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自本书〈主编序〉
以《金瓶梅》为探讨对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国、中国大陆等地,已举办近十次,但从未在台湾召开过,这是魏子云教授的遗愿,我们愿意替他来完成。因此,在魏子云教授过逝七年后的2012年8月24~27日,由国立成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心主办,国家图书馆汉学研究中心、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国立中正大学图书馆、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合办的「《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台北国家图书馆、嘉义中正大学、台南成功大学三地接连召开,共发表近四十篇精彩的《金瓶梅》研究论文,得到社会各界热烈的回响。
在台湾《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之后,我曾征得部分与会学者的同意,将他们的大作进行必要的浓缩与改写,于2012年11月号的《国文天地》杂志先制作了一次「《金瓶梅》研究专辑」,希望借此让这份以「发扬中华文化,普及文史知识,辅助国文教学」为宗旨的优秀期刊的读者们,一起来缅怀学界前辈,纪念台湾金学家魏子云教授;一起来认识中国古典小说,重新评价经典,发扬传统文学的时代意义;一起来参与《金瓶梅》小说的客观分析与积极讨论,进而协助学生学习调整面对争议的心态,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我相信,这绝对有助于台湾健康校园、和谐社会的营造。
如今,在国立成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心、台北里仁书局的大力支持下,这本经过严格学术审查、再由作者仔细修订的会后论文集,得以在第九届(五莲)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2013年5月)召开之前及时出版,以更完整的面貌展现2012年《金瓶梅》研究成果,……。
我之所以对这本《2012台湾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如此感兴趣,是因为我一直认为《金瓶梅》这部作品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远远超出了许多肤浅的解读。它不仅仅是一部“禁书”或“淫书”,而是一部深刻反映明代社会百态、人情世故的百科全书。当我知道有这样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门探讨这部作品,并且有论文集出版时,我便充满了期待。我想象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带着他们各自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背景,将如何从不同维度切入,解读这部宏大的作品。或许会有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评估其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或许会有从社会学、经济学角度,分析其所折射出的明代社会结构和经济运作;或许还会有从心理学、哲学角度,探讨其中人物的复杂心理和人生哲学。总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的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能够跳出固有的认知,以更开阔、更深刻的视角来理解《金瓶梅》的真正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一种独特的复古美学,墨绿色的底色搭配烫金的繁体字,瞬间就将人拉回了那个充满故事的时代。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的厚重感,这不仅仅是纸张的堆叠,更是知识与思想的沉甸甸的分量。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光是看着书名“2012台湾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就足以激发我无限的遐想。金瓶梅,这三个字本身就蕴含着太多争议、解读与研究的价值,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则预示着一场跨越地域、跨越文化的思想碰撞。我很好奇,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们,会从哪些全新的角度去解读这部经典?是文学层面的文本分析,还是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层面的深度挖掘?又或者,会涉及到现代视角下的女性主义、权力结构,甚至是对其影视改编的探讨?这些都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那些经过严谨考证、激烈辩论的学术成果,去聆听那些在“金瓶梅”这片肥沃土壤上绽放出的智慧火花。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论文集,更像是一个通往历史深处、通往文学殿堂的钥匙,等待我去开启。
评分作为一个对古代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总是对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作品抱有敬意,而《金瓶梅》无疑是其中一个绕不开的讨论焦点。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2012台湾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时,立刻被它所吸引。研讨会的举办本身就说明了《金瓶梅》至今仍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国际”二字更是增添了其研究的视野和包容性。我非常好奇,在这场汇聚了全球智慧的盛宴中,学者们是如何剖析这部复杂而充满争议的作品的。是会关注其社会批判性?还是其细致入微的世情描写?亦或是其语言艺术和人物塑造的独特性?我相信,这份论文集一定会包含大量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金瓶梅》的文学价值、历史意义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金瓶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度和解读差异的研究,这对我理解跨文化交流和文学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那些描写世俗百态、人情冷暖的作品情有独钟,而《金瓶梅》无疑是其中的翘楚。这次看到这本《2012台湾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我感到非常惊喜。从书名就能看出,这是一场汇聚了众多顶尖学者智慧的盛会,他们对《金瓶梅》的解读必然是深入而多元的。我特别期待能够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如何看待这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学术视角不同,可能会带来许多我未曾设想过的解读方式。比如,西方学者可能会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将其与同时期的西方小说进行对照,从而发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而国内学者则可能在传统文化、历史背景、语言艺术等方面进行更细致的梳理和创新。这本书的价值,我想不仅在于它收录了多少篇论文,更在于它所代表的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它可能为我们理解《金瓶梅》带来的全新启示。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在这些论文中,我能否找到对书中人物更具同情或批判性的解读,或者对小说创作手法和艺术成就的最新评价。
评分对于《金瓶梅》这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作品,我一直保持着极大的关注和研究热情。这次偶然看到《2012台湾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让我眼前一亮。首先,书名就点出了其学术性和国际性,这预示着其中收录的论文必定是经过了严谨的学术探讨和检验,并且汇集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们的智慧。我非常好奇,在这场汇聚了众多研究者的盛会上,他们是如何围绕《金瓶梅》这部充满争议与魅力的巨著展开讨论的。是聚焦于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还是挖掘其背后深层的社会文化内涵?亦或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其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帮助读者突破以往的理解框架,去发现《金瓶梅》这部作品更丰富的层面。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论文,能够对《金瓶梅》在叙事技巧、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方面获得更深刻、更具启发性的认识,尤其期待那些能够挑战既有定论、提出新颖见解的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