地搬运古籍,而是用非常贴近现代生活的语言,解读了《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平衡”、“五行生克”等核心概念,并将其转化为实用的养生建议。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情志养生”的论述,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巨大影响,并提供了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觉得养生是一件“苦行僧”般的事情,反而觉得它是一种充满乐趣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健康,源于我们对身体的了解和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而不是依赖于外界的药物。它让我看到,原来长寿,也可以是如此轻松、乐活的旅程。

评分

阅读《远离疾病和药物的健康养生法:黄帝内经让你体会最轻松、乐活的长寿祕密(全彩图解版)》的整个过程,都充满了惊喜和启发。我之前对《黄帝内经》的认知,停留在“难懂”、“古老”的层面,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首先,它的“全彩图解版”形式就非常吸引人,精美的插画和清晰的布局,让阅读体验极佳。我一直以为养生是件很严肃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原来健康和长寿,可以如此轻松和自然。书中的内容,并非照搬原文,而是深入浅出地解读了《黄帝内经》中关于“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养生理念。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四季养生”的讲解,它让我懂得如何根据不同的季节,调整自己的饮食、作息和情绪,从而更好地适应自然变化,减少疾病的发生。书中倡导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也让我开始重视日常的预防保健,而不是等到生病了才去治疗。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引导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养生,并非是刻意的追求,而是融入到日常点滴之中的一种生活哲学。它让我感受到,健康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而长寿,则是这种自然状态的必然结果。

评分

我曾以为《黄帝内经》是高高在上的古籍,普通人难以企及,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将《黄帝内经》深邃的养生智慧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未病先防”理念的强调,这与我一直以来对健康管理的认知不谋而合。书中没有推荐那些昂贵的保健品或者复杂的疗法,而是从最基础的生活方式入手,比如如何调节情绪,如何进行适度的运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蕴含着深刻的健康密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志养生”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喜怒哀乐等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并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教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这对我这个常常因为工作压力而焦虑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的案例和故事也非常生动,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记住那些养生原则。读完之后,我不再觉得养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反而觉得它是一种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哲学,一种追求身心和谐的艺术。这本书让我对长寿有了新的理解,不再是追求生命的长度,而是追求生命的质量,一种“乐活”的状态。

评分

这本《远离疾病和药物的健康养生法:黄帝内经让你体会最轻松、乐活的长寿祕密(全彩图解版)》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传统养生很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都显得枯燥晦涩,或者过于推崇某些单一的方法,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首先,它的“全彩图解版”就非常抓人眼球,我拿到书的时候,就被精美的插图深深吸引了。那些描绘人体经络、穴位、以及自然节气的图画,不仅清晰易懂,而且充满美感,让原本复杂的概念变得直观起来。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并非简单地照搬《黄帝内经》原文,而是用现代人的语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尤其是关于“顺应自然”的养生理念,比如根据四季变化调整饮食起居,如何利用自然界的能量来滋养身体,这些内容都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并且充满了智慧。它没有强制你去做什么,而是引导你去体会、去感悟,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并且愿意去尝试一些小的调整,比如早睡早起,多晒太阳,饮食上更注重时令食材。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一种“原来养生可以这么轻松有趣”的感觉,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养生的刻板印象。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流,彻底涤荡了我对传统养生那些“高冷”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觉得《黄帝内经》是古代帝王将相的养生之道,与我这个普通上班族的生活相去甚远。但这本书的“全彩图解版”设计,让我从一开始就感到亲切。精美的插画不仅美化了书籍,更重要的是,它将《黄帝内经》中关于人体经络、穴位、以及脏腑功能的阐述,变得一目了然。我不再需要费力去想象那些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通过图像直观地理解。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将《黄帝内经》作为一本学术著作来解读,而是将其中的养生智慧,提炼成一套套非常贴近现代生活的实用方法。比如,书中关于“饮食有节”的论述,我不仅理解了为何要“食不过饱”,更学会了如何根据时节选择最滋养的食物,如何通过合理的搭配来达到养生的目的。那些关于“动则养体”的建议,也并非强制性的剧烈运动,而是提倡顺应身体的自然节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长寿,并非依赖于外界的药物或者昂贵的疗法,而是源于我们自身对身体的理解和尊重,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它让我感觉,养生其实是一种最轻松、最乐活的生活方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