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哪一型的过动症?
木型孩子:富冒险精神,静不下来,容易受挫。
火型孩子:外向,爱玩闹,容易情绪起伏与冲动行事。
土型孩子:擅合作与调解,压力大时易担忧或优柔寡断。
金型孩子:固定作息让他安心,专注一件事时不易转移到别的事。
水型孩子:想像力丰富的梦想家,常会忘了时间。
如果你要教养过动症(ADHD)的孩童而不希望仰赖药物或将孩子的问题视为病态,本书提供革命性的指引。小儿科医师兼过动症专家柯恩创造一套方法,帮助你找出孩子独特的专注类型--木、火、土、金、水--减轻引发过动症症状的压力。这套个别化的方法能帮助孩子减少冲动行为,调节注意力,更自信地适应学校与家庭的生活。
柯温医师说:「过动症不是疾病,是症状。」本书对表现出专注力困难的孩子提供深刻的类型解析,指出孩子值得肯定的地方、值得支持与鼓励发展的正向特质。这种观点比狭隘的标准医疗更富同情心,同时也能以比较科学的角度了解孩子与环境的关系。」
作者简介
史蒂芬.柯温医师(Stephen Scott Cowan, MD)
小儿科医生,专长为整体发展小儿医学,协助儿童与家庭已有二十多年的经验。他是美国儿科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及该学会发展障碍部门、美国医学针灸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Medical Acupuncture)会员,纽约医学院(New York Medical College)临床讲师,在世界各地演讲过,目前在纽约执业。
译者简介
张美惠
台湾大学外文系毕,辅大翻译研究所肄业。曾获梁实秋文学奖译诗组佳作,译作《Y染色体:男子汉的本质》获第三届吴大猷科普着作奖(翻译类佳作奖)。译有《德国短篇小说精选》、《资讯焦虑》、《真实的谎言》、《EQ》、《美之为物》、《国家公园之父:蛮荒的缪尔》、《这就是男人》、《用心去活》、《父母离婚后:孩子走过的内心路》、《爱上M型男人》、《重建:重塑婚姻与自我的愿景》、《镜子里的陌生人》、《快乐是一种陷阱》、《我愿意陪伴你:点亮生命的九堂课》等书,现从事专职翻译。
推荐序文
如果孔子、孟子是现在的学生 柯书林(心理谘商师)
「怎么有ADHD诊断的学生越来越多?」
这个存在心中多年的疑惑,随着校园临床经验的反思而略有理解。
一是过往不是所有孩子都会走上念书一途。
有志且有环境可栽培其入私塾受教育者,实为凤毛麟角。大多数人的学习经验,不是继承父业就是拜师学艺。前者若能持之以恆者,乃因其在心性上本来就属定性较高者。而多数人的学习则是透过师徒传承,多半靠跟着做久了后,慢慢摸出其中窍门。所以就算学徒不够专心,只要师傅抓住其心性,一样将学生磨出某个程度地本领(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但近一百年来,都会地区的教育已由「寡众菁英」或「师徒传承」转型为集体待在课堂接受「有效率」地知识输入。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教室现场操作实属不易,加上为了让「知识输入」得以顺利进行,于是对课堂秩序的要求就得跑到首位。所以对那些不容易切换至「知识输入」模式的脑袋,就极容易被压力已趋满载的第一线教育人员,认定为是不够专心或是爱捣乱的「麻烦制造者」。
通常,这些看似缺乏学习动机的孩子可能会送到辅导室,部分肇因于关怀不足的孩子,是可以借由辅导老师耐心与爱心鼓励下而开始好转。但仍有一部分苦劝不听的脑袋,就只好再转送医疗专业单位进行评估鑑定。
彷彿无法适应与众人在教室接受「知识输入」模式的脑袋,就有很高的机率被定位为「好动」,甚至在医疗专有名词过于滥用的环境下,被诊断为「过动儿」或「分心症」的孩童数目就自然变多了。
二是现代科技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为抓牢学童注意力(商机所在)而设计出一堆「超饱和刺激」的3C产品。
当代孩童的心智已经习惯被动地接收着「超饱和」的刺激(从出生后就暴露于过度的刺激,大脑的神经发展自然跟以往的孩童有着显着地差异),少有机会用心感觉周遭或是对于身心感受进行反思(这些活动其实需要由有心人予以引导),于是能主动发想或者将灵感或领悟以文字图画或音符加以输出者,就更少见了(偏偏这却是一个生命能否产生自我存在感的关键体验)。
如果孔子、孟子是现在的学生,一样接受着大量抓牢其注意力的3C产品,真不知其在每天八小时的纯听课或抄笔记的过程中,会如何自处?
当然目前已有许多老师也大量採用多媒体素材来引导学生思考,只是流行的3C产品推陈出新,网路软体的开发更是一日千里……搞不好从小接触电子资讯的学生对于操作多媒体的本领,仍是遥遥领先着认真进修的夫子。那么「不专心上课的失魂者」或是更「专心于虚拟世界的脑袋瓜」,在数量上出现直线攀升现象时,也就不足为奇。
更别提少子化与高龄化,让孩子习惯被舒服地满足(一堆大人照顾一个小孩,造成「供给」远大于「需求」),所以其对无聊或挫折的忍受力自然更无机会锻鍊。
身为于校园服务近十六年的临床心理工作者,也只能凭着经验累积来协助一个个有着个别特质却统一被贴上ADHD标签的学童。
收到张老师文化寄来即将付梓的《火孩子,水孩子:从五行帮助ADHD孩子专注与自主》一书,刚开始只是觉得有趣,但越浏览就愈觉喜悦。
这本书不採治疗ADHD的观点,反而对于不同特质的学童有着细腻的描述。柯恩医师并将师法于自然的系统做了完整的说明,相当适合在实务上得协助照顾那些被视为教室秩序破坏者的大人所用。
「本书不是要将孩子的问题怪罪到父母头上,而是要让父母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引自本书第五章)
成长与改变绝对可能,只是需要时间练习。
请允许给自己与孩子,真正足够的时间,持续练习。
多年之后,你会更感谢你与你孩子有过如此独特的生命旅程。
这本书名《火孩子,水孩子:从五行帮助ADHD孩子专注与自主》一出现,就深深吸引了我。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孩子成长,尤其是ADHD孩子特殊教育的家长,我一直在寻找既能理解孩子特殊性,又能提供实际可行方法的书籍。市面上关于ADHD的书籍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流于泛泛而谈,真正能触及核心、提供系统性指导的却不多。而“五行”这个东方传统智慧的引入,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西方对ADHD的解读侧重于行为和生理层面,而东方哲学,特别是五行理论,似乎更能从整体观、能量观的角度去理解个体差异。火孩子,水孩子,这个比喻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和想象力,让人迫不及待想知道,这“火”与“水”究竟代表了ADHD孩子怎样的特质,又该如何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引导他们平衡情绪,提升专注力,最终实现自主。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不同“属性”的孩子在学习、生活、社交中可能遇到的具体挑战,并给出基于五行理论的个性化干预策略,而非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模板。我更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家长看的,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触及教育工作者,让他们对ADHD孩子有一个更具深度和人文关怀的理解,从而在教育实践中给予他们更恰当的支持。
评分当我在书店里看到《火孩子,水孩子:从五行帮助ADHD孩子专注与自主》这本书时,我的目光立刻被它吸引住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同时又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的人,这本书名本身就带给我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期待感。“火孩子”和“水孩子”,这样的命名方式,既形象生动,又富含哲理,让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五行学说,这个东方智慧的瑰宝,巧妙地应用于理解和帮助患有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我一直认为,ADHD孩子的行为和情绪表现,往往是其内在能量失衡的体现,而五行理论正是研究这种能量平衡与转化的绝佳工具。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阐述,如何通过观察孩子表现出的“火”的特质(如冲动、热情、精力充沛)或“水”的特质(如敏感、内向、情绪易波动),来判断其内在的能量倾向。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教导家长和教育者如何运用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原理,来引导这些孩子,帮助他们平衡过于亢奋或过于低迷的能量状态,从而逐步提升他们的专注力,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实现真正的“自主”。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和操作指南,让这些古老的智慧能够转化为解决现代育儿难题的有效方案。
评分初翻开《火孩子,水孩子:从五行帮助ADHD孩子专注与自主》,就被其独特的视角所震撼。我曾尝试过许多教养书籍,也查阅过大量关于ADHD的科学文献,但总感觉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本书巧妙地将古老的五行学说与现代对ADHD的认知相结合,无疑是一次大胆而充满智慧的尝试。我特别好奇,“火孩子”和“水孩子”这两个概念是如何被界定和理解的,它们是否对应着ADHD儿童某些特定的行为模式、情绪反应或是思维方式?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不同“属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独特困境,例如“火孩子”可能表现出的冲动易怒、精力过剩,而“水孩子”则可能因为情绪波动、思绪飘忽而难以集中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方法,通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找到内在的平衡,从而逐步提升他们的专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我希望它能成为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工具书”,让家长和教育者在面对ADHD孩子时,不再束手无策,而是能够拥有更科学、更具人文关怀的指导,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评分看到《火孩子,水孩子:从五行帮助ADHD孩子专注与自主》这个书名,我立刻被它所传达的温暖与希望所吸引。作为一名ADHD孩子的家长,我深知这条育儿之路充满挑战,同时也伴随着无尽的爱与探索。市面上关于ADHD的资源良莠不齐,很多内容过于强调“问题”,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闪光点和成长的可能性。而这本书,从“火孩子”和“水孩子”这样充满意象的比喻入手,让我感受到作者试图以一种更包容、更理解的视角来解读ADHD。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阐述五行理论是如何被具象化,从而应用于理解和帮助ADHD儿童的。例如,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分别对应着孩子怎样的性格特质和行为表现?书中是否会提供详细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场景,来展示如何运用五行理论来识别孩子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策略?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去“看见”孩子,去“拥抱”孩子的不同,从而引导他们发挥潜能,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专注与自主的目标。
评分《火孩子,水孩子:从五行帮助ADHD孩子专注与自主》这个书名,以一种充满诗意且极具象征意义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ADHD孩子教育的关切。我一直认为,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一种超越狭隘视角的智慧,而五行学说,恰恰是东方文化中一种宏大而精深的哲学体系,它强调事物间的相互关联与动态平衡。这本书将这一古老智慧与现代ADHD认知相结合,无疑是一次极具创新性的尝试。我迫切想知道,“火孩子”和“水孩子”这两个比喻,究竟如何巧妙地映射了ADHD儿童在情绪、行为、认知上的多样性?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例如“火”的特质如何体现在孩子的活力四射但可能难以自控,“水”的特质又如何表现为他们的敏感多思却可能难以专注?更关键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基于五行理论的、系统性的指导方案,教会家长如何通过“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和孩子内在的能量,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冲动,稳定情绪,提升注意力,最终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希望能看到书中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和具体的活动建议,让理论知识能够真正落地,成为家长和教育者手中的有力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